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樹林
【摘 要】積極心理學在學校教育中有重要作用,在家庭教育中也有積極影響。“失敗是成功之母”遭到質疑,是“失敗”更容易使人成功,還是“成功”更促使人“成功”?業差的學生當允許他們發展自己的天分時也能在生活中茁壯成長。因此,學校、家長和教育者可以應用積極心理學,根據個體差異發掘兒童青少年的幸福感和天賦,使孩子能夠各取所長地發展。我們要相信和尊重孩子,要欣賞孩子所具有的優勢和天分。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家庭教育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在西方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與傳統的病理性心理學不同,它不是把研究視野專注于消極、障礙、病態心理等負性方面,而是倡導用一種積極的心態來對人的許多心理現象包括心理問題做出新的解讀,用一種欣賞性的眼光去看待人類的潛能、動機和能力,并以此來激發個體自身所固有的某些實際的或潛在的積極品質和積極力量,使生命過得更有意義。
一、當前我國青少年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1.普遍重視智育,忽視人文素養的培養
由于現行考試制度的影響,出于實用主義的考慮及從眾心理的影響,很多家長把教育理解為純智育,又把智育狹隘等同于提高成績,忽視孩子的興趣、愛好、特長,評價孩子標準單一,只以學習成績論好壞。家長對孩子有意識的家庭教育都毫無保留地放在學習活動管理上,尤其注重“主科”語文、數學、英語三科的監督、檢查與補習,八年級后,還存在重理輕文現象,相對重視物理、化學,把歷史、地理、生物、政治、音樂、美術等視為“副科”,忽視孩子人文素養的培養。
2.家長缺乏心理學知識,不注意呵護孩子心靈
不少家長喜歡以自己的要求代替孩子的需要,把自己的愿望、強加給孩子,缺乏對孩子的尊重。許多孩子因為成績沒達到家長的“標準”,家長很少給予贊賞,給孩子的往往是批評責罵、搖頭嘆息,導致孩子缺乏自我價值感及安全感,自信心受到嚴重打擊,讓最有學習力的青春期在無心學習,一無所獲中度過。也導致孩子不愿敞開心扉,親子關系緊張。
3.情緒教育的缺失
情緒教育是近些年來興起的一種教育觀念,主張教育不應只重視理性知識的傳授,也應當培養青少年的情緒智力。情緒智力指的是認識自己的情緒、克制沖動、延遲滿足、自我激勵,認識他人的情緒,以及正確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等。我國的情緒教育尚處于起步階段,較西方發達國家存在著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我國應試教育的環境下,更加重視青少年理性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情緒智力的培養。
二、積極心理學在家庭教育中的應用
1.用欣賞的目光看待孩子
當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后,就能體會到生存發展的快樂。也許自己的孩子不是一個天才,但卻可以將其培養成為一個快樂的人才。作為家長,首先應該細心觀察,善于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并提供環境激發孩子在該方面的潛能,之后還要及時給予鼓勵,讓他們感受到取得進步、獲得贊賞的喜悅。在這一過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切忌硬性塑造。所謂的硬性塑造就是家長憑自己的主觀愿望去設計孩子的一生,而沒有考慮到孩子的興趣。
2.培養孩子的優秀品質
積極心理學注重人性的優點而不是弱點。家長要讓孩子從小學會關心幫助他人,學會與人和睦相處,懂得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不要以為這樣是浪費了孩子的精力,也不要認為在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類似的想法已經過時了。實際上,人在幫助別人、履行職責的同時也會感到自身價值得到實現的快樂。因此,家庭教育千萬不可忽視對孩子思想品德的培養,先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教會他們如何用心靈感受生活中的善與美,激發孩子對周圍世界的一種愛的情愫,讓他們在良好品格的形成中體會到自我成長的快樂!
3.培養孩子勇于面對挫折的積極心態
挫折對一個人的成長是必不可少的。家長要教會孩子正確地認識挫折事件,知道在成長中遇到點困難是必然的,也是正常的。孩子因為缺乏生活經驗,他們所想的和想做的與實際往往有很大的差距,這時就要教育孩子做好對付挫折的心理準備,這樣,他們在挫折面前就不會驚慌失措,就能夠沉著應付。另外,就是要注重對孩子自信心的培養,教育孩子能正確對待自己,能對自己充滿信心,始終有一股“我能”、“我會”的勁頭。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挫折是孩子順利克服困難的第一步,這種良好的心態也會促使他們將來在紛呈復雜的社會競爭中能以強者的姿態去迎接各種挑戰。
4.營造家庭的樂觀氛圍
在影響兒童成長的諸多社會因素中,家庭顯然是最重要的。它是兒童的社會聯系中出現最早和持續最久的一種。而家庭中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系又是居于核心地位的一種主要的家庭關系,兒童早期唯一的社會聯系可能就是與父母的關系。親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情感關系將會影響到兒童對以后社會關系的期望和反應。和諧溫馨的家庭氛圍、父母自身的樂觀態度隨時都可以帶動孩子。首先父母之間要保持親密和諧的關系,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關愛,讓孩子從小感受到愛與被愛的溫暖和幸福。兒童對外界事物是非常敏感的,父母間不經意的爭吵,都會引發孩子的不良情緒反應。
參考文獻:
[1]陳虹,吳九君.積極心理學在家庭教育中的應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10, (13):23-24.
[2]劉翔平,曹新美.給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積極心理學因素[J].教育研究, 2008, (02):90-94.
注:本文為2015年度甘肅省教育科學規劃“十二五”第二批立項課題,課題立項號:GS[2015]GHB0691,課題名稱:用積極心理學理念構建學生幸福人生觀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