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狂熱、業務空心、故事遙遠……拿10年后的餅講今天的故事。暴風科技沒有崛起,它只是時代的暴發戶。
一年前,暴風科技39個漲停板,股價最高沖到了327元,總市值最高時接近400億元,超過在美上市的優酷土豆,成功躋身中國在線視頻網站一流陣營。
一年后,暴風科技市值跌至最低時僅137億元,第二、三大股東相繼宣布減持。凈利增長超3倍,其實是靠資產挪騰交出的成績單。
上市一年,暴風科技就從一路封神到跌落凡間,終于走下了神壇。

暴風科技上市時,旗下最值錢的資產是暴風影音視頻播放軟件。這是一個可稱之為“老前輩”的互聯網產品。與它同時代的,我們耳聞能熟的國產軟件大多湮沒于時間長河里,比如江民殺毒、Foxmail……但上市之后,它就多出了電視、VR產品等業務。
市值完爆BAT旗下的所有在線視頻網站。暴風科技的勵志故事,令人腦洞大開,為困境中的企業打開了一扇窗戶,于是“中概股回歸”潮應運而生。360奇虎、如家、人人網、陌陌、搜房網、博納影業等等哭著、鬧著要“回家”。
但是,說暴風科技就此崛起也許言之太早,說它是時代的暴發戶也許更準確些。
創業記

?馮鑫最迫切的是去“空心化”。
馮鑫,山西人,1998年起在北京金山軟件公司工作,歷任渠道部經理、市場總監和金山毒霸事業部副總經理。2004年起擔任雅虎中國個人軟件事業部總經理。馮鑫身上里流淌著晉商基因,做一個高級打工仔不是他的終點。
在挑選創業項目時,馮鑫曾想做下載工具。那時國人剛剛進入寬帶網時代,又沒有版權意識,于是熱衷用BT在網絡下載各類資源。馮鑫找到在雅虎中國時的上司周鴻祎投資,周說:“你別做了,我已經投了迅雷。”就因為這一句話,馮鑫放棄了。
避開了下載,馮鑫就開始做桌面視頻軟件的開發,并在2005年創辦了北京酷熱科技公司。馮鑫心里清楚,做視頻軟件短時間是掙不了錢的,所以他得干一些別的——比如幫一些公司導流量,掙一些快錢。這其中包含被后人詬病的“流氓插件”植入,在伸手黨橫行、軟件盜版猖獗的時代,這幾乎是國產軟件支撐運營的經濟支柱。
開啟馮鑫人生第一春的人是蔡文勝。這位天使投資人,幾乎是連哄帶勸地讓馮鑫收下了300萬元人民幣天使投資。那時馮鑫的公司保持穩定盈利,錢不多,但還夠用,壓根兒沒想過并購、重組等資本運作。接著,蔡文勝引薦了IDG進入,后者注資300萬美元……
最初,暴風影音軟件并不屬于馮鑫的酷熱科技。2007年,馮鑫從周勝軍手上買下了當時國內最好的視頻播放軟件。彼時的暴風影音已經是一個裝機用戶達千萬體量的軟件了,它的服務器漸漸支撐不住巨大流量,技術出身的周勝軍時常為巨大的成本開支發愁。
拿到暴風影音后,馮鑫展現出了把握網絡時代變遷的洞察力。
2000-2005年是全國寬帶高速普及的年代,宅男們的娛樂全靠下載,從游戲到電影、從美劇到蒼井空,那時網上的視頻格式混亂且粗制濫造,槍版、膠片版、DVD版等充斥網絡,提供一個各種格式通吃的“大胃王”播放軟件是網民的心聲。
可以播放680種格式的暴風影音,簡直就是款“神器”,一舉解決了那個年代的視頻播放“痛點”。很快,暴風影音在視頻軟件裝機市場中占有率最高達到70%。
圈到大量用戶之后,暴風影音通過“文字鏈”、“彈窗”等方式獲取廣告收入,將用戶的價值快速變現。從創造一款爆款產品到完成商業模式閉環,馮鑫的商人才華顯現,完成了周勝軍沒有做到的事——空有海量用戶,卻不知如何變現。
2008年以前是暴風科技發展歷程上最美好的時刻:裝機用戶增長到5 000萬,員工由最初的10來個變成了300多個,身邊的員工買房買車,慢慢變得有錢起來,部門林立,副總裁就有七八個。
斗轉星移,移動設備興起,利用在線視頻網站觀賞視頻成為潮流,網民已不屑于從網絡下載視頻文件。數年間,涌現大量新的視頻公司,開啟了移動網絡視頻網站的戰國時代。
暴風科技的競爭對手突然從Windows Media Player、Power DVD、KMPlayer等變成了PPS、PPTV、優酷、土豆和酷6。
然而此時的暴風科技正患上大公司病,部門效率低下,高層對市場敏感度降低。比如馮鑫要把暴風影音做成在線播放,于是想把暴風影音的播放列表轉變成節目單,但這個事先后找了3個團隊,從2006年8月開始啟動,遲遲完成不了。反應過來時,戰機稍瞬即逝,在移動網絡時代暴風科技無論是用戶數還是視頻播放時長,都被后來者遠遠甩下。
2009年,馮鑫重塑管理層,清減隊伍,推出了在線業務“暴風盒子”,要做 “聚合、指南、推送”的服務模式,向用戶推薦內容。
同時,它也搭建起VIE架構欲到美國上市。但后續披露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12年,盈利5 000多萬元;2013年,盈利3 000多萬元;2014年,盈利4 000多萬元。雖然每年都有盈利,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暴風科技陷于主營依賴PC端用戶,新增長點乏力的困境(移動端用戶)。
2014年1月到9月的營業收入為2.7億元。相比之下,優酷土豆同期的營收規模已達26億多元。至此,暴風科技甚至被甩出視頻網站第二梯隊。用戶在流失,資本在回避。
業界普遍揣測,被并購也許是馮鑫最好的避風港。然而資本再次眷顧了馮鑫。
封神記
暴風打消了赴美上市的念頭,美國投資者比中國散戶更專業,暴風科技不是第一梯隊的企業,如果財報不行,上市后的估值肯定不理想,融資效果有限。而恰在此時,創業板創立,新上市的股票市盈率非常高,股價估值誘人,其中2011年上市的樂視網對馮鑫的觸動最大。
2010年5月,暴風開始折除VIE,撤掉外資股東(IDG和經緯),找到了“接盤俠”——金石投資與和諧成長,資產全盤人民幣化。暴風早在2012年3月就提交了IPO申請,在正常情況下2012年底暴風就能完成上市。沒有預料到的是,監管部門突然暫停了IPO審批。
暴風開始了長達四年的等待。這四年里,優酷與土豆合并了,騰訊視頻、搜狐視頻異軍突起,樂視網做為第三方勢力強勢堀起,而愛奇藝宣布成為視頻網站新老大。在線視頻網站一片血海,有份量的玩家為了市場份額都在拼刺刀。馮鑫曾這樣描繪自己的煎熬狀態:“有一陣,我幾乎每天都去證監會大樓。每周去兩三次,堅持了兩三個月。”
眼看暴風市場份額漸被蠶食,逐漸邊緣化。但命運總是充滿了反轉,證監會終于重開了IPO。2015年3 月,暴風科技登陸創業板。暴風科技是創業板里少有的互聯網企業,它遇到了十年一遇的大牛市,股民們都在瘋狂地融資炒股。
天時、地利、人和什么都湊齊了,接下來就是暴風科技一路封神:39個漲停板,股價最高沖到了327元,總市值最高時接近400億元,超過了在美上市的優酷土豆。
上市不到一年,暴風科技的股市神話打碎了在線視頻網站的游戲規則。這四年多來,在線視頻網站不斷砸下重金買版權、圈用戶、自制IP,這些手段與暴風科技相比看起來有些“笨拙”。只需要到中國股市上市,暴風科技就迅速拉近了與他們的距離——至少從財富和市值上看是這樣的。
除馮鑫外,暴風科技內部誕生了10位億萬富翁、31位千萬富翁和66位百萬富翁。一路不棄不離的蔡文勝,投資的300萬元至少變成了8億元。
“畫餅”記
暴風科技在收獲財富的同時,也迎來外界諸多質疑。他們質疑區區13.5億元總資產能支撐起數百億元的市值?除了暴風影音,下一個穩定的增長點在哪里?幾十到幾百元的暴風魔鏡看上去就像一個玩具,能執掌VR牛耳?
暴風科技上市之后的首次戰略發布會上,面對諸多投資人和記者,馮鑫首次提出了暴風科技將實施“全球DT大娛樂”戰略,建立包括VR頭盔、暴風TV電視、直播秀場、在線視頻、文化五大業務群,全方位打造暴風系生態系統。
在2016年的3月28日生態戰略發布會現場,馮鑫又高調宣布“全球DT大娛樂”由五大業務變成八大。業務繼續向游戲、影視和國際業務擴展。
跟著,又是一系列眼花繚亂的資產并購,2016年以31億元收購三家公司:10.5億元收購甘普科技100%股權;10.8億元收購吳奇隆夫婦的稻草熊影業60%股權;9.75億元收購立動科技100% 股權。被收購的三家公司的估值和業績飽受爭議。比如,甘普科技賬面值只有888萬元。
創業初,馮鑫稱反省自身有三大缺點,“我有我擅長的東西,但如果說要做一個偉大公司的CEO,我就欠缺太多東西了。我很隨便就可以舉出三樣致命的,比如不懂管理,不懂資本,不懂財務技巧”。
如今,他儼然成了資本運作高手,專挑人們愛聽的故事下手。
4月19日,暴風科技上市后的第一份年報落地,“2025年,有一家公司。每天有數億人連接到它的平臺;享受最新方式和最全面的文化內容服務,并且可以交互;在連接的過程中,用戶不僅僅是消費內容和廣告,還蘊含游戲、社區、理財、電商、O2O等多維度的商業消費可能,并且這一切發生得非常自然。”
開篇,馮鑫以文藝范為我們勾勒出暴風科技的未來,畫面很美。但是時間定格在2025年,似乎這是在暗示投資人要有足夠的“耐心”與“格局”,不要只盯著暴風科技的當下看,主營業務不突出,利潤低,市值泡沫大等在馮鑫看來,也許只是暴風科技創富路上的一個呼吸。
可惜投資人并不買賬。進入2016年3月,昔日的“接盤俠”金石投資與和諧成長相繼宣布擬減持其所持有的全部股權(持股分別是4.18%和7.84%)。4月,因收購三家公司停盤半年之久的暴風科技復盤,三天高達80%的換手率,意味著里面的一些大股東趁著利好出逃,提前兌現了紙上富貴。
而資本出逃的線索,我們也許能在暴風科技最新公布的年報中看出些端倪。
“空城”記
這是一份被暴風科技打扮過的年報,讀起來回味無窮,業務“空心化”仍是暴風科技的心頭大患:
1.首先,看暴風科技2015年的營收和利潤。
年報顯示,2015年四個季度的營收分別是0.92億元(Q1)、1.24億元(Q2)、1.32億元(Q3)和3.03億元(Q4),利潤分別是-321萬元(Q1)、991萬元(Q2)、1 717萬元(Q3)和1.49億元(Q4)。顯然,如果只看前三個季度,暴風科技的利潤不多,1 717萬元的盈利并不能支撐200多億元的市值(最新)。
到了第四季度(Q4),暴風科技的營收和利潤卻雙雙暴漲,奧秘在商品銷售中。
在年報的關聯方交易里,暴風科技向青島日日順樂家貿易有限公司銷售了1.04億元商品。而在應付賬款列示里,電視機及配件采購花費1.56億元。這意味著暴風科技在12月通過青島日日順樂家貿易有限公司突擊銷售暴風TV超體電視機,售價在1 499元、1 999元、3 598元和4 398元4個檔次的電視機肯定能大幅拔高營收,這就是為什么Q4營收大漲的原因。
而1.56億元應付賬款,意味著生產電視機的成本并未支付,不影響暴風科技2015年年報里的利潤。
那么多出來的利潤又如何解釋?年報投資收益里的1.04億元,說明了問題,就在2015年半年報里,投資權益還是-600萬元。
馮鑫在玩資產管理的游戲。暴風科技向控股子公司和暴風魔鏡科技有限公司CEO黃曉杰轉讓股權,讓母公司喪失對暴風魔鏡科技有限公司的控股權。這家年年虧損的子公司被剝離出母公司,財務報表就不計入暴風科技的年報合并報表。同時,通過轉讓控股權獲得的現金收入,還可以做為暴風科技的“投資收益”入賬。這種左手倒右手的財技甚是奇妙。
如此得來的“利潤”和“營收”,顯然不能讓投資者們滿意,年報公布第三日,暴風科技以跌停板報收。實際上,這點微薄的“利潤”在未來也有可能保不住。
年報顯示,做暴風TV超體電視的暴風統帥科技有限公司虧損,凈利潤率-18.2%。和樂視一樣,馮鑫也采用了補貼硬件的方式快速鋪貨,做為智能電視的后來者,補貼力度看起來更大,樂視電視的凈利潤率是-8.4%。
在年報里的庫存表上,還躺著賬面價值1億元的高庫存。將來如何填上這個“電視機虧損坑”,維持住暴風虛高的市值,馮鑫又少不了一番運籌帷幄。
2.其次,看主營業務“空心化”。
在年報里,馮鑫關于未來商業增長點有一段詳細描述,“在穩步發展原有互聯網視頻業務基礎上,公司以虛擬現實(VR)、智能家庭娛樂硬件、在線互動直播、影視文化為新增長點。”
做VR頭盔的暴風魔鏡科技有限公司虧損,做暴風TV超體電視的暴風統帥科技有限公司虧損。至于影視文化這塊,主要是收購的吳奇隆和劉詩詩的稻草熊影業。把寶押在明星IP上,就像猜硬幣的兩面,拍出了現象級好片,你好我好大家好,企業蒸蒸日上。花巨資拍出爛片,也許就是壓垮駱駝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這里有個鮮活的案例,兩家上市公司,同樣綁定女明星范冰冰拍攝影視劇,但結局卻截然不同:唐德影視依靠《武媚娘傳奇》大獲成功,帶來接近2億元收入,盈利持續增長,帶動市值突破百億元。而春秋鴻投拍《王朝的女人·楊貴妃》,花掉了2.35億元,收入卻僅1.34億元。報告期內,春秋鴻虧損1.47億元,凈資產-5259萬元,并淪為新三板首個“ST”公司。
上述增長點要么都不盈利,要么還在運籌階段。目前暴風科技還是主靠廣告收入獲得盈利,通過虧本銷售VR頭盔、智能電視獲得用戶,算上在線視頻的用戶,向廣告商收取廣告服務費用。但是如果不能提供優質的內容,讓VR用戶、智能電視用戶和視頻用戶對產品保持黏度,這些用戶的愛都是不忠誠的。99元~499元的VR頭盔可能會被束之高閣成為玩具,用暴風TV安裝樂視App也不是沒可能。沒了用戶的暴風科技,上哪兒再去找廣告商?
視線再次聚焦年報,暴風科技2015年在內容方面的投入僅4 543萬元,算上寬帶運營費用,只有8 918萬元。同期,愛奇藝2015年版權采購費約36.42億元,優酷土豆2015年版權采購費約13.86億元,騰訊視頻和搜狐視頻在2015年版權采購上也在10億元以上,樂視更是大手筆,其砸在中超上的轉播版權就達10億元/年。
暴風科技的VR頭盔和TV超體電視均需要優質內容支撐用戶使用頻率,然而在內容投放上,8 918萬元顯得太寒磣,內容“空心化”是暴風科技的最大危機。
這一點,在暴風科技的營收構成上得到佐證,2015年視頻點播收入2 146萬元,僅占總收入的3.29%。
繁華過后盡是空,洗盡鉛華才是真。馮鑫聰明、堅韌也仗義,暴風科技一夜暴富有必然,但也有偶然。一路由資本推動前行的暴風科技,如果不能腳踏實地把內容籬笆扎緊,把硬件產品體驗做到極致,一味靠炒概念和并購獲得市場關注。當資本看穿這件皇帝的新裝,資本能載舟也能覆舟,“暴富”的小船說翻就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