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芳
【摘 要】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諧發(fā)展、持續(xù)發(fā)展、個性化發(fā)展是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永恒主題。要很好地實現(xiàn)這一目標,優(yōu)質(zhì)高效的課堂教學非常重要,但“學困生”轉化工作也十分關鍵,轉化“學困生”并無定法,卻又有法。制訂個性化的方案,適應性的措施,都需要愛的基石。認真分析學困原因、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合理解困,就會使“學困生”轉化工作周期短、效果好、鞏固長,才能使他們在學習的天地里健康成長。
【關鍵詞】學困生心里;學困生行為;轉化對策
愛是教育的靈魂,也是學生自我發(fā)展、健康成長的外在動力,沒有愛也就沒有教育。在教學工作中,把更多的愛奉獻給特別的“他們”,就會為“他們”注入強大的內(nèi)力并轉化為積極向上的內(nèi)驅(qū)力,啟迪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完善、自我轉化,從而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健康成長的效果。轉化學困生的工作是顯現(xiàn)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試金石,教師要具有正確的教育觀念,強烈的工作責任心、良好的職業(yè)道德,還要講究轉化教育學困生的方法和技巧,尋找轉化切入點,制定個性化措施,因人而異、因材施教,才能提高“解困”方法的針對性、有效性。
一、多一些交流和溝通
每一個學生都想成為優(yōu)秀生,沒有一個學生希望自己成績差,成為學困生,但初中階段的學生心理素質(zhì)相對較差,一但成了學困生,很容易自暴自棄,更加不愿意去學習。要幫助“學困生”轉化,老師就要加強與學困生的思想交流和溝通,詳細全面了解學生心理、學習現(xiàn)狀,分析原因。和其他同學相比,學困生主要是因為:①學習上面臨的困難更多,存在自我無法解決的問題更多,自信心不足。②因?qū)W習不好,常常會受到老師不當?shù)呐u和同學不應有的歧視及家長的打罵,自尊心受到了傷害。③因為批評、歧視、打罵部分學困生常懷有對老師、家長的對抗心里,對優(yōu)秀學生的嫉妒態(tài)度,導致會利用一切機會和老師、家長、學生作對,心思沒有用到學習上。④個別學困生因性格等原因,存在膽小、自卑,對自己沒有信心,常常形影孤獨,躲避老師的問題,不愿意和人交談。⑤有一些學困生人很聰明,因為缺乏學習的方法、學習的興趣,不好學、不愿意學。教師要通過深入細致的交流與溝通,進行開通引導,幫助指導,根據(jù)每個學困生的學困原因及存在問題,因人而異,有什么困難解決什么困難,有什么問題解決什么問題,選好切入點,找準突破口,制訂有針對性的方案進行解困,使他們逐步消除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產(chǎn)生學習樂趣,提高學習成績。
二、多一些幫助和指導
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傳授知識,答疑解惑是教師的天職,在學困生的轉化工作中,不僅要體現(xiàn)出教師正確的教育觀念,強烈的工作責任心,良好的職業(yè)道德,更要體現(xiàn)出教師的耐心、細心、恒心、愛心,對學困生和優(yōu)秀生在生活上要平等對待,人格上要一樣的尊重,一視同仁,在學習上要區(qū)別對待,因材施教,但不能放棄和歧視,要給于比優(yōu)秀生更多的學習上的幫助和指導,要適當降低學習目標,減少“過度”的要求,把握他們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及初始學習狀態(tài),以此為立足點定任務、定要求、定目標,使他們經(jīng)過努力跳起后能夠摘到桃子,嘗到成功的喜悅,激發(fā)繼續(xù)努力的希望。要循序漸進、持之以恒,逐步縮小與優(yōu)秀生的差距,不能急于求成,不要害怕錯誤的反復,要經(jīng)得起時間的考驗,要充分認識教育工作的復雜性、長期性。另外,學困生大多數(shù)是學習習慣不好的學生,還需注意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老師要加強對學困生學習方法的指導,逐步引導學困生課前會預習,課堂上會聽課,課后會總結復習和及時完成作業(yè),只有使學生掌握了學習技巧,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有效提高學習成績。
三、多一些關心和鼓勵
原蘇聯(lián)教育家贊可夫說“教育必不可少的,甚至幾乎是最主要的品質(zhì)就是熱愛兒童。”缺乏愛的教育就如同缺乏土壤的“花朵”,永遠不會有花兒的開放。作為老師,愛優(yōu)秀生容易,愛學困生難。但學困生更需要關愛,因為學習成績差,自卑心理強,不容易得到老師的關愛,往往是老師表揚的盲區(qū)。親其師,才能信其道。老師一個溫馨的微笑、親切的眼神、欣賞的贊語、愛撫的小動作都是學習前進的動力,只有為學生心靈“輸送”愛,才能使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因此實施解困,首先,教師要做到尊重學生,平等對待學生,不另眼相看。其次,對他們從生活、學習上真誠關心、呵護,熱心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再次,要擅于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發(fā)現(xiàn)點滴進步,抓住機會采用恰當?shù)男问奖頁P,鼓勵,平時主動和他們多交流,了解他們的內(nèi)心世界,提高消除學困生對抗、疑慮、自卑心理的針對性;當學困生的問題出現(xiàn)“反復”時,要采取委婉的批評方式,避免在學生面前當面訓斥,也可用惋惜的目光予以注視,以引起他們的警覺,激發(fā)他們的改正意識,促進他們認識錯誤,改正錯誤的自覺性;同時還要根據(jù)情況幫助他們明辨是非,增強改正錯誤的動力。
四、多一些信任和尊重
英國教育家車尼斯說:“只要教師對學生抱有希望,僅此一點,就可以使學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要讓學生振翅高飛,僅僅依靠教師的看、管、壓是不夠的,也是不科學的,只有培養(yǎng)學生認識及學習上的良好習慣,才能使他們的健康成長具有肥沃的“土壤”。學困生一般具有鮮明的情感和強烈的自尊心,如果教師能夠因勢利導,就會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并轉化為無形的動力去為之奮斗。因此教師要對轉化工作抱有熱切希望,相信他們能進步,能成功,要做到在公共場合不揭“短”不揭“傷疤”,尊重學生的人格,公平對待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優(yōu)秀學生和學困生出現(xiàn)同樣錯誤之時,教師不能因優(yōu)秀學生之優(yōu)秀而不批評他們或放縱他們,也不能因?qū)W困生過多的“問題”更加責怪他們,而要把更多的信任和尊重灑向他們,因為學困生對愛的需要量更大。只有這樣,學困生才能樹起奮進的風帆,才會產(chǎn)生無畏的勇氣在知識的海洋里遨游,在知識的大樹上攀登,才能使學困生轉變得更快、更好。
五、多給些成功的機會
蘇霍姆林斯基說;讓每一個學生在學校里抬起頭走路。學困生由于過多地陷在失敗、灰心、無助的泥潭中,長期無奈的心理、缺少被關注的心態(tài)使他們他們失去了前進的信心、缺少前進的動力,常抱有得過且過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心理,如果老師一味地進行批評打擊,就會產(chǎn)生逃避學習的行為進而會發(fā)展到厭學甚至輟學。這樣的學困生最需要別人的熱情幫助,尤其是教師的關心更為有效,更具有認同的心理。教師的關心首先要體現(xiàn)在對消極的正確引領,通過一些事例讓他們正確認識自我,這比空洞的說教、過嚴的要求更好。只有讓學困生自身感受到進步源于努力、成功來自拼搏,才能有效提高學習上的內(nèi)在動力。其次要為學困生創(chuàng)設成功的機會,讓其品味到成功的樂趣。要允許學困生犯錯誤,有些時候還要寬容學生的過錯。更重要的是做到對學困生長處的賞識、“閃光點”的適度放大,因為這不僅能消除學困生心理障礙,也能激發(fā)他們“我也行”的信心。
總之,愛是永恒的主題,是學困生轉化的精髓,只要對學困生愛得有法有度,愛的陽光就會照亮學生的心里,開啟學困生的心扉,會像春風那樣,滋潤學生的心田,促進學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發(fā)展、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范淑花.熱愛學生是教師職業(yè)道德首要品質(zhì)[J].中國農(nóng)村教育,2008年Z1期.
[2]周高見.讓我走進你的心海[J].湖南教育(上),2011年02期.
[3]彭宏清.讓每一個學生都抬起頭走路[J].教育文匯,2013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