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文剛
摘 要:在國際私法領域,法律規避制度是一項重要的法律制度,各國在理論和實踐中對該制度尚存諸多爭議。法律規避是當事人為了使法律結果對自己有利,而故意改變連接點,使原法律對自己失去適用的效力。隨著現代國際民商事交往的日益增多,法律規避現象時有發生。研究法律規避問題,也顯得更具有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關鍵詞:法律規避;公共秩序保留;沖突規范;準據法
一、法律規避的概念及原因
1.法律規避的概念界定
法律規避,又稱法律欺詐,是指當事人為了特定的利己動機,通過故意變更連結點的手段以避開本應適用的準據法,而使對其有利的另一種法律得以適用的行為制度。
沖突法中的法律規避是指涉外民事關系的當事人有意識地改變構成法院地國沖突規范連接點的具體事實,從而改變對某案件應適用的準據法,以達到某種目的,以獲取某種利益。
筆者認為,法律規避是當事人為了使法律結果對自己有利,而故意改變連接點,使原法律對自己失去適用的效力。
2.法律規避產生的原因
隨著現代國際民商事交往的日益增多,法律規避現象發生越來越多。法律規避現象的產生嚴重沖擊著各國法律的威嚴。法律規避現象普遍存在的原因主要有:①人類具有趨利避害的本能,一旦發生糾紛,人們都會選擇一種對自己有利的解決辦法;②各國法律對同一事項的規定不同,這就為人們選擇不同法律提供了機會;③沖突規范為當事人選擇法律提供了可能性。
二、法律規避行為的要件
國際私法上的法律規避制度始于1878年法國最高法院對鮑富萊蒙案的判決。該案原告是法國的鮑富萊蒙王子,其配偶鮑富萊蒙王妃原為比利時人,因與鮑富萊蒙王子結婚而取得法國國籍,鮑富萊蒙王妃后來打算離婚,以便與一位羅馬尼亞人結婚。但當時的法國法律禁止離婚,而德國法律則允許。于是王妃只身移居德國并歸化為德國人,隨即在德國獲得離婚判決,然后在柏林與羅馬尼亞的比貝斯哥王子結婚,婚后她以德國公民的身份回到法國。但法國最高法院認為她取得德國國籍顯然是為了逃避法國禁止離婚的規定,因而構成了法律規避,判決她在德國的離婚和再婚都屬無效。法國法院根據這一判例確立了一項原則,即在國際私法上,用規避法國法的方法而完成的行為是無效的。
通說指出法律規避構成要件包括:
(1)主觀方面存在故意,即當事人規避某種法律是出于本身故意的。
(2)規避的對象是一國的強制法,即當事人規避的是本應適用的強行法。
(3)規避手段,當事人采用的是變更或制造某種連結點,從而使本應對自己適用的法律得到改變。
(4)從客觀結果上講,當事人規避法律的目的已經達到,即實現了其的目的,達成了對自己有利的結果。
三、對法律規避的理論分歧
在國際私法理論研究中,對法律規避究竟是一個獨立的問題還是公共秩序保留問題的一部分,各國學者們分別持兩種不同的觀點。
1.獨立派
以法國巴迪福為代表的一部分學者認為,法律規避是一個獨立的問題,不應與公共秩序保留問題混為一談。在他們看來,兩者雖然在結果上常常都是對外國法不予適用,但其性質完全不同。因公共秩序保留而不適用外國法,是著眼于外國法的內容和適用結果;因法律規避而不適用外國法,卻著眼于當事人的虛假行為。
2.附屬派
以德國梅爾希奧為代表的另一部分學者主張,法律規避的目的是使原來應該適用的法律未得到適用,應當從公共秩序方面尋找原因和根據,它與公共秩序保留一樣,也是為了維護法律的強行為,故而法律規避應視為公共秩序保留的一個附帶問題。德國的馬卡洛夫也是這一主張的支持者。這派學者的主要觀點是,法律規避和公共秩序保留均具有排除外門法適用的作用,并且法律規避本質上也僅僅為限制和排除有礙本國基本法律秩序和公共秩序的外國法適用,因此,法律規避問題實際上是公共秩序保留問題的一部分。
筆者認為,獨立派和附屬派的立場均有一定道理,任何事物都是普遍聯系的,不應該孤立看問題。它們之間既有共性,即都是排斥一定法律的適用;也有各自的個性。我們用全面分析認識法律規避和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四、關于認定法律規避的效力問題
1.贊同法律規避行為無效
法國學者巴迪福認為,規避法律的行為損害了沖突規范及其指定的準據法的威信,本質上是一種欺詐行為,只要不存在其他相反的解釋,就不應當承認其法律效力。在立法上,1891年《瑞士關于民事關系的法律》規定:“禁止通過在國外締結婚姻來規避瑞士婚姻法。”此外,法國等大陸法系國家的司法實踐也嚴格遵循規避法律無效的規定。
2.贊同法律規避行為有效
我國目前的國際私法法規中沒有明確規定法律規避問題,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94條規定:“當事人規避我國強制性或禁止法律規范的行為,不發生適用外國法的效力。”我國法律禁止當事人規避我國法律的領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第一,特定范圍的合同必須適用我國的法律。這是指中外當事人為在我國成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和為中外合作勘探開發自然資源而訂立的合同;第二,合同中法律選擇不得與我國公共秩序相抵觸;第三,不得排除我國強行法規范的適用。只要當事人規避的法律是本應適用的強行法或禁止性規定,則不論其是實體法還是沖突法,也不論其是內國法還是外國法,都可構成法律規避,并應認定這種行為無效。
筆者認為,對任何一個法律規避行為都不能一概認為有效或無效,關鍵是要對該行為進行分析,如果規避的是國家強制性規定或基本的原則、風俗,則應認定為無效。
參考文獻:
[1]章尚錦.國際私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0.95,96
[2]肖永平.肖永平論沖突法[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2.120
[3]趙相林.中國國際私法立法問題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作者單位:河北大學政法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