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雨潔

【摘 要】中學體育教育擔當著培養學生意志、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重要任務,體育教學課程的計劃與安排是實現這一任務的保障。軟式排球相對于中學的其它體育教學項目,有著非常突出的優點,具有在我國中學廣泛推廣與實施的優越性,充分了解軟式排球運動的特點和充分認識在我國中學廣泛開展軟式排球體育教育課程與運動的意義,對于推動我國中學體育的教學改革與進步,加強中學生身體素質,有著非常重要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軟式排球;中學;體育教育
作為世界三大球之一的排球,自1895年,在美國馬薩諸洲霍利約克城誕生以來,在世界范圍內擁有著廣泛的民眾基礎,成為了世界范圍內的體育比賽、教育、鍛煉、休閑娛樂的一項重要內容。1994年我國開始關注軟式排球,1995年由當時擔任北京體育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的鐘秉樞教授在加拿大將軟式排球帶回中國,從此,軟式排球開始進入我國的體育領域。
軟式排球與硬式排球的區別主要是在材質上以柔軟的橡膠替代了硬式排球較為堅硬的皮革,因此,在球體的軟硬度上就發生了根本的改變,軟式排球可以使初學者手臂不會受到來自于球體的較大的沖擊力,沒有明顯的疼痛感,不易使練習者手指挫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消除排球運動參與者對于硬式排球的心理障礙,相對于硬式排球更適合初學排球的人群和未成年人。
1996年我國在國際體委、教育部的共同努力下,在天津體育大學開設了我國首屆軟式排球培訓班。這意味著軟式排球開始了在我國體育教育領域的推廣。
2000年軟式排球教程經過專業人士的論證被教育部正式納入中小學教學大綱,為軟式排球在我國通過體育教育活動進行推動與發展提供了政策性與制度性的保障。
在我國中學開展軟式排球教學活動,其意義主要體現在:
一、興趣性
軟式排球雖然由硬式排球衍生而來,但軟式排球與硬式排球在技術上既有相同點也存在著差異,有著自己獨特的規律和特性。軟式排球由于球體更輕、更柔軟,中學生在活動中對其更容易操控,較容易享受到運動的樂趣,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體育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興趣作先導,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與主動性。
二、安全性
排球運動比較文明,屬于隔網型運動項目,與籃球、足球不同的是減少了雙方運動員肢體直接接觸的機會,所以排球在中學生中開展,減少了學生參與體育活動時的運動傷害。同時,由于軟式排球球體更輕,在與球體接觸過程中,身體不易受到沖擊和傷害。
三、適應性
軟式排球無論是在材質外形還是在技術要求上,無論是在心理上還是生理上都比較適應中學生的心理與身體特點,能夠滿足其運動的需求。軟式排球在其技術上的要求較低,相較于其他運動項目更易掌握,于是,就更容易吸引更多的包括身體素質與運動能力稍差的學生參加進來。
四、獨立性
任何一項體育與體育教學活動都需要一定的資源條件,而我國中學的教學條件參差不齊,受到條件制約,相當的中學體育課與體育活動難以正常開展,而軟式排球無論是對場地還是對器械的要求都很低,所受到的約束很小,所以,只要稍有條件就可以開展。這一意義對于我國中學來講格外突出。
經過對我國城鄉100所中學部分學生的抽樣調查,學生對軟式排球的認知與評價是:
通過調研,說明在我國中學軟式排球,已經擁有了較為普遍的認知與良好的評價,所以,藉此呼吁我國中學,認真貫徹教育部的相關要求與規定,在體育教學課程計劃、安排、實施等各個方面,落實相關的工作任務與要求,充分發揮軟式排球教學的意義與實現該項目的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