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想干什么?
臺灣地區領導人更迭之后,新上臺的蔡氏班底動向,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和警覺。
“5·20”之后第一個工作日,臺灣新當局行政方面發言人童振源23日表示,對沖之鳥礁(日本稱沖之鳥島)是“礁”還是“島”的問題上“不采取法律上的特定立場”。此前,馬英九當局不承認日本主張沖之鳥是島,認為沖之鳥礁并無200海里專屬經濟海域。臺灣在民進黨上臺后出現政策大轉彎。
自家的權益無所謂,只要日本開心。
臺灣當局新任防務部門負責人馮世寬23日在臺灣“立法院”備詢時表示,他個人“不支持‘臺獨”。據媒體報道,民進黨籍“立委”管碧玲在質詢時當場要求馮世寬收回自己反對“臺獨”立場的發言,馮世寬則表示“愿意”收回言論。
反“臺獨”有錯嗎?不能反“臺獨”嗎?
“5·20”那天,日本組織了200多人的龐大慶賀團為蔡氏站臺,其中包括了所謂的日本交流協會理事長今井正、日華議員懇談會干事長古屋圭司及副會長衛藤征士郎等國會議員。此前,還有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胞弟岸信夫率團到臺北表達祝賀,此人祖上是經常大放厥詞的岸信介。據說,去年蔡英文去安倍晉三故鄉山口縣時,岸信夫除到機場迎接外,還全程陪同參訪行程。
日本是侵略臺灣留下斑斑血跡的那個國家,不知道蔡氏祖上知道了這些事會怎么想。
對于蔡氏的舉動,臺灣的一些人士也是有預見的。據臺媒早前報道,臺灣東圣吉16號漁船在沖之鳥礁附近公海作業遭日本公務船扣押并繳贖金新臺幣170萬元。當時的臺當局行政方面負責人張善政就表示,期盼新當局上任后要站穩立場,在食安及護漁議題上,不要讓臺灣變成軟柿子。
看來是要失望了。
蔡氏上臺前后,臺灣有人似乎看出時機來臨,跳出來紛紛呼吁特赦前領導人陳水扁,蔡氏回應“聽不到”,選擇意味深長一笑而過。蔡氏還邀請陳出席所謂的就職晚宴。事實上據臺灣《中國時報》稱,陳水扁是在2015年1月獲準保外醫治的,其獲釋前曾和臺中監獄約法三章,不能從事任何與治療目的無關的活動,否則就得馬上回籠。
蔡氏在臺灣地區派系政黨的紛爭中,對手曾給過一個評語:“空心菜”。意思是,講話內容華而不實,空頭支票多,沒有實質意義。就像“5·20”那天,談及攸關臺灣未來的兩岸關系,用了400來字,繞口令般繞了半天,就是沒有明明白白說清楚“九二共識”這個關鍵的核心問題。那棵繞了4分鐘的“空心菜”,讓人見識了一番“空心”之“空”。
之所以“空心”,實際是因為心虛。身為中國人,臺灣的有些人卻在模糊中國人的身份。正如《中國時報》的社論所指出那樣,新領導人的演說對眾所矚目的“九二共識”,“以迂回、間接的方式”,“技巧性回避了承認或不承認的是非題”,這顯然未能消除大陸方面對臺灣滑向“臺獨”的疑慮。社論表示,曲筆潤飾或許可以暫時避免攤牌,但不能獲得信任。
由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主辦的“新形勢下的兩岸關系展望”研討會本月21日在京舉行。20余位涉臺專家學者出席,圍繞民進黨上臺后的島內政局發展及兩岸關系走向進行深入探討。與會學者表示,“九二共識”明確界定了兩岸關系的根本性質,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政治基礎。而臺灣當局新領導人在就職演說中的表態核心內容不夠明確,沒有明確接受“九二共識”及其核心意涵,是“一份沒有完成的答卷” 。
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協同創新中心教授鄭劍分析指出,臺灣當局新領導人用不到十分之一的篇幅闡述兩岸政策,顯示出她并沒有能力處理好兩岸關系,“心里有鬼,高度不自信”。通篇觀察臺灣當局新領導人的“就職演說”,鄭劍指出,從改革、教育體制、教科書修改到經濟關系模式等等描述,分離主義的身影不難看到。“只做不直接說”的“暗推軟性臺獨”值得警惕。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黃嘉樹指出,要把民進黨執政明確界定為“臺獨”回潮和兩岸統“獨”拔河,要高度警惕臺灣當局新領導人背后涌動的“臺獨”浪花。
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發言人馬曉光本月早些時候表示,我們已多次強調,對臺大政方針不會因臺灣政局變化而改變。如果兩岸導致僵局,或者出現危機,責任由改變現狀者承擔。
蔡英文想干什么?
聽其言,觀其行,察其微,防“臺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