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水勇
嶺上村中心校,從幼兒園至小學六年級,有70多個學生,來自嶺上村附近的數個自然村。學校實行住宿制,周日下午孩子到校,周五下午返家。全年里,孩子們和老師們相處的時間比和他們的親人還要長。
2013年,學校接到了教育局組織的一次作文大賽——“我的榜樣”,組織學生討論他們心中的榜樣。全班1 5個學生,榜樣幾乎都是“雷鋒”“艾迪生”,因為他們在一二年級時學過這樣的課文。這讓我感覺到學生們的知識面太狹窄了。后來,按照要求,我從15篇作文里選了5篇,代表我們學校參加教育局的作文大賽。選上的同學可以免費獲得我們這兒動物園的一張門票。其中一個學習不錯的孩子沒被選上,傷心地哭了。我安慰他,答應送他一本課外書,他聽了我的話,破涕為笑,說想要一本《十萬個為什么》。
回家后,給孩子買書的事久久地縈繞在我心頭。與城市孩子不同,村里孩子閱讀的圖書數量有限。給一個孩子買書花不了幾個錢,但是班里其他想讀書的孩子怎么辦?所以,我將這個孩子的故事和處理過的照片(手機拍的)發到了我們當地的一個微信公眾號里。很快,當地的一所重點高中的一個班主任組織自己的學生,給我們捐了適合小學生讀的課外讀物。那時,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照片的力量。
還有一次,語文考試作文題目是《禮物》,我在批改語文試卷時,一個學生作文題下欄一片空白,原來是因為他從來沒有收過禮物,不知道怎么寫。這個學生說的是這里許多孩子都在經歷的事實。那時,春節快到了,我問他想要一件什么樣的禮物,他說想要一箱方便面。

幾天后,我將拍攝的一組照片上傳到山西新聞網視覺志欄目。15個孩子,一人一張照片、一人一個心愿。兩天后,山西團省委官方微博轉發了孩子們的照片和心愿,時隔兩個小時,團中央官方微博轉發了消息。那幾天,我接到數不清的電話。有網友還打來電話,詢問“方便面男孩兒”喜歡吃什么口味。”春節前,嶺上村中心校收到幾十個郵包。郵包里有芭比娃娃、玩具手槍、溜溜球、毛毛熊、小汽車……全校學生,平均每人收到一件“禮物”,“方便面男孩兒”最終也收到了兩箱方便面。
我和學生們的家長幾乎都是同齡人,而我又是他們的班主任。每天和他們接觸的時間比他們和父母的時間都長。所以,我和孩子們是老師、朋友、親人的關系。在學校遇到大小事情他們都是先來找我,小秘密也會告訴我。剛開始拍攝時,他們會很好奇,爭著看相機里的他們。時間久了,他們就無視我的存在,該干什么就干什么。雖然我不會隨身攜帶相機,但我一般都是住校,而且我們教室就在宿舍隔壁。所以,想拍照片,很快就可以拿到相機。我的相機有時也會讓感興趣的學生拿著去拍,有時上課時也會將相機帶到教室。
如今,這些照片公開發表后,已經為學生募集到了一個300冊左右的小型閱覽室,在團中央官方微博發的照片,為全校50多個孩子募集到了一個新年禮物。2015年平遙國際攝影大展上,這些照片獲得了中國攝影發展專項基金新人培養獎,受到了臨汾市委、市政府的關注。共青團臨汾市委聯合愛心企業,在寒冬來臨之際為我們整個聯校的留守、貧困學生送去了103個溫暖包,總價值三萬余元。攝影的意義,也就在于此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