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過境遷,如今中國人在世界各國掃貨奢侈品已不是什么新聞。真正的新聞是“中國買家掃貨世界房產”。而且其購買數量之大,人數比例之高,簡直達到令人驚訝的程度。
中國買家掃貨世界房產的現狀和發展趨勢,已成為一種中國投資置業者的共識。我們已無法否認,在當今之中國,已涌現出一股投資置業海外地產的熱潮。其潮勢之兇猛,足以影響一些主要國家房地產市場的發展。
中國買家掃貨世界房產是喜是憂?我們今天無須去評判和下結論。 對于這股投資置業海外地產熱潮形成的現狀和趨勢,我的分析很簡單,這是中國中產階級自覺自愿的行為,且已形成無限的傳播感染力,這股潮流已形成一種無法抗拒之勢頭。
也許,投資置業海外地產熱潮的形成,是一個時代發展的新烙印。
也許,投資置業海外地產熱潮的形成,是一種社會生存的新模式。
我從事房地產行業二十多年了,關注過海外地產,但一直沒有進行深入研究。但最近我讀到的一些數據,令我這位“地產老專家”也感到有些落伍了……

圖為本刊獨立評論員,上海房地產經紀行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孫華良先生。
《東方早報》5月19日刊登了一篇題目為“海外置業潮涌,市場規模有望超3萬億”的文章里,列舉出一組對比數據。“瑞士信貸銀行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估計,中國人一年花費約50億澳元,在澳大利亞購買房產,這相當于是該國新造房屋中有八分之一被中國人買走。根據新加坡市建局的統計數據,過去3年,在新加坡的大多數房地產項目中約有30%為境外客戶。其中,中國買家在境外買家中占比約30%,成為最大的外國買家。”
今年3月份發布的《2016年財富報告》顯示,過去一年加拿大溫哥華豪宅價格漲幅最大,達到25%;澳大利亞悉尼排在第二,漲幅為15%;中國上海排在第三,漲幅為14%。
可以這樣說,這種漲幅排行是哪座世界城市已不重要,而關鍵是導致這三座世界城市房價上漲的購買者。不僅上海是中國買家,其他兩個城市也是因為中國買家的購買,導致了房價迅速上漲。
我認為這不僅僅是一種經濟行為的奇觀,應該還有著更深層次的內涵……
我國出現的第一波出國移民潮,是以人才外流為特征的。其流出去的僅僅是人才,而賺回來的卻是各種外匯。甚至最后還出現了“海歸潮”,應該說是一種正能量的社會現象。
我國出現的第二波財富階層投資移民潮,是以財富外溢為特征的。其流出的是財富,而富人們大多數還滯留在國內繼續淘金造富。而對于這股富人移民潮的評價,是褒貶不一的。而且,從不同角度分析,結論也會不一致,因為它包含著經濟范疇,也涵蓋了政治因素……
那我們又如何評價目前在中國蜂擁而起的中產階級投資置業海外地產熱潮呢?
我個人認為,對一種發展變化過程的群體行為,不宜急于下定義,而是應該分析出這股投資置業海外地產熱潮形成的原因?我的淺評觀點如下:
其一:人民幣匯率波動預期已經成為一種共識。這種貶值的趨勢,以及人民幣超發的現狀,讓更多的人懂得,應該以全球資產配置來對沖人民幣匯率風險。因此,投資置業海外地產,尤其是以美元計價的房地產,更是一種避免匯率風險的保障。
近日,《東方早報》發表文章,標題為“美聯儲罕見直言6月可能加息,離岸人民幣聞風大跌,創近3個月新低”。文章報道:“美聯儲公布的4月議息會議紀要顯示,若未來美國經濟數據持續改善,通脹水平逐步升至美聯儲的目標值,美聯儲可能在6月會議上加息。美國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的多數委員也表示:如果達到目標將會投票支持加息。”
如果真的如此,那人民幣貶值的預期將加大,會導致更多的中國中產階級投資置業海外地產。
其二,中國經濟發展趨緩,實體經濟發展陷入困境,股市缺乏賺錢效應,使中國的中產階級投資缺少渠道,發展缺乏信心。因此,無論是出于投資置業、移民、子女教育、健康養生養老等各種考慮,都會促使他們在海外投資置業,以確保他們的財富保值增值,甚至是能確保家庭的健康生活。
其三,中國房地產市場需求趨于飽和,盡管國內一線城市房價高漲,但上海等一線城市的樓市仍然堅守著限購限貸的嚴控政策。這種市場現狀,不僅削弱了中國中產階級的購買熱情和需求。同時,也限制了他們的投資渠道。而國外大多數發達國家的經濟正處在復蘇過程中,房地產仍然處于價值低估階段。因此,單純從房地產投資置業角度而言,中國買家是有投資置業海外地產的市場購買需求的。
眾所周知,中國中產階級是有思想高度和敢于選擇的社會群體。投資置業海外地產熱潮的形成,正是他們對財富投資的選擇表現。或許,他們已經意識到,這是一種對自己財產的保衛行動。
簡而言之,這是一種社會群體選擇行為的必然結果,這也是一種社會格局發展的必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