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家幸 謝友政
?
淺析BIM技術在工程造價中應用的優缺點
文/劉家幸 謝友政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當前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BIM又叫建筑信息模型,是近些年提出的一種新技術,在國內的發展還不完善。運用BIM技術進行工程造價管理,與當前的工程造價管理模式相比具有許多優勢。本文主要介紹了當前造價管理存在的不足,分析了運用BIM技術進行造價管理的優點及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為加快BIM技術在工程造價領域內的推廣應用,要采取的措施,即下一步工作的著力點。
關鍵詞:BIM;建筑信息模型;工程造價;造價管理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技術是借助相關軟件基于建筑數據信息建立建筑數字模型,用以指導和管理建設項目的規劃、設計、施工和運營維護的技術。BIM技術是繼CAD之后對建筑行業影響最大的技術,不但國內外許多公司、企業和單位已經著手BIM技術的研發和使用,很多國家也開始制定政策或下發相關文件,以大力推廣該技術在建筑行業中的應用。
BIM模型根據所考慮的影響因素種類不同可分簡單的3D模型,實現建筑模型的可視化;“三維立體模型+進度因素”形成BIM4D模型,實現通過BIM技術對工程建設項目的模擬施工;還有“三維立體模型+進度維度+成本維度”形成BIM5D模型,實現對工程建設項目的進度控制和成本控制;根據建設項目的需求,還可以在BIM模型中進行智能建筑設計和其他因素的模擬分析,形成BIMND模型,實現對影響建設項目的各個要素的深度管理和控制。[1]
目前在工程造價中,國外常用的工程造價管理軟件有Innovaya和Solibri,國內的軟件有廣聯達、魯班和清華斯維爾,還有2015年11月份建筑科學研究院最新研究發布的PBIMS軟件。由于各軟件執行的標準有所差別,側重點也不同,所以在使用過程中它們表現出的功能特點也不同。
隨著建筑行業的發展,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大型建筑和復雜建筑,同時,社會對建筑行業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工程造價管理的難度也相應增加,傳統的工程造價管理方式逐漸顯得捉襟見肘,顯現出許多不足之處。
2.1管理效果受個人水平影響較大
在工程造價管理中,計算工程量、套定額計價或使用清單計價的過程往往是令人頭痛的問題。當前常用的計量計價方法是造價人員依據施工圖,按照規定的工程量計算方法分別計算工程量,匯總到一起后套定額或按照本單位的實力計算價格。這不僅需要造價人員具有豐富的施工經驗和淵博的專業知識,還需要有足夠的細致和耐心。即便如此,造價人員也依然不能保證完全沒有錯誤,在不經意間就可能漏項或重復計算工程量;而且由于每個人的工作經驗和計算方法不同,不同造價人員計算出的工程量及工程造價也會有所差別。
2.2建設項目各階段數據共享困難
現階段,建設項目各階段的工程造價工作基本上是孤立的。決策階段進行的投資估算,實施階段進行的施工圖預算和工程結算以及項目運營維護階段支出的費用,三者之間并沒有建立十分緊密的聯系,前者對后者的指導意義體現得也不是那么明顯。三者之間沒有對比分析,造價控制效果就很難體現,精細化管理也就很難實現。
2.3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欠缺落實
有數據表明,在項目的全壽命周期中,決策階段和實施階段的成本費用只占到所有費用的25%[2],但是這兩個階段內的造價管理工作對整個造價控制效果的影響可達到70%~85%[3]。所以現有理論認為,在項目開始決策和實施之后,對造價控制得越早,對整個項目的影響越大,工程造價控制的效果就越好。但這并不能說明我們就可以在使用階段對工程造價不管不顧了。目前,大家都在講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但是真正落到實處的卻不多。目前大部分項目的運營維護階段,前期的造價信息往往都封存起來了,后期進行維修改造時,拿出來加以參考的并不多。
2.4造價信息滯后性明顯
隨著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化,中國經濟受世界環境的影響越來越大,建筑材料價格的調整也日趨頻繁,但是傳統工程造價由于管理模式的落后導致信息更新緩慢。不論是區域市場價格調整的信息,還是某項工程的造價控制數據更新,都已經跟不上信息化進程和大數據時代對市場的要求了。造價人員得不到準確的價格信息,在進行估算和定額計價時就容易產生較大誤差。
2.5區域性問題凸顯
由于我國地域較廣,區域之間的工程特點差別較大,直接導致了我國工程造價行業區域性明顯的特點。此問題對造價人員造成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優秀的造價人員不容易培養。新的造價人員必須長時間在某一區域工作,才能真正熟練掌握這一區域的計價體系和業務內容;二是造價人員的流動性較差。一旦造價人員在某一區域穩定以后,如果進行跨區域的交流或調動,之前所積累的標準、價格和經驗不一定再適用。進行造價管理工作時很可能會產生較大誤差,影響造價控制的效果。
BIM技術不僅是幾個軟件這么簡單,它集成了各方面的數據和信息,并對其進行綜合分析和處理,指導工程造價管理工作。在建設項目中運用BIM技術對工程造價進行管理,對各方都有直接或間接的利益,有利于經濟效益的提高和建筑行業的發展。與傳統工程造價管理方式相比,其優勢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3.1在計量、計價方面
使用BIM技術進行工程造價管理,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傳統工程造價模式在計量計價方面出現的問題。在BIM技術中算量、計價都有相應的軟件。造價人員可以運用BIM軟件,根據設計人員前期建好的數字模型,按照相應的計量標準自動生成工程量清單,不僅能使計算過程大大化簡,方便快捷,最大限度地減少人為因素對計算結果的影響,還可以按照需要的格式自動生成計算書。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如果出現變更簽證,按照傳統的造價思維模式需要先加上變更后的工程量再減去變更前的工程量,或套定額后進行相似步驟,計算過程不但繁瑣而且容易出錯。運用BIM技術處理變更問題,只需要操作簡單幾個步驟,就可以自動完成工程量和預算書的修改。
3.2在數據共享和協同工作方面
數據共享和協同工作,是BIM技術區別于當前工程造價管理最鮮明的特點。BIM技術在這方面的優勢體現在兩個不同的層次。一是整個工程造價行業之間可以進行廣泛的信息交流,從數據庫中選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用以指導造價管理,也可以將自己工程的數據信息上傳至互聯網,建立自己的數據庫。二是在同一個項目里,建設方、設計方和施工方之間可以實現數據共享和協同工作。傳統造價管理中由于沒有實現信息的互聯互通,建設項目各方人員都需要建立自己的模型,不但浪費時間,做無用功,而且當相互之間進行交流時,還會由于模型不同降低效率。運用BIM技術,一個建設項目只需建立一個統一的數據信息模型,不僅省時省力,而且相互之間的交流也更簡便了。
3.3在全壽命周期造價管理方面
由于BIM技術具有實時調取查看數據,在各階段進行前后對比分析和一致性檢查等功能,所以運用BIM技術,可以在運營維護階段查看項目在決策階段和實施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信息,并與目前狀況進行對比分析,為在運營維護階段的造價管理提供數據支持和技術支撐,以更好地達到全過程造價管理的目的。注重對前兩個階段工程造價控制的同時,繼續做好運營維護階段的工程造價管理,才在真正意義上做好了全壽命周期造價精管理。
3.4在造價人員的流動性方面
運用BIM技術,可以較好地解決傳統工程造價管理模式對造價人員的限制問題。因為BIM軟件計量計價方式,與當前的方法有很大區別且具有強大的數據庫,全國各地區的定額指標、市場信息、人材機的消耗指標和其他費用的取費標準都可以隨時調取使用,所以造價人員只需具備較強的管理能力和良好的管理經驗就很容易上手,在特定區域的經驗積累和數據資料積累的重要性就有所下降了。相應地,優秀的造價人員就能更快更好地培養,造價人員的流動難度也會減小很多。
由于BIM技術在我國的應用還處在起步階段,各方面的限制使它的功能發揮不出來,在工程造價應用中還存在許多問題。
4.1BIM理念普及不夠,優勢發揮不明顯
BIM技術在國內的普及程度,距離建立完整的產業鏈條還差很遠。有資料表明,目前國內約有68%的設計人員只是聽說過BIM技術,使用過BIM技術的設計人員僅有4%,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員對BIM技術聞所未聞。[4]在建筑行業,由于BIM人才的匱乏,BIM技術的使用大部分還停留在制作效果圖,或建立簡單的三維立體模型階段,根本沒有形成對項目管理的指導作用。并且少有的能運用BIM技術的人才都集中在設計單位,在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幾乎是空白,能運用BIM技術進行工程造價管理的人才也少之又少。再強大的軟件也需要人類的指揮控制,在這樣的認識程度下,BIM技術不可能體現出強大的優勢。

表1 當前工程造價管理模式與運用BIM進行造價管理的效果對比
4.2BIM軟件使用成本高
軟件研發成本高。軟件的研發需要一大批專業人才的共同努力,需要多個部門多個企業共同協作。這些人員不但要有扎實的造價知識,豐富的工作經驗,還要有較強的編程能力和創新能力。并且一個獨立的BIM造價軟件并不能發揮出BIM技術的強大功能,它還需要強大的數據庫和一系列其它的軟件作為支撐。而造價信息數據庫的建立和一整套軟件的研發是一個長期過程,短期內無法實現。
軟件維護、升級成本高,使用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大。由于BIM軟件研發的高成本、高難度和系統使用BIM技術帶來的良好效果,一套性能良好的BIM軟件動輒十幾萬甚至幾十萬,并且數據庫的使用和系統的日常維護升級也需要不少開支,這對一個不經常做項目的甲方或者一個企業規模較小的乙方是很難接受的。這也是阻礙BIM技術在國內發展速度的一個重要原因。
4.3國內針對BIM技術缺少明確統一的規范
BIM技術在國內的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相關的標準、規范和法律法規還沒有完全建立起來。在運用BIM技術進行造價管理時,如果發生糾紛或分歧,無法做到有法可依,容易出現扯皮、耍賴和鉆空子的現象,受害者的權利就無法得到保障。
4.4各軟件之間沒有共同的接口,交互不流暢
前面說過,數據共享和協同工作是BIM技術區別于傳統工程造價最明顯的特點。不同建設項目之間和同一項目內不同人員之間進行造價信息交換,是體現BIM技術數據共享的主要形式。但是由于目前國內BIM技術紛繁復雜,不同BIM軟件所建立的平臺不同,執行的標準也有所差別,使得不同BIM軟件之間進行信息交流和數據交換時不夠流暢,這就大大降低了運用BIM技術時進行數據共享和協同工作的效率。[5]
利用BIM技術進行工程造價管理優勢明顯,能為我國建筑業的發展和建設節約型社會做出巨大貢獻。為了加快BIM技術在工程造價中的應用,推動BIM技術在國內的發展,我們必須堅持以需求為牽引的原則,努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5.1盡快建立健全行業規范
如若沒有規章制度去制約BIM技術,其發展必定會越來越混亂。政府有關部門可以聯合具有一定資質的企業,相關研究機構,國內外專業組織成立聯盟,以盡早制定和完善BIM技術的行業標準、相關規范和法律法規,以規范和指導BIM技術在工程造價領域中的推廣和應用。
5.2政府加大對BIM技術的推廣和扶持
BIM技術在國內的發展正處于發展壯大的關鍵期,政府有關部門必須加大對BIM技術的推廣和扶持,為BIM技術的運用提供廣泛的平臺和基礎,這也是對BIM技術持肯定態度的一種體現。政府可以對運用BIM技術的建設項目提供專業的技術指導,對運用BIM技術取得良好效益的建設項目給予適當獎勵,可以指定國企的建設項目或公益性的建設項目,必須使用具有專業的BIM人才的企業進行管理。
5.3加快先進BIM軟件的研發
BIM技術在國內初步發展的狀態,決定了目前國內的若干工程造價BIM軟件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BIM技術還有極大的潛在價值,我們應致力于新型BIM軟件的研發和BIM軟件系統的集成,建立統一的BIM平臺,研發出一種新型大型多功能多專業的BIM軟件,以實現不同BIM軟件之間更快捷的數據傳輸,更好地發揮BIM技術的優勢。
5.4建立健全BIM人才培養體系
建立健全BIM人才培養體系,有助于BIM技術在國內的廣泛推廣和長期發展。我們可以采取在高等院校相關專業內開設BIM課程,在具有一定資質的相關企業組織BIM技術的培訓,BIM軟件的開發商指派人員進行跟蹤指導,發行可以指導人們自學的相關教程等措施,形成“院?!髽I——個人”的三維人才培養體系。
雖然BIM技術在我國的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還有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但是當前工程造價模式落后于社會發展的現象和國外利用BIM技術進行工程造價管理表現出的良好前景,推動著我們必須加快向BIM技術轉變的步伐。我們應正視當前BIM技術存在的不足,揚長補短,努力解決存在的問題,推廣其在工程造價領域的應用范圍,發揮其最大效益,最終達到對建設項目全壽命周期可視化、精細化工程造價動態管理的目的。

圖1 當前BIM技術在工程造價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作者單位:武警后勤學院)
參考文獻:
[1]李菲.BIM技術在工程造價管理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青島理工大學,2014.
[2]肖瑛.“BIM”技術對工程造價咨詢企業的機遇與挑戰[J].中外建筑,2015(5):140~141.
[3]孫現軍.談設計階段的造價控制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項目管理,2007(1):30~32.
[4]穆雪.中國建筑業BIM發展的對策方案探究[J].山東工業技術,2015,24:95~96.
[5]劉睿,許燕.BIM在工程造價中的應用文獻綜述[J].項目管理技術,2014,12(7):3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