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照普

最近幾年,國內城商行的業務不斷擴張、資產規模迅速做大,但在突飛猛進的發展中,城商行資本金銳減,因此,通過股市募集資金來補充資本金就成了各大城商行的當務之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選擇了成都銀行、大連銀行、江蘇銀行等三家不同地區的具有代表性的城商行進行分析,這三家城商行均提出了IPO申請,其中江蘇銀行去年已通過證監會發審委審核,目前正等待上市;成都銀行IPO被中止審查;大連銀行由于諸種原因不再提及IPO。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分析年報及相關資料發現,這幾年,三大城商行的資產質量和業績不斷下滑,也不斷曝出各種問題。
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對此稱,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情況下,企業破產倒閉出現的呆壞賬使得城商行的資產質量及業績不斷下滑;同時,由于城商行是在支持地方經濟發展模式中成長起來的,地方政府主導投資規模和方向,其過度干預使得城商行風險不斷累積和爆發、壞賬累累。雖然城商行通過改制等手段不斷完善公司治理結構,但依然存在先天不足,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預依然存在。這些集中爆發的問題,反映了城商行的內控機制漏洞很大,并對這些城商行的IPO進程產生了巨大的不利影響。
成都銀行:凈利大幅下滑 IPO被中止審查
今年4月29日,成都銀行公布的2015年年報顯示,去年該行累計實現凈利潤28.21億元,同比減少7.31億元,降幅高達20.58%;該行資產質量下滑較大,截至去年末,其不良貸款率為2.35%,較2014年末上升1.16個百分點;次級貸款較2014年末增長了約15.11億元,達到22.35億元;撥備覆蓋率為159.98%,接近監管紅線。
對于凈利潤下滑的原因,成都銀行在年報中分析稱,因營業收入減少及營業支出增加?!吨袊洕芸酚浾叨喾铰撓党啥笺y行,欲了解更多詳情,但是截至發稿,未得到相應回復。
成都銀行籌劃上市之路坎坷。2011年6月,成都銀行在臨時股東大會上審議并通過IPO相關議案。2012年4月,成都銀行向證監會遞交IPO申請等待審批。后來證監會暫停IPO審批期間,成都銀行便轉向香港尋求上市,形成“A+H”的資本路徑,但未能成行。
李春城案件引發的四川官場地震波及成都銀行,一手推動該行上市的董事長、銀行行長毛志剛落馬,同時引發了銀行高層震蕩,這對上市工作造成了重大沖擊。
2014年6月30日,歷經曲折和反復后,證監會網站在預披露欄目中公告了成都銀行的上市招股說明書,該行終于趕上了第三波銀行上市潮的“末班車”。據成都銀行的招股書顯示,該行發行規模不超過8億股,發行完成后總股本不超過40.51億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19.75%,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補充該行資本金。
處在“多事之秋”中的成都銀行,今年4月又迎來了四川銀監局的四張罰單。銀監會在官網公布了四川銀監局針對成都銀行多項違規事項開出的4張罰單,共計罰款90萬元。
其中,成都銀行高升橋支行貸款支付管理不嚴致貸款資金被挪用、貸后管理缺失,被罰款30萬元;成都銀行錦江支行未嚴格執行貸款受托支付、未跟蹤檢查貸款資金使用情況,被罰款20萬元;成都銀行高新支行向授信客戶轉嫁房屋抵押登記費,被罰款10萬元,沒收尚未清退的抵押登記費67280元;成都銀行新津支行因貸前調查不盡職造成在項目資本金未到位的情況下即發放貸款、用貸款資金歸還到期貸款,被罰款30萬元。
宋清輝分析說,“成都銀行的這4張罰單中,3張涉及信貸業務,由于城商行貸款和客戶集中于某一地,信用風險集中并且壓力較大,監管部門在審核IPO資料時,會更注重銀行的資產質量,這4張罰單會有著一定的影響。”
2015年11月,成都銀行IPO遭遇“中止審查”,原因是更換會計師所致。記者致電詢問該行何時重啟IPO,接電話的工作人員稱,“由于工作紀律和保密規定,無可奉告”。成都銀行何時重啟IPO仍是未知數。
大連銀行:凈利潤降幅高達94.48%,不良貸款率高于行業2.33倍; 不再提及IPO
記者在大連銀行官網查詢發現,自從該行2014年5月9日公布2013年報后,一直未再更新定期報告,直到今年4月29日,該行才又重新發布2015年報。
該行2015年報顯示,去年該行實現營收55.63億元,其中利息凈收入49.02億元,當期實現營業利潤4.64億元,利潤總額0.31億元,凈利潤1.28億元。
記者對比大連銀行2013年和2015年的會計數據發現,該行經營數據下滑的態勢明顯、經營業績大幅跳水。從2013年到2015年,其營業收入從74.04億元下滑至55.63億元,營業利潤從28.96億元下滑至4.64億元,利潤總額更是從2013年的29.01億元斷崖式下跌至0.31億元,凈利潤從2015年的23.17億元下跌至2013年的1.28億元,其凈利潤降幅高達94.48%。
在凈利潤斷崖式下跌的同時,該行不良貸款率大幅上升。據其年報顯示,該行不良貸款率維持在3.89%的高位。而根據銀監會披露數據,截至2015年末,國內商業銀行平均不良貸款率為1.67%,大連銀行不良貸款率為行業平均數值的2.33倍。
對于不良貸款率的持續高升,大連銀行在年報中指出,“去年受經濟下行周期、個別行業產能過剩等因素影響,部分企業貸款無法按期償還。本行已采取訴訟執行、資產抵債、打包核銷等一系列措施,加強不良貸款的壓縮清收和清理整頓工作,防止新增不良貸款產生。”
與成都銀行相似的是,反腐風暴也刮到了大連銀行。去年9月20日,遼寧省紀委發布消息,大連銀行黨委委員、行長王勁平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組織調查。
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王勁平是大連銀行IPO的主刀者,上任之初就開始推動大連銀行上市,并于2010年向證監會提交了IPO申請,完成了上市申報工作。但是 2012年,大連銀行第四大股東大連實德高管徐明被查,不僅導致該行不良貸款余額激增,而且還殃及其上市之路。
2013年,證監會公布《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顯示,此前一直處于“中止審查”狀態的大連銀行,已經進入申請終止審查企業名單,3年來,該行IPO沒有新的進展信息披露。在其2015年報中,也未見到關于該行IPO的任何信息。
江蘇銀行:不良貸款率連續5年增長 巨額貸款訴訟頻發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了解到,在已經過會的城商行中,有2家銀行的資產規模過萬億,分別是上海銀行和江蘇銀行,其資產總額分別為1.45萬億元和1.29萬億元,處在城商行的第一梯隊。
江蘇銀行是在江蘇省10家城商行基礎上通過合并重組設立的,去年7月通過證監會發審委審核,首發申請順利過會。
江蘇銀行招股書披露,“擬在上交所發行股數不超過25.975億股,發行后總股數不超過129.875億股。發行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后,將全部用于充實資本金,以提高資本充足水平,增強綜合競爭力?!?/p>
東吳證券一位分析師稱,按照不超過20倍市盈率測算,與之對應的發行價則為15元左右,再按不超過26億股發行規模,該行募資規模在400億左右。
從市場規律來看,目前市場行情低迷,不適宜如此巨量的大盤股上市募資。這個資產過萬億的城商行目前正在排隊等待上市。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查詢江蘇銀行年報發現,最近幾個會計年度,該行的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不斷高企,呈現節節攀升態勢。其年報顯示,該行2010年—2015年度的不良貸款余額分別為25.41億元、27.89億元、35.65億元、47.23億元、63.52億元、80.15億元,不良貸款率呈逐年遞增態勢,分別為0.96%、1.01%、1.15% 、1.3%、1.43%。
另據銀監會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2015年城商行不良貸款率分別為0.8%、0.8%和0.9%、0.94%、1.37%。對比可見,江蘇銀行的不良率均高于同期城商行的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江蘇銀行在這一輪去產能的過程中,深陷中小微企業的貸款泥潭,多筆數千萬、過億元的巨額貸款無法按期收回,只得起訴打官司。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通過檢索“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多起這樣的案例。比如2014年2月25日,江蘇銀行深圳分行與深圳市瑞華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簽訂了1.5億元的最高額綜合授信合同,授信期限為一年,一共發放了4筆共計8000萬元貸款,到期后未如期償還,該行便將瑞華公司告上法庭。2015年,深圳中院作出(2015)深中法商初字第9號判決書,要求瑞華公司償還8000萬元本金及相應利息、復利和罰息。另有江蘇銀行宜興支行起訴江蘇宜鵬重工有限公司逾期拖欠貸款3000萬元、江蘇銀行淮安清浦支行起訴淮安潤爾華化工有限公司逾期拖欠5000萬元貸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