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亞圣
在馬洋溪生態旅游區后坊村上廟自然村,一棵4000余年樹齡的老鐵樹在夏日的驕陽下,依然生機勃發,一直被村民視為鎮村之寶和風水樹。不久以后,以此樹為中心,結合富美鄉村建設,這里將建起一座鐵樹公園。
樹齡全省最長
據說,后坊村的每個廟宇旁基本都會有三棵樹,一棵榕樹,一棵樟樹,一棵鐵樹。在上廟自然村,榕樹和樟樹數目繁多,而鐵樹只有5棵,3棵較大,2棵較小,樹齡最大的當屬有4000年歷史的這棵。
近日,記者驅車從后坊村村部大樓出發,途經茂林源農家樂,車子往右一轉,就進入上廟自然村地界,頭尾大約5公里路程,就到了。下車后,在村民小組長鄭建發的帶領下,記者徒步又行走了大約10分鐘,穿過一片菜園和葡萄園,來到一片長滿竹子的山腳下,定睛一看,不遠處,一棵古老遒勁的鐵樹赫然出現在面前。
這棵鐵樹高6米多,重20噸,樹干需幾人合抱,每年6月份開一次花。2000年,省林業部門專家按照樹的胸徑推算,這棵鐵樹有4000余年的樹齡,是目前已知的福建省最古老的鐵樹。鐵樹是喜歡陽光的植物,為了爭取陽光雨露,會奮力生長,在狹窄的環境中,就努力往上“抽”,所以樹干比較長。村民小鄭說,他很小的時候,村里的很多孩子就在鐵樹上玩耍,爬樹時,只能爬上最低的那個樹洞。
在這棵鐵樹的右邊,前幾年又長出一棵小鐵樹,枝葉健碩,十分粗壯。另外一棵,則被移植到村口,也長得又一米多高了,正鼓著花蕾,含苞待放。鄭建發說,這兩棵較大的鐵樹是當年老鐵樹被盜挖時,砸了一下,不小心折斷了枝椏,村民把它們重新種植成活的。它們就像這棵老鐵樹的兩個子女,不離不棄,相互守護。
上千村民自發保護
上廟自然村小組長鄭建發告訴記者,2000年,有人想把這棵老鐵樹挖去賣,當時,用了120馬力的挖掘機都沒辦法將此樹挖起,直到動用了220馬力的挖掘機,才挖得起來。為了保護這棵“神樹”,上千名村民到現場阻止,才得以將此樹保留下來。
《廈門日報》記者林森泉回憶當年那一幕,至今還記憶猶新。他說,這棵鐵樹原來在半山腰的竹林中,長得非常茂盛,村民發現有人盜挖千年鐵樹,馬上給他打電話爆料。當時他搭車趕到長泰縣城,由于上山的路很不好走,又小又窄,他花30元雇了一輛摩托車趕到上廟。來到現場,盜挖的平板車停在廟宇旁邊,挖下來的鐵樹被鋼絲繩綁住,傷痕累累,四面八方趕來的村民,把平板車和挖掘機圍住不讓走。這樣,古鐵樹被保護下來,盜挖的相關人員受到處理。過后,在媒體的呼吁下,此事引起縣領導的重視,這棵鐵樹最后被列入福建省古樹名木保護目錄,受到保護。
林森泉說,鐵樹比較特殊,不能離開生存環境。三四天后,鐵樹要重新種植時,用10噸起重機都吊不動,沒辦法將這棵鐵樹放回原處,起重機不小心還翻到溝里去。后來,啟用了20噸的起重機才“搬”得動,重新起吊,把鐵樹移植到不遠的山腳下,也就是現在這個位置。當時他在現場看到,當天早上10點鐘移植時,天空突然刮風下雨,等到鐵樹安穩放到新挖的大坑時,天空瞬間放晴,林森泉直嘆神奇,說這棵鐵樹是神樹,有靈性。
親歷者鄭先生介紹,重新種植時,因沒辦法放回原處,便移植在山下的田地里。不過,這棵鐵樹被挖后“傷筋動骨”,傷了些元氣,之后才慢慢恢復。
經歷此事后,上廟自然村安排專人對鐵樹進行照料、管理,包括鋤草、澆水、施肥、防治病蟲害等。鐵樹有些傾斜,村民就在旁邊豎起一根木棍,把樹撐住,還經常派人巡邏。鄭建發說,鐵樹一年四季都要澆水,施肥主要施鈣鎂磷和蘑菇糞,每年的夏初、秋末時節,還要噴灑兩次農藥,整個過程都在長泰縣林業局專家的指導下進行。碰到需要用藥時,都是專家調配好后,才由管理人員噴灑。
規劃就地建鐵樹公園
這幾年,長泰縣被作為全域景區來進行規劃和建設,馬洋溪更是全縣的排頭兵,是個典型示范景區。后坊村村委林先生介紹,借助“富美鄉村”建設契機,后坊村將就地建設一座鐵樹公園,進行生態保護,開發新的旅游資源。馬洋溪生態旅游區十分重視,指定專人負責規劃設計,鐵樹公園規劃圖正在設計中。該規劃設計將根據鐵樹所在的位置,不破壞原址原貌,進行配套設施建設,整體提升。
目前,鐵樹公園已經預征地三畝,總體面積初步預算要達到五六畝,有望今年初動工建設。進入上廟自然村的一段2公里多的小路,2015年下半年已動工,鋪設水泥路面,方便游客驅車前往參觀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