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國 楊文軍
近年來,江蘇省東海縣在農村公共服務運行維護試點工作中,積極探索農村環境保潔公司化運作,目前已初見成效。如今走進東海縣,隨處可見干凈的大街,整潔的小巷,排放有序的垃圾桶,還有那流動的垃圾清掃車……全縣的鎮容村貌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這是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項目之一,如果保潔公司做好了,政府付款;如果做不好,達不到考評標準,政府還要扣款。為了誠信,也為了以后在政府購買服務中爭取到更多的份額,我們清理垃圾一點也不能馬虎。”順利中標打理桃林鎮村環衛保潔工作的東海縣國泰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人馬國遠道出了鄉村環境大變化的原因。
東海縣下轄11個鎮、6個鄉、兩個街道辦事處、兩個國營場。有346個行政村,900多個自然村,是全國著名的糧食、畜牧生產大縣,有大中小水庫、河道300座(條),溝塘 1000多座,每年產生農作物秸稈和牲畜排泄物過百萬噸,農村環境衛生保潔歷來是縣鄉兩級政府工作中的重點之一。雖然東海縣近年投入大量人力、財力、物力推進環境整治,但未收到預期效果。為了搞好農村環境衛生,實現環境保潔的新突破,東海縣率先在桃林鎮、石湖鄉兩個鄉鎮積極推進“政府花錢買服務”試點,引進專業物業保潔公司“下鄉入村”搞農村環境保潔,徹底改變了過去政府環境保潔投入大、農村環境衛生見效不快的局面,收到了顯著的實效。
2015年3月,東海縣桃林鎮對外公開招標農村環境保潔與維護,有著豐富環境保潔經驗的國泰物業從眾多的競爭者中勝出,以186萬元的中標價,喜獲政府購買服務大“蛋糕”。該公司從4月1日起,開始對全鎮21個行政村的60多個自然村落及鎮區的道路進行保潔維護。為了保持全鎮環境的清潔衛生,公司制定了嚴格的考核制度及獎罰措施,規定每個村落、鄉道的保潔員必須于每日早9點前完成首次清運任務,全天不間斷清理,確保垃圾房(池、桶、散點)無垃圾。公司還將全鎮分為三大片,每片安排專人、專車,定期或不定期對全鎮保潔情況進行檢查,對保潔良好的及時兌現每月工資并給與50—100元的獎勵,對保潔不到位、垃圾日產不清的保潔人員進行罰款。
石湖鄉也是引進專業公司參與農村環境保潔的鄉鎮。有28名員工的建新保潔公司,年初從鄉政府拿到40萬元財政保潔“蛋糕”,負責全鄉11個行政村20個自然村的環境保潔。保潔公司開展工作以來,村組環境比以前大為改觀,收到了多贏的效果。建新保潔公司的員工反映說,現在是在家門口上班,每天就是隨垃圾清運車清運垃圾,活不太累,公司每月給的工資近2000元,還有意外傷害險,工作之余還能耕作家中承包的責任田,比外出打工強多了,工資福利有保障,保潔工人的積極性提高了。現在,東海縣農村的環境有了非常大的改觀,花草樹木有人定時修剪,道路破損有人維修,每天村民把生活垃圾放在垃圾袋中,由物業公司成員收走,村民隨時隨地監督物業的工作,哪里不干凈、哪里要清掃清運,打個電話,物業公司的工作人員立馬就到。
“政府買服務,衛生邁大步。”機制創新讓政府從過去的扛把鐵鍬、拿把掃帚上街打掃衛生的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的繁瑣事務中解脫出來,專心做好監督員。兩個試點鄉鎮均出臺了環境保潔百分目標考核辦法及《保潔作業考核細則》,并規定中標公司必須交納一定數量的環境保潔保證金,安排專人對環境保潔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巡查,對物業公司工作績效進行“月考評”,縣、鄉兩級財政依據考核得分按月將相應的保潔費用劃撥到物業公司賬戶。
自從把環衛服務外包給專業環衛公司以后,農村的環境衛生有了顯著變化,昔日隨處可見的“牛皮癬”蹤影全無,街面纖塵不染。“環衛服務外包,舉措新,效果好,財政部門功不可沒!”該縣農民紛紛對縣財政實施的政府購買環衛服務給予“點贊”。
(作者單位:江蘇省東海縣財政局)
責任編輯:欣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