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平
湖南衛視的歌唱節目“我是歌手”第4季結束了,最終李玟獲得了本季“歌王”的榮譽,也可以說是實至名歸了,畢竟李玟是早就得到各方肯定的歌手,所以各種因素,節目組應該是都考慮到了,最后的結局,皆大歡喜,大家其樂融融。
最后一期節目,決賽時,播放了一段有關李玟的采訪紀錄片,對廣大觀眾交代了一些李玟以往不太為人所知的個人經歷,比如出生就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幼時和母親及兩個姐姐貧困的生活,少年時來自單親家庭成長的艱辛,以及后來為了追尋自己夢想不懈的努力和堅持,真是非常讓人感動。
在引發許多人淚水的同時,這里面其實也含蓄和隱晦的說出了娛樂工業,音樂工業在外在光輝燦爛之下隱藏的真相。說明這個節目的三觀是正的,我想可能只有三觀正確的節目,才會取得成功吧。
眾所周知,音樂行業是一個做夢的行業,和夢想有關,那么如果你是一個出生平凡的人,想去把這個夢想實現,顯然不是件容易的事。所以這個行業對人的要求其實很高,如果意志不堅定,吃不了苦,或是心態不好,可能最后往往也走不好。
如果有心之人統計一下,其實會發現娛樂工業里,許多明星是出生在普通家庭,單親家庭的,這些出生平凡,但不甘平凡的苦孩子,憑借著天賦和努力,不斷修煉自己,并能抓住機遇,最終實現一個燦爛的夢想,就好像“現實中的童話”。
本期的“歌王”李玟,也包括其他一些歌手,比如“厚積薄發”來自韓國的黃致列,其實在舞臺靚麗的身影之后,都隱藏著不為人所知,勵志的故事。所以音樂工業有句玩笑話,“明星是普通人,但又絕不是普通人”,因為只有背后默默的汗水和艱辛,才能灌溉出如萬花筒般的璀璨,即使是個“幸運兒”。
什么樣的人,可以成為“明星”,成為年輕人的榜樣,成為人們口中的勵志傳說?尋找這樣的璞玉,并打磨成器,使之散發光芒,這就是音樂工業,娛樂工業隱含的一個極具價值的意義所在。
由于歷史的原因,內地的音樂工業,原先正常的商業生態,后來是被割裂了,就好像現在很少有人會了解,原來創作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聶耳,是解放前上海唱片公司的音樂制作人。那么后來這個行業重新起步發展,必然會產生一些奇怪和矛盾的現象,而港臺地區,實際上倒是延續著傳統,正常隨著時代發展。
在商業生態和行業環境上,許多方面,港臺地區似乎確實是要更“靠譜”一些,就比如選擇和培養打造“明星”這件事,這其實是一個“良心工程”,如果是制造生產一種特殊的“商品”,那這“商品”的品質是要經得起考驗的。
內地的音樂工業,娛樂工業,一直以來從不缺理想和欲望,可在混亂的天空下,很多時候,缺的可能就是一種“三觀正確”的“商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