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賽珠
對于小學習作教學,《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鼓勵學生寫想象中的事物,激發他們展開想象和幻想”,“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的確如此,要想寫好作文,首先就得培養孩子豐富的想象力。那么,何為想象?心理學上這樣定義:想象是人對頭腦中已有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創造出新形象的心理過程。蘇聯學者魯賓斯坦認為,“每一種思想,每一種情感,哪怕是在某種程度上的改變世界的意志行動,都有一些想象的成分”??梢?,想象是一種可隨時附著于人的思想活動的心理過程。從這心理特點出發,我引導學生利用好“課中三分鐘”“課間三分鐘”“睡前三分鐘”的零碎時間,進行想象習作小片段訓練。孩子們樂此不疲,在習作中更是創意無窮。
一、課中三分鐘涂鴉,出口成章
語文是一門語言的藝術,包括口頭與書面,閱讀與習作。高年級每周安排5節語文課,要完成30多篇的課文閱讀教學,在這有限的語文教學時間中,教師往往舍不得拿出一整節課進行習作教學?;谶@樣的現狀,如果教師可以堅持每節課都花三五分鐘時間進行習作片段的有效訓練,長此以往收效必定甚大。我要求學生專門準備一本“三分鐘涂鴉本”,利用每節課前或課中的幾分鐘時間設置一些語境,讓學生進行語段練習,既鍛煉了孩子的語言表達,更培養了孩子的想象力。梳理起來,通常設置如下幾類的想象習作片段訓練:
1. 趣味想象。高年級語文教材中有“趣味語文”的綜合實踐內容,學生非常感興趣,因此,我們可以結合這些內容對學生進行“趣味想象”的訓練。例如,第十冊語文第七單元“回顧與拓展”部分讓學生品味“趣味廣告”,我就曾讓孩子們在課前三分鐘進行廣告設計。
題目要求:要求學生分別為“鮮花店”“羽毛球拍”“窗簾店”各寫一個廣告詞,要求言簡意賅,又要有創意。
訓練目標:讓學生學會用簡練的語言描述事物特性,既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點,語言又要精巧,盡量給讀者留下深刻印象。這樣的訓練意在克服孩子習作中語言羅嗦,又抓不住表達重點的毛病。
學生習作一:
鮮花店:一份絢爛,一種寄托,讓我們同鮮花一樣美麗綻放!
羽毛球拍:拍拍拍,拍出你的健康!
窗簾店:窗前明月光,屋內亮光光。睡覺想無光,必把窗簾裝。
學生習作二:
鮮花店:如果幸福是一朵鮮花,那健康的生活就是花托。
羽毛球拍:一副球拍在手,你要變胖都難。
簾店:它安裝在你心靈的窗戶上,拉開它,你的心靈將永遠充滿陽光。
孩子們想象無窮,寫得妙趣橫生,又蘊涵哲理。當然,像這樣的趣味想象小習作還有很多,如寫一段蚊子告白書,編一則校園小笑話,給麻雀寫悼詞,描述給老師設計的新發型,送給同桌的打油詩等等。學生們可以完全掙脫循規蹈矩教材習作的束縛,天馬行空地想象,隨心所欲地“胡言亂語”,他們喜歡極了。
2. 補白想象。習作教學應該始終貫穿于閱讀教學中,作為語文教師,應有對教材比較深入的解讀,并能敏銳地抓住教材的資源對學生進行“補白想象”訓練,現場寫一些習作小片段,這是非常好的“讀寫結合”訓練點。學古詩《秋思》時,我讓學生想象詩人與驛差的對話,然后根據孩子們的對白進行現場表演,課堂上入情入境,加深理解。像這樣可補白的課文還有很多,如《學會看病》中補寫兒子離開后,媽媽的擔憂心理;《清平樂·村居》中補寫翁媼醉酒嘮嗑的情景;《再見了,親人》補寫解放軍戰士與朝鮮鄉親在火車站依依惜別的情景;《臨死前的嚴監生》補寫嚴監生見親眷猜不出他伸出兩根手指的意思時的心理旁白等等??梢哉f,只要教師有心,教材中可讓孩子們補白的資源信手拈來。
3. 聽音想象。現在教室里多媒體的應用,大大改善了我們的習作訓練條件。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給孩子們設置一些習作情境,拓展了他們的習作模式。我就經常在課前下載一些生活中的模擬聲音,給孩子們營造一個場景氛圍,讓他們現場進行想象片段練習。比如,一段街上早市的叫賣聲,一陣風雨聲,一片驚呼聲,一些動物的鳴叫聲等,這些都極大地激發了孩子們的想象力,他們下筆千言,甚至可以編成一個個小故事。我曾經讓孩子們聽一段風雨聲,其中夾雜著急促的敲門聲。一個學生寫道:
風嗚咽著爬過屋頂,打了個回旋,落到門前的一棵樹上。頓時,樹葉簌簌地落下來,雨急促地敲打著窗臺,“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似乎是天神發怒了。天地間只聽得見這一陣風扯著雨,呼嘯而過的聲音。大街上的人如小鳥歸巢了,車停開了,連店也關門了。突然,你聽,“砰砰——”好急促的敲門聲,奶奶拄著拐棍撲過去開門,嘴里嚷著:“找著了沒?找著了沒?”屋外,媽媽摟著蕓兒跌進門來,滿身的泥水,連聲音都發著顫:“媽——別急!找著了!找著了!”“這孩子,跑哪兒去!快喝姜湯!”奶奶顫巍巍地轉身去端姜湯,屋里頓時彌漫著溫暖的熱氣……
寥寥兩百多字,環境描寫非常生動,風聲、雨聲、敲門聲烘托強化了家人等待孩子歸家的焦灼心情,畫面感極強。這都源于學生對一段聲音的豐富想象。
4. 圖畫想象。有時,我會在黑板上畫一些幾何圖形、畫一幅簡筆畫情境圖,寫一些標點符號、數字等,讓學生展開聯想,注意符號之間的邏輯關系,編一個故事,或者寫一小段話,我還會利用多媒體展示一些極抽象的畫面讓學生想象寫話。圖畫想象充滿了奇趣,過程也是其樂無窮,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種想象訓練模式。
二、課間三分鐘神侃,妙語連珠
下課時間,高年級的孩子更趨于在教室里小憩,有的孩子喜歡聊天,但往往又缺少有趣的話題,這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話題或語言游戲,培養學生的想象力,鍛煉他們的口語能力。通常,我會設置以下兩種語言游戲:
1. 造句式想象。因下課時間有限,我會給孩子們提供一些有趣的成語或俗語,如“花言巧語”“甜言蜜語”“三天打漁,兩天曬網”“虎背熊腰”“賊眉鼠眼”等,甚至還有網絡中的熱詞,讓他們互相調侃,或評價同學和老師,但每一句中必須要有這個指定的詞。我曾讓孩子們把“花言巧語”“甜言蜜語”這兩個詞用在本班同學和老師身上,以下是兩個同學的有趣對話:
“嘿——等下有好戲看,浩今天美術材料沒帶來,看他等下怎么對美術老師說,又該花言巧語了。”
“誰都抵擋不住他的花言巧語?!?/p>
“上次他沒帶作業紙,就曾用糖衣炮彈對付我,我明知是花言巧語可還是被他的甜言蜜語黏住呀。”
“嘻嘻,你也是禁不起人家誘惑,他要對我甜言蜜語,我準保讓他吃個閉門羹?!?/p>
下課時間,孩子們很喜歡這樣的語言小游戲,玩得開心極了,不知不覺中口語和書面表達能力均有提升,師生間、同學間的關系更趨和諧。
2. 接龍式想象。這種語言游戲就是讓一個同學先起個故事的開頭,由下一個同學接下去編一兩句故事情節的發展,以此輪接?!敖育埵较胂蟆笨梢钥陬^和書面兩種形式進行,可以三五成群小群體玩,也可以全班集體玩,當孩子們的想象力不受拘囿、自由釋放之時,其創意便似一泓汩汩流出源源不斷的清泉,他們的故事往往越編越長,一整天甚至幾天的課余時間都在接編同一個故事。我還在班上掛了幾本名為“妙語連珠”的本子,讓他們可以在這些本子上接編故事,可以下課時間寫,也可以借回家寫,一個學期常會收獲幾個特別有意思的全班集體創作的故事。
三、睡前三分鐘冥想,天馬行空
孔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彼啊笆∷肌北夭豢缮伲斎?,對于小學生,我更希望他們在睡前有些天馬行空的想象。我鼓勵孩子們在睡前花幾分鐘時間靜心、閉眼、冥想。
1. 回顧式聯想。孩子們梳理當天的學習、生活,特別是就當天發生的好玩、離奇、新鮮的事,找一件靜靜地回味:它是怎么發生的?有趣在哪兒?結果如何?這有助于孩子把有趣的生活資料存進記憶庫,將來就可能成為習作素材。
2. 預測式暢想。穿越時空隧道,天馬行空地想象是每個孩子的天性。白天忙碌嘈雜,沒有時間靜想,臨睡前就成了孩子們盡情馳騁想象空間的時光,例如,在腦海里規劃自己的未來,想象未來的家鄉,二十年后的校園,甚至預想一下自己和父母若干年后的容貌等等。這些都是極有趣的事,相信連夢里孩子們都會笑醒。
3. 反思式想象。如果當天發生了一些讓孩子們不愉快或后悔的事,他們可以這樣反思自己的行為:這樣做對嗎?錯在哪兒?自己不愉快的真正原因在哪兒?你后悔什么呢?也可以預測一下這件事可能產生的后果,孩子們在這樣的反思想象中逐漸冷靜下來,可以更客觀地評價自己的行為,更明晰了解自己的心理感受,對習作中的心理描寫都大有好處。
麥考萊曾說:“在所有人當中,兒童的想象力最豐富?!毕胂罅?,是造物主賦予每個孩子的神奇力量,教師應該創造機會,持之以恒地利用零碎時間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讓孩子想象的翅膀愈發強壯有力。富于趣味性的“三分鐘”想象,不會增加孩子們的課業負擔,而是讓他們在盡興玩樂的同時進行短片段習作訓練,從而讓習作靈動輕盈,充滿奇異的個性光彩。
(作者單位:福建閩侯縣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 黃佳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