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從技術層面,股東從公司分紅,一般需要分兩步走。第一步,召開股東會,股東進行表決,決定公司是不是要分紅、要分多少;第二步,如果股東會表決同意分紅,公司再根據股東會表決的內容,向股東實際支付分紅。在第二步,如果股東會同意分紅,但公司沒有按決議內容向股東分紅,股東可直接起訴公司,要求公司決議向股東支付分紅。但如果在第一步的環節,公司的控股股東始終不召開股東會商討分紅問題,或者即使召開了,控股股東掌握的股權占多數,股東會表決時,他不同意分紅,或是只同意分很少的利潤,那么股東就沒有辦法從公司分到收益了。
其次,在法律層面,我國法院通常認為,該不該分紅,由公司股東會或者股東大會決定。如果股東起訴到法院,要求法院判決公司分紅,那各個地方法院的做法就會不統一。有的法院支持股東的訴求,有的法院對這樣的案件不予受理。
其實,公司到底給不給股東分紅,主要取決于公司的經營策略:一種策略是讓股東盡可能分享公司的收益,一旦有利潤就分給股東;另一種策略是讓利潤留在公司,用于擴大再生產,讓股東將來能分到更多的利潤。這兩種經營策略都是合法的,究竟選擇哪種,要看股東在股東大會表決時的博弈。所以,創業股東之間達成一致的經營理念和經營策略很重要。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公司控股股東通過關聯交易將利潤轉移到自己名下,而不給其他股東分紅,或者故意把大量的利潤提取為公司的公積金,故意不給股東分紅,那么只要股東能證明公司推行的低分紅或者不分紅的政策不具有必要性、合理性與平等性,而且股東在公司內部已經用盡了各種辦法仍未能實現分紅,就可以尋求法院的幫助,要求法院判決公司必須分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