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員社會的消失,個體價值的崛起,倒逼管理者們做出改變。當下我們要重新認識管理真正的價值。
如今管理遇到三個以前從沒遇到過的挑戰。第一,現在的年輕人非常強調個性和獨立性,他會挑戰你的權威,問你為什么這么定。第二個挑戰,管理究竟該如何發揮價值?第三,管理最大的挑戰是怎樣激活人,尤其是激發年輕人。
以國外企業IBM為例。IBM也是一家巨象級的非常有前瞻性的公司,它對整個市場的研究和判斷比很多公司都要精準,甚至在戰略上也進行了徹底轉型。但就是這樣一家能正確判斷未來的公司,為什么從2011年開始出現業績下滑?
從戰略上來講,IBM并沒有問題,判斷都很明確,自身的業務能力以及人力資源水平都極其強大,問題出在哪里?據我的觀察,也就是IBM遇到了以上三項挑戰,而在這三項挑戰背后,是生產價值的邏輯變了,也就是客戶的邏輯變了。你的商業模式如果想持續成功,最核心的是你要建立一個必須適應客戶邏輯的組織。
新的客戶邏輯是什么?是共享經濟。如果是兩年前,我講的最多的是互聯網,但現在再談互聯網就已經過時了。
互聯網時代,我一直跟很多企業家說不用太焦慮,認真做好產品,別人一定會找你。然而在共享時代,很多東西跟以前不太一樣。首先是獲取知識和信息的成本變得很低;第二個是多元化,今天所有的東西都可以共存;第三是包括創意在內的無形資產的價值越來越大;第四是Wi-Fi等基礎網絡的普及。
這就帶來一個挑戰:難的事情不再難。去年底,我的一本新書計劃出版,我們做了一個新嘗試,給粉絲們上一次微信公開課。沒想到參與的人數很快達到10萬,200個群全部爆滿,后期這本書也賣得很好。
共享經濟有三個關鍵詞:倡導,連接,合作。
去年我和一群學生去戈壁調研,按約定每人回來后寫了超過一萬字的見聞感悟,集合48個人的內容,只需要一周,就出了一本書,而且后續還賣得很好,這就叫眾創,是共享經濟的其中一塊。
共享經濟給管理帶來兩個重要影響:第一,雇員社會有可能消失。大家不希望再有上下級關系,都愿意平等,喜歡共創。第二個重要影響是個體價值的崛起。
谷歌前CEO施密特提出一個新的概念——創意精英。未來組織的關鍵職能,是讓一群創意精英聚在一起,然后營造合適的環境,使之踴躍創造。企業不光有客戶體驗中心,也要有員工體驗中心。我參觀過微信團隊的工作場所,設計得非常有意思,容易激發員工創意,比如它有一個很大的滑梯,你可以從三樓滑到一樓。
這就帶出下一個問題,什么樣的組織最受歡迎呢?我們通過調研發現四個維度:一是更加重視工作挑戰和多樣性的學習方式;二是沒有等級和職位劃分的層級結構,也沒有系統的僵化和內耗;三是員工覺得自己可以貢獻價值,并能及時看到最終結果;四是能夠迅速地學會涉及范圍更廣泛的一系列技能。
所以你會發現,共享經濟會倒逼管理者做出改變,當管理者學會和員工談戀愛,彼此愛得越深,員工離職率越低。新型組織有三個主要內涵:首先,組織和個體是共生關系;其次,組織一定是外部引導,以往通過內部交流進行決斷的方式一定要調整;最后,組織需要打開內外邊界,具有整合能力。
新的時代背景下,管理者想成為變革者,就要有歸零的心態,不要開口閉口就講過去,同時要激發員工的內在成長驅動力和擔當。
2016年,經營要瞄準三個價值點。第一是創造,創造未來比預測未來更重要;第二,市場與技術的力量正在改變格局,所以大家一定要關心技術,關心市場;第三,所有的邊界都被打破。組織的邊界,行業的邊界,企業的邊界,消費者跟生產者的邊界都被打破了。
最后,一定要不斷與人分享,不斷交流,企業家只有不斷進步,管理才可能順應這個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