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萍
(河北省遵化市人民醫院,河北 遵化 064200)
?
營養干預降低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并發癥及增加患者滿意度的效果觀察
楊金萍
(河北省遵化市人民醫院,河北 遵化 064200)
[摘要]目的探討營養干預在老年股骨頸骨折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方法將212例NRS2002營養風險篩查≥3分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隨機分為2組,常規組按照醫囑給予飲食指導;干預組患者的能量及蛋白質需求,進食不足時輔助口服腸內營養補充劑。檢測2組手術后7 d、14 d血紅蛋白(Hb)、血清總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記錄2組手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壓瘡發生情況,比較2組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及患者營養干預后的生活質量和護理滿意度等指標。結果營養干預組術后7 d及14 d Hb、TP、ALB、PA水平均顯著高于常規組(P均<0.05)。干預組并發癥發生率、切口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常規組(P均<0.05)。干預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優于常規組(P<0.05)。結論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常規進行營養風險篩查、及時給予營養干預治療,能有效促進切口愈合,減少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滿意度。
[關鍵詞]營養干預;老年人;股骨頸骨折
住院期間20%~50%患者伴有營養不良,特別是老年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達41.6%,有發生營養不良危險者占20.8%,二者均高于其他年齡組[1]。股骨頸骨折為老年人常見病,常因骨質疏松、肌力減退、動作遲緩、穩定性差而跌倒所致。骨折患者受創傷等因素的影響常導致機體內營養物質嚴重的非正常流失,加上胃腸消化以及吸收功能的改變,很容易出現營養缺乏的問題[2]。而營養不良可顯著延緩傷口愈合,降低機體免疫力,也是增加并發癥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建立安全、有效的營養支持系統,提供及時、全程、合理的營養治療對縮短住院時間、恢復健康、降低治療費用、提高生存質量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研究觀察了營養干預老年股骨頸骨折治療中的作用,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擇2013年7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接受手術治療患者212例。入選標準:年齡≥65歲;創傷前飲食無異常;手術均采取C形臂與骨科牽引床結合技術,微創手術操作技術,三維骨折復位技術方式;營養風險篩查(NRS2002)≥3分;無嚴重的心、肺、肝、腎功能障礙;排除合并消化道出血者,腹部損傷者,腸梗阻者。其中男104例,女108例;年齡65~92(78±0.5)歲;身高155~182(167±5)cm,體質量指數(BMI)為16.5~29.5 kg/m2。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2組:干預組106例,男53例,女53例;年齡(78±0.5)歲。常規組106例,男51例,女55例;年齡(78±0.5)歲。2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所有入選患者自愿參加本次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1.2.1常規組按照醫囑給予患者常規飲食指導,主要指導患者多進食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牛奶,瘦肉、雞蛋、豆制品。主食選擇軟爛易消化食物,保證新鮮蔬菜及水果,以增加腸蠕動,防治臥床期間易發生的便秘,有利于創傷及手術后愈合和康復,促進骨原纖維生成,有助于骨痂連接。同時減少油膩飲食,如骨肉湯及油炸食品。
1.2.2干預組接受常規飲食指導的基礎上,對其進行科學的整體營養干預。①評估患者的狀況:與患者及家屬進行交談,對患者及家屬的基本資料有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礎上了解患者身體疾病情況,包括心理情感情況、家庭環境等;對患者的整體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了解患者飲食的喜好、入院前進食量及飲食結構、目前進食量及飲食結構。②計算臨床患者能量需要:創傷或手術后體內三大營養物質處于分解增強而合成能力降低的狀態。因此按照骨折患者的疾病特點計算,給予熱量25~30 kcal/(kg·d)(1 kcal=4.2 kJ),蛋白質1.0~1.2 g/(kg·d)。③輔助口服營養補充:記錄患者當天的進食量及內容,換算成熱量及蛋白質的量,進食不足者給予輔助口服高蛋白營養補充劑(伊高素,杭州紐曲星產品,熱量429 kcal/100 g,蛋白質21 g/100 g,同時富含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口服營養補充劑特指用于口服營養補充的各種制劑,即特殊醫學用途食品。通常混合有宏量營養素(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和微量營養素(維生素、礦物質)。④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定期健康教育,為患者講解骨折及營養、精神異常等相關知識,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講授骨折治療前后的注意事項,對各種并發癥進行預防和護理。增強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患者早日康復。⑤心理護理:消極悲觀的患者需要護理人員保持熱情主動的態度,與患者主動溝通,建立信任感,疏導患者的內心痛苦,避免出現食欲不振情況,以保證營養干預的順利進行。⑥出院指導:做好患者及家屬的出院飲食指導,進食量不足者仍需繼續輔助口服腸內營養補充劑治療。每周隨訪,做好后續營養指導工作,直至患者恢復健康。
1.3觀察指標分別于患者術后7 d、14 d檢查血紅蛋白(Hb)、血清總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水平,觀察手術切口感染、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壓瘡發生情況,記錄2組切口愈合時間、住院時間等指標,調查患者對護理滿意度,采用問卷的形式,共10個小題,每小題10分,共100分,其中高于80分為滿意,50~80分為比較滿意,低于50分為不滿意,總滿意=滿意+比較滿意。
1.4統計學方法本研究選擇統計學軟件SPSS 13.0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進行統計描述,選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例/%)形式表示,選用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術后Hb、TP、ALB、PA水平比較,干預組術后7 d、14 d Hb、TP、ALB、PA水平均顯著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表1 2組術后Hb、TP、ALB、PA水平比較
注:①與常規組比較,P<0.05。
2.22組術后臨床結局比較干預組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和壓瘡的發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均<0.05),切口愈合時間和住院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2 2組臨床結局比較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2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干預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隨著我國老齡化社會的飛速到來,老年患者成為了住院患者中的主要人群,老年人常因骨質疏松、肌力減退、動作遲緩、穩定性差而跌倒發生股骨頸骨折,但不管是哪種原因導致的骨折,均會給患者帶來一定程度的心理應激反應,與此同時,還有可能影響其正常食欲,從而使得骨折患者的營養出現負平衡問題,繼而導致機體抵抗力和恢復力的逐漸減弱,所以,科學飲食便顯得尤為重要了[3]。創傷或手術后體內三大營養物質處于分解增強而合成能力降低的狀態,及早、合理、全程的補充外源性營養物質,使體內分解激素的水平降低,減少機體蛋白質消耗,減輕負氮平衡程度,縮短創傷修復時間,促進機體恢復健康[4]。
影響人體健康的各種因素中,膳食營養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營養與疾病關系密切,52%老年患者在患病后逐漸出現營養不良的癥狀,提示老年人在患病時,由于心理、生理、病理和社會環境等因素影響機體營養吸收,而營養吸收的下降又進一步導致疾病惡化[5]。
口服營養補充在營養不良患者中的使用已經日益廣泛,除去吞咽障礙及消化功能不全,當患者的攝入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時建議給予口服營養補充。口服營養補充追溯其起源,要回溯至營養學發展的早期,即人類逐漸意識到營養素和營養不良狀況的時期。1747年,英國人JamesLind通過對照試驗發現吃新鮮的柑橘、檸檬水果的人可以避免壞血病而奠定了維生素C與壞血病關系驗證基礎[6],形成了最早口服營養補充劑的“雛形”。伴隨現代營養學的發展,特別是營養素和微量營養素進一步被認知以及在臨床中的實踐,推進了該領域的迅速更新和發展。口服營養補充通常是液態食品,也可以是粉末狀、零食或其他類型。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講,口服營養補充屬于營養支持中的腸內營養的一個分支。其主要作用是醫療用途,根據實際應用分為以下3類[7]:①全營養素標準食物。這類口服營養補充劑主要針對已經存在營養不良或者可能發生營養不良的患者,由于長期營養素缺乏,或者有疾病導致的營養素需求增加或營養素吸收不良。②特殊疾病的全營養標準食物。這一類口服營養補充劑主要針對特殊疾病患者設計,例如腎臟病、肝病、胃腸道疾病、呼吸系統疾病以及重癥患者等。③非全營養素食物。此類口服營養補充劑無法單獨使用成為患者的唯一營養來源,因為,不論是從營養素的種類和/或營養素的含量上均無法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口服營養補充的使用主要在于作為患者正常飲食以外的用來改善營養狀況的有益補充。循證醫學的A類證據表明每天使用口服營養補充可以提供額外的能量供應,當額外能量供應達到400~600 kcal時,有助于機體營養狀況的改善。同時口服營養補充還可以糾正某一特定營養素的缺乏,如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等。
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口服營養補充在營養不良治療中的重要有利作用,尤其對急性病、老年人及低營養狀態患者效果顯著。口服營養補充符合人體生理特點、安全、經濟、易于吸收,且依從性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能量及營養元素攝取,提高生活質量[8]。本研究就是利用口服營養補充的符合人體的生理特點、安全、經濟、易于吸收,且依從性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能量及營養元素攝取這一優點,作用于消化吸收能力下降且營養不良發生率高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的營養治療中,收到明顯效果。但是在很多情況下,臨床外科醫生及護理人員營養學知識欠缺,在李麗萍等[9]的調查中顯示,95.5%的護士在護理工作中面臨有關營養學的問題,11%的護士認為自己的營養知識能滿足臨床護理工作需要,為患者進行飲食指導僅是基礎護理教學課本上面的一些知識,并沒有整體關注患者這個整體,是否達到和能否達到疾病恢復所需的熱量和蛋白質,并且我國城鄉差距較大,患者文化程度和經濟狀況直接對健康教育實施產生影響[10]。因此,應加強護理人員營養學知識教育,強化營養護理意識,護理人員應熟練掌握患者營養狀況的評價方法及臨床營養知識。
本研究采用常規加個體化的營養干預手法,針對性地給予有營養風險的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輔助口服營養補充,及時彌補患者飲食的不足,使患者保證熱量及蛋白質的攝入,避免出現負氮平衡。同時對老年股骨頸骨折患者建立安全、有效的營養支持系統,提供及時、全程、合理的營養治療對患者縮短住院時間、恢復健康、降低治療費用、提高老年人的生存質量都產生了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實際使用ONS之前,需要專業的人員通過使用一些量表對住院患者的營養不良狀況進行篩查和評估。口服營養補充的應用時間、具體方法及選擇類型、臨床效果評價還存在爭議,在以后的工作中應繼續觀察ONS在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為臨床提供較好理論依據。
[參考文獻]
[1]張愛珍. 臨床營養學[M].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9
[2]曾小桃,龍文平. 股骨頸骨折術后患者飲食護理的探討[J]. 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0,17(12):185-186
[3]宗凌. 關于骨折病人營養需求的臨床護理觀察分析[J]. 大家健康,2015,2(9):3
[4]胡佩鈺. 老年病人外科手術的營養支持[J]. 實用護理雜志,2000,16(4):41
[5]邵小玲,董曉琪. 200例住院老年患者營養問題的調查及護理干預[J]. 護理與康復,2007,9(6):9
[6]Baron JH. Sailors’scurvy before and after James Lind-a reassessment[J]. Nutr Rev,2009,67(6):315-332
[7]Teitelbaum D,Guenter P,Howell WH,et al. Definition of terms,style,and conventions used in a.s.p.e.n. guidelines and standards[J]. Nutr Clin Pract,2005,20(2):281-285
[8]呂麗芬,李小颯,劉向強,等. 口服營養補充研究進展[J]. 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5,18(15):49
[9]李麗萍,黃回,史雅翼. 對臨床護士營養知識的調查分析[J]. 實用護理雜志,2000,16(4):47
[10] 張紅梅,駱芬霞,徐佳美,等. 膳食中營養攝入對維持性血液透析病人營養狀況的影響[J]. 護理與康復,2003,2(2):69-72
[收稿日期]2015-09-25
[中圖分類號]R473.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8849(2016)08-0902-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8.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