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明敏
(江蘇省無錫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無錫 214002)
?
勝紅清熱片聯合抗生素辨治濕熱瘀結證慢性盆腔炎性包塊的臨床研究
管明敏
(江蘇省無錫市婦幼保健院,江蘇 無錫 214002)
[摘要]目的研究勝紅清熱片聯合抗生素辨治濕熱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性包塊的療效。方法將86例濕熱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性包塊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3例。對照組給予替硝唑和頭孢拉定靜脈滴注,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勝紅清熱片,連續治療15 d。觀察2組癥狀變化,記錄證候積分,對比有效性,檢測治療前后包塊直徑變化,監測炎性因子水平變化。結果觀察組臨床癥狀改善較對照組明顯,證候積分較對照組降低明顯,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增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盆腔包塊直徑縮小程度較對照組明顯,炎性因子WBC、CRP、TNF-α、IL-6水平降低程度較對照組更突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勝紅清熱片聯合抗生素辨治濕熱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性包塊利于緩解癥狀,促進盆腔包塊的消退,療效肯定,其機制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一定相關性,值得深入進一步探究。
[關鍵詞]勝紅清熱片;抗生素;濕熱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性包塊
盆腔炎性包塊是臨床常見的婦科病證之一,患者多因經期衛生不良、鄰近器官的炎癥蔓延、宮腔內手術操作后感染、產后或流產后感染等所致,以下腹墜脹疼痛、腰骶酸脹、帶下異常為主癥。目前西醫在治療慢性盆腔炎方面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常使用廣譜抗生素或聯合用藥,治療效果多不甚理想,長期大量使用抗生素易導致二重感染、耐藥性等不良后果[1]。因此,探求有效性高、安全性高的治療方案是臨床研究的重要靶點。近年來,中成藥因其療效確切、服用方便、安全性相對較高等優點成為臨床診治的重要方式,本研究在運用抗生素的基礎上加用勝紅清熱片聯合治療濕熱瘀阻型盆腔炎性包塊患者,探究其作用效果及可能作用機制,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選擇2012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診治86例濕熱瘀阻型慢性盆腔炎性包塊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43例,年齡19~44(35.2±4.3)歲;病程(4.5±1.7)年(1月~13年);伴月經不調者13例,伴性交痛者28例,伴繼發不孕者25例;病情輕度者11例,中度者27例,重度者5例;包塊直徑(4.72±1.05)cm。觀察組43例,年齡20~45(36.5±4.5)歲;病程(4.7±1.9)年(1.3月~15年);伴月經不調者15例,伴性交痛者25例,伴繼發不孕者22例;病情輕度者13例,中度者26例,重度者4例;包塊直徑(4.68±1.08)cm。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中醫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確診。患者帶下異常,量多,色黃,質稠,腰骶脹痛,拒按,可伴有低熱,經血有塊,性交痛,痛經,舌質紫暗,有瘀斑或瘀點,脈滑數,中醫辨證為濕熱瘀結之證。西醫參照《婦產科學》[3]確診,患者下腹墜脹疼痛,帶下量多,勞累、性交或經期加重,附件區可捫及炎性包塊。婦科檢查可示子宮一側或兩側存在片狀增厚,子宮骶骨韌帶增粗、變硬、壓痛,B超檢查可見兩側附件增厚、增寬,有炎性腫物。
1.3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19~45歲;②患者認真閱讀知情同意書,了解研究內容并簽字,并經過本院的倫理委員會批準;③符合上述西醫的診斷標準,中醫辨證為濕熱瘀阻證;④患者無嚴重消化系統、肝腎、神經、心臟等疾病;⑤患者近2周未有抗生素用藥史。
1.4排除標準排除不遵醫囑治療、依從性差、藥物過敏者,合并重度感染、高熱者,合并有嚴重卵巢輸卵管膿腫、盆腔惡性腫瘤、異位妊娠、盆腔癌性包塊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典型機體菌群失調、耐藥性明顯者。
1.5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替硝唑和頭孢拉定靜脈滴注,替硝唑注射液(上海華源安徽錦輝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0023558)0.8 g/次,1次/d,靜脈緩慢滴注; 注射用頭孢拉定(哈藥集團制藥總廠,國藥準字h10023736,規格:2.0 g)靜脈注射,0.5~1.0 g/次,每6 h 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給予勝紅清熱片(河北百善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90123,規格:0.35 g)口服,3~4片/次,3次/d。2組均連續治療15 d。
1.6觀察指標①證候積分評價: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根據輕重對帶下異常、腰骶脹痛、經血有塊、低熱等癥狀給予0,1,2,3分評價,評分愈高,癥狀愈嚴重。②治療前后用B超監測盆腔炎性包塊直徑的大小變化。③監測炎性因子水平變化:空腹采集3 mL肘靜脈血,用血液分析儀計數法測定白細胞計數(WBC);用全自動免疫發光分析儀檢測C反應蛋白(CRP)、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水平。
1.7療效評定標準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制定療效評定標準。痊愈:患者癥狀消失,炎性因子水平正常。顯效:患者癥狀改善明顯,盆腔包塊明顯縮小,炎性因子水平趨于正常,證候積分較治療前降低至少2/3。有效:患者癥狀好轉,盆腔包塊有所縮小,炎性因子水平好轉,證候積分較治療前降低至少1/3。無效:癥狀、盆腔檢查等未改善,甚至惡化。
1.8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采用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2組療效比較觀察組有效率較對照組明顯增高(P<0.05)。見表1。

表1 2組療效比較 例(%)
注:①與對照組比較,2=5.460,P=0.038。
2.22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2組治療前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中醫證候積分均明顯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治療后證候積分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分)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2組治療前后包塊直徑比較治療前2組盆腔包塊直徑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均>0.05);2組治療后包塊直徑均縮小(P均<0.05),且治療后觀察組盆腔包塊直徑顯著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治療前后包塊直徑比較±s,cm)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42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2組治療前炎性因子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2組治療后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P均<0.05),且觀察組治療后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程度較對照組更突出(P均<0.05)。見表4。

表4 2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水平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5不良反應治療組治療過程中僅出現1例輕微惡心,2例食欲低下,1例腹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對照組治療過程中出現4例腹瀉,2例惡心嘔吐,1例頭暈,3例食欲低下,1例皮疹,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治療組用藥安全性更高,2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盆腔炎是女性臨床的多發病,病情多纏綿難愈、易于反復。現代醫學認為,本病系自然防御能力下降、機體免疫功能不足、內分泌發生紊亂、外源性致病菌侵入,導致炎癥的發生[4]。有臨床報道顯示,盆腔炎患者血清CRP、IL-6等炎性因子水平呈現較高的狀態,水平變化與病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隨著病情的好轉,患者機體的血清WBC、CRP、TNF-α、IL-6水平顯著降低,這進一步說明炎性刺激是盆腔炎發病的重要病理因素,抗炎作用是藥物起效的重要作用機制,與廖穆熙等[6]報道一致。在治療方面,西醫首選抗生素,本研究所用的替硝唑是新一代硝基咪唑類衍生物,臨床應用具有良好的抗菌效果,尤其對厭氧菌有良好的活性。頭孢拉定是第一代重要的頭孢菌素,具有抗菌譜廣、不良反應輕微、價格適中、使用方便等特點[7]。二者單純聯合運用雖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會存在胃腸不適、肝功能損傷、皮疹等不良反應。中西醫結合論治不僅可起到抗菌消炎的效果,而且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及改善組織微循環,從而使慢性盆腔炎的治愈率明顯提高,降低復發率[8]。
中醫學認為,盆腔炎性包塊屬于中醫學“癥瘕”“熱入血室”“婦人腹痛”的范疇,究其病因病機,《景岳全書·婦人規》中有云:“瘀血留滯做癥,唯婦人有之,其證則或由經期,或由產后,凡內傷生冷,或外受風寒,或恚怒傷肝,氣逆而血留……總由血動之時,余血未凈,而一有所逆,則留滯日積,而漸以成癥矣”[9]。由此可見,盆腔炎患者多因素體正氣不足、濕熱毒邪氣乘月經期、產后等胞脈空虛之時而入,壅于胞宮胞絡,郁久化熱,傷及氣血,氣血壅滯,久之內阻血瘀,內結成癥。因此,濕熱瘀阻是其主要病機特點。治療須清熱利濕、化瘀散結。勝紅清熱片是由勝紅薊、三葉鬼針草、紅木香、連翹等藥物有效成分精制而成的中成藥,其臨床重在清熱解毒、理氣止痛、化瘀散結,善治濕熱瘀結證慢性盆腔炎見有腹部疼痛、包塊者。勝紅薊又名藿香薊,多以全草或葉及嫩莖入藥,可清熱解毒、止痛止血,善治各種瘡癰腫毒之證;現代藥理學研究認為,藿香薊具有抗炎、鎮痛、凝血、抗菌、解熱、抗癌、胃黏膜保護、抗輻射和解除平滑肌痙攣的作用[10],其機制之一可能與減少炎癥遞質釋放、清除氧自由基有關[11]。唐秀能等[12]經過動物實驗研究得出,桂產藿香薊乙醇提取物能夠抑制炎癥反應時 TNF-α、IL-1β、IL-6等致炎細胞因子產生和釋放,從而起到抗炎作用,與本次報道相符,臨床較多用于急慢性盆腔炎、異位妊娠包塊、輸卵管阻塞性不孕、附件炎等的診治。鬼針草始載于《本草拾遺》,是廣布于美洲、亞洲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一年生草本,臨床多將三葉鬼針草的干燥全草作為藥材,功可清熱解毒、散瘀活血;現代藥理學研究報道其具有抗癌、抗高血糖、高血壓、瘧疾、胃潰瘍、免疫調節及抗炎作用[13]。紅木香又名紫金皮,性味辛溫,重在辛散溫通,功可行氣活血、化瘀止痛,臨床對其藥理研究報道較少,認為其對物理和化學刺激產生的疼痛具有較好的鎮痛作用[14]。連翹性味苦涼,具有清熱解毒、散結消腫的功效,善治各種瘡癰腫毒,臨床多用于散諸經血結氣聚。現代藥理學分析得出,連翹中包括苷類、黃酮類等多種有效成分,具有抗菌、保肝、抗氧化、抗癌、抗內毒素、非特異性免疫、降脂等藥理作用[15]。
本研究結果顯示,勝紅清熱片聯合抗生素辨治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較對照組明顯,證候積分較對照組降低明顯,有效率明顯增高,不僅能顯著縮小盆腔包塊的直徑,還利于降低炎性因子WBC、CRP、TNF-α、IL-6水平,用藥安全性相對較高。總之,勝紅清熱片聯合抗生素辨治盆腔炎患者療效肯定,其作用機制與降低炎性因子水平有相關性,值得進一步探究。
[參考文獻]
[1]王宜民,王秀民,解俊霞. 近5年中西醫結合治療慢性盆腔炎臨床研究進展[J]. 河北中醫,2013,35 (10):1580-1582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 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S]. 1997:251-254
[3]樂杰. 婦產科學[M]. 7版. 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246
[4]王明闖,張菲,袁媛. 王忠民論治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瘀血綜合征經驗[J]. 中醫學報,2015,30 (7):982-984
[5]陳藝菲,蔡一鈴. 盆腔炎患者血清MCP-1、CRP、GM-CSF、前炎因子及血液流變學的變化研究[J]. 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4,13(24):2068-2069
[6]廖穆熙,石堯,孟珍珍. 針刺對女性低度炎癥型慢性盆腔炎臨床療效的觀察[J]. 針灸臨床雜志,2014,20(8):19-21
[7]劉俊華,洪建文,彭潔,等. 注射用頭孢拉定有關物質Ⅱ考察方法研究[J]. 中國抗生素雜志,2015,40(1):41-45
[8]張雙,高月平. 慢性盆腔炎的中西醫研究進展[J]. 河南中醫,2014,34(3):497-499
[9]孫國娟,鄧琳雯. 魏紹斌治療盆腔炎性包塊經驗總結[J].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14,20(8):1135
[10] 唐秀能,韋紅棉. 藿香薊藥理作用及其臨床應用研究進展[J]. 廣西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17(2):115
[11] 唐秀能,韋紅棉,陸翠林,等. 桂產藿香薊乙醇提取物鎮痛作用研究[J]. 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20-23
[12] 唐秀能,韋紅棉,陸翠林,等. 桂產藿香薊乙醇提取物抗炎作用及其機制研究[J]. 中國藥師,2014,17(2):185-187
[13] 沈藝瑋,林麗清,林新華,等. 鬼針草的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 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15,49(1):58-60
[14] 盧瓏,沈麗,王雪妮,等. 紫荊皮、紫金皮、昆明山海棠鎮痛作用比較研究[J]. 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2,31(3):165
[15] 梅雪,周安琴,李靜,等. 連翹葉的化學成分、藥理學與毒理學研究概況[J]. 中國藥房,2015,26(22):3143-3145
[收稿日期]2015-12-01
[中圖分類號]R711.3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8849(2016)14-1543-03
doi:10.3969/j.issn.1008-8849.2016.14.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