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問題就是民生問題。今年“兩會”上,代表、委員們針對教育問題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尤其是針對教育資源配置、教育扶貧、遏制校園暴力、教師隊伍建設、縮短學制等方面,提出了不少好建議。
關于教育資源配置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教育廳副廳長張志勇認為,過去我們一直關注農村,在教育公平保障、改善辦學條件上都加大了投入力度,但是大家應該看到另一個趨勢,即隨著城鎮化不斷加快,隨遷子女的教育問題日益凸顯。目前,城鎮和農村教育資源配置已經發生了倒轉,2011年之后,國家的城鎮化水平出現拐點,城鎮容納學生的總量開始超過農村。因此,解決城鎮教育資源短缺問題已迫在眉睫。
全國人大代表、教育部副部長朱之文指出,我們的教育資源要持續向最貧困地區、最薄弱環節、最弱勢群體傾斜,進一步增強教育資源投放的針對性、精準性,以更加有效地促進教育公平。要深化教育管理體制改革,著力激發教育活力,包括:深入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基本形成政府依法管理教育、學校依法自主辦學、社會依法參與和監督的教育公共治理新格局;進一步擴大省級政府教育統籌權,強化省級政府在教育公共服務提供方面的責任。
關于教育精準扶貧
全國政協委員、民盟四川省委主委趙振銑建議,國家可以在貧困地區嘗試推行從學前到高中階段的十五年免費教育,以推動教育資源更精準地向貧困地區傾斜。以“十三五”期間普及三年高中階段教育為契機,把貧困地區的學前教育統一納入免費教育范圍,形成結構完整的貧困地區教育體系。
全國人大代表、宇華教育集團董事長李光宇認為,目前高校大部分專業的學費都在每年5 000元左右,醫學、藝術等專業更高,住宿費大部分為每年1 000元,而2015年全國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僅為11 422元。對于收入水平較低的貧困家庭而言,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費用已遠遠超出了其家庭經濟承受能力,甚至個別地方還出現了因教育致貧或返貧現象。免費讓貧困生上大學,是改變這一現狀的良策。
全國政協委員、華中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馬敏指出,教育扶貧工作要建立多方協同的體制機制。政府、中小學、高校、企業應通力合作,建設以縣為中心、以鄉鎮為節點、以村校為末梢的網格狀城鄉一體化數字學校,虛實結合、以城帶鄉、城鄉聯動,打造城鄉教育命運共同體,進而實現信息化與教育扶貧攻堅深度融合。
關于配合“二孩”政策
隨著“全面二孩”政策的實施,城市將面臨出生人口增加的壓力,學前教育資源緊缺狀況將日益明顯。對此,臺盟中央建議,各地要加強對即將出生與成長的3—5歲適齡兒童分布情況進行調研,盡可能多地創辦一些公辦幼兒園,各級政府將學前教育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落實公辦幼兒園建設配套資金。建立省級統籌、以縣為主的學前教育管理新機制,實現學前教育“統籌與財政保障重心”向省級政府轉移。建立完善學前教育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完善政府、舉辦者、家長等合理分擔成本的機制。
《2015年中國衛生統計年鑒》公布的數據顯示,近5年來,全國兒科醫生總數從10.5萬下降到10萬,平均每1千名兒童只有0.43名兒科醫生,與全國平均每千人配備2.06名醫生的水平相比差距較大。為此,全國政協委員、民建廣西區主委錢學明與多名政協委員向大會提交議案,建議政府及時深化臨床醫學(兒科方向)專業五年制本科生培養改革,在醫學高校擴大兒科專業本科生招生規模,實施臨床醫學(兒科方向)本科免費培養計劃,著力破解“兒科醫生荒”。
關于遏制校園暴力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演員鞏漢林關注校園暴力事件。他指出:“現在的校園暴力是升級版的,它有一個共同特點:炫耀——打完人之后炫耀。前段時間美國的校園暴力事件引起了我的關注。美國為什么這樣處理?因為美國的法律法規很明確。但我們在這方面,法律法規有缺失或者不到位的地方。”
對此,鞏漢林呼吁:第一,司法部門從法律方面加以考慮;第二,家長應該負連帶責任;第三,學校加強監督,盡量無死角;第四,對這些以炫耀暴力為樂趣和刺激的施暴者,哪怕是未成年人,也必須進行強制教育。
不少人呼吁讓校園暴力行為“入刑”,但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院長邸瑛琪認為,教育、感化、挽救,給青少年改過自新的機會,對于整個社會穩定來說十分重要,從這個角度來說,校園暴力“入刑”要慎重。全國政協委員、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顧也力建議,要加強青少年法治教育,提高教育有效性,讓他們從小就有法律意識,知道如何保護自己、愛護他人。
關于教師隊伍建設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淮安市教育局局長張元貴指出,城鎮化進程加快,部分地區實施規劃調整,教育布局發生變化,某些鄉村學校教師富余,而城區大部分學校教師編制缺口較大。根據這一現實情況,首先要改革管理體制,由編制部門負責教師編制的總量核定和宏觀管理,并協同教育等部門對教師編制進行調配,打通教師調配通道。可以實施動態調控,逐步建立地級市區域內基礎教育教師編制動態調控機制,由當地編制部門牽頭,協同教育等部門做好教師編制調劑工作。
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市浦口區霞光幼兒園園長蔣宇霞呼吁解決民辦幼兒園的教師待遇問題。她認為,多數民辦園的發展仍然存在諸多困難,其中民辦園教師待遇保障弱、與公辦園教師待遇差距大等問題尤為突出。為此,蔣宇霞建議,由政府履行主導職責、辦園方適當承擔、社會力量捐資助園,在此基礎上,探索建立民辦幼兒園教師最低工資制度,并且嘗試創新民辦幼兒園教師工資合理增長制度,讓民辦幼兒園教師們“有盼頭”。
關于家庭教育和家長責任
全國政協委員、全國婦聯原黨組成員張靜指出,全國婦聯最新開展的調查顯示,近50%的家長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當前,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的法律地位都已通過人大立法得以確認,但關于家庭教育的立法工作略顯滯后。因此,制定出臺家庭教育促進條例,將家庭教育納入法制化發展軌道具有重要意義。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小學校長劉希婭指出,社會普遍認為家長到學校參加家長會屬于個人私事,與工作沖突時,用人單位往往拒絕家長的請假。因此,應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中規定家長到學校參加家長會可算正常上班,規定家長有參加家長會的責任與義務,提高家長對家長會的重視程度,同時規定用人單位須依法批假,不能因此進行任何經濟上的考核。
關于縮短學制
全國政協委員、著名作家莫言建議,當前國內從學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25年太長,基礎教育占比太大,因此應該縮短學制,中小學學制可從12年改成10年,并取消小升初和中考,讓學生坐上直通車,在連讀制的學習環境中健康成長。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宿州市農科院研究員楊杰也呼吁:“中小學可縮短2年,孩子可以從5周歲上小學,因為現在生活條件好,小孩成長成熟都早。”楊杰建議,將小學從6年縮短為5年,普通高中的學制從3年改為2年,這樣可避免浪費教學資源,還可為國家節省資金投入。“這樣20歲之前大學畢業,提前進入‘社會大學,可以在工作實踐中學習”。
(綜合新華網、人民網、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江蘇網)
(責編 歐金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