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天慈
心理護理在多次房顫射頻消融術患者中的應用觀察
●王天慈
目的:觀察心理護理在多次房顫射頻消融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從我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多次房顫經射頻消融術治療的患者中選取114例進行研究,并根據其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兩組,每組57例,對照組行常規護理,觀察組在此基礎上給予心理護理。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評分以及護理滿意度進行比較。結果:①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明顯下降,前后組內差異有意義(P<0.05),且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②經比較,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9.4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68%,組間差異顯著(P<0.05)。結論:多次房顫患者經射頻消融術治療后,進行心理護理可以有效緩解其焦慮和抑郁評分,促進恢復,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心理護理;多次房顫;射頻消融術;應用效果
房顫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律失常,如不能及時治療,很容易導致患者殘疾或死亡,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目前,射頻消融術在多次房顫臨床治療中的應用日益廣泛,并取得了顯著的效果,對于其中存在的風險因素仍需要進一步研究[1]。為了探討心理護理在多次房顫射頻消融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我院選取了114例患者進行了隨機對照研究,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從我院2014年6月~2016年8月收治的多次房顫患者中選取114例進行研究。入選者均經射頻消融術治療,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其他心臟和疾病和甲亢患者[2]。根據患者的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納入57例,其中男性37例,女性20例;年齡為56~83歲,平均為(65.37±8.52)歲。剩余57例自動歸入觀察組,其中男性34例,女性23例;年齡為53~85歲,平均為(65.63±7.69)歲。比較兩組患者的性別比例和年齡分布等數據,組間具有均衡性,無明顯差異(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包括定時查房,遵醫囑用藥,告知相關注意事項,監測病情變化等。觀察組則在此基礎上行心理護理,主要包括認知干預,術前、術中和術后心理護理等。
1.3 觀察指標
采用SAS(焦慮自評量表)和SDS(抑郁自評量表)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其中SAS評分標準為[3]:輕度:≤62分;中度:63~72分;重度:>72分;SDS評分標準為[4]:輕度:<60分;中度:60~69分;重度:≥70分。同時,利用問卷調查的方式評價患者護理滿意度,共有10個調查項目,每個項目10分,總分為100分。滿意:≥80分;較滿意:60~79分;不滿意:≤59分;滿意度=(總例數-不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7.0軟件對本組研究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進行t檢驗。當P<0.05時,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SAS和SDS評分變化
護理前,組間評分均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均明顯下降,前后組內差異有意義(P<0.05),且觀察組均顯著低于對照組,組間差異存在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和SDS評分變化(分,±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SAS和SDS評分變化(分,±s)
注:和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SAS評分SDS評分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n=57)44.32±2.79 34.24±2.85*37.01±7.71 34.12±8.79*觀察組(n=57)44.52±7.13 28.52±1.05*36.45±7.99 26.62±7.65*t值0.19714.2180.3814.860 P值>0.05<0.05>0.05<0.05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經比較,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89.4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3.68%,組間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對比[n(%)]
射頻消融術廣泛應用于各種心律失常的臨床治療,具有創傷小和痛苦小等優勢。但是,多次房顫患者往往需要多次治療,所以更容易產生心理壓力。針對這一情況,我院對此類患者展開了如下心理護理。
①評估心理狀態:護士保持親切,耐心和患者交流,讓他們對自己產生信任感,在此基礎上對他們的心理狀態進行準確評估,然后根據其心理特點,指導他們放松,分散對疾病的注意力,增強和疾病對抗的信心,保持樂觀。②術前護理:根據患者的文化程度,盡量用通俗的語言來講解射頻消融術的重要性以及主要目的,便于患者理解,消除他們對射頻消融術的擔憂和顧慮。③術中護理:很多患者并不了解房顫射頻消融術需要氣管插管,所以很容易產生恐慌。此時,護士可以充分利用非語言護理方式,握住患者的手或者肩,安撫其情緒,避免因為過度緊張而影響氣管插管的效果。④術后護理:部分患者在射頻消融術后會出現局部炎癥、水腫等癥,還有患者感覺心慌胸悶。面對這些情況,護士應正確引導患者,告知患者術后3個月為觀察期,接受消融的患者在這一段時間內容易復發各種房性心律失常,但不會影響遠期的成功率,不良癥狀會逐漸緩解。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取上述護理措施取得了顯著效果,證實了心理護理的臨床應用具有顯著效果。
綜合上述分析可知,多次房顫患者經射頻消融術治療后,進行心理護理可以有效緩解其焦慮和抑郁評分,促進恢復,提升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改善護患關系,具有良好的應用價值。
(作者單位:江蘇省中醫院)
[1]許波,劉淑平. 探討臨床路徑在房顫射頻消融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 中國醫藥指南,2014,26(14):326-327.
[2]祖麗. 20例房顫射頻消融術的手術配合及護理[J]. 中國現代醫生,2014,32(30):67-69.
[3]馮梅香. 心理護理及健康教育在陣發性室上性心動過速射頻消融臨床應用中效果觀察[J]. 淮海醫藥,2016,13(01):113-115.
[4]蘇愛靜. 淺談房顫射頻消融圍手術期的護理進展[J]. 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5,16(02):34-37.
王天慈(1985~),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為心內科、房顫射頻消融、冠脈造影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