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土地改革與農村權力秩序的重建

2016-05-30 19:28:06崔一楠鄒微

崔一楠 鄒微

摘 要:

土地改革顛覆了農村社會傳統的格局和秩序,對當代中國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憑借政治動員技術的巧妙運用,我黨成功地將自己的意識形態傳遞給農民,使其形成具有明確指向的階級意識,從而積極投身到群眾運動之中;繼之而起的“公審斗爭”和“沒收賠罰”摧毀了地主的權威,農民由此掌握了鄉村話語權,成為政治活動的主體;通過干部整訓,我黨著力培育造就新的基層執政者階層,希冀利用他們替代傳統精英,實現鄉村權力秩序的重建。

關鍵詞:土地改革;綿陽;權力秩序;重建

中圖分類號: D651.1 ? ?文獻標志碼: A ? ? 文章編號:16720539(2016)01006407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土地改革,是一場以社會資源再分配為基本內容的大規模政治運動[1],它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村原有的社會結構和政治秩序,為中國共產黨執政地位的鞏固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近年來,隨著學科的交叉融合及檔案資料的逐步開放,學者們從宏大敘事、政策解讀式的研究中脫離出來,開始以具體實施過程為焦點,探尋各地土改的真實面目(1)。新成果突破了傳統階級話語的闡述框架,推動了學界對于土改及其相關問題的再認識(2)。然而從區域性研究的角度來看,現有的論著多集中于華北、華東地區,缺乏對西南特別是四川土改運動的關注,這可能不利于呈現新中國土改的多面性和復雜性。有鑒于此,本文嘗試以綿陽(3)為中心,通過動員民眾、斗爭地主和整訓干部三個方面管窺當地土改運動的概貌,以期加深學界對于西南土改的了解。

一、喚醒農民的階級意識

綿陽的土改始于1950年11月,在這場運動的最初階段,農民不甚積極,據一些干部反映:“村里上午召集的動員大會,下午都不一定開得起來。訴苦不是真正的貧雇農,而只是‘勇敢分子?!盵2]有農民覺得“村里的地主不歪”,“都是同一個家族姓氏,拉不下臉去斗”,“現在分田安逸了,日后國民黨轉來,要殺窮人腦殼”, 擔心“二天背時”[3](作者注:四川方言,以后要倒霉的意思)。更讓土改干部感到棘手的是農民普遍缺乏階級意識,沒有通過斗爭來求得翻身的想法,他們唯一關心的是眼前利益。當地主迫于壓力分散一部分財物時,獲得實惠的農民就滿足了,相較于階級斗爭而言,他們更關注自己的私產增加與否,是不是可以長期占有,彼此間還會因為分配的多寡、好壞產生矛盾。

為了扭轉此種局面,綿陽專區要求各地務必“大刀闊斧”地發動群眾,下力氣組織農民“吐苦水”、“挖窮根”、“對比算賬”,通過農民熟悉的事例揭露地主階級的罪惡,“圍繞啟發覺悟、打消顧慮、交代政策三個方面開展工作”[4]。在喚醒農民政治覺悟的諸多手段中,訴苦是最有效、最常見的一種。所謂訴苦,就是“訴說自己被階級敵人迫害、剝削的歷史,因而激起別人的階級仇恨,同時也堅定自己的階級立場?!盵5]開會是訴苦最基本的形式,農民大會、貧雇農會、小組會、干部會、婦女會及全鄉的追悼大會等,形形色色不一而足。對于謹慎而從眾的個體農民來說,人數上的安全感和優越感足以消除他們的種種顧慮,促使其“走向行動”[6]。裴宜理曾指出,中共對于“情感工作”的高度依賴[7],訴諸情感借以動員民眾,這在土改中得到淋漓盡致的展現,例如綿陽縣石馬鄉曾以“悼念死難農民”為主題組織了一場訴苦會,會場在干部的精心布置下“顯得至為莊重”,死者家屬披麻戴孝手托靈牌,挽聯上書寫著“吐出苦水踏血跡前進,擦干眼淚化怨恨為力量”,這樣清冷肅穆的氣氛有助于喚起農民的痛苦記憶。此外,干部還專門展示了地主殺害、剝削農民的工具,以便增強人們的直觀感受。大會是在悲憤交加的情緒下進行的,死難者家屬接連伸冤訴苦,前后持續了4個小時之久,其間“即便是鐵石心腸的人也會流淚”。與會農民都說:“今天咱們當了家,終于出了一口惡氣。毛主席來了,不但活人翻身了,連死人也翻身了!”更有人跑到主席臺上喊:“今天這么多人來開會,天下農民真成了一家人,以前個人的仇恨跟大家訴不著,今天有仇的大家給伸冤,你的仇就是我的仇,我們都是親人了!”[8]

除了開大會,土改干部還會找一些農民進行小范圍談話,用“拉家?!钡姆绞絹韯訂T,其中以“老長年”最為典型。所謂“老長年”,是指長年在地主家幫工的農民,他們生活上十分窘迫,毫無積蓄,多數人沒有能力成家。談話之初,干部先“擺會龍門陣”(作者注:閑聊天),使農民不覺得拘束。之后“引苦”便開始了,往往是從最直觀的感受出發,如“為啥這么冷的天氣還穿著單衣裳?地主這幾天穿的啥?”“平常吃的啥?跟地主的比怎么樣?”等,通過引導,訴苦的氛圍越來越濃。當“苦感”和“苦味”足夠強烈時,農民開始咒罵:“地主龜兒,從來沒有把老子當人看!”[9]接下來干部還要“勸苦”,讓“苦主”們越訴越苦,越苦越訴,最終將復仇的情緒轉化為徹底翻身的勇氣。當聽到有一個老漢哭訴自己當了四五十年長工,眼睛瞎了后被地主一腳踢出去時,幾個農民立即站起來,堅決要求“抓地主來問話”,“非打得他不歪為止”[10]。訴苦的動之以情激發了農民的階級仇恨,但光有情感的宣泄是不夠的,還應該讓農民繼續“挖窮根”,通過“算賬”來曉之以理,從更深層面了解自己的損失,體察“暗剝削”的罪惡。為此,綿陽專區還特別整理了一批案例讓農民學習,有些農民根據下發的材料“不分晝夜的算,越算越氣憤”,最終得出結論:“地主剝削的東西要是給自己家,能用上個五六十年,這都是咱們的血汗”[11]。由此,農民認清了誰養活誰,破除了“命不好”、“祖上沒積德”、“地主的金銀是他們掙來的”等傳統觀念。

為了進一步使農民與地主劃清界限,綿陽專區在訴苦的同時,還開展了大規模的“洗臉擦黑”運動,即要求農民主動交出替地主隱藏、分散的財物。剛開始農民不敢大膽參與,其原因有幾種:“一是怕被說成是包庇地主。二是說買、說借,不談分散。三是顧慮交出來之后是否能分得這些東西。”[12]針對這些問題,干部們稀釋了晦澀難懂的政治語言,用簡明易記的口號來打消農民的疑慮,比較典型的如“洗臉光榮,擦黑有功”、“貪了地主一點,害了自己一片”、“自報積極,多分多得”、“主動舉報揭發,多分斗爭果實”等,努力在群眾中營造“只有洗了臉擦了黑,才跟毛主席一條心,才能有長遠利益”[13]的輿論氛圍。與此同時,土改工作團還編排了花鼓、快板、短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傳統文娛節目來宣傳政策,這種“舊瓶裝新酒”的做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農民的政治認同感越來越強。例如綿竹五福鄉六村,在農會的帶動下,一天之內就有70%的家庭進行了“洗臉擦黑”,自報出地主分散的財物143件,并且帶動了周邊各村,掀起了“爭洗搶擦”的熱潮[14]。類似情況還出現在彰明三合鄉三村,該村65個農民代表中有62個自報,特別是貧農陳耀光把地主送他的衣物、被褥、家具和糧食一件不剩都交了出來。這件事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動,它讓其他農民認識到:“地主跟農民講親戚,給錢給糧給衣裳,都是拖咱們下水,給咱們抹黑,沒安好心!”[15]

經過反復的啟發和動員,農民的政治熱情被調動起來,階級意識被喚醒。綿陽土改開始時,“每次召開斗爭大會,每戶平均不到一人,現在一般全家都來開會?!盵16]金堂縣祥福鄉第一次開貧雇農會時,只有71人到場,經過訴苦、算賬、洗臉擦黑等一系列運動,“開會人數達到524人,是原來的7倍多”[17]。綿陽縣青義鄉90%以上的人都參加了訴苦會,曾經在一次會上有150人爭相訴苦。安縣的貧雇農日夜監視地主,甚至派人藏到地主床下聽其說話,他們說:“現在翻身了,只有查實了地主的黑田黑錢,才對得起毛主席,才對得起共產黨。”[18]更讓土改干部欣慰的是,農民跟他們明顯親近起來,“見到工作團就問長問短,肯說心里的話,把干部看成自己人”。群眾中的積極分子表現得非?;钴S,干勁十足,“每天晚上穿著單衣領導小組開會,檢查工作,有群眾問為啥不怕冷不怕餓,他們回答說:‘辦自己的翻身事情誰怕冷?餓、冷都是地主給的,要打垮地主才能有吃有穿。”[19]綿陽縣一位回族婦女在趕集時聽說要開訴苦斗爭會,趕了幾十里的路去參加,從中午一直等到傍晚,硬是要把苦訴了再回去[20]。從冷漠到覺醒,從觀望到參與,中共希望看到的“貧雇農起來、婦女起來、整個農民起來”的局面在綿陽逐步形成。

二、摧毀地主的傳統權威

新中國的土改與解放戰爭時期的“五四土改”有所不同,特別是在對待富農的政策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提出要保存富農經濟,結果地主被凸顯出來,成為階級斗爭的唯一靶標。在綿陽,打垮地主的權威主要是通過“公審斗爭”和“沒收賠罰”來實現的,兩者進行得都比較激烈,很多地區都出現過捆綁、吊打地主的情況,個別村還讓地主跪瓦片、坐老虎凳、在太陽下暴曬,甚至株連親屬和朋友[21]。在公審大會上,農民們高喊著口號,提出把所有地主都“炮打腦殼”,這樣的要求自然是不現實的,干部的責任是讓農民意識到“殺了地主太便宜他們了,金銀沒交完,這會造成我們的損失,必須在斗爭中使他們低頭,徹底清算罪惡賬?!盵22]

盡管有教育和引導,但農民出于義憤讓“不法地主”下跪打耳光的事還是會發生,民兵也習慣“用槍托子頂幾下地主,讓他們規規矩矩說話”。曾有民主人士指責上述行為是“亂打”,認為:“人總是人,都有感情,這樣打會引發農民同情地主?!边€有人說:“北京市郊土改時,斗爭很有秩序,不亂打”。村干部和農民對這樣的言論反應激烈,聲稱這是“立場不穩”和“要犯錯誤”的表現。這些民主人士最終也不得不順應農民的要求,承認“在感情上與大家有距離,不自覺地表現為小資產階級的溫情主義,無意識地同情了地主”。當公審中再次出現農民打地主時,民主人士“心里也覺得痛快,再也不認為這是違反政策了”,地主楊某抗拒斗爭投河身亡,他們想到的是“農民為此損失了一千九百斤(作者注:糧食)的賠罰,覺得非??上Вz毫沒有惋惜地主的死。”[8]暴風驟雨似的斗爭給地主造成了極大的震懾,他們多低頭認罪,畏罪求饒,甚至“嚇的打抖”。農民對于不同類型的地主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不法地主”根據罪行輕重或交由法院判決或處以管制;罪行較輕的地主則簽訂“守法公約”,交出地契并確定了應交的賠罰后予以釋放。

公審斗爭主要是算“政治賬”,而沒收賠罰則是從經濟上徹底打垮地主階級存在的物質基礎,與前者相比,后者被視為土改的焦點。為了便于領導,綿陽各鄉專門設立了沒收、賠罰、分配三個委員會,村仿照鄉的建制成立了三個小組,各司其職。就沒收工作而言,各地進行得迅速而徹底,農民的斗爭熱情很高。據統計,1951年9月,綿陽下轄的22個鄉在一周之內就沒收土地約24.48萬畝,耕牛904頭,主要農具8.74萬件,糧食約56.92萬斤[23]。不過,聲勢浩大的群眾運動難免出現極端行為,如豐谷鎮的貧雇農收繳了地主的衣服和棺材;花荄鄉農民除了沒收地主的土地、現金和糧食外,還將其飼養的雞、鴨、鵝一并罰沒;黃土鄉更是組織民兵將地主趕出家門,集中到寺廟里強制勞動,“群眾有只要看到東西就不想給地主留下的想法”[24]。事實上,《川西區土地改革實施辦法》及綿陽專區相關文件對沒收地主財物是有規定的,但在火熱的政治氛圍和“寧左勿右”思想的影響下,基層干部認為只有“左”的做法才能激起消極觀望的人們的情緒,達到充分發動群眾的目的,于是“過激的偏向”就成為土改發起后的一種慣性,這種慣性在征收賠償判罰時被進一步放大。

為了避免“和平土改”、“假催假罰”的嫌疑,農會往往把賠償判罰的數額定得很高。比較嚴重的如觀魚鄉,最初預計罰地主賠米35萬多斤,經過工作團核實后定為16萬斤,比原來減少了一半還多。新市鄉要求地主出米54萬斤米,后降為30萬斤,但依然超過專區設定的每鄉不超過20萬斤的規定。從單戶的罰糧情況看,即使是小地主罰得也不輕,如青義鄉的地主陳國斗有32畝田,要賠7000斤糧食,孝德鄉的李在忠只有30畝田,卻被罰了15000斤。有些地主雖掌握一定數量的土地,但因吸鴉片、參與賭博并無積蓄,即便如此,在交出地契之后還是被重罰[25]。個別農民催收罰金和糧食時,有意讓地主“喂蚊子”、“頂磚頭”、“熏煙火”,試圖用暴力手段來證明自己立場的正確。還有干部把地主因瑣事得罪農民也視為其罪證,很大程度上模糊了反封建和報私仇之間的界限。不僅如此,不少地方的農民像對待地主一樣,進城找工商業者要罰金,而且越是容易拿出錢的人定的數目越大,有的罰了一次還要再加罰一次。這種做法極大影響了工商業的穩定,致使專區內店鋪歇業,市場蕭條[26]。追繳賠償判罰的過程中還出現了命案,青義鄉17村兩個月內有5名地主自殺,地主蒲新元上吊后,群眾還打了7槍[27];在德陽縣孝泉鎮,不到半年的時間里竟發生地主自殺事件21起[28];新市鄉一次抓捕抗拒賠罰的“惡霸地主”18人,群眾要求處決者有10人,其中8人被立即執行[29]。

面對土改中出現的問題,綿陽專區需要不斷“糾偏”,反復利用通知、會議等形式禁止基層“蠻干亂斗”、“比賽罰款”,并一再將政策具體化,如規定“對于中小地主,只要向農民低頭認罪,經濟上可以寬待,免于賠罰或少賠少罰。違法行為不大的地主,可有意識地放松一些,不必人人皆斗。”[30] “賠罰人數一般不能超過地主總數的40%,額度以農民每人得到120斤米為限。對那些不能立即交出限定額度者,可以分期處理。鰥寡、年老地主特殊對待,暫時不沒收土地”[26],等等。此外,農會權力也受到一定限制,組織斗爭前應得到土改工作團同意,做出細致規劃后方可進行。捕人殺人,必須經過上級組織嚴格審查,履行正規手續。在打垮地主權威的過程中,充分發動群眾的考慮和被發動起來的群眾本身,無疑會增加土改出現偏差的概率。因此,適當時機的“糾偏”便成為一次特殊的社會動員方式,既釋放了民眾在“偏向”中積聚起來的怨氣,同時又生產出國家對于民眾的動員能力,進一步強化了國家作為解放者的形象[31]。“糾偏”體現了國家意志對鄉村社會的規訓,一方面,農民必須參與斗地主,斗爭是財富和權力的再分配過程,是基層政權建設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農民的政治行為要服從國家意志,無論群眾運動的熱情多么高漲,它都必須在國家權力的掌握之中,成為被調控的客體。

三、培育鄉村新的執政者階層

到1952年底,除個別藏區外,綿陽的土改工作基本完成。轟轟烈烈的運動過后,地主階級在鄉村的統治基礎被掃蕩殆盡,農民成為政治生活中的新權威。調查顯示,土改期間綿陽各地共發展了822622名農會會員[32],在此基礎上以選舉的方式產生了鄉、村兩級政權,實現了土改與建政合而為一。通過土改,中共不僅將其政權組織滲入到鄉村,并且將農村生活中廣泛的事務也納入其管理范圍,從而在縱向與橫向兩個維度上初步建立了一套組織系統,伴隨著一大批積極分子和農村干部的啟用,中共基層的執政者階層也同時出現了[33]。這些基層執政者多是土改中涌現的積極分子,未經歷過戰爭的洗禮和黨內嚴格的政治考驗,對革命理論及土改政策的理解并不系統深入,政治敏感性不強,難免與中共的頂層設計存在差距。而且許多指示、文件只就原則性問題泛泛而談,具體落實則要靠基層干部自己掌握,這就要求他們既能領會上級意圖堅持原則,又能在處理現實問題時靈活得當。以如此高的條件來衡量,那些資歷尚淺、文化水平有限的鄉村干部自然鮮有合格者。

與缺少政治經驗相比,更讓綿陽專區黨委擔憂的是鄉村干部“不純”和“走地主路線”。所謂“不純”是指干部的家庭成分差和有歷史問題,以階級斗爭的觀點看,貧雇農出身者是最可靠的,權力應集中在他們手中,地富、中農混進干部隊伍會被視為“夾生”或“半夾生”。綿陽土改工作團檢查發現,幾乎每個鄉都有組織“不純”的問題,較嚴重的如梓潼縣復興鄉,20個農會中有一半有地主混入,幾個農會副主席跟本村地主是直系親屬,借職務之便把富農、原“反共救國軍”成員發展為農民代表。民兵里部分干部不僅加入過袍哥組織,還擔任要職[3]。參加過“反動黨團”或有“地富背景”對于干部的可靠性來說無疑是硬傷,一旦發現必然會被清洗掉,但隨著土改的深入,一些解放前曾從事過教師、雇員等“非勞動性質”工作的干部也被視為“不純”分子,他們同樣失去了上級的信任。

“走地主路線”雖無明確界定,但主要指兩個方面:一是干部存在“換班”、“歇氣”的思想,土改基本完成后,他們忙于自家事務,對行政工作很少過問。有的干部雖然在任,但消極怠工,想方設法把工作往積極分子身上推,使得積極分子抱怨:“現在可不敢積極了,一積極什么事情都是你的。”[34]二是以權謀私貪污腐敗,如城西鄉五村的干部在分配財物時,相互包庇假公濟私,其親朋好友也跟著沾光,老實本分的農民分得少分得壞。鄉黨委調查發現:“住在山上最苦的陳老太婆,只得了一個小箱子,她要求分個凳子,村干部告訴她:‘沒得!你不要就收回。她說:‘毛主席人民政府都好,就是地方上辦事的人沒有把最窮苦的人看到。”[35]類似事件會嚴重影響黨在群眾心中的形象。除了侵占土改成果,個別干部禁不住腐蝕拉攏,亂搞男女關系,暗中收受賄賂為地主通風報信,更有甚者還跟地主合伙經營工商業。

針對上述種種不良現象,綿陽專區對基層組織展開整訓,旨在清洗“不純”分子,改造落后干部,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群眾基礎。結果一批不合格、被懷疑的干部受到處理,如安縣寶林鄉先后撤換了農會副主席及29名委員;在松埡鄉農會,有84人被清洗,約占委員總數的三分之一;綿陽縣7個鄉在3個月內懲處干部達61人[36];羅江縣撤職鄉一級干部66人,村一級86人,將3個農會和4個團支部全部改組[37]。截止到1952年末,綿陽共撤換農會委員及各類干部18762人,民兵5128人[38]。此外,各級黨委反復組織干部集中學習,對照《在進行土地改革工作時的八項紀律》自查自省,直到找到錯誤根源為止。經過一個階段高強度的思想改造,大家紛紛反映:“要是早點有人領導我們學這些,我們也不會犯錯誤”。還有人說:“以前不懂為人民服務,也不曉得啥子是官僚主義、地主路線,群眾檢討我,我也不承認,這下曉得錯在啥子地方了。”更為戲劇性的是,有十多名干部要求多學幾天,等練會了“八項紀律”的歌子再回去[39]。樹立先進典型,發揮榜樣力量也是整訓經常采取的手段,通過黨委和土改工作團的有意扶持,黃天從、曾順海、張大清等農村干部脫穎而出,成為歌頌的對象。一些劇目專門根據他們的事跡進行創作編排,公演后在群眾中產生了不小的影響。戲劇無疑比官方整訓文本更讓人印象深刻,它讓鄉村干部意識到自己的行為也能入戲,可以像古代英雄豪杰那樣被后人傳唱,從而產生一種發自內心的自豪感和使命感。

除了干部隊伍的自我凈化,綿陽專區還經常派工作團深入鄉村巡視,督促村社干部完成土改及建政任務。工作團雖是臨時性的派出機構,但卻被賦予了很大的權力,它可以隨時糾正基層政權組織的錯誤,甚至能借助群眾的力量改組或解散這些組織。工作團對基層干部的行為形成了強有力的監督和制約,它在常規的行政渠道之外,為國家與村社的互動提供了一條新的途徑。盡管有學者指出,工作團是運動式治理模式下的產物,是政治領域對行政領域的侵越,但就特定的歷史時期來看,工作團的確在干部整訓過程中發揮了不小的作用,它是塑造新鄉村領袖的關鍵因素,也正因為如此,這一經驗在此后的很長時間里一直被運用到國家對鄉村社會的治理之中。

通過軟和硬、外部與內在多種手段的整頓訓練,綿陽基層干部的整體面貌逐漸得到改善。大多數干部對待工作比以前更細致更負責,真正把貧雇農當成了“貼心人”,總結經驗教訓時牢騷、埋怨變少了而對自身的要求增多了。在轉變工作作風的同時,鄉村干部還普遍樹立起了這樣的觀點,即“土改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眼睛要看一排排(作者注:看的遠),不能只看一寸遠,將來的社會主義才是大翻身。毛主席受了那么多苦,喝雪水吃草根,是為了哪一個?我們現在吃穿都有了,就是享福了,所以更要使勁地干,給窮人們做主。”[40]由此可見,整訓提高了綿陽基層組織的政治水平和行政能力,保證了國家政令的貫徹執行,同時也規范了基層領導干部的權力使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因政策執行失當而產生嚴重后果的情況發生。

四、結語

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共通過土改實現了對鄉村社會的全面整合,在廣大農民普遍認同的基礎上牢固確立了執政黨地位,完成了基層權力關系的重塑。這一過程并非水到渠成,其間經歷了復雜的政治運作和多種力量的博弈。在綿陽,土改面對的主體是長期游離于中共意識形態之外的鄉村民眾,受到自然環境、歷史傳統、文化素質等多種因素的制約,階級情感較為冷漠、政治參與較為遲緩是這個群體的固有特征。作為一個新解放區,綿陽部分地區歷史上雖有過蘇維埃運動和土地革命,但無論是農民覺悟、革命力量的積淀程度還是鄉村組織化程度都無法與北方老解放區相比。因此如何激發農民的政治熱情,將其納入革命體系就成為中共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憑借政治動員技術的巧妙運用,中共成功地將自己的意識形態傳遞給農民,促使他們從被剝削壓迫的苦難中覺醒,形成了具有明確指向的階級意識,最終參與到各種運動和階級斗爭之中。農民的選擇和行動既改變了自身的命運,又強化了中共的政治號召力和政治影響力。

土改是民主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仍舊處于革命話語體系之中,既然如此,它就不會“那樣從容不迫,文質彬彬,那樣溫良恭儉讓”,“暴烈的行動”[41]不可避免。從綿陽土改所處的歷史條件來看,根深蒂固的封建勢力和封建意識是不可能通過“和平土改”徹底清除掉的,動員民眾采取斗爭的方式來摧毀地主階級的權威是黨和政府的必然選擇。激烈的斗爭能夠最大限度地激發農民對地主的階級仇恨,并促使其將這種復仇心理轉化為實際行動,形成情感和利益的共同體。斗爭是運動式的鄉村治理手段,尺度很難拿捏,“過激”與“不充分”之間并非涇渭分明,常會因時、因地、因人而發生變化,不斷“糾偏”成為維持這種動態結構穩定的有效方式。綿陽的土改使生產資料的所有權、支配權從地主手中迅速而徹底地轉移到農民手中,舊有的以血緣和地緣為紐帶,以統治和服從為內核的社會關系結構被顛覆,中共所倡導的階級觀念取代宗法觀念,成為農村社會重新分化組合的標準。昔日生活在鄉村社會最低層、在政治上毫無地位可言的貧雇農,一夜之間成了農村中的主人,而昔日把持鄉村社會、政治生活的地主、富農卻變得威風掃地,落到了鄉村社會和政治生活中毫無地位可言的最低層[42]。

土改不僅引發了生產關系領域的重大變革,還促成了鄉村政治的轉型。從農民中選拔出來的基層干部替代了傳統精英,成為鄉村社會新的執政者,他們與傳統精英相比,有明顯的不同:缺少眾多的家財,沒有經濟后盾;通過斗爭而涌現,沒有顯赫的歷史或家庭背景,缺少傳統權威的支撐[43]。這些差異加深了新政治精英對國家的依賴,使其積極響應、服從上級的指示和精神,但也導致了干部素質良莠不齊及社會管理能力欠缺。因此,綿陽專區希望利用整訓來凈化干部隊伍,提高基層執政者的思想認識水平,保證國家意志在鄉村社會的貫徹執行。整訓反映了政治權力的下沉,它使得黨和政府的管轄層級由縣下伸到鄉和村,其培育出的新鄉村執政者階層成為國家權力的化身,履行著廣泛的社會管理職能(從傳統的治安、稅收擴展到新時期的生產、文教、民政等諸多方面),主導了農村各領域的發展。土改后形成的鄉村政治格局,及中共在運動中獲得的政治權威和資源,成為其日后引領廣大農民走合作化道路的強大力量,中國鄉村歷史從此掀開了新的一頁。

注釋:

(1)關于新中國土改研究現狀的分析,參見:張佩國.中國鄉村革命研究中的敘事困境——以“土改”研究文本為中心[J].中國農史,2003,(2);張一平.中國土地改革研究的理論與方法反思[J].上海財經大學學報,2009,(6).

(2)具有代表性的如:楊奎松.新中國土改背景下的地主富農問題[J].史林,2008,(6);彭正得.土改中的訴苦:農民政治認同形成的一種心理機制——以湖南省醴陵縣為個案[J].中共黨史研究,2009,(6);張一平.新區土改中的村莊動員與社會分層——以建國初期的蘇南為中心[J].清華大學學報,2010,(2).

(3)本文所論之“綿陽”,系指成立于1950年1月的綿陽專區,轄綿陽、梓潼、羅江、德陽、廣漢、金堂、什邡、綿竹、安縣、彰明10縣,隸屬于川西行署區。1952年9月,中央撤銷川西行署區,恢復四川省建制,此后綿陽專區歸四川省管轄。

參考文獻:

[1]李里峰.“運動”中的理性人——華北土改期間各階層的形勢判斷和行為選擇[J].近代史研究,2008,(1):5.

[2]綿陽市檔案館.綿陽縣土改工作分團的檢查通報[Z],69-12-9.

[3]綿陽市檔案館.綿陽土改工作團一月來向區黨委的綜合報告[Z],69-12-9.

[4]綿陽市檔案館.土改問題報告[Z],69-12-1.

[5]陳北鷗.人民學習詞典[M].上海:廣益書局,1952:331.

[6]李里峰.土改中的訴苦:一種民眾動員技術的微觀分析[J].南京大學學報,2007,(5):102.

[7]裴宜理.重訪中國革命:以情感的模式[J].中國學術,2001,(4):97-121.

[8]綿陽市檔案館.第二分團川西團參加綿陽石馬鄉土改工作組工作總結[Z],69-12-2.

[9]綿陽市檔案館.關于土改中發動群眾問題的檢查報告[Z],69-12-10.

[10]綿陽市檔案館.深入一步把“老長年”好好發動起來[Z],69-12-2.

[11]西南軍政委員會土地改革委員會.土改簡報(8),1951:13.

[12]綿陽市檔案館.綿陽、羅江、德陽等地土改工作團的報告[Z],69-12-15.

[13]綿陽市檔案館.梓潼縣發動群眾的檢查報告[Z],69-12-16.

[14]綿陽市檔案館.綿竹縣五個土改鄉工作總結報告[Z],69-12-9.

[15]綿陽市檔案館.彰明三合土改鄉幾個材料的整理[Z],69-12-13.

[16]中共川西區委員會政策研究室.土改簡報(4),1951:11.

[17]綿陽市檔案館.金堂關于發動群眾的檢查報告[Z],69-12-2.

[18]綿陽市檔案館.關于安縣土地改革的總結報告[Z],69-12-13.

[19]綿陽市檔案館.土改工作分團半月來工作的綜合報告[Z]69-12-3.

[20]綿陽市檔案館.土改中如何發動婦女[Z],69-12-4.

[21]綿陽市檔案館.關于綿陽石馬鄉賠罰工作及成分問題的檢查向區黨委報告[Z],69-12-6.

[22]綿陽市檔案館.綿陽石馬鄉土改聯合斗爭大會總結報告[Z],69-12-9.

[23]綿陽市檔案館.關于沒收征收工作的報告[Z],69-12-8.

[24]綿陽市檔案館.綿陽分團關于土改鄉賠罰工作初步檢查報告[Z],69-12-20.

[25]綿陽市檔案館.綿竹土改鄉賠罰檢查報告[Z],69-12-6.

[26]綿陽市檔案館.關于賠償判罰工作的簡報[Z],69-12-6.

[27]綿陽市檔案館.關于青義鄉工作隊對賠罰問題檢查的通報[Z],69-12-6.

[28]綿陽市檔案館.關于土改中自殺事件檢查報告[Z],69-12-7.

[29]綿陽市檔案館.關于土改鄉工作檢查綜合報告[Z],69-12-7.

[30]綿陽市檔案館.關于正確展開懲治不法地主的規定[Z],69-12-1.

[31]應星.大河移民上訪的故事——從“討個說法”到“擺平理順”[M].上海:三聯書店,2001:387.

[32]綿陽市檔案館.川西全區農協會員統計表[Z],69-12-25.

[33]劉握宇.農村權力關系的重構:以蘇北土改為例1950-1952[J].江蘇社會科學,2012,(2):221.

[34]綿陽市檔案館.關于綿陽縣土改后遺漏問題的檢查報告[Z],69-12-7.

[35]綿陽市檔案館.城西鄉五村土改工作調查[Z],69-12-2.

[36]綿陽市檔案館.關于第四期七個土改鄉第一階段工作報告[Z],69-12-15.

[37]綿陽市檔案館.羅江縣第四期土改總結報告[Z],69-12-15.

[38]綿陽市檔案館.川西區鎮反、賠罰、減租退押、人民武裝隊員、農會會員等情況統計表[Z],69-12-25.

[39]綿陽市檔案館.集中被清洗、改選的村干部學習的經驗[Z],69-12-2.

[40]綿陽市檔案館.關于第三期土改工作中領導問題的報告[Z],69-12-11.

[41]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

[42]陳吉元.中國農村社會經濟變遷(1949—1989)[M].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1993:86.

[43]陳益元,黃琨.土地改革與農村社會轉型——以1949年至1952年湖南省攸縣為個案[J].中共黨史研究,2013,(4):98.

The Land Reform and the Reconstructing of Rural Power Order:

Taking Mianyang Area from 1950 to 1952 as a Case

CUI Yinan1, ZOU Wei2

(1.Political Institute,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China;

2.Foreign Language School,Southwest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ianyang Sichuan 621010,China)

Abstract:The land reform overturned the traditional pattern and order in rural society, and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Chines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Depending on using the technique of political mobilization, the CPC passed the ideology to famers successfully, which built to class consciousness with a clear direction, made them actively participated in the mass movement. Public trial, confiscation and compensation destroyed the landlords authority. The rural farmers mastered the rural right of speech, becoming the main political activities. Through the rectification and training in cadres, the CPC struggled to develop new rural ruling class, hoped to use them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elite and realized the reconstruction of rural power order.

Key words: ?land reform; Mianyang; power order; reconstruction

編輯:黃航

主站蜘蛛池模板: 欧美69视频在线|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国产欧美日韩在线一区| 国产第一色|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影视|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 999国内精品久久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区视频中文字幕| 午夜色综合| 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日本三级黄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拍拍拍|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无码'专区第一页| 欧美第二区| av尤物免费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人成人无码www| 77777亚洲午夜久久多人| 精品伊人久久久久7777人| 99九九成人免费视频精品| 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精品蕉| 午夜福利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视精品| 国产精品护士| 在线欧美日韩国产| 中文毛片无遮挡播放免费| 久久人人爽人人爽人人片aV东京热| 被公侵犯人妻少妇一区二区三区| 无码AV动漫| 精品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手机在线| 欧美人与牲动交a欧美精品| 国产欧美在线|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真实国产乱子伦视频|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美女免费精品高清毛片在线视| 欧美在线一级片| 国产成人无码久久久久毛片| 欧洲av毛片| 欧美日韩成人| 亚洲最大福利视频网|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亚洲欧美日韩成人高清在线一区| 深夜福利视频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羞羞视频| 99精品免费欧美成人小视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 亚洲精品国产首次亮相| 18禁黄无遮挡网站| 国产成人欧美| 99久久精彩视频| 国产欧美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国产精麻豆99网站|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水蜜桃| 青青草欧美|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人在线成免费视频| 日本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六月婷婷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无码在线网站| 欧美成人在线免费| 亚洲系列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成人精品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人妻av无码久久| 欧美a级在线|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全午夜免费一级毛片|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观看无码卡|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东京热高清无码精品| 狠狠躁天天躁夜夜躁婷婷| 国产美女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人成网18禁| 在线亚洲精品自拍|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免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