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亞輝
音樂教育是一門充滿靈性色彩和智慧光芒的藝術學科,幼兒學習音樂是服從于自身興趣和需要。音樂的節奏和動感旋律會讓幼兒對音樂活動表現出自發的熱情和興趣,但這種興趣是帶有明顯情緒色彩的淺層興趣,極易轉移和波動。如何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
一、創造環境
讓幼兒更多的接觸音樂,將音樂滲透于幼兒一日生活之中。在活動各環節中播放不同性質的中外名曲供幼兒欣賞,讓孩子們生活在音樂的氛圍中,愉悅幼兒身心。 如在早上一入園,為幼兒播放優美、抒情的輕音樂,讓幼兒在安靜、舒適的音樂中等待其他幼兒;在開展角色游戲時,專門創設“音樂角”,有各種打擊樂器和演出道具,幼兒可以隨自己喜歡的音樂自由的演奏和表演;午睡時播放莫扎特和舒伯特的《搖籃曲》。孩子們耳濡目染地接近音樂、熟悉音樂,生活在音樂的環境中,傾聽興趣慢慢地提高了。
二、善用鼓勵
鼓勵是教師對幼兒無限愛意的傳遞,是幼兒在成長過程中教師贈予他們彌足珍貴的愉悅體驗,音樂活動中的鼓勵主要是為了培植幼兒自信。幼兒能參與活動全過程,需要鼓勵;只能完成某項活動要求或內容,需要鼓勵;缺乏自信,在活動中退縮或進退兩難時,教師的熱情邀請、支持幫助,是鼓勵;激將幼兒勇敢地完成有一定難度的新活動要求,也是鼓勵。常用不同的方式傳遞自己心靈的語言,一個贊許的頷首,一個信任的微笑,一次輕輕的撫摸,都能向幼兒表示:我看見你,注意你了!你進步真大!做得好!不同方式的鼓勵讓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如沐春風,并享受通過自己努力而被教師肯定認可的快樂,這種快樂支持著他們將這種“你能行”的外來信息內化為“我能行”的積極行為,在活動情境中積極地學習,形成自我肯定的意識,這種肯定自我的多次積累,就會沉淀為一種成功感,從而在幼兒心里播下自信的種子,激發幼兒對音樂活動濃厚的興趣,幼兒對下次活動的期待也應運而生。
三、以情育情
達爾克洛有句名言:“對音樂的理解,與其說是一種智力過程,不如說是情感過程。”因此音樂教育著眼于引導幼兒對音樂情感因素的體驗。我認為關鍵是一個“愛”字,因為老師的感情對幼兒具有強大的感染力,老師應該每時每刻保持笑容,每天做一個快樂的人,和孩子們在一起的時候,臉上一定要充滿快樂,在孩子和生活中感受到無窮的樂趣。在教學中,創造平等、寬松、和諧的氣氛,比如說在活動中經??粗變旱难劬χv話和示范;用表情、動作等滿足幼兒的生理狀態。以各種不同的身份與幼兒進行情感交流,在活動中,我不僅是老師,還是其他角色,如:鴨媽媽、小鳥等,通過角色表演,把幼兒帶入音樂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激發幼兒的美感,讓幼兒喜愛音樂、溶入音樂,促進其身心的全面和諧發展。
四、結合語言的打擊樂教學
語言進入音樂教學是一個非常有效的手段,語言是兒童最先學習的符號系統,人人都會,用到音樂教學中,來訓練節奏感,比如由2~4個字構成的字詞詞句、人名、地名等做節奏基石——一種最簡單的二拍子節奏型(如× ×汽車)不斷反復,形成一個固定節奏型。一起有節奏的念,當幼兒基本念齊后,再加一個新的組(不同節奏的如×× ×大卡車),然后可分成兩個不同聲部念。如果幼兒基本按節奏念齊了,還可以加上第三個節奏型(如×× ××公共汽車),這樣全班組成一個三聲部的節奏合說了。再進一步把汽車換成鈴鼓× ×節奏;把拖拉機換成雙響筒×× ×節奏;把公共汽車換成串鈴×× ××節奏。把幼兒分三組,每人一件打擊樂器(三大類)。組成一個最簡單的三聲部節奏樂隊了。我指揮孩子們在練習中把音量大小、速度快慢及聲部的交替變化加進去。三個小小的節奏可以使孩子們享受到的愉悅是難以形容的,它又絕對是人人容易學的。更進一步用這個節奏樂為一首幼兒熟悉的兩拍子的童謠或歌曲做伴奏,邊說(唱)邊奏,既增加了難度(一心二用),又使音樂更豐富,幼兒更是興趣倍增。每年六一我們都有這樣的節目,如打擊樂合奏《喜洋洋》、《瑤族舞曲》先后參加縣里、市里慶六一文藝演出均獲一等獎。演出既鍛煉了能力又培養了孩子們專一認真和有條不紊的良好心里素質。
五、結合動作的欣賞活動
美國著名的音樂教育家雷墨教授說過:“音樂的感受是教不會的,但莫扎特、貝多芬的音樂會教給孩子應感受什么。教師的責任只需搭個橋,引導孩子們走進音樂里面即可”。我在欣賞教學中,采用啟發引導的方式,啟發幼兒從音樂中獲得感受并發揮想象,將自己對音樂的理解和感受用語言或動作表現出來,這也給大腦增添了必要的營養,有助于右腦創造形象。如《動物狂歡節》選出音樂形象獨特又在要素上很清晰的《大象》、《水族館》、《公雞和母雞》。拿出幾幅動物圖,請小朋友為圖找音樂,孩子們聽一遍憑直覺就能找到。再引導孩子們討論動物的主要特征(如大象太笨重,雞是跳躍的,水族魚類是柔和連貫的),然后就請他們邊聽邊模仿所表現的動物動作,動作不必教(表演的優美與否不是最重要的),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并從音樂中獲得感受,自己按音樂描述的動起來。比較聰明、聽的認真的孩子,表演會更接近音樂,包括音樂的段落變化,旋律的起伏等等。 這說明,幼兒在聽音樂時,不僅大腦中會浮現與音樂有關的物體形象,產生了聯想。而且幼兒對這些活動也有了興趣。
六、通過探索式的教學,喚發幼兒積極學習的興趣
為了讓小班的孩子了解鈴鼓,我給每人發一個鈴鼓,先看看自己手中這個樂器上有什么東西,用手摸摸,再用各種辦法試試會發出什么聲音。孩子們很高興。然后要他們每人輪流想一個不同的敲擊方法,并大家模仿。
總之,只要教師用心就能發現孩子生活中的音樂探究創造,再進一步去引導、提煉、提升這種創造,孩子就會對音樂越發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