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蒙 高云


摘要:目的 探討中醫體質辨識對2型糖尿病患者中醫慢性病精細化健康管理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140例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日常就診的2型糖尿病慢性病精細化健康管理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為期2年(2013年8月1日-2015年7月31日)的臨床觀察,對照組(70例)實施糖尿病社區健康管理,觀察組(70例)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中醫體質辨識管理,根據中醫體質測評結果進行藥物、飲食、運動及心理指導。監測2組患者血糖、血脂、體質指數(BMI)、腰臀比,并對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生存質量進行評價。結果 干預后,2組患者空腹及餐后2 h血糖水平、BMI、腰臀比、血脂水平均明顯改善,觀察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生存質量均較干預前明顯改善,觀察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 對糖尿病患者在中醫慢性病精細化健康管理的同時,加入中醫體質辨識理念,有利于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行為,改善臨床各項癥狀,從而提高生存質量。
關鍵詞:中醫體質辨識;2型糖尿病;慢性病;中醫健康管理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6.009
中圖分類號:R259.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6)06-0031-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TCM constitution recognition on TCM chronic disease refining health management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thods Totally 140 out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from Chaoyangmen Community Health Center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evenly into two groups after TCM constitution assessment. The study lasted for 2 years (1st August 2013–31st July 2015). The control group (70 cases) received diabetes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In addition to routine community health management, TCM constitutional management was also administrat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e latter group received medicine, food, sport guidance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CM constitution assessment. The blood glucose, blood lipid, BMI and waist-hip ratio of the two groups were monitored, and the self-management and life quality of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Results After the intervention, significant improvement was found for fasting blood glucose, 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 BMI, waist-hip ratio and blood lipid both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intervention group, and the improvement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more obviou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whole level of self-management and life quality was greatly increased in both groups, while improvement of the intervention group was much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Integrated application of TCM constitutional theory in TCM chronic disease refining health management for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will contribute to improving patients self-management, changing their clinical symptoms and finally improving their life quality.
Key words: TCM constitution recognitio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hronic disease; TCM health management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快速發展,糖尿病作為人群中常見的慢性疾病,其發病率也在逐年上升。據報道,我國20歲以上成年人的糖尿病患病率為9.7%,具有發病率高、病情遷延難愈等特點,嚴重影響了患者的日常生活[1]。作為社區衛生服務機構,適時對糖尿病患者開展針對性個體化健康教育、飲食療法、運動療法、規范合理用藥等規范化綜合干預,是治療糖尿病、控制并發癥的有效方法。糖尿病屬中醫“消渴”范疇,體質因素在糖尿病發病中具有重要作用[2]。本研究以中醫理論為指導,突出體質測評中醫特色,結合日常診療工作,充分運用北京市東城區社區衛生服務信息系統所選用王琦教授中醫體質量表測定結果數據,探討中醫體質辨識應用于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中醫慢性病精細化健康管理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在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中醫科就診的糖尿病精細化健康管理患者140例,用SAS統計分析系統PROCPLAN過程語句,給定種子數,生成隨機數字表,按數字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70例,于2013年8月1日-2015年7月31日進行為期2年的觀察。試驗中注意隨機方法的隱藏。本試驗經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臨床學術及倫理委員會備案批準。
對照組男40例,女30例;年齡51~75歲,平均(62.7±4.5)歲;病程3.1~9.1年,平均(5.9±2.3)年;觀察組男44例,女26例;年齡50~77歲,平均(63.0±4.3)歲;病程2.9~8.9年,平均(5.8±2.2)年。2組患者年齡和病程分布情況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觀察組患者根據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進行中醫體質辨識[3-4]。其中,陰虛質19例(27.1%),痰濕質17例(24.3%),血瘀質10例(14.3%),濕熱質7例(10.0%),氣虛質6例(24.3%),平和質6例(24.3%),陽虛質4例(24.3%),氣郁質1例(24.3%),特稟質0例。
1.2 診斷與納入標準
(1)參照美國2010年糖尿病指南標準[5]診斷為糖尿病,符合以下任一項者:①多飲、多尿和不明原因體質量減輕,隨機血糖≥11.1 mmol/L;②空腹血糖(FPG)≥7 mmol/L;③糖耐量試驗餐后2 h血糖(2 h PG)≥11.1 mmol/L;④糖化血紅蛋白≥6.5%。(2)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者。
1.3 排除標準
①合并腦血管病、嚴重冠心病、腎功能衰竭、心功能不全者;②精神障礙、認知障礙等精神疾病患者。
1.4 干預方法
對照組依據《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給予糖尿病常規治療,于每季度第1個月進行隨訪,每年隨訪4次,主要通過門診隨訪方式完成,為患者免費提供血糖、血脂、身高、體質量、腰圍、臀圍等檢查,同時詢問患者身體情況,了解其病情進展及治療情況,完整記錄相關信息,根據存在的問題給出相應建議,并提出下一步干預目標及管理措施。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及隨訪基礎上,依據北京市東城區社區衛生信息系統所選用王琦教授中醫體質量表[6]測定結果進行中醫體質分類,結合患者癥狀及診治情況,為患者提供針對性健康教育處方,由醫生根據不同體質實施針對性干預[7],如藥物、飲食、運動及心理指導等。①陰虛體質,以滋陰降火為主要治法,選用枸杞子、玉米須、百合、銀耳等藥食,必要時可配合六味地黃丸改善癥狀,同時指導患者禁食麻辣食物,避免熬夜,控制出汗,及時補水,控制急躁情緒,運動可選太極拳等中小強度、間斷性體育鍛煉;②痰濕體質,以化痰利濕為主法,建議清淡飲食,可選食蘿卜、荷葉、薺菜、海藻等,將手掌搓熱,以勞宮按摩腹部,也可有效化解痰濕,建議增加運動量,控制體重;③陽虛體質,治法以甘溫益氣,可選食牛、羊、狗肉及蔥、姜、蒜,避免食用生冷寒涼食物,例如黃瓜、梨等,適合做舒緩柔和運動,日常可按揉足三里、涌泉等穴位,必要時可服用金匱腎氣丸;④氣虛體質,治法以益氣健脾,多食用扁豆、山藥、小米等食物,避免檳郎、空心菜等耗氣食物,避免勞累,以免損傷正氣,以散步、氣功等柔緩運動為主,常自汗或感冒者可輔以玉屏風散;⑤濕熱體質,多食用甘寒、甘平的食物,如綠豆、絲瓜。蓮藕,少吃辛辣滋膩之物,避免火鍋、燒烤等辛溫助熱食品,可適量做大強度、大運動量鍛煉,可酌情服用清胃散、六一散;⑥血瘀體質,多食用黑豆、海帶、紫菜、黃酒、紅糖,可進行中長跑、球類等有氧運動,注意情緒穩定,應戒煙酒;⑦氣郁體質,治法以行氣解郁,可選食山楂、蘿卜、海藻,睡前避免飲茶、咖啡等,運動可選用球類、爬山等,多參加集體性活動;⑧平和體質,飲食有節,多食用五谷雜糧、瓜果蔬菜,年輕人可適當跑步、打球,老年人可散步、打太極拳;⑨特稟體質,飲食宜清淡、均衡,粗細搭配適當,葷素配伍合理,避免食用致敏食物,行太極、經絡操運動鍛煉。
1.5 觀察指標與療效標準
①監測患者血糖、血脂、體質指數(BMI)、腰臀比。②于干預前后分別抽取患者靜脈血,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血脂、血糖水平。③采用《慢性病自我管理研究測量表》(Chronic Disease Self- Management Study Measures,CDSMS)[8]為評分標準,測評實施慢性病自我管理項目效果。自我管理行為量表[9]包括運動鍛煉、認知性癥狀管理實踐、與社區醫務人員的溝通3個維度,共15個條目。其中運動鍛煉各條目的0~4分分別代表沒有進行此項運動及進行此項運動的時間<30 min/周、30~60 min/周、60~180 min/周、>180 min/周;認知性癥狀管理實踐、與醫務人員的溝通各條目的0~5分分別代表從沒有、偶爾會、有時會、經常會、很經常會、時刻都會運用所選項目的技巧或方法,各部分得分越高,表示該自我管理行為實施越好。④參照生存質量測定量表(WS/T119-1999)[10]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價,測量內容包括生理領域、心理領域、環境領域、社會領域、生存質量主觀感受、健康狀況主觀感受6個方面的24個項目,評分越高表明生存質量越好。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PS16.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 —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干預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體質指數、腰臀比、血脂水平比較
2組患者干預前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患者FPG、2 h PG水平及BMI、腰臀比、血脂水平均明顯改善,觀察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干預前后自我管理行為及生存質量比較
2組患者干預前自我管理行為和生存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2組患者自我管理行為及生存質量均較干預前明顯改善,觀察組改善程度優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世界衛生組織已將糖尿病歸為與生活方式相關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范疇,而中醫學在體質辨識對糖尿病影響方面也早有關注。孫氏等[11]及劉氏[12]分別在咸陽地區476例糖尿病患者體質分型調查及北京市西城區德勝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糖尿病患者基于中醫體質辨識基礎上健康指導的研究中發現,糖尿病患者常見體質有痰濕質、陰虛質、血瘀質、濕熱質、氣虛質5種,其中陰虛質和痰濕質比例最大。本研究根據北京市東城區社區衛生服務系統提取數據分析顯示,糖尿病患者中醫證候以氣陰兩虛(24.1%)、陰虛津虧(17.0%)、痰濕阻滯(9.6%)最多。同時,糖尿病患者體質主要集中在陰虛體質和痰濕體質,與相關研究一致。
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患者FPG、2 h PG、BMI、腰臀比、血脂水平均明顯改善,觀察組改善程度較對照組顯著(P<0.05)。說明通過對糖尿病患者進行中醫體質測評,為患者提供針對性、個體化治療方案,定期監測血糖調整藥物,同時通過制定個性化飲食方案[13]、推薦個性化運動方式、綜合給予健康教育處方,可有效降低血糖,達到控制并發癥的目的,這與衛氏等[14]研究報道一致。根據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中醫藥健康管理服務技術規范》(國中醫藥醫政發〔2013〕46號),陰虛體質調攝方案為:情志方面多聽柔和舒緩音樂,飲食方面多食用百合、黑芝麻、銀耳等養陰生潤燥的食物,作息注意早睡早起,處所安靜,運動以小強度有氧運動為宜[15]。本研究為陰虛體質糖尿病患者制定的健康教育處方為:可多吃瘦肉、鴨肉、龜鱉、綠豆、冬瓜、芝麻、百合等,少吃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蔥、蒜、葵花籽等,可做一些動靜結合的運動如太極拳,注意控制出汗量,不宜洗桑拿,避免熬夜、劇烈運動和在高溫酷暑下工作,宜節制房事。
本研究還顯示,2組患者干預后自我管理行為及生存質量均較干預前明顯改善,觀察組改善程度較對照組顯著(P<0.05),表明利用中醫體質辨識分型對糖尿病患者進行個體化的綜合干預,提高患者依從性,改善患者的自我管理狀況,改變不良行為和生活方式,可有效控制病情,從而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總之,根據患者的不同中醫體質類型,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針對性健康指導和個體化干預,有利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血脂控制,不僅改善臨床指標及癥狀,延緩其病情進展,同時,還可改善患者自我管理狀態,提高依從性,最終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國糖尿病雜志,2014,22(8):4-5.
[2] 王琦.9種基本中醫體質類型的分類及其診斷表述依據[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05,28(4):1-8.
[3] 中華中醫藥學會.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ZYYXH/T157-2009[S].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09.
[4] 朱燕波.中醫體質分類判定與兼夾體質的綜合評價[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2,27(1):37-39.
[5] American Diabtes Association.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 2010[J]. Diabetes Care,2010,33(4):11-61.
[6] 王琦,朱燕波,薛禾生,等.中醫體質量表的初步編制[J].中醫臨床康復,2006,10(3):12-14.
[7] 李瑞紅.中醫體質辨識在出院指導中的應用研究[J].光明中醫,2014, 29(2):281-282.
[8] 關潔明,鄒光鋒,游敏儀.社區糖尿病患者采用中醫體質辨識實施自我管理效果評價[J].江西中醫藥,2015,65(6):46-48.
[9] 劉曉,吳燕妮,李金秀,等.國內外常用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量表研究及展望[J].護理學報,2011,18(17):20-24.
[10] 靳艷軍.生命質量測定表在我國的應用[J].國際醫學寄生蟲病雜志, 2006,32(11):333-336.
[11] 孫理軍,崔剛,王震.咸陽地區糖尿病中醫體質的臨床調查研究[J].陜西中醫學院學報,2010,33(4):35-36.
[12] 劉桂伶.基于中醫體質辨識基礎上的健康指導對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控制作用[J].遼寧中醫藥大學學報,2015,17(6):193-194.
[13] 韋香葵,覃淑英.中醫體質辨識在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調護中的應用[J].華夏醫學,2015,28(3):44-46.
[14] 衛家芬,劉瓊,陳建根.中醫體質辨識及干預在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管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醫藥導報,2015,21(13):35-38.
[15] 馬德峰,田玉東.社區2型糖尿病患者中醫體質辨識及中醫藥健康管理[J].中國社區醫師,2014,30(27):92-93.
(收稿日期:2016-01-12)
(修回日期:2016-01-28;編輯: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