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寸美
摘要:河南是經濟大省、工業大省,也是農業大省,農村人口多、農業比重大、農村發展相對滯后。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群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必然選擇。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群,有利于實現農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專業化和集約化方向發展。本文立足于河南農業產業化集群的發展現狀,因地制宜,明確發展目標,理清發展思路,找準實現途徑,提出對策與措施,加快推進河南農業產業化集群進程,努力形成“各出一道菜,共辦一桌席”的良好工作氛圍。
農業是國民經濟基礎,是安天下的戰略產業。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群,是河南省委、省政府認真總結農業產業化工作經驗、借鑒工業集聚區發展模式而作出的重大決策,對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和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河南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現狀與問題分析
發展農業產業化集群是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必然選擇,本課題立足于河南省省情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積極探索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的“三化”協調科學發展路子的重大舉措,是破解“三農”難題、推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重要抓手,對于穩糧強農、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統籌城鄉發展和進一步推動中原經濟區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一)河南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的現狀
根據《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規劃(2012-2020)》總體要求,重點發展面(米)品、肉品、乳品、果蔬、油脂、飲品、茶葉、花卉(木)、中藥材、調味品、林產品和具有地方特色的農業產業化集群,構建全鏈條、全循環、高質量、高效益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力爭到2015年全省集群總數達到360個,到2020年全省集群總數達到500個。
截至2015年,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集群共139個,其中信陽市數量最多,有14個;鄭州市、周口市各有11個;駐馬店市有10個。此外,縣(市)級的滑縣、固始縣、鹿邑縣、汝州市各有2個集群,蘭考縣、長垣縣、新蔡縣、鄧州市、永城市各有1個集群。包括白象食品產業化集群、好想你棗制品產業化集群、扶溝奧威特食品產業化集群、雛鷹生豬產業化集群、思念速凍食品產業化集群、鄭州聚豐水產產業化集群、金星啤酒產業化集群等。從發展勢頭上可以看出,農產品加工業已成為全省重要的支柱產業和經濟增長點。
(二)河南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的問題分析
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河南省農業農村發展正進入新階段,既處于加快發展的機遇期,又處于深刻變革的轉型期,面臨著妥善應對資金瓶頸、龍頭企業產品科技含量低,產業鏈條銜接不緊密、市場競爭力不強、農產品加工龍頭企業與生產基地和農戶的利益聯結關系松散、市場營銷方式落后,電子商務、連鎖代理、產銷直掛等還沒有得到較快應用,農業綜合生產成本上升、農業勞動力轉移加快、農產品需求結構變化、農村社會結構轉型加速等新課題。
二、加快河南省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的對策措施
基于河南農業大省的省情,在此探討河南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的現狀與問題,進一步推進河南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加快轉變河南農業發展方式,提升河南農業產業化經營水平,從而為實現河南新型農業現代化提供一些理論思考。
(一)破解資金瓶頸
1.建立農業再保險體系。加快建立農業再保險體系和財政支持的巨災風險分散機制,鼓勵在農村發展互助合作保險和商業保險業務,探索建立農村信貸與農業保險結合的銀保互動機制。2.建議安排專項資金。建議設立省級農業產業化集群培育專項資金,推進全省農業產業化集群發展。同時,盡快下達農業產業集群試點貼息、補助和獎勵資金,通過省財政資金導向作用,引導地方各類資金向農業產業集群傾斜。3.組建農民擔保協會。支持和鼓勵農戶在自愿的基礎上組建農民擔保協會,緩解貸款難問題。4.開展金融信用評價。建議河南各地政府積極開展對合作組織進行信用評價探索,對明星合作社、龍頭合作社和示范合作社適當提高信用資質,實行貸款優先、利率優惠、額度放寬、手續簡化的激勵政策,切實解決融資難問題。
(二)壯大龍頭企業
鼓勵企業強強聯合、中小企業分工協作,建設一批產業關聯度高、功能互補性強的大型龍頭企業集團,推動龍頭企業與農戶建立緊密型利益聯結機制,讓農戶更多分享加工銷售收益。如洛陽伊濱區牡丹產業集群就是形成以牡丹種植、培育、觀賞、加工、物流、科研等為一體的牡丹科研生產加工產業集群。目前,集群已流轉土地13600畝,牡丹種植面積12740畝,引進企業(單位)17家,包括洛陽市牡丹研究院、洛陽市農林科學院等2家科研單位,貞觀牡丹、洛陽國花園等13家種植企業,洛陽天盛盆養牡丹等2家反季牡丹培養企業。
(三)發展合作組織
重點扶持規范化、規模化大型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快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特別是加大推進訂單農業發展模式,如滑縣圍繞糧食、花生、瓜菜、肉雞、牛羊、林木六大產業鏈開發,積極謀劃產業關聯度高、帶動能力強的農產品加工項目,逐步建立起以大型龍頭企業為骨干的“種養加、產供銷、農工商”等一體化現代農業產業化經營體系,按照“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通過土地流轉、合作經營等方式,鼓勵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參與土地規模經營,努力促使滑縣農業集群化運作、產業化經營,從而切實提升滑縣農業產業化水平,促使滑縣農業生產向適度規模化經營方向發展。截至2013年7月,滑縣注冊成立農民專業合作社2358家,成員總數13198人。按當時的657家進行分類:種植業429家,養殖業88家,林業34家,農機服務49家,農資供應43家,糧食類14家。據調查,滑縣農民專業合作社社員人均純收入6000余元,高出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近15%。如瑞剛瓜菜種植合作社統一生產標準和質量標準以后,產品銷售效益明顯提高,社員每畝收入高出非社員1000余元。
(四)實施品牌戰略
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化戰略,建議對河南現有品牌進行整合和提升,增加品牌含金量,培育和打造一批國家名牌、省級名牌產品,使每個集群都有一批知名品牌和商標,從而提高市場競爭力。如焦作市強力扶持蒙牛乳業、多爾克司公司等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著力打造一批發展潛力大、科技含量高、輻射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群體。通過大力實施農產品品牌化戰略,將進一步促進河南現代農業的優質、高效、安全發展,將會培育出更多中國名牌和河南名牌,從而推進產業集群品牌發展。
總之,我們要把加快培育和發展河南農業產業化集群作為推進中原經濟區新型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重要載體和平臺,積極學習借鑒山東、江蘇等國內先進地市農業產業化的經驗,并緊密結合河南實際,因地制宜,明確發展目標,理清發展思路,找準實現途徑,加快推進河南農業產業化集群進程,努力形成“各出一道菜,共辦一桌席”的良好工作氛圍。
參考文獻
1.陶懷穎.我國農業產業區域集群形成機制與發展戰略研究[M]. 中國經濟出版社.2010(3)
2.趙霞,吳方衛.農業產業集群的優化升級:供應鏈管理視角[M]. 上海財經大學出版社有限公司.2011(1)
3.黃德林.中國離現代農業究竟有多遠.中國農業科學技術出版社[M].2010(11)
(作者單位:滑縣縣委黨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