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秀宏
能說出“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的人,唯有唐代孫過庭。他是癡人,也是明白人,我說的是他對書法的態度和見識。他的草書率真流暢,氣象氤氳,其形體長瘦胖圓,仿佛被性情的刀刃切成了片,晾曬在宣紙上。他的書法有時輕如蟬翼,有時重若崩云,觀他的書法,猶如喝一杯微漾著淡黃的碧螺春茶,飲后神采頓生。
遙想唐朝,詩人陳子昂把孫過庭的書跡比作鐘繇,推崇備至,念叨孫過庭為神人矣。孫過庭結字、行筆飄逸從容,既有超拔氣勢,又有意境神韻,仿若天地之韻律、造化之機巧都匯于他的筆端。
孫過庭以寧靜致清冽,以靈動求險峻,字體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靜,神采那么自信,令人驚嘆。孫過庭的筆法雖源于晉代王羲之,但比王羲之更為剛斷雋拔、富于變化。最具有特點的是橫劃、長點捺,先頓筆重按,后順筆出鋒,使一筆中陡然出現兩種變化,波瀾跌宕,神采頓生。右環轉下作弧筆時,筆畫末端由精轉而出細鋒,鋒芒咄咄,精神外耀,宛如瀑布突然受阻,流水變細,從巖隙中急轉而出。
宋代米芾雖對前代書家頗為苛刻,卻對孫過庭的草書心悅誠服。他在《海岳名言》中說:“孫過庭草書《書譜》,甚有右軍法。作字落腳,差近前而直,此過庭法?!睂O過庭傳世書跡有《書譜》《千字文》《景福殿賦》三種,都是草書墨跡,其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要數《書譜》。
細觀《書譜》墨跡,孫過庭既得二王筆法的真諦,又有所發揚、創新。起篇沉穩,中間筆勢鉤環,后段逸興遄飛,盡情揮灑。首尾三千余言,“意先筆后,瀟灑流落,翰逸神飛”,達到了“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的化境?!叭巳硕际菚摇焙汀叭伺c書家有著永恒的距離”是兩種不同的書法態度,一個重行,一個惟圣,不管重行還是惟圣,追求的路途不會有假,孫過庭“篆尚宛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簡而使”的教誨一直響在耳邊。
書法的美感在本質上是一種天真感。一個執著于美感的書家,必有超脫之道。一邊執著,一邊超脫。這就是力道與靜氣的結合。孫過庭的草書仿若“飛鴻踏雪泥”,靈動中透厚重,文雅間藏雄渾,秀潤里顯粗獷。
草書是最見性情的書體,得之心而應之手,筆隨心走。孫過庭稱之“涉樂方笑,言哀已嘆”。觀其書法,猶如觀雪花從天而降,一片一片落下來,如絮如蝶。難怪唐高宗言“過庭小字足以迷亂羲、獻”。
所謂經典,就是寫出書法的人不在了,但他的書法更富有魅力了。時間能做舊物質,同時能增厚精神。孫過庭的書法是有精神性的,他的行筆中有溫暖、淡定的眼神存在,這大概源自他“同自然之功,達自由之態”的修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