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超 徐曉
【摘 要】德育的功能在于育德,其目標培養高尚的人,它著力培養人的社會人格。美育的功能在于育美,其目標是培養高雅的人。加強班級德育與美育的融合,可以使班級管理變得更有趣且更為有效,更可以促進班級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德育與美育相融合的過程,主要是通過美育培養學生對美的認識,擁有審美情感,可以使生活中的道德行為規范進入人的心靈世界,讓美通過高尚的審美觀念表現出來,使學生自覺地將外在的社會要求轉化為自身的道德需求,從而加快德育的內化進程。
【關鍵詞】中職;班級管理;美育;德育;途徑
教育把“育人”作為根本目標,把青年一代培育成完美人格的人是“育人”的終極目標。我國著名教育家、美學家蔡元培說:“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有偉大而高尚的行為,這由于感情推動力的薄弱。要轉弱而為強,轉薄而為厚,有待于陶養。陶養的工具,為美的對象,陶養的作用,叫做美育?!边@深刻闡明了美育與德育的密切關系,德育與美育是現代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德育與美育的融合,對現代素質人才的培養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
一、德育與美育相融合是增強班級德育工作實效性的需要
德育是規范,它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在規范中對人的行為、精神起激勵、約束等作用。而美育則是通過對美的鑒賞來提高人們的審美趣味,培養和鍛煉人的欣賞和創造美的能力。班級美育工作既是落實現代全面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又是學校德育管理工作的關鍵環節,對青年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有很大的現實意義。
經過觀察和調查顯示,現在中職學生普遍能追求美,卻常常忽略內在美。特別是如今信息化是當今時代發展的大趨勢,從各種各樣的信息中,大多數學生不懂得如何去甄別真假、美丑、善惡,“非主流”現象常出現在校園。首先是交際方面,很多中職學生追求“江湖義氣”和“英雄主義”,廣交朋友、出手大方可為朋友兩肋插刀。其次是穿著方面,學生在追求“時尚”方面會產生誤區,女生衣著暴露、佩帶夸張首飾為美;男生則會以留怪發、衣著怪異為潮流。雖說這類的學生在學校只是少部分,但是中職青年學生的審美觀還不健全,容易產生追求另類的心理,造成的消極影響不容忽視。
從上述班級對學生管理的實際情況出發,在中職班級管理工作中融于美育工作尤為必要。
二、德育與美育相融合是順應時代發展中高素質人才的需要
培養適應于時代發展的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和諧健康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作為現代教育的目的。對于培養身心和諧、人格完美、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人,德育和美育的影響不容忽視。從整體情況來看:道德教育重視理性教化,主要通過邏輯語言;審美教育偏向情感感化,主要是感性形象;道德教育一般功利化、規范強制,審美教育一般會超功利、表現自由;德育注重道德實踐,主要是修煉品德、以善為美,美育關鍵是對審美的實踐,包括審美欣賞和審美創造。德育和美育不同的特點,兩者發揮著不同的作用,這就要求在現代高素質人才培養過程中,教育者將兩者相互結合,取其精華,優勢互補,相結合起來,充分發揮全面的育人功能。
三、實現班級德育與美育相融合的途徑措施
(一)美的環境造就人,營造良好的班級環境氛圍
對于學生來說,班級是生活時間最長的地方,環境的好壞優劣,在學生心靈人格的塑造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首先,建設環境文化要以美為目標。可制定“凈、靜、競、敬”的班訓:干凈的衛生、安靜的自習、競爭的學習氛圍、文明的行為舉止,這實際上也是“班級無小事”原則的體現。在班級里放置花草,一方面美化了環境,另一方面彰顯了班級的活力。精心設計規劃的黑板報,通過黑板報,宣傳了德育思想,在美化黑板的同時,老師和同學在創作實踐中提高了自己的審美能力。環境對人的影響是顯著的,當看到一塵不染的地面,扔臟物也會心有顧慮;當呆在安靜的自習室,有動靜時也會盡量放輕。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就是教育,社會即是學校,知行做合一”,讓學生在生活中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從生活中去體會、感知、行動,從而達到知行做的高度統一。
(二)美的活動鍛煉人,開展人文藝術的德育活動
德育較為重要的載體和門路是開展各種美的活動,依靠各種藝術表現方式(舞蹈、書畫、器樂等),舉辦體育、藝術活動(運動會、文藝表演、技能競賽等),選用各種教育形式(社會實踐、社團活動、參觀訪問等)與其他儀式結合(升旗儀式、成人儀式、節日慶祝等),從而充實、豐富學生們的課余時間。同時,通過美育活動幫助學生明辨是非,知善惡美丑。讓學生在活動中愉快而又富有情趣的氛圍中感受文化和陶冶情操,點燃學生的生命火花,凈化學生的心靈,更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充分展現自己個性美的平臺,磨練他們的品性和意志力,也發現和培養他們的興趣愛好,在學生走入職場前,為他們夯實基礎。
(三)美的文化教育人,構建美善相融的班級文化
操場文化、宿舍文化、食堂文化、教室文化等等都是校園文化。因此,學校在建設時對每一個地方都很注重和講究,力求用一個美麗健康的校園來影響學生,陶冶他們的品性。美,不但有自然的美、科學的美,還有人格的美、人文的美、人生的美,還有我們在欣賞他人之美的過程中創建的自己的美。在班級文化的建設中,班主任可根據學校育人的要求,根據學生特點,建設有職業特色的班級特色文化。從班級文化主題、班訓、班歌、班徽、班級發展目標、學生個人發展目標、班級主題活動等多方面進行規劃。努力提高學生“美”的意識和發現美、感受美、領悟美、創造美的能力。
(四)美的教師感染人,塑造內外美和諧的班主任
兒童離開父母進入學校后,接觸最多的就是老師,學生們的言行舉止也深受教師們的影響。怎樣才能做一個有魅力而又深受學生喜愛的老師呢?老師的儀表、風度等外在的美固然令人賞心悅目,但這決不是教師魅力的全部。能否贏得學生的喜歡和愛戴,不是由教師專業知識單方面因素決定的,而是由教師的學識、能力、性情、品德修養、審美品味等綜合素質融鑄而成的。
四、結束語
中職生所處的人生階段是可塑性最大的,所以,我們必須引導幫助青少年這一代成為擁有健康體魄、崇高信仰、道德高尚、誠實守法、技藝精湛、博學多才、多專多能的人才。作為一名一線教育工作者,在班級中要將美育和德育完美融合,需要加強自身對美育、德育相關知識的學習,對它們的理論知識進行了解,樹立一個正確的思想觀念,在工作中大膽實踐并進行總結與反思進而更好地研究出一套自己得心應手,學生們又能欣然接受的教育方法。
參考文獻:
[1]戴銳.德育美育化之價值的多維尋思[J].教育科學研究,2008-10-10
[2]徐麗素.社會思品課堂的德育美育化探析[J].成才之路,2011-08-15
[3]洪巖.談美育與德育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意義[J].遼寧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2-20
作者簡介:
孫超,職稱:中教一級,專業:舞蹈;
徐曉,職稱:中教一級,專業:體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