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拓(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北京 100040)
?
智能手機領域專利訴訟典型案例分析
孟拓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北京 100040)
【摘 要】智能手機作為移動互聯網最主要的移動終端,市場前景巨大,競爭空前激烈,其中以專利競爭最為激烈。專利訴訟是各大智能手機廠商進行專利競爭最直觀的表現形式,本文通過梳理近年來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專利訴訟典型案例,總結智能手機領域專利訴訟的特點,并在此基礎上得出專利訴訟產生的影響。
【關鍵詞】智能手機 專利訴訟戰略 企業專利戰略
近年來,智能手機領域的專利訴訟可謂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自2007年蘋果公司(以下簡稱“蘋果”)開發出第一代iPhone以來,這款革命性產品的推出改變了整個手機市場的競爭格局,開創了智能手機的新時代。然而隨著iphone的熱銷,各類關于智能手機的專利訴訟接踵而來。自2009年10月諾基亞向蘋果提出專利侵權訴訟開始,在五年的時間里,智能手機領域的專利大戰已經蔓延至全球范圍,并將世界主要智能手機廠商都卷入其中,包括蘋果、谷歌、微軟、諾基亞、摩托羅拉、宏達電(HTC)等,涉及的金額達到數十億美元。
近年來,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專利訴訟案件中,最為典型的、也是最吸引眼球的莫過于以下五大專利訴訟案。如表1所示。
在全球智能手機領域的專利訴訟案中可以看出,首先,每一起專利訴訟案的訴訟標的額都是極高的,涉及到的損害賠償均達到幾十億美元,說明智能手機的市場規模十分巨大;第二,每一起專利訴訟案涉及到的專利技術多集中在雙方在售的熱銷產品上,而且訴訟請求及案件涉及到的專利數目會隨著產品的更替、市場的變化及公司的戰略布局而發生變化,說明專利訴訟和智能手機廠商的銷售和戰略布局是息息相關的;第三,專利訴訟的判決結果往往具有滯后性,因此各大智能手機廠商都會根據正在進行的專利訴訟客體對旗下產品進行研發及功能調整,以規避訴訟風險。
2.1 蘋果將自己置于專利風暴中心
將全世界的眼球都集中在專利大戰上面的公司,蘋果敢稱第二,那恐怕沒人會稱第一。這主要“得益于”蘋果的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營收業績的逐步提高以及喬布斯個人魅力的影響力逐步增強。隨著android爆發式的增長,蘋果自2010年3月起打響了與android陣營企業的訴訟戰。蘋果的第一個目標是HTC。之后,2010年10月,摩托羅拉起訴蘋果;2011年4月,蘋果起訴其最大競爭對手韓國三星電子公司。自此,雙方的法庭交鋒擴大到全球范圍,戰況也日益激化。(這樣的局面從表1中也可以看出,在表1中總結的22起專利訴訟案中,其中涉及到蘋果的,多達17起。)

表1 智能手機領域五大典型專利訴訟案
蘋果的專利訴訟主要來自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是蘋果與競爭對手或行業巨頭之間的訴訟,一般都是由蘋果最先發起。這主要是受市場競爭格局而影響,這些訴訟是與蘋果的戰略布局相關的,而蘋果領導人體內的好戰因子也決定了它對于訴訟對手“絕不姑息”的態度。一旦這家公司侵犯了蘋果的市場利益,那么蘋果與這家公司發起的訴訟是十分猛烈的。
另一方面是蘋果樹大招風,要應對很多其他的訴訟。如柯達訴蘋果、中國公司訴蘋果、消費者訴蘋果、蘋果零售店里的員工也在訴蘋果。對于這類訴訟,蘋果采取的態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必定償還”的態度。如為了siri專利技術之爭,蘋果把中國知識產權局一并告上法庭。
2.2 智能手機產業格局的變化影響著企業的專利訴訟策略
智能手機操作系統作為智能手機產業鏈中的重要環節,其在全球市場份額的變化能夠直接體現出整個智能手機產業格局的變化,進而直接影響智能手機廠商未來的選擇與發展方向。
從圖1和圖2中可以看出,iOS操作系統自2007年蘋果第一代iphone出現后開始迅速占領全球20%的市場份額,并于2008-2009年期間成為,除諾基亞Symbian操作系統外,占據整個智能手機市場最高份額的操作系統;android操作系統盡管相較于其他操作系統出現時間最晚,但其占領市場的速度是最快的,自2008年出現,到成為全球智能手機操作系統的老大只用了兩年(2008-2010年)的時間,并在接下來的兩年(2010-2012年)迅速發展與擴張,到2012年底占據整個全球智能手機市場近80%的份額,并保持至今;而Windows Phone操作系統的表現并不盡如人意,自2010年之后,其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即使維持在3%都十分艱難。
事實上,專利訴訟已經成為智能手機廠商瓜分市場份額、參與市場競爭的重要商業手段。因此智能手機產業格局的變化對智能手機廠商專利訴訟策略的選擇有著很大的影響。
2.2.1 蘋果iOS的專利戰略
在2008-2009年全球智能手機的市場格局中,可以說蘋果公司處于一家獨大的發展局面(當時的Symbian已經隨著諾基亞開始沒落)然而隨著android操作系統在2010年呈現爆發性的增長,蘋果公司為了保住其占據絕對優勢的市場份額,該公司開始在全球范圍內發起一系列的專利訴訟,意圖阻止android操作系統的迅速擴張。這一時期,蘋果的專利訴訟戰略是帶有攻擊性的激進模式。然而隨著android操作系統逐漸占領市場,蘋果公司為了維持其20%的市場份額,其專利訴訟戰略自2012年開始已經轉變為通過持有的專利抑制競爭對手,并開始同意通過和解的方式來解決專利訴訟爭端,如蘋果與HTC直接的專利訴訟案。
2.2.2 谷歌android陣營的專利戰略
Android操作系統從出現到迅速占據整個智能手機市場80%的市場份額僅僅用了4年的時間,取得這一成績的原因主要是谷歌開放式的經營模式。由于android操作系統的免費與開源,使得更多的企業能夠參與到android陣營當中,幫助其進行系統推廣并助力其實現爆發式的增長。
從專利戰略的角度來講,谷歌在專利訴訟戰略上從來都是被動式,為了保證android陣營企業不被分化的穩定局面,谷歌通過大手筆的專利收購來鞏固android操作系統的專利防火墻,以降低android陣營企業在操作系統上的使用風險,增強android智能手機陣營與蘋果、微軟等公司在專利訴訟中斡旋的空間。例如,在競購北電專利失敗之后,2011年8月到9月期間,谷歌連續收購了1000余項IBM的專利和整個摩托羅拉移動。
2.2.3 微軟Windows Phone的專利戰略
盡管從智能手機市場份額的數據來看,微軟windows phone的表現并不盡人意,但是微軟強大的專利儲備實力還是從android陣營企業手里分到了一杯羹。例如,微軟通過專利訴訟向HTC收取專利授權費,與三星達成了專利交叉許可協議(除了三星向微軟支付專利費以外,三星還承諾在產品中使用微軟研發的Windows Phone操作系統,而且會與微軟在操作系統推廣方面進行合作)。
微軟同蘋果一樣偏重于專利訴訟戰略,但又不像蘋果在訴訟中表現得那樣堅決。與其他廠商達成專利授權協議是微軟常用的一種解決爭端方法。微軟的訴訟目的無非是想拉高android的專利成本、提高android系統的使用門檻和分化android陣營,以期android陣營中的廠商轉投windows phone系統,從而做大windows phone陣營。另一方面,通過專利訴訟展現其強大的專利實力,并通過收購諾基亞進一步購物其專利防火墻,有效的降低了WP系統智能手機的專利風險。
2.3 各大智能手機廠商都將專利訴訟的重點集中于“細枝末節”
從表1中可以看出,智能手機的專利訴訟的客體多集中在產品設計、產品主要功能、產品應用技術等方面的專利。然而在控辯雙方進行專利訴訟的過程中,各大手機廠商都把專利訴訟的重點放在那些具有戰略價值,而不是那些可能帶來高額損害賠償的專利上。例如,蘋果和三星就產品設計專利的侵權糾紛,以及蘋果與摩托羅拉之間關于標準關鍵專利的糾紛。
2.3.1 產品設計專利
事實上,專注于產品設計專利訴訟的企業只有蘋果一家,這主要是由于蘋果的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對于產品的設計革新十分重視。而iPhone的外觀設計也的確能夠稱為一代經典。這一點從圖3中可以一目了然。
在蘋果與三星的專利訴訟中,產業設計專利是貫穿整個案件的訴訟焦點。蘋果控訴三星的這些專利涉及到手機產品的外觀和實用感觀。在加州圣何塞法庭庭審過程中,蘋果提到了有四項此類設計專利,其中包括iPad和iPhone開關的位置、正面無邊框玻璃面板設計。其中一份專利文件包含了9張沒有尺寸的矩形平板電腦的設計圖。
蘋果的專利組合展現了該公司對設計革新的重視。雖然各科技公司在獲得的各類專利中,只有2.7%是設計專利,但是在蘋果5452項專利中,設計專利卻占13.4%,遠遠超過平均水平。而蘋果已故創始人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的359項專利中,設計專利比例更高達86%。
2.3.2 標準關鍵專利
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專利訴訟方面的另一個訴訟焦點——標準關鍵專利(standard-essential patent),這往往決定了專利侵權賠償金的多與少。例如,蘋果與摩托羅拉公司主張的授權費之間有著14倍的差距,雙方產生了“授權費的合理標準是什么”的分歧。蘋果和摩托羅拉在信息通信行業都是設計、制造及銷售智能手機的企業。然而,相較于蘋果而言,摩托羅拉擁有很多要想實現各大無線通信技術國際標準化團體制定的多項標準關鍵專利。因此,在蘋果與摩托羅拉的專利訴訟中,標準關鍵專利成為了專利訴訟的斗爭焦點。
標準關鍵專利是指通信標準必須使用的專利。在無線通信技術領域,對于各公司制造的無線通信設備在共同的技術基礎上實現互通,對推進國際性技術標準化的意義極其重大。通過標準化,部件可以實現通用,從而使大量生產成為可能,降低制造成本。而且還能使不同機型之間確保兼容性,讓用戶可以換用其他公司的產品,促進產品的價格競爭。除此之外,對于在簽約的通信運營商的服務區之外,利用其他合作運營商的設備享受相同服務的“漫游”,技術標準化同樣不可或缺。在技術標準化的過程中,會產生技術的核心——專利。而且,在運用標準化技術之際,必須要使用專利技術。當標準化團體把某項專利技術作為技術標準采用后,這項專利就被稱作“標準關鍵專利(standard-essential patent)”。每家公司都可能使用這類技術,所以標準關鍵專利持有人必須同意,按公平、合理和非歧視性原則許可第三方使用它的這些專利。
2.4 全球智能手機專利大戰呈現出愈演愈烈的發展趨勢
全球智能手機專利大戰從2009到2012年的“企業混戰”逐漸發展成當前的“白熱化”階段,主要是由于專利訴訟已經成為企業發展戰略中一項重要的商業策略,在智能手機行業的競爭格局沒有穩定下來之前,專利大戰還將繼續。這主要表現在蘋果和摩托羅拉、蘋果和三星的官司還在繼續,以及專利流氓公司的不斷涌現。
格局未穩主要是由于,任何一個平臺級公司的野心都很巨大,肯定不會甘心于當前平臺所占的市場份額。就蘋果而言,它的專利訴訟官司遍布全球,為了專利訴訟花費了太多的人力、物力以及為了贏得官司所曝光的一些商業秘密,這樣大的決心,定不會甘心于當前20%的市場份額。而對于Windows Phone而言,微軟有著強大的專利儲備和PC端的用戶基礎,而其市場份額連5%都沒到,實在是汗顏至極。基于這兩家官司對android陣營企業的市場份額虎視眈眈,可以判斷智能手機的市場格局定不會就此穩定,專利大戰還會繼續下去,并呈現出愈演愈烈的發展趨勢。
從全球范圍來看,知識產權的戰略地位愈發顯著,專利使用費已經成為了IT公司的一項十分重要的經濟收入/支出,而專利訴訟也逐步成為市場競爭中的一項商業手段。然而,就目前來看,全球智能手機廠商的專利訴訟演變的過程在西方國家的法官看來是受到批判的,例如2013年4月,佛羅里達州主審法官斯科拉就指責蘋果和摩托羅拉把法院系統當作“商業策略”,而不是解決他們之間糾紛的途徑。
3.1 智能手機廠商加緊布局專利防火墻
隨著專利大戰在全球范圍內愈演愈烈,智能手機廠商紛紛通過各種手段布局專利防火墻,抵御訴訟風險。就企業內部而言,智能手機廠商通過大力投入資金、積極推進技術研發的方式鞏固自身的科研實力;通過謀劃銷售布局、在銷售區域積極提交專利申請的手段進行專利布局;通過進行企業收購以增強企業自身的專利實力。從企業外部環境來看,通過專利結盟等方式組成企業財團對大公司的專利進行聯合收購;通過訴訟或協商邀約等形式達成企業間的交叉許可協議或專利授權協議。
3.2 隨著專利訴訟的加劇,智能手機廠商的銷售布局逐漸轉移到了知識產權保護力較弱的國家
在以市場為基礎的平臺上,各個國家差異性的專利實施制度顯著影響著企業的專利策略。隨著專利訴訟的加劇,智能手機廠商在知識產權方面的成本不斷提升,全球各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的強弱已經成為智能手機廠商銷售布局的一大影響因素。
根據Gartner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智能手機銷量增幅速度最快的三個地區是亞太地區、拉丁美洲和東歐。從變化來看,智能手機經過五六年的高速發展,其主要消費地正在逐步從美國、法國、德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朝著中國、印度市場進行轉移。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發達國家的市場已趨于飽和,且發展中國家正在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價格適中、功能更加豐富的高性比價智能機型(多為android操作系統的智能手機)。這種情況的出現主要是受到發展中國家對于價格都比較敏感。而一般情況下,對價格比較敏感的地區,知識產權的保護力度較弱。
知識產權的保護程度必然與經濟發展相適應。首先,如果發展中國家執行與發達國家一樣的知識產權保護標準,對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發展是不利的;第二,知識產權保護有利于激勵創新,推動經濟的長期增長,發展中國家也要保護,但是實際的保護程度應對與其創新能力和模仿能力相適應,隨著創新能力的提高而逐步加強,使短期的損失降低,而長期的得益不斷提高。
3.3 智能手機的專利大戰的演變過程違背了知識產權保護創新的原則,各國政府紛紛出面進行干預
知識產權制度設定為保護創新進而促進創新、鼓勵創新。然而就目前來看,全球智能手機專利大戰的演變至今,已經開始違背了當初設立知識產權制度的初衷。全球智能手機廠商對專利訴訟的態度,并不僅僅是為了要保護自身的專利不被侵犯,更多的是將專利訴訟作為公司的“商業策略”而進行的。為了保護知識產權保護創新的原則,各國政府紛紛出面進行干預。例如,歐盟對三星進行反壟斷調查,為避免高額罰款三星承諾五年內停止在歐洲對競爭對手發起產品侵權禁售令。
在濫用標準關鍵專利方面,各國也紛紛持反對態度。標準關鍵專利對技術和服務的重要影響早已為全球所熟知。世界各地的監管機構和政府官員都認為,基于標準關鍵專利的禁令將會嚴重影響市場良性競爭以及相關消費者獲取相關技術的可行性與成本。中國商務部、歐盟競爭總署和美國司法部均明確一致地表示:公司不應濫用標準關鍵專利。
行業標準是支撐無線連接和互聯網服務的基礎,是構建現代電子設備和網絡服務的基石。如果沒有行業標準,人們平時所廣泛應用的電腦、手機、平板電腦、無線網絡和互聯網都將異常昂貴,會嚴重影響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而標準的背后是眾多公司基于其技術的承諾。他們承諾在合理無歧視許可期內公開其擁有和已形成標準的任何專利,并在他人開始依賴使用其專利時不會濫用自身優勢,以維持整個產業生態環境的平衡。因此,世界各國都反對濫用標準關鍵專利的行為,并將會堅持并一直反對。
隨著全球智能手機產業由爆發期進入成熟期,智能手機領域專利訴訟愈發激烈,專利收購愈加頻繁,專利已從技術創新的代名詞,轉變為打壓競爭對手、搶占市場空間的有力武器。隨著智能手機產業格局的變化,各大智能手機廠商的專利戰略也在進行著調整,強調技術創新的傳統專利戰略已不再適用于當前的發展形勢,搶占市場、提升智能手機廠商的發展速度才是企業發展的關鍵。我國智能手機企業若要苦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研發,只會被迅速發展的市場所淘汰。因此,我國的智能手機企業要先在市場中獲得生存,進而發展壯大,并在發展過程中通過技術的研發與投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從而實現我國智能手機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懷印,沈勇.試論智能手機企業專利戰略[J].國家知識產權戰略研究,2013(6):73-78.
[2]沈勇.操作系統視角下的智能手機企業專利戰略研究[D].湖南:湘潭大學,2012.
[3]黃劍林.手機行業專利權濫用及法律規制[D].上海:復旦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