徐徐困意
風水輪流轉,停不下來的電臺撕咬
互聯網時代,當電視等傳統媒體開始沒落的時候,誰都不會想到電臺這種比電視都要古老的媒體竟然成為活得最精彩的一方。如今,移動互聯網電臺開始崛起,各方資本也相繼涌入。依靠不斷地“燒錢”,這個行業用了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國外同類應用五六年才能積累到的用戶量。業內人士分析稱,隨著移動智能終端和車聯網的迅猛發展,移動音頻行業已經進入爆發的風口。
互聯網這個圈子里,但凡有熱度的行業,就一定少不了各種口水戰。看似低調和文藝的電臺,遇上移動互聯網這股風潮,也難耐得住寂寞。不久前,知乎社區里出現了一則曝料貼,稱《蜻蜓FM》通過后臺程序假造活躍用戶數據及廣告點擊量。喜馬拉雅FM團隊曾在官方微博發布《四問蜻蜓FM:關于數據造假敢不敢正面回應》,表示之前提供《蜻蜓FM》造假線索,目的是讓廣告主投資人看到真相。隨后,王思聰發微博稱“《蜻蜓FM》老板應該坐牢”,并鏈接了“扒皮《蜻蜓FM》后臺作假程序”的文章。至此,《蜻蜓FM》造假事件進一步發酵,逐漸演變為《蜻蜓FM》與《喜馬拉雅FM》之間的互黑大戰。

據透露,《蜻蜓FM》使用名為“普羅米修斯”的程序自動刷每日活躍用戶數,并被扒出帶有提高廣告展示量和點擊量的系統“宙斯”。有業內人士表示,APP的用戶活躍度就好比電視的收視率,是衡量一個APP是否受歡迎的重要指標,也是投資人最為看重的參數。
面對質疑,蜻蜓FM公司稱其為“網絡誹謗”,并發表聲明表示“任何抹黑和灌水都無法將我們打倒。”而喜馬拉雅FM團隊顯然不會放過打擊對手的機會,聯合創始人兼聯席CEO余建軍、陳小雨在媒體溝通會上就熱炒的行業數據造假問題進行了說明,表示“我們希望在最短時間內重歸平靜,但如果《蜻蜓FM》不盡快移除造假代碼,我們不排除通過法律途徑解決糾紛。”
就在喜馬拉雅FM團隊大張旗鼓地指責《蜻蜓FM》造假的時候,事件卻來了個大轉折。先是知乎上有用戶提出,通過《喜馬拉雅FM》的APP抓包發現大量廣告刷量行為,并找到了刷量的相關代碼。此后,網上又出現了《對外謊報融資數據5 000萬美元,實則無米下炊》的新聞,直指喜馬拉雅FM團隊融資造假、B輪融資已經燒光,陷入融資難困境。逮到反擊機會的《蜻蜓FM》在給媒體的郵件中表示,“優酷及微博傳播開的具體視頻證明,從應用市場下載《喜馬拉雅FM》的APP開始,通過網絡抓包的方式,《喜馬拉雅FM》完全沒有廣告展示的情況下,依然在向第三方檢測廠商發送廣告統計請求。該行為在頁面切換、前后臺切換和鎖屏開屏時都會觸發。”
廝殺升級,進入資本層面的較量
所謂“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為了爭奪市場,網絡電臺之間的糾紛由來已久。易觀國際的一份報告顯示,從2014年至今,喜馬拉雅FM、蜻蜓FM、考拉FM、優聽Radio、多聽FM和荔枝FM等音頻公司相繼完成了B、C輪千萬美元級的融資,其中喜馬拉雅FM以6 150萬美元居行業之首。業內人士認為,網絡電臺激烈廝殺的背后實則反映的是市場潛力的巨大,他們都想爭奪這塊大蛋糕。
業內人士認為,對于一個快速發展的行業而言,互掐已經成為刷存在感最直接的方式。近年來,隨著各家網絡電臺不斷跑馬圈地,吸引資本,擴大自己的聽眾版圖,市場逐漸進入紅海競爭,導致它們不可避免地開始了廝殺。在低層面的口水戰之后,恐怕還將進入資本層面的較量。不久前,喜馬拉雅FM團隊表示,目前已經成功拆除VIE架構回歸國內,并計劃登陸戰略新興產業板。之前,蜻蜓FM公司CEO楊廷皓在接受采訪時也透露,目前蜻蜓FM公司已經完成了拆除VIE架構事宜,而目標也是戰略新興板塊。楊廷皓表示,誰先上市對于當下的網絡電臺來說尤為重要,就像當年視頻行業的優酷和土豆一樣,誰搶占先機,誰就具有先發優勢。
日前,第三方營銷數據技術公司“秒針系統”發布了國內首個《移動音頻媒體價值白皮書》。白皮書顯示,2015年上半年,我國移動音頻行業的用戶規模已達3.5億,網民滲透率58.3%。白皮書認為,移動音頻行業正迎來爆發期。
雖然發展聲勢浩大,但目前各家網絡電臺還處于“燒錢”階段。目前,廣告還是網絡電臺的主要收入來源,并且廣告收入仍以展示類、音頻類廣告為主,這樣的收入來源相對比較單一,無法讓網絡電臺實現盈虧平衡。為此,各大網絡電臺也在尋求差異化的盈利模式。《喜馬拉雅FM》此前上線了打賞系統和分成系統,付費收聽的基礎設施將逐步完善。蜻蜓FM公司運營總監鄭毓海也表示,正準備給主播進行分成。考拉FM團隊則另辟蹊徑,希望進入O2O領域,賺服務的錢。不管是哪種商業模式,對于這個年輕的行業來說,都將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小編觀點
隨著手機的普及和互聯網的發展,新興的網絡電臺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占據市場。不過,網絡電臺本身就是一個花錢燒版權、短期盈利難的領域,加上時下正處于互聯網融資寒冬,各家電臺之間的競爭也就愈發激烈。然而,再激烈的競爭也不能以犧牲用戶利益為代價,《蜻蜓FM》和《喜馬拉雅FM》若不能醒悟這一點,終究無法長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