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敬偉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醫院/江蘇省淮安市腫瘤醫院,江蘇 淮安 223200)
?
益氣溫陽補腎湯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療效及對T淋巴細胞亞群、細胞因子的影響
楊敬偉
(江蘇省淮安市淮安醫院/江蘇省淮安市腫瘤醫院,江蘇 淮安 223200)
[摘要]目的觀察益氣溫陽補腎湯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RNS)患者的臨床療效及對T淋巴細胞亞群、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方法將80例RNS患者隨機分為2組,2組均給予飲食控制及常規西藥療法,治療組在此基礎上加用自擬益氣溫陽補腎湯治療,1劑/d。2組療程均為24周。比較2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T淋巴細胞亞群水平、炎癥細胞因子水平。結果治療24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2組各項中醫癥候積分、T淋巴細胞及炎癥細胞因子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治療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益氣溫陽補腎湯治療RNS患者療效好,可能與其能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失衡及降低炎性反應有關。
[關鍵詞]益氣溫陽補腎湯;難治性腎病綜合征;T淋巴細胞亞群;炎癥細胞因子
原發性腎病綜合征(NS)在臨床十分常見,盡管具體病因尚不完全明確,但眾多研究結果提示免疫尤其是細胞免疫變化與該病發生有密切關系[1-2]。難治性腎病綜合征(RNS)是原發性NS中的一種,有10%~60%的原發性NS患者經8周激素初步治療后獲得持續緩解,而仍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出現激素耐藥、依賴或頻繁復發。有研究證實,機體T淋巴細胞轉化、B細胞生成免疫球蛋白過程紊亂是造成RNS纏綿難愈的重要原因[3]?,F代臨床給予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抗凝等綜合療法盡管可取得一定效果,但療效仍不盡人意。筆者近年來采用中醫益氣溫陽補腎湯聯合西醫療法治療RNS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取2009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80例RNS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原發性NS的臨床診斷標準[4],并具備下列之一:①潑尼松正規治療(每日1~2 mg/kg)或每日60 mg,最大量不超過80 mg,8周無效應或部分效應;②頻發復發,短療程者6個月內復發2次或1年內復發3次;③激素依賴,用藥后緩解,減量或停藥4周內復發,恢復用量或再次用藥仍有效,并重復3次以上者。年齡18~75歲;原發性NS病程>6個月;可接受中藥治療;同意本治療方案,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由全身性疾病引起的繼發性腎病如瘧疾、淀粉樣變、狼瘡性腎炎、糖尿病腎病、乙型肝炎病毒相關腎炎等;合并嚴重心肝肺腦等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造血系統疾病或惡性腫瘤者;不適宜激素治療者;過敏體質或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妊娠或哺乳期。按照隨機分組法分為2組:治療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20~73(41.6±8.4)歲;病程(2.1±1.1)年(6個月~7年)。對照組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齡22~75(40.5±7.8)歲;病程(2.2±1.3)年(9個月~6年)。2組年齡、性別、病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2組均合理控制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氨基酸及微量元素,控制鈉鹽攝入。對照組給予潑尼松+環磷酰胺(CTX)沖擊治療:潑尼松1 mg/(kg·d),8周后逐漸減量,每2周減10%,直至10 mg/d,對于合并肝功能異常者改為甲基潑尼松龍治療;環磷酰胺0.8 g+生理鹽水500 mL靜滴,每月1次,連用6個月后改為每3個月1次,維持1~1.5年。治療組在上述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自擬益氣溫陽補腎湯治療:炙黃芪30 g、巴戟天15 g、仙靈脾15 g、菟絲子12 g、丹參15 g、水蛭6 g、干姜10 g、炒白術12 g、茯苓30 g、澤瀉30 g、豬苓15 g、肉桂10 g。加減:腎陽虛甚者加制附子;瘀血明顯、水腫頑固者加木瓜、澤蘭、二丑;氣虛甚者加黨參;合并感染者加連翹、蚤休、金銀花;大便閉結者加大黃、枳實;合并外感者加羌活、獨活、麻黃、杏仁;內熱燥渴者加生石膏、天花粉、葛根。上述藥物水煎3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每日1劑。2組療程均為24周。
1.3觀察項目①治療前后主要中醫癥候(面浮肢腫、小便不利、氣短乏力、神萎納差)積分[5]。0分無癥狀;2分輕度,偶爾出現;4分中度,經常出現;6分重度,持續存在。得分越高表明癥候越嚴重,反之則越輕微。②治療前后采集空腹靜脈血5 mL,抗凝處理后送南京迪安醫學檢驗中心檢測,測定T淋巴細胞(CD3+、CD4+、CD8+、CD4+/CD8+)及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細胞介素-2(IL-2)、IL-6、IL-8水平。
1.4療效評定標準[6]完全緩解:原發性NS臨床表現完全消失,連續3次尿蛋白<0.3 g/d,血漿白蛋白>35 g/L,腎功能正常;顯著緩解:原發性NS臨床表現明顯改善,連續3次尿蛋白0.3~2.0 g/d,血漿白蛋白水平明顯改善,腎功能基本正常;部分緩解:原發性NS臨床表現有所減輕,連續3次尿蛋白<3.0 g/d,血漿白蛋白水平改善,腎功能好轉;無效:不符合上述標準??傆行?(完全緩解+顯著緩解)/總例數×100%。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5.0軟件包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比較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臨床療效比較治療24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2組治療24周后臨床療效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2=16.509,P=0.007。
2.2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比較2組治療前各項中醫癥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2組治療后各項中醫癥候積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P均<0.05),且治療組較對照組降低明顯(P均<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中醫癥候積分比較±s,分)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及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比較治療前2組T淋巴細胞及炎癥細胞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治療組各指標均較治療前及對照組明顯改善(P均<0.05),對照組CD3+、TNF-α、IL-2、IL-6、IL-8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P均<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T淋巴細胞及炎癥細胞因子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3討論
現代研究認為,RNS中抗體介導的腎小球病變主要為B細胞參與的免疫反應所致[7]。B細胞膜表面存在大量的免疫球蛋白分子,可與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呈遞的抗原相結合。T輔助細胞通過直接接觸或釋放可溶性B細胞生長因子參與上述過程。與B細胞不同,T淋巴細胞不能直接結合抗原。T細胞受體識別抗原呈遞細胞表面的和抗原分子結合的復合體。T輔助細胞分化、增殖并分泌多種可溶性細胞因子,輔助T、B細胞核巨噬細胞免疫應答,可使活化的T細胞發揮直接效應,如T細胞殺傷作用和遲發型變態反應(DTH)。許多研究結果提示[8-9],RNS腎臟微小病變均為T淋巴細胞介導的病理性改變,而引起腎小球病變后的初級免疫發病機制啟動后,一系列次級介體被激活并聚集,導致后續炎癥反應,從而引起多種炎癥細胞因子的激活。內毒素、免疫球蛋白、炎癥細胞因子(TNF-α、IL-2、IL-6等)共同參與后續性吞噬過程,激活和收縮腎小球系膜細胞產生花生四烯酸代謝產物和活性氧代謝產物,改變微循環的通透性和緊張性,同時發揮免疫抑制效應。因此,免疫功能的失衡、繼發性存在的慢性微炎癥狀態為促進RNS發生、發展及終末期腎病發生的重要因素。
RNS屬于中醫學“尿濁”“水腫”“虛勞”等范疇,中醫認為本病是因多種因素作用于人體,導致臟腑氣血陰陽失調,尤其陽氣不足為病變根本;肺脾腎功能障礙,水液代謝紊亂,水濕泛濫肌膚,流溢四肢所致[10]。本病日久可致正氣愈虛而邪實愈盛,若濕濁阻滯嚴重者,則會導致癃閉、關格等危象。筆者認為治宜益氣溫陽補腎。自擬益氣溫陽補腎湯,方中巴戟天、仙靈脾、菟絲子、肉桂溫陽補腎,炙黃芪、干姜、炒白術益氣健脾,茯苓、澤瀉、豬苓利水消腫,丹參、水蛭化瘀通絡,本方以補益肺脾腎三臟為本,散寒、利水、化瘀為標,達到標本兼治的目的?,F代藥理學研究證實,巴戟天、仙靈脾、菟絲子等溫陽補腎類中藥具有調節機體內分泌、增強免疫、抗氧化抗衰老等多重作用,可增強機體NK細胞細胞毒活性和T淋巴細胞轉化活性,增強脾細胞IL-2產生和提高CD4+/CD8+比值[11-12];黃芪可有效協調機體免疫功能,抑制因免疫功能異常誘發的氧化應激反應,可保護腎小球基底膜、減輕繼發性腎小管間質損傷和纖維化,調節內分泌腺體軸功能,改善血糖、血脂等代謝紊亂[13];茯苓、澤瀉、豬苓等利水藥物具有良好的利尿消腫作用,可使尿中鈉、鉀、氯排出量增加,同時具有抗腎炎作用,作用機制可能與下調或抑制腎小球細胞中內皮素Ⅰ的表達有關[14];丹參、水蛭具有明顯改善血液流變性、抗血栓作用,可通過改變血流動力學改善腎臟血管血流灌注水平,增加組織供血和微循環,促進組織修復與再生,此外還有抗菌、抗炎作用,可減少炎癥滲出,抑制白細胞游走和中性粒細胞趨化性[15]。
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24周后,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治療后2組各項中醫癥候積分、T淋巴細胞及炎癥細胞因子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改善,且治療組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提示在西藥治療基礎上聯合應用益氣溫陽補腎湯治療RNS有助于控制腎臟炎癥進展,緩解臨床癥狀體征,有效抑制機體炎癥反應,調節機體細胞免疫功能,對緩解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吳金土. 來氟米特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并發感染的療效研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14(9):96-98
[2]林青,鄭健,陳永海,等. NF-κB、TNF-α及NO在微小病變型腎病綜合征發病機制中的作用[J]. 徐州醫學院學報,2009,15(3):224-226
[3]陳楓,李玉英,黃云劍,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臨床觀察[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9):2343-2345
[4]葉任高,陳裕盛,方敬愛. 腎臟病診斷與治療及療效標準專題討論紀要[J]. 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3,4(5):249-251
[5]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 1993:28-31
[6]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中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S]. 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186
[7]王英華,王祥生,劉志華. 黃葵膠囊治療成人難治性腎病綜合征療效觀察[J]. 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10,19(16):2001-2003
[8]陳波,李正勇. 低分子肝素對原發性腎病綜合征高凝狀態的療效[J]. 現代醫藥衛生,2011,13(16):224-226
[9]趙慧媛. 銀杏達莫注射液治療原發性腎病綜合征高凝狀態及高脂血癥的臨床分析[J]. 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32(9):915-916
[10] Ito S,Kamei K,Ogura M,et al. Survey of rituximab treatment for childhood-onset refractory nephrotic syndrome[J]. Pediatr Nephrol,2013,28(2):257-264
[11] 馬培澤. 心肌梗死患者血漿mir-223-3p的表達特征及益氣活血中藥干預作用的研究[D]. 濟南:山東中醫藥大學, 2014
[12] 羅靜,舒惠荃,易曉穎,等. 中西醫結合治療難治性腎病綜合征臨床觀察[J]. 四川中醫,2008,15(9):524-526
[13] 艾志瓊,申元英,張態,等. 黃芪對小鼠免疫功能影響的實驗研究[J]. 軍醫進修學院學報,2010,14(8):945-946
[14] 王梁. 補腎祛瘀法治療氣虛血瘀型慢性腎小球腎炎的臨床研究[D]. 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0
[15] 鞠宏宇. 健脾益腎化瘀通絡法對糖尿病腎病血小板參數和D-二聚體的臨床觀察[D]. 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0
[收稿日期]2015-06-22
[中圖分類號]R69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8849(2016)04-0382-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04.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