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倚 俞燕
教養總是在生活之中,但因為過于日常化的“外貌”,很容易就被我們忽視。作為一個有學前教育學背景的媽媽,管倚把教育學的理論以及自己的理解和想法貫徹在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她很愿意和媽媽們一起分享生活中就能輕松實踐的育兒法則……
上周末,女兒第一次上英語課。英語對她來說,是真正的零起點。
等她上完課,覺得她一定收獲滿滿的我,忍不住問她:“寶貝,怎么樣?你現在會念英語了,真棒吧?”女兒卻只是瞟了我一眼,并未接口。根據我以往的經驗,這種樣子是女兒超級郁悶的表現。壞了!看樣子上英語課對她來說并不是愉快的經歷。
在回家的路上,我請她把上課的內容說一下。她不太樂意,最后用中文告訴我:“就學了‘早上好,‘下午好,‘再見。”
我覺得很簡單啊,good morning, good afternoon, goodbye,這我也能教,在家里幫她復習好,會了之后下節課上起來肯定就自信多了。
但實際情況卻是:就這么幾個單詞和詞組,她學了很久很久!別說她不耐煩了,我都快崩潰了!最難的是“afternoon”這個詞,我教了無數遍,她也沒學會,就連跟著念,都念不利索!
事情完全出乎我的想象……
我不是英語老師,我不知道應該怎樣有技巧地教孩子念英語。我只能從自己學英語的經驗出發,讓孩子多讀、多讀、再多讀。如果念10遍,這個單詞還不會念,那就念50遍,如果還不行,那就念100遍。
理論上雖然是這樣,但是當孩子念了20遍,還念不利索“afternoon”這個單詞的時候,作為教育者的父母的耐性和理智其實就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
“這個熊孩子怎么就這么笨呢?怎么教都教不會呢?”我的怒火騰地就躥起來了。
我命令女兒再讀20遍,可是她越發讀得結結巴巴,搞得我更暴躁了:
只是一次英語課而已,而且這還只是第一次英語課,將來她要學的單詞、詞組、句型、公式、定律什么的會越來越多,如果她的小腦袋一直是這種運作方式,怎么可能記得住那么多內容呢?學不好英語的話,以后她如何適應社會的發展?一個單詞就把她打敗了,是不是說明她真的很差勁?有沒有可能這孩子的腦子真的不太好使……
還好,殘存的最后一絲理智告訴我,我不能這么下去了。我果斷終止了今天的英語學習,自己一個人坐在那里開始生悶氣。女兒瞄了我一眼后,躡手躡腳地溜出了房間……
第二天的英語復習,仍然是第一天情景的重復。
學還是要學的,于是第二天,我又把女兒拎到了書桌旁。一開始念10遍,女兒的表現仍然不如人意,于是我不斷加壓,讀20遍、30遍、40遍……
不!這樣下去不是辦法,我再次果斷叫停。這樣下去的話,孩子對學英語這件事情會沒有自信,最后甚至會完全失去興趣,這可不是我的初衷。
試一下少量多次的學習方法……
第三天繼續英語學習,但我的安排是這樣的,上午我們在梳頭發的時候念了10遍;下午在散步的時候念了10遍;晚上在洗澡的時候,又念了10遍……
出乎我的意料,女兒比我預想得念得還要好!
轉變的原因是什么呢?
當然不是孩子一下子變聰明了,當然也不是英語變簡單了,客觀的因素并沒有發生任何改變。那到底是方法的問題,還是“書讀百遍,其義自現”的收獲?
我帶著女兒,一起做了個試驗。
第二次上完英語課,這次學習的難點是“Nice to see you”,這個短句的音節很多,又難倒了女兒。
于是,我從一開始就使用新方法:早上起床穿衣的時候,教她念了10遍;下午散步的時候,念了10遍;晚上洗澡的時候,再念10遍。
隔天早上,女兒一邊穿衣服,一邊就能很順溜地“Nice to see you”了。
記憶的秘密
心理學的深入研究,讓大家對記憶這件事情有了很多理性的認識。艾賓浩斯的記憶曲線圖告訴我們,其實,記憶從一開始就伴隨著遺忘。人的記憶水平會在一開始的幾天里直線下降,而在后期,反而下降的水平漸趨平穩。
記憶水平
時間
這個研究給我們提高記憶水平直接指出了一條捷徑:盡早復習最有效。
所以,對于女兒的英語復習,我從第二天就開始了,絕不會在下周的英語課前臨時抱佛腳。
那么,孩子念英語記不住的問題,根源到底在哪里呢?
歸根結底,恐怕還真是“孩子的腦子不好使”。
心理學家發現,孩子的腦神經發育沒有成人完善,活動時間稍長就非常容易疲勞。腦子一疲勞,它就罷工啦,然后導致記憶的效果大打折扣。孩子年齡越小、記憶材料難度越大的時候,這種疲勞所引發的罷工現象會更明顯。
所以我一開始使用的“死讀”、“多讀”的方法,完全不奏效。
如果在孩子頭腦疲勞的時候,適可而止,反而是一種既能及時復習又不會讓孩子負擔過重的策略。后來的“少量多次”復習策略契合了心理學家的分析,也確實被證明是更有效的方法。
看來今后針對孩子學習的指導方式得是這樣的:
學習不求“馬上見到”的效果。既然孩子的頭腦在長時間的工作后會產生疲勞,對于疲勞的大腦能否做出快速、正確的反應,就不要抱太大的希望了。在之后的一兩天里,孩子能堅持復習,并檢查記憶的成果,似乎更可靠一些。
每次學習的時間不用太長。不需要長時間的反復死讀傻讀,以免孩子的頭腦過度疲勞。寧可每次都不求甚解,但是多復習幾次。相關研究也證實,多次簡短的復習比一次冗長的復習效果更好。
現在,女兒的英語學習是這樣的:有空就念念,一時三刻記不住也沒有關系,反正再難的單詞,過個三五天也就會了。
這個學習方法也適合用在別的地方。跳繩不會?那就每天練練,總有一天能學會的。溜冰不會?那就每天練練,總有一天能搞定的。騎自行車不會?應該也不是什么大問題。
讓我頭痛的是女兒還不會游泳!這個,并沒有條件天天練習,咋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