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滿琴 傅德才 華忠
中藥結腸滴注配合治療慢性乙型肝炎肝膽濕熱證患者30例臨床觀察
●徐滿琴 傅德才 華忠
目的 使用中藥大黃、茵陳、丹參等方煎制的中藥進行結腸滴注,以改善慢性肝炎肝膽濕熱證病人口腔、舌苔癥狀和肝功能恢復情況,提高患者舒適度,促進疾病恢復。[方法] 選擇慢性肝炎肝膽濕熱證病人60 例,按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 例。對照組以常規保肝治療,治療組以常規保肝治療加中藥結腸滴注。[結果]兩組治療后口腔舌苔及肝功能改善情況;治療后癥狀積分表比較,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結論] 中藥結腸滴注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膽濕熱證病人口腔舒適度和肝功能恢復中,能提高病人舒適度,促進疾病恢復,操作方便,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中藥 結腸滴注;慢性乙型肝炎;肝膽濕熱證
中醫慢性肝病中肝膽濕熱為常見證候之一, 約占33.86%[1],為濕熱蘊結肝膽,使肝膽疏泄失常所致。本證以肝膽功能異常為特征,脅肋脹痛、舌苔黃膩為主癥, 50%以上患者出現口苦、口干、納呆厭油、大便不爽,或兼有身熱惡寒等癥狀[2]。我科在2014年起,在慢性乙型肝炎肝膽濕熱證患者予常規保肝降酶、清熱利濕、退黃等綜合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藥結腸滴注治療,發現治療效果較單純使用常規治療療效更佳,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中西醫結合科住院病人的慢性乙型肝炎肝膽濕熱證病人60例,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21-67歲,病程6月-4.5年,本組60例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口干口苦癥狀,其中厚黃膩苔26例,薄黃膩苔34例,大便干結28例,肝功能:谷丙轉氨酶:105U/L~1556.4U/ L、總膽紅素:20.3umol/L~223.9umol/L,兩組病人年齡、性別、病情嚴重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診斷標準 西醫診斷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診斷標準。中醫辯證分型標準:參照2004年5月于湖北宜昌經“全國第11屆中醫肝膽病學術會”討論通過發布《(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標準》中肝膽濕熱的辯證標準,經二位醫生辯證無誤。
2.1 采用隨機,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各30 例,兩組在肝功能及主訴癥狀上無明顯差異。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滴注方,組成:生大黃10g、丹皮30g、金錢草40g、白茅根40g、赤芍50g、丹參30g、紅花30g、茵陳40g、青蒿20g、梔子15 g、苦參20g。具體操作方法:將中藥煎劑150ml,倒入消毒的玻璃瓶內,蓋上橡皮塞,消毒后插上一次性輸液皮條,去除針頭及接頭,連上一次性吸痰管,將導管插入肛門內20-25cm長,調節滴速為60-80滴/分,煎劑滴完后保留30min以上,每天一次,治療10-15天為1 個療程,連續使用2個療程。
3.1 療效標準
3.1.1 患者ALT、STB恢復正常顯為效; ALT、STB穩定下降,二周內下降>50%為有效; ALT、STB下降達不到上述標準為無效。
3.1.2 病人口腔舒適度
病人自感口干、口苦癥狀消失,舌苔恢復正常為顯效;病人口干、口苦癥狀好轉,舌苔有改善者為有效;病人口干、口苦、舌苔無改善者為無效。
3.2 二組治療有效率比較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肝功能恢復療效比較 例(%)
慢性乙型肝炎系疫毒之邪入侵,故肝膽濕熱證為慢性乙肝常見中醫證型,辨證以脅肋脹痛、舌苔黃膩為主癥,病人有口干、口苦、粘膩,

表2 兩組治療后口腔舒適度結果分析 例(%)
使口腔舒適度及食欲下降,不利于疾病康復;針對此病癥中醫治則為清熱化濕。我科自行組方煎制結腸滴注,其中赤芍、丹參、大黃活血化瘀、疏經通絡、促進黃疸消退[3];紅花具有清肝熱,調經、活血,滋養正精之功效;苦參改善肝細胞功能,免疫調節作用[4];白茅根、丹皮、青蒿有清熱涼血、活血化淤功效;茵陳 、梔子、金錢草有清利肝膽濕熱、退黃之功效[5],能促進肝功能ALT、TB下降。同時口苦、舌苔粘膩等癥狀改善可促進病人口腔舒適,增進食欲,改善慢性肝炎病人的營養狀況,提高組織修復功能,促進疾病康復。口服藥物對胃腸黏膜刺激,而滴注藥液進入結腸,腸腔容量較大,腸黏膜面積大且血管豐富,使藥物成分吸收充分[6],避免了肝臟首過清除降低藥效的弊端,中藥灌腸而且使用一次性輸液硅膠管透明便于護士操作、觀察、控制滴速 。具有較重要的臨床意義,很值得臨床推廣及應用。
(作者單位:無錫市第五人民醫院)
[1]李梢 張寧波 李志紅 丁皓 葉永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膽濕熱證和肝郁脾虛證的決策樹診斷模型初探[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 2009,11,29( 11 )993-996
[2]董偉, 肝膽濕熱動物模型的建立和龍膽瀉肝丸治療肝膽濕熱的機理研究[J], 中國中醫科學院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20070501,15
[3]田紅衛,董正洪,李軍生,人工肝支持系統聯合赤芍退黃湯治療重型病毒性肝炎58例[J],河北中醫,2009,31(9),1337-1338
[4]王玲,苦參抗肝炎作用的研究進展[J] ,中國衛生產業,2012,9(2).182-182
[5]萬滿華;張書林,黎昌茂,重用茵陳、虎杖、金錢草在肝炎退黃治療中的療效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2,9(6),28-29
[6]李素玲,閆紅偉,中藥結腸滴注聯合利巴韋林治療手足口病50例療效[J],中國實用醫藥,2013(26),168-169
徐滿琴(1972~),女,本科,副主任護師, 中西醫結合肝科護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