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社會資本、地方感對民族村寨旅游中居民支持態度的影響

2016-06-01 06:16:55范莉娜李秋成
浙江大學學報(理學版) 2016年3期
關鍵詞:旅游研究

范莉娜, 李秋成

(1.浙江大學 管理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58; 2.貴州民族大學 旅游與航空服務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25; 3.浙江工商大學 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

社會資本、地方感對民族村寨旅游中居民支持態度的影響

范莉娜1,2, 李秋成3*

(1.浙江大學 管理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58; 2.貴州民族大學 旅游與航空服務學院, 貴州 貴陽 550025; 3.浙江工商大學 旅游與城市管理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18)

摘要:社區居民是民族村寨旅游能否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他們既是民俗旅游資源的重要載體,又因身處旅游地而直接承受著旅游所帶來的各種沖擊.隨著西部民族地區日益將旅游產業作為當地追趕式發展的重要引擎,對社區居民旅游態度的研究便具有了極強的理論和現實意義.以社會資本和地方感作為理論基點,以貴州省黔東南西江苗寨和黎平肇興侗寨作為實證案例,采用層次回歸法,從社區中“人-人”關系和“人-地”關系入手探索居民對旅游發展持積極態度的前導因素,并就民族社區社會資本、地方感的培育和提升提出了相關建議,以期為西部民族地區的旅游發展、規劃提供有益咨詢.

關鍵詞:社會資本;地方感;支持態度;民族村寨旅游

FAN Lina1,2, LI Qiucheng3

(1.SchoolofManagement,Zheji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58,China; 2.DepartmentofTourismandAirService,GuizhouMinzuUniversity,Guiyang550025,China; 3.SchoolofTourismandCityAdministration,ZhejiangGongshangUniversity,Hangzhou310018,China)

0引言

民族村寨旅游是指以少數民族鄉村社區為旅游目的地,以目的地民族文化和自然風光為旅游吸引物,以追求淳樸潔凈、體驗異質文化,滿足求新、求異、求知、求樂等心理動機的旅游活動[1].本文所指的民族村寨,是“那些歷史悠久,在一個至多個文化要素,或一項至多項民俗事項上具有顯著特色,能夠成為某個特定民族在某一領域的典型代表的村寨”[2].GURSOY等[3]和CHOI等[4]發現社區居民對社區旅游發展所持的態度是影響民族村寨旅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大多數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認為,維持和提高居民與旅游之間的關系是旅游目的地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在經濟較為落后的西部民族地區,這種關系的特殊性和重要性更加突顯,這里的居民既是民俗旅游資源的重要載體,是主客互動下的體驗創造主體,同時又是民族村寨旅游大發展情境下社區生活產生深刻嬗變的客體,承擔著周遭政治、經濟、環境的巨大變化[5].

研究發現,在鄉土中國和民族認同的雙重特質影響下,身處大山深處的村寨居民并不是孤立的原子,而深深嵌入在“人-人”和“人-地”關系網絡之中.因而,居民對旅游發展的態度不僅取決于他們的社會人口學特征,還與居民之間、居民與社區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本文借助社會資本理論和地方感理論,從“人-人”和“人-地”關系上識別和探究影響村民態度的因素,對于這些因素的認知有助于地方政府了解旅游的社會影響,避免或緩和居民與旅游者之間的沖突,培育并增強民族社區的社會生態承載力.在此基礎上制定和實施旅游規劃,可獲得居民的支持[6].本文以貴州省黔東南黎平肇興侗寨和西江千戶苗寨2個民族旅游社區324位居民的抽樣數據為例,使用層次回歸的方法(hierarchical regression)對研究假設和理論模型進行了實證檢驗.

1理論視角與假設

國外,早在20世紀60年代便出現了關于目的地居民對當地旅游發展認知態度的研究,從DOXEY[7]的“憤怒指數”理論到LANKFORD等[8]的28個變量因子的確定,無論是研究案例還是研究方法都層出不窮.本研究對影響居民態度的因素分析主要從以下三方面來考慮:

1.1傳統變量與態度

把態度研究中較常使用的居民社會人口統計學特征和其是否參與旅游業作為傳統變量來統一考慮,具體如下:

1.1.1社會人口統計學

研究表明,性別差異有時可以解釋居民對待旅游者及旅游業態度上的差異.CHEYNE等[9]對居住于某偏遠山村的居民就新設游憩休閑設施進行調研,性別差異導致的態度差別顯著反映在該調研中.中國西部少數民族地區,女性在民族村寨旅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與男性相比,女性趨向于更少的外出務工而留在當地.同時,旅游業作為服務性行業,女性的職業優勢較男性更明顯.

還有學者認為,年齡也能解釋居民對社區變化和發展的不同態度[10].作為第三產業的旅游業較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其開放性、交際性更強且更輕松,這種特性很符合時下山村年輕人所渴望的與現代生活接軌的擇業標準.

TEYE等[11]的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居民越愿意與外來旅游者交流,途徑之一就是與他們建立社會關系.受教育程度更高的村民會擁有更高的人力資本,在眼界及能力上通常更有優勢,這類村民較易發現機會并從產業中獲益.

收入越低的村民越渴望從社區的旅游發展中獲得經濟收益,而不會在意環境破壞、民族文化涵化等問題.在關于夏威夷居民態度的研究中,LIU等[12]曾指出,居民對旅游帶來的經濟文化效應有強烈的認同,卻不愿承認旅游發展造成的環境和社會成本.

少數民族通常對旅游發展有更積極的態度,這源于在少數民族群體中一般有更高的群體認同[13],這種認同能增強對社區內其他村民、村寨基層組織以及地方政府的信任.

1.1.2是否參與旅游業

居民對旅游的經濟依托度也會影響態度.在民族村寨旅游開發中,村民是否涉足旅游行業會極大影響他們對于旅游發展的態度.研究表明,就業于旅游業的居民(或其親戚、朋友、鄰居)會對旅游業及旅游者更為歡迎[14].綜上,本文提出以下假設:

H1:社會人口統計學變量和居民支持態度之間有明顯的聯系.

H2:居民參與旅游活動和居民支持態度之間有明顯的聯系.

1.2社會資本與態度

社會資本理論是一個比較寬泛、龐雜的理論體系,其核心理念為嵌入在社會關系中的信任、情感、規范能夠影響人的態度與行為,同時可以為個體和集體帶來利益[15].聚焦在社區層面,社會資本一般指存在于社區成員間的情感、信賴和信任,并表現為社區整體上的凝聚力[16].這種凝聚力是社區的重要資源,能夠增加居民的“福利”.

民族村寨旅游發展中社區居民以集體狀態承受著旅游開發所帶來的影響,無論這些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的,往往都是以“公共事務(public affair)”的形式呈現在居民面前.社會資本的一大功能在于將個體凝聚起來,通過磨合,使個體間相互協作更加順暢,故而,社會資本存量更高的社區往往能更合理、更從容地應對社區面臨的各種公共問題[17].社區里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系會增進個人的安全感、歸屬感和認同感,并能提供社會秩序感[18].PURDUE[19]認為在社會資本中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信任,它既包括了居民之間的信任,也蘊含了對權威的信任(正式權威及非正式權威).當人們彼此信任時,會建立共同的準則和群體認同,這是集體活動展開的基礎.而對于權威的信任,使得民族村寨在旅游開發中無論采用哪種主導模式都能更好地獲得配合與支持.

社會資本的另一功能在于提升居民對社區的整體滿意度[20-22]. VARGAS-SANCHEZ等[23]研究發現,相互依賴和信任的人際關系能夠顯著提升社區居民對社區的整體滿意度,而這種滿意的情緒“正面擾動”了居民對旅游發展所帶來影響的主觀評價.NUNKOO等[6]則發現那些被列為“弱勢群體”并且心理上缺乏滿意感的居民更傾向于關注社區旅游發展所帶來的負面效應.由此,可以推論,良好的人際關系能夠“放大”居民對旅游積極影響的主觀感知,“縮小”甚至“屏蔽”對旅游消極影響的主觀感知.基于此,本文做出以下假設:

H3:社會資本正向影響居民對旅游的支持態度.

1.3地方感與態度

LOW等[24]認為,地方感(a sense of place)脫胎于地方理論(place theory)的研究,它是個人與于之有意義的環境的一種聯結.在人文地理學中,“地方”并不是一個單純的空間概念,它是被個人及社會賦予特定價值和意義的社會構建.當個體在“人-地”互動中賦予地方特定的意義并形成一種正面積極的情緒聯結(emotional bonding)時,“地方依戀”便由此產生了.已有的研究大多從地方認同(place identity)和地方依賴(place dependence)2個維度來界定地方感.其中,地方認同強調的是認知上的依戀,是地方與個人的自我身份、自我意識相契合而產生的心理認同;地方依賴則強調的是功能上的依戀,是個體為了滿足特定需求而對地方及其設施產生的偏愛[25].總之,作為“人-地”關系表征的地方依戀,能夠引起安全感,構建自尊和自識,形成人與文化、經歷、群體認同的聯結.已有研究顯示[21],地方感與居民社區發展期望、社區滿意度、社區安全感、社區發展積極性等因素密切相關.以往文獻大多認為地方感會提高個體對社區的滿意度,增強個體對社區發展的信心和期望,因此,地方感越強的居民越傾向于關注旅游發展的積極面[26-27].基于此,本文提出下列假設,進一步檢驗“人-地”關系對居民發展旅游態度的影響:

H4:地方感正向影響居民對旅游的支持態度.

本文從社會人口統計學特征、人際關系、“人-地”關系三方面探索影響居民態度的因素,見圖1.為了提高研究結論的外部效度(external validity),本文采用跨區域、多案例的調研策略,選取黔東南“黎平肇興侗寨”“西江千戶苗寨”2個典型民族旅游村寨,進行數據收集,實證檢驗所提出的研究假設與理論模型.

圖1 解釋居民態度的因素Fig.1 Explanatory variables for supporting attitude

2研究設計

2.1案例地概況

肇興侗寨位于黔東南黎平縣東南部,是貴州省最為知名的少數民族旅游村寨,素有“侗鄉第一寨”的美譽,始建于南宋,距今已有850 a,包括上寨、中寨與肇興村3個緊密連接的行政村,目前全寨有1 143戶、4 500多人口,其中99.5%以上為侗族.西江苗寨位于黔東南雷山縣東北部,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目前中國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也是領略和認識中國苗族漫長歷史與發展之勝地.西江苗寨號稱“千戶苗寨”,現共有1 288戶、5 400多人口.2處民族村寨都極具民俗文化和旅游價值,旅游產業也較為成熟,是民族村寨旅游社區的典型代表.

2.2調研過程

以問卷調查為主、深度訪談為輔.由研究團隊經過培訓的4名研究助理于2013年11月在2個民族村寨社區通過對居民面對面現場調研完成數據收集.肇興侗寨與西江苗寨的戶數相近,2個村寨分別隨機發放問卷250份.經過20多天的現場調研,回收問卷肇興侗寨181份,西江苗寨204份,抽樣規模均超過10%.剔除回答不完整和明顯矛盾的問卷61份,最終得到有效問卷324份(肇興侗寨158份,西江苗寨166份),有效問卷回收率為64.8%.樣本的人口統計學特征如表1所示.

表1樣本人口統計學特征

Table1 Demographic profiles of the research sample

2.3變量測量

為保證研究的信度與效度,均采用已有文獻中的量表進行測量,并用反向翻譯法將原始的英文量表轉為中文(據文本情境對部分問項的措辭進行了微調).

2.3.1支持態度測量

采用王詠等[28]、NUNKOO等[6]所編制的4個題項的量表,此量表由居民進行自我評價,示例問題包括“旅游業是本地最重要的產業(S1)”“旅游業是本地正確的發展方向(S2)”“旅游業在當地將繼續扮演重要經濟角色(S3)”“歡迎游客到本地游覽(S4)”.社區居民基于李克特5分法進行自評(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中立;4=同意;5=完全同意).本研究中該量表的信度系數為0.81,表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2.3.2社會資本測量

采用PERKINS等[20]、DALLAGO[21]所編制的3個題項的量表,此量表由居民進行自我評價,示例問題包括“遭遇困難時這里總有人愿意幫我(S1)”“我非常信任住在這里的人(S2)”“我苦悶時總能找到人傾訴(S3)”.社區居民基于李克特5分法進行自評(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中立;4=同意;5=完全同意).本研究中該量表的信度系數為0.67,表明該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

2.3.3地方感測量

采用尹立杰等[27]和WILLIAM等[29]所編制的6個題項的量表,此量表由居民進行自我評價,示例問題包括“這里是最適合居住的地方(P1)”“這個地方總能滿足我的需要(P2)”“我在這里生活很舒適(P3)”“我是這里的人,我屬于這里(P4)”“我非常了解現在定居的地方(P5)”“我很喜歡這里的自然環境(P6)”.社區居民基于李克特5分法進行自評(1=完全不同意;2=不同意;3=中立;4=同意;5=完全同意).本研究中該量表的信度系數為0.83,表明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

3數據分析和結果

3.1變量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表2總結了所有變量的平均值、方差.從中可看出,本研究所抽取樣本的離散程度小,能夠較為穩定地表現總體狀態.

表2各主要變量的均值、標準差

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for the variables

注n=324.

3.2區分效度的驗證性因子分析

為了檢驗關鍵變量“社會資本”“地方感”和“支持態度”間的區分效度及各測量量表的參數,采用AMOS 19.0對變量進行驗證性因子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es,CFA),對比了3因子、2因子和單因子模型,結果顯示,3因子模型(全模型)吻合得較好(χ2(87)=299.45,p<0.01;RMSEA=0.09,CFI=0.88,TLI=0.85),且這一模型顯著優于2因子和單因子模型的擬合優度(詳見表3),測量表明,本研究具有較好的區分效度.

表3驗證性因素分析結果

Table 3 The results of 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注n=324;**p<0.01;a零模型中,所有測量項目之間無關系;b將社會資本和地方依戀合并為一個潛在因子;c將所有項目歸屬于同一個潛在因子.

3.3假設驗證

采用層次回歸的方法(hierarchical regression),通過4個回歸模型驗證假設,分別是:

A.(支持態度)=α+β1(社會人口統計學變量)+β2(是否參加旅游業);

B.(支持態度)=Model A+β3(社會資本);

C.(支持態度)=Model A+β4(地方感);

D.(支持態度)=Model A+β5(社會資本)+β6(地方感).

從表4中可以看到,學歷與支持態度、是否從事旅游業與支持態度、社會資本與支持態度及地方感與支持態度均呈現顯著正相關.此外,年齡、收入、性別和是否屬于聚居地少數民族與支持態度沒有顯著的相關關系,表明這2個民族村寨中對旅游的支持態度在不同年齡、性別、民族和收入檔次中差異不顯著.

多層次回歸模型還顯示無論是社會資本還是地方感都能增加居民對旅游發展所持的積極態度,是提升積極態度的重要前導因素(R2由模型A中的0.168提高到模型B中的0.246和模型C中的0.242).當把社會資本和地方感一起放在模型D中時,導致R2進一步增加至0.272[13].這些分析證實了社會資本和地方感通常能夠共同解釋居民對旅游所持的積極態度.

4結論與啟示

4.1結論

社區居民對民族村寨旅游所持的態度和目的地可持續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關聯,如何正確識別和衡量旅游發展進程中居民的態度,對旅游規劃者、旅游目的地管理者和經營者都至關重要.目前,對旅游地居民態度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旅游發展感知上,很少有探討社會資本與地方感對居民態度的影響.本文以貴州黔東南黎平肇興侗寨和西江苗寨2個少數民族村寨為研究對象,從324名居民自身社會人口統計學特征及人與人的關系維度和人與社區地域空間的關系維度探索民族村寨旅游發展中居民持積極態度的前導因素.發現:(1)居民受教育的程度積極影響其對社區旅游發展的支持態度,而其他人口統計學變量與之關系不明顯;(2)居民參與旅游經營活動對旅游發展的態度有積極影響;(3)居民擁有的社會資本對旅游發展的支持態度有積極影響;(4)居民對民族村寨的地方感會積極影響其對旅游發展的支持態度;(5)社會資本和地方感共同積極影響居民對旅游發展的支持態度.

表4居民支持態度的多層回歸分析

Table 4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of residents’ supporting attitudes

注n=324;**p<0.01,*p<0.05.

4.2研究啟示

以往研究大多認為,旅游產業發展能夠引起目的地社區鄰里關系、家庭關系以及居民地方認同的變化,本文的結論則顯示,社區中的“人-人”關系、“人-地”關系不僅僅是旅游業發展的產物,同時也是推動旅游產業和旅游社區之間良性互動的重要前導因素.和諧的“人-人”關系與“人-地”關系能夠更好地促進社區支持本地旅游業的發展.本文的研究結論對相關管理部門通過“社區關系管理”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管理創新提供了以下3點啟示:

(1)在民族社區中,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提高村民的受教育程度并定期進行各類培訓,增強村民的勞動技能及職業素養.鼓勵居民參與旅游決策并能對本地旅游業有直接或間接的控制,提高居民對旅游的積極影響及主客間的良性互動,以此提升他們對旅游者的容忍度,并通過旅游相關的產業活動改變落后鄉村及個人的生產、生活、生存狀態.LANKFORD等[8]的研究結果也證實了這一結論,即當地居民感知到他們對旅游發展的控制時,會積極地影響他們對旅游的態度.

(2)培育民族村寨社區居民的社會資本.為了更好地獲取居民支持,管理部門除了要監控和關注旅游發展給社區帶來的各種效應,還需要進一步把握社區內部關系對居民態度的影響.管理部門應該積極探索相應的管理機制,借助各層面上的正式及非正式組織加強旅游地社區居民間的良性和諧互動,增加社區的社會資本存量,增強居民對社區的情感聯結和心理認同,維護和構建相互信任、相互支持的人際關系.

(3)培育民族村寨社區居民的地方感.管理部門可借助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打造等契機整頓鄉村居住環境、完善人居相關配套設施、宣傳落實國家民族政策、普及發揚本地民族文化,借此增強和提升居民的地方依賴感和地方認同感.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正如MANZO等[30]所言,地方感和社會資本會產生交互,在創造人與地方的情感紐帶和促進他們在地方上活動的意愿時需要關注各種形式的社會資本所扮演的角色.這2種理論的交叉也是西方相關領域研究的一個趨勢和熱點.

4.3研究展望

在未來的研究中,希望能進一步做以下工作:

(1)盡管本文從社會資本、地方感理論出發,探討了居民的旅游支持態度,但其中的內在機理并沒有闡述,后續的研究可以嘗試從“人-人”關系、“人-地”關系視角對這些內部機制進行探索.

(2)本文僅僅探討了居民的社會人口統計學、社會資本及地方感這些變量對旅游發展中居民支持態度的影響.事實上,可能的影響因素是多種多樣的,既有個體層次的因素也有社區層次的因素,既有內部因素也有外部因素,未來研究可持續關注更多的影響因素.

(3)本文的研究樣本來源于貴州黔東南的2個少數民族村寨.盡管這么做有助于控制地域和旅游產品類型的因素,從而提升研究的內部效度,但也不可避免地削弱了研究的外部效度.后續研究可擴大研究區域,并對旅游產品類型進行調查,以進一步驗證本文的結論.

參考文獻(References):

[1]羅永常.民族村寨旅游發展問題與對策研究[J].貴州民族研究,2003,23(2):102-107.

LUO Yongchang. A study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measures of tourism in the ethnic village[J]. Guizhou Ethnic Studies,2003,23(2):102-107.

[2]金穎若.試論貴州民族文化村寨旅游[J].貴州民族研究,2002(1):23-25.

JING Yingruo. A trial analysis on tour in Guizhou’s villages of national culture[J]. Guizhou Ethnic Studies,2002(1):23-25.

[3]GURSOY D, RUTHERFORD D G. Host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An improved structural model[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4,31(3):495-516.

[4]CHOI H S, SIRAKAYA E. Measuring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of a sustainable tourism attitude scale[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5,43:380-394.

[5]范莉娜.對民族文化旅游資源產權制度中所有者缺位現象的探討[J].旅游論壇,2009(2):205-208.

FAN Lina. Discussion on the proprietor absence of the ethnic culture tourism resources property right system[J]. Tourism Forum,2009(2):205-208.

[6]NUNKOO, RAMKISSOON. Touris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econsidering a concept of vague policies[J]. Journal of Sustainable Tourism,2012(22):1002-1003.

[7]DOXEY G. A causation theory of visitor-resident irritants: Methodology and research inferences[C]// The Impact of Tourism in Sixth Annual Conference Proceedings of the Travel Research Association. San Diego: The Pennsylvania State vniversity,1975:1975:195-198.

[8]LANKFORD S V, HOWARd D R. Developing a tourism impact attitude scale[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4,21(1):121-139.

[9]CHEYNE M P. Residents attitudes to proposed tourism development[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00,27(2):391-411.

[10]ALLEN L, LONG P, PERDUE R, et al. The impact of tourism development on residents perceptions of community life[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1988,26(1):16-21.

[12]LIU J C, VAR T. Resident attitudes toward tourism impacts in Hawaii[J]. 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86,13(2):193-214.

[13]DEKKER K. Social capital, neighbourhood attachment and participation in distressed urban areas. A case study in the Hague and Utrecht, the Netherlands[J]. Housing Studies,2007,22(3):355-379.

[14]王莉,陸林.國外旅游地居民對旅游影響的感知與態度研究綜述及啟示[J].旅游學刊,2005(3):87-93.

WANG Li, LU Lin. A study summary of the impact of the perception and attitude of overseas residents in tourist destinations on tourism and its enlightenment[J]. Tourism Tribune,2005(3):87-93.

[15]PORTES. Social capital, its origins and applications in modern sociology[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1998(24):1-24.

[16]BRUNIE. Meaningful distinctions within a concept: Relational, collective, and generalized social capital[J]. Social Science Research,2010,38(2):251-265.

[17]PORTES A, LANDHOLT P. The downside of social capital[J]. The American Prospect,1998(4):18-22.

[18]PUTNAM R D.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M].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32-43.

[19]PURDUE D. Neighbourhood governance: leadership, trust and social capital[J]. Urban Studies,2001(38):2211-2224.

[20]PERKINS D D, LONG D A. Neighborhood sense of community and social capital: A multi-level analusis[C]// FISHER A, SONN C, BISHOP B. Psychological Sense of Community. New York: Plenum,2002:56-63.

[21]DALLAGO. Adolescent place attachment, social capital, and perceived safety: A comparison of 13 countries[J]. American Journal of Community Psychology,2010,44(1):148-160.

[22]胡榮,胡康,溫瑩瑩.社會資本、政府績效與城市居民對政府的信任[J].社會學研究, 2011(1):96-117.HU Rong, HU Kang, WEN Yingying. Social capital, government performance and urban residents’ trust in government[J]. Sociological Study,2011(1):96-117.

[23]VARGAS-SANCHEZ A, PLAZA-MEJIA M, Understanding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 the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ourism in a former mining community[J].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2009,47(3):373-387.

[24]LOW S M, ALTMAN I. Place Attachment: A Conceptual Inquiry[M]. New York/ London: Plenum Press,1992:1-12.

[25]周玲強,李秋成,朱琳. 行為效能, 人地情感與旅游者環境負責行為意愿: 一個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改進模型[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44(2):88-98.

ZHOU Lingqiang, LI Qiucheng, ZHU Ling. Outcome efficacy, people-destination affect, and tourists environmentally responsible behavior intention: A revised model based on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2014,44(2):88-98.

[26]許振曉,張捷,GEOFFREY W,等. 居民地方感對區域旅游發展支持度影響—以九寨溝旅游核心社區為例[J].地理學報,2009,64(6):736-744.

XU Zhenxiao, ZHANG Jie, GEOFFREY W,et al. Research on influence of residents' place attachment on positive attitude to tourism with a mediator of development expectation: A case of core tourism community in Jiuzhaigou[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09,64(6):736-744.

[27]尹立杰,張捷,韓國圣.基于地方感視角的鄉村居民旅游影響感知研究:以安徽省天堂寨為例[J].地理研究,2012, 31(10):1916-1926.

YIN Lijie, ZHANG Jie, HAN Guosheng. The research of rural residents’ perception on tourism development impact from the sense of place perspective: A case study of Tiantangzhai in Anhui Province[J]. Geographical Research,2012,31(10):1916-1926

[28]王詠,陸林.基于社會交換理論的社區旅游支持度模型及應用——以黃山風景區門戶社區為例[J].地理學報,2014,10(10):1557-1574.

WANG Yong, LU Lin. Community tourism support model and its application based on social exchange theory: Case studies of gateway communities of Huangshan Scenic Area[J]. Acta Geographica Sinica,2014,10(10):1557-1574.

[29]WILLIAMS D R, VASKE J J. The measurement of place attachment: Validity and generalizability of a psychometric approach[J]. Forest Science,2003,49(6):830-840.

[30]MANZO L C, PERKINS D. Finding common ground: The importance of place attachment to community participation and planning[J]. 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2006,20(4):335-350.

Influence of social capital, sense of place on the residents’ attitudes toward ethnic village touris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Edition), 2016,43(3):337-344

Abstract:In the western region of China, tourism industry is regarded as an important engine to catch up with the developed areas of the country. Community residents and their attitudes are the key factors in the process of sustainable tourism development in ethnic villages. We explore the combined effects of social capital and sense of place on residents’ support for tourism. Specifically, we firstly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people-land relationship and residents’ supporting attitude based on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social capital and sense of place. A conceptual model of “predictors factors-supporting attitude” is then proposed and examined using a package of data from two ethnic minority villages (Xijiang Miao Village and Zhaoxing Dong Village) located in Southeast of Guizhou Province. Results of the Hierarchical Regression process show that the model fits the data well. The main findings of the empirical study are listed as follows: (1)Among the demographic variables, only education level has significant effect on residents’ supporting attitudes. Specifically, the higher the education level of residents, the stronger they would support the tourism industry; (2)Residents engaged in tourism activities are more likely to support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ir community; (3)Residents with more social capital would offer stronger support for tourism development in the community; (4)Sense of place that residents have with their community has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ir support for tourism.

Key Words:social capital; sense of place; supporting attitude; ethnic village tourism

中圖分類號:F 5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9497(2016)03-337-08

作者簡介:范莉娜(1979-),ORCID:http://orcid.org/0000-0003-1189-0187,女,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民族旅游、旅游心理學等研究.*通信作者,ORCID:http://orcid-org/0000-0003-0663-2765,E-mail: lqcfrank@mail.zjgsu.edu.cn.

基金項目: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項目(2015-GM-121);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16NDJC184YB).

收稿日期:2015-09-28.

DOI:10.3785/j.issn.1008-9497.2016.03.015

猜你喜歡
旅游研究
FMS與YBT相關性的實證研究
我們一起“云旅游”
少兒科技(2022年4期)2022-04-14 23:48:10
2020年國內翻譯研究述評
遼代千人邑研究述論
視錯覺在平面設計中的應用與研究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6:54
EMA伺服控制系統研究
小A去旅游
好孩子畫報(2018年7期)2018-10-11 11:28:06
新版C-NCAP側面碰撞假人損傷研究
旅游
旅游的最后一天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午夜国产片在线观看| 一级成人欧美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青青草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 国产又色又爽又黄| 国产精品黄色片| 国产免费网址| 久久网欧美| 欧美一区二区福利视频| 伊人网址在线|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亚洲人成在线精品| 亚洲天堂在线视频| 亚洲综合第一区| 国产不卡在线看| 国产又黄又硬又粗| 污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国产91久久综合麻豆自制| 国产自在线播放| 国产导航在线| 国产自在线播放| 亚洲福利片无码最新在线播放| 国产美女免费| 9cao视频精品| 97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视频二区中文无码| 97se亚洲| 91精品专区国产盗摄| 黄色网在线| 综合天天色| 婷婷色在线视频|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久久小说| 精品1区2区3区| 国产超碰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在线黄| 素人激情视频福利| 免费啪啪网址|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亚洲综合极品香蕉久久网| 中文无码伦av中文字幕|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5566| 2022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 成人亚洲国产| 成年A级毛片| 国产不卡在线看| 日韩毛片基地|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日韩高清欧美|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电| 色播五月婷婷| 久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av在线无码浏览|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91在线激情在线观看| 9cao视频精品| 国产成人成人一区二区|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欧美日韩第三页| 白浆免费视频国产精品视频| 午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内射人妻无套中出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欧美日韩久久| A级毛片高清免费视频就| 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一| 亚洲无码精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久久| 高清久久精品亚洲日韩Av| 呦女亚洲一区精品|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国产日韩欧美中文|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国产精品免费入口视频| 亚洲无码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一级一级一片免费| a色毛片免费视频| 欧美人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无码专区亚洲| 国产青榴视频| 成·人免费午夜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亚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