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0日,北京市文聯、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通過組織傳媒領域著名學者、著名編劇導演、優秀電視主持人、行業律師及電視業內管理者全方位研討,試圖從2015年中國電視劇熱點、電視劇編劇新生力量、電視導演新氣象、電視主持人新魅力及電視熒屏新生態與管理等多角度聚焦2015年熒屏生態,分析電視節目的品質和層次的平衡,對當前電視節目生態做重新體檢,對電視媒體文化擔當進行全面反思,為電視領域在今后的發展給予理論的支持。
此次研討會得到了北京市文聯領導的高度重視,書記劉開陽同志親臨會場,并認真聽取了與會專家和藝術家的發言。許多專家學者認為,當前電視劇將大幅轉戰視頻網站,并且視頻獨播,越來越多的作品以“知名導演+豪華陣容+高科技+高投資”的組合方式出現。電視劇已進入以“大投資、大制作、大陣容”為特點的大片時代。作為電視人理應從文化自覺方面探析2015年電視文化發展的生態平衡問題,以此積極適應生態文明時代,構建生態電視,實現傳統電視向生態電視的轉型。

著名文藝評論家曾慶瑞說:“在我們民族的整個文化系列里面,電影、電視劇能夠非常生動地展現我們國人的精神境界和人文情懷,也能方便地讓世界上的其他民族在電影、電視劇里面了解我們。但從2015年的狀況來看,由于大量資本涌入這個市場,造成制作電視劇的質量參差不齊,因此要進一步優化電視的環境,仍須做出極大的努力。”此外,曾慶瑞老師還提出,文藝評論者要有尊嚴,要客觀評論一部電影、電視劇的優劣。有些評論家收了人家的紅包,就一味地說好話,這是可恥的,對電視業的發展也十分不利。

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原臺長趙多佳
北京廣播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原臺長趙多佳也談了自己的觀點:“互聯網的存在,大家覺得像洪水猛獸一樣沖擊著我們傳統媒體,但是它也給我們傳統媒體帶來了一種前所未有的變化。這種變化表現在哪兒呢?我們現在所有做傳統媒體的人可以發現,我們的電視節目、廣播節目的形態,電視劇的形態發生了巨大變化,這個變化是誰刺激的?是市場刺激的,互聯網的力量沖擊帶來的,我們主流媒體自己不變都不行。這種變化讓我們在做紀錄片、專題片,做新聞、電視劇的時候,從策劃的出發點到利益分配等均有所改變,這是一個好的現象。
“過去我們傳統媒體獨家資源壟斷的時候,生產是預算制,我們每年撥多少錢,跟財政一樣,報一個預算上去。現在不一樣了,市場的作用過來了,資本融入資源以后,把整個傳媒的生產盤活了。資源帶來的不是獨家生產,是多家多投,各種資本進入文化領域、傳媒領域。原來我們做一個晚會,或者投資一檔節目,上千萬,那對我們來說是一個天文數字。現在花一個億、兩個億、三個億做一檔季播節目都是常態,這是在競爭環境下的常態,這說明什么?一個是互聯網的沖擊帶來整個節目形態的變化,另一個是資本市場接入帶來整個制作能力的提升。”

著名男高音歌唱藝術家李光曦
著名男高音歌唱藝術家李光曦老師,謙虛地以一名普通觀眾的視角談了許多有關電視劇的看法。李老師近幾年一直很關注中國電視劇的發展,特別是北京電視臺播放的電視劇,他和老伴兒幾乎都看了。李老師說道:“現在有些年輕的編導,知識和常識都太缺乏,我看那個《三國演義》的電視劇,劉備招待客人,桌子上有西紅柿,三國時代哪兒來的西紅柿呢?還有前不久的一部電視劇,反映改革開放前的農村。說一個人,他在村里面干了好事,感恩他的人就給他寄來一大堆花生。做好事的人就把花生米分給老鄉們,分的時候撕了好多紙包著。我想這位編導肯定沒在過去的農村待過,農村哪有紙?我們過去偶爾帶幾張報紙到農村,老鄉見了就搶走了,干什么呢?撕成這么小一塊卷煙用。實話實說,過去的農村是見不著紙的。還有最近看的一部片子,解放初期一個女兵戴著一塊金手表,咱們國家上世紀70年代很多富裕家庭的人都沒有手表帶,解放初期一個女兵怎么可能戴一塊嶄新的金手表?完全脫離生活。”

會議現場
眾所周知,熒屏的生態環境與國家的政策息息相關。李嵐老師作為國家廣電總局發展研究中心的副所長,做了許多政策方面的研究工作。李老師說,現在國家廣電總局(以下簡稱總局)積極貫徹簡政放權的理念,極好地促進了電視熒屏生態環境的發展。例如已經公布的27項廣播影視審批目錄清單,將廣電行業三個工商登記事項,從前置審批改為后置審批,從而降低了行業準入的門檻限制。
另外,總局始終如一地鼓勵行業創新,實行完善的創新、創優節目表彰機制,這個機制每年評選出十幾個電視創新、創優節目。同時,總局還出臺了專門的優秀電視劇本的扶持引導項目評選章程,電視劇有扶持引導的專項資金。
在熒屏生態環境的優化方面,總局始終抵制媚俗、低俗的電視劇、電視節目。為此,2015年總局特別開了專題會,會上中央、北京、上海、山東等電視臺的八個相關負責人簽署了有關收視率規范的電視劇自律公約。
李嵐老師還談到目前熒屏正火的真人秀節目。她說真人秀節目確實存在著過度娛樂化、重引進輕原創、個別節目低俗的問題。總局2015年7月份出臺了關于加強真人秀節目管理的文件,要求真人秀節目必須拒絕低俗,弘揚真善美,傳遞社會正能量。
到場的專家和藝術家還包括(以姓氏筆畫排列)——北京市盈科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法制專家王軍,中國傳媒大學電視劇研究所副所長盧蓉老師,中國電影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電視劇編劇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著名編劇余飛老師,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張智華老師,北京人民廣播電視臺主持人李建華老師,新華社高級編輯陳芳老師,北京電視臺研究發展部秦新春主任,北京市廣播影視作品審查中心主任智黎明老師,著名演員、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顏丙燕老師,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評劇院原院長戴月琴老師等。
據悉,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通過組織此次探析,對近年來電視節目過度化、同質化、低俗化的問題,對為博得收視率,不惜降低格調,肆意惡搞,甚至傳播錯誤價值觀等行為,以及對選秀風、相親風、職場風等一味地粗糙模仿現象進行了檢討。
未來發展任重道遠,觀眾呼喚新的節目形態。北京視協提出了積極適應電視節目格局之變、電視文化生態之變,實現多元嘗試推陳出新,加大新節目研發的思路。并采取有效應對方式提高電視媒體品位,使電視媒介的文化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并為電視人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未來,北京電視協會將繼續深入民心、深入生活,促進電視行業的健康持續發展。
(編輯·韓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