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yuki
2016年的春天,對于廣大中國星際2的粉絲與觀眾而言可謂是經歷了一場冰火兩重天的洗禮:在自家門口舉辦的WCS中國站的小組賽上,一直被寄予希望的中國星際2選手連續2次不敵來自蒙古的星際2黑馬Sioras。一時間群情激奮,小色與F91更是在微博上宣泄著自己的強烈憤懣與極度的失落之情。
而之后的3月25日-27日,在世博中心所舉辦的WCS上海站與GPL國際挑戰賽總決賽,暴雪設定的WCS賽事舞臺以及直播標準,加上網易所設定的WCS上海站豐富的直播內容,以及憑借著Neotv豐富的線下賽事運作經驗和高水準的直播質量一舉轟動了中外,中國星際2在比賽之外的賽事制作上成功打贏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并引起了世界范圍內的廣泛關注和討論。
不得不說,這次WCS中國站暨GPL2016國際挑戰賽將作為一個重要的節點永載中國星際2乃至中國電競史冊:他標志著中國星際2乃至中國電競線下賽事能力重新得到了世界認可;同時也標志著中國星際2選手競爭力再一次退化。這是一場冰火兩重天的賽事,我們選手輸了比賽,卻在制作上贏得了國內外的一致認可,這其背后的故事和意義值得每一位觀眾們細細品位……
一、從“BWC之敗”說起
整個故事可以向前追溯到2012年的BWC,那一年暴雪宣布BWC(戰網世錦賽)落戶中國上海,同時由于在2012那一年沒有暴雪嘉年華,BWC在某種意義上也就是落戶在中國的暴雪電子競技嘉年華。當時全世界32位最強的星際2選手齊聚上海世博非洲館,角逐歷史上首個BWC桂冠(也是后來WCS冠軍的前身)。
中國星際2的慘敗就從這場在家門口舉辦的賽事上拉開了序幕:先是32強小組賽,唯一幸存并被國人寄予厚望的中國星際2冠軍Comm 1:2不敵美籍華裔選手Suppy,接著0:2不敵西班牙選手VortiX,小組墊底無緣16強。
同時,BWC現場也出現了諸多類似網絡問題、直播推流問題等問題,引發了中西方觀眾的強烈不滿。北歐著名的電競機構Dreamhack CEO甚至直接在推特上怒噴:“這一刻,我恨不得讓我的團隊空降到上海接替BWC轉播。”
那個冬季被譽為是中國星際2歷史上最黑暗的時刻:輸了比賽、輸了制作、也輸了人心……也就是從2012年開始,暴雪再也沒有在中國大陸的土地上舉辦過哪怕是一屆官方性質的WCS線下賽事,更是取消了BWC這個設定并在2013年開始全面推進了WCS(世界錦標賽)賽事體系。
時至今日,回憶往昔,依然有不少圈內人士與選手扼腕嘆息:假如當時沒有BWC,假如當時BWC不在中國,假如當時BWC中國星際2選手能發揮的再出色一點...
二、坎坷的“WCS之旅”
而時光到了2013年年初,正值星際2的第二篇章:《星際爭霸II:蟲群之心》發售,暴雪也全面推行WCS賽事體系:將整個世界范圍內分為了韓國、北美以及歐洲三大賽區,并設定了全年三個賽季,每個賽季分為預選賽、挑戰賽以及超級聯賽三大級別,年終積分前列的選手將晉級在暴雪嘉年華舉行WCS世界總決賽的賽事體系。
而對于中國星際2而言,由于BWC的慘敗,使得中國星際2選手只能從最開始的預選賽開始奮斗,并且是在中國時間的清晨去參加北美賽區的線上賽。早起的痛苦、網絡的延遲讓中國星際2選手苦不堪言。但是在那一年,我們依然涌現出諸如Jim、MacSed、ToodMing、Top、XiGua、Xy、Shana、Courage(No總)這樣優秀的選手,他們不斷的沖擊線上賽并多次前往北美洲參加超級聯賽,甚至也多次殺入過前八強,這樣的戰績在當時小色、F91以及笨哥等解說下,鼓舞著整個中國星際2觀眾:
2013年WCS美洲區第一賽季:4人殺入挑戰賽、0人殺入超級聯賽2013年WCS美洲區第二賽季:0人殺入挑戰賽、4人殺入超級聯賽,Jim獲得第5名
2013年WCS美洲區第三賽季:1人殺入挑戰賽、3人殺入超級聯賽,MacSed殺入前八
2014年WCS美洲區第一賽季:2人殺入挑戰賽、4人殺入超級聯賽
2014年WCS美洲區第二賽季:3人殺入挑戰賽、6人殺入超級聯賽
2014年WCS美洲區第三賽季:6人殺入挑戰賽、5人殺入超級聯賽
可以看得出,中國星際2整體是在前進的,無論是從殺入挑戰賽和超級賽的數量以及新人而言,我們一直堅挺的屹立在世界星際2的前線——雖然打不過美洲區的韓國猛男(Bomber、Polt、Heart、HyuN),但是面對歐美選手,我們依然是勝多負少。
三、歐美星際2的崛起 vs 中國星際2的衰落
隨著時光進入到了2015年,蟲群之心資料片也進入到了尾聲,在這一年的WCS賽場上暴雪取消了所謂美洲區、歐洲區以及韓國區的設定,將超級聯賽擴大至32個名額,并分為32強和16強兩個階段在歐美地區舉辦線下賽事。
雖然依然是16個韓國人統治了暴雪嘉年華,但是在星際2實力的版圖上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2010-2011年間被我們按在地板上摩擦的歐美星際2,經過了2012-2014年間互有勝負,終于在2015年WCS大幕開啟后演變成了歐美星際2徹底翻身成為了抗韓的希望。
先是Gamers Assembly上,法國異蟲FireCake 3:2力克韓國異蟲True獲得了Major級別賽事冠軍(注),這也是繼2012年“法蟲”Stephano之后第一個非韓選手在國際賽事中擊敗韓國選手獲得Major級別賽事冠軍。之后在9月13日,法國星靈選手Lilbow與波蘭星靈選手MaNa成功會師決賽,并且由Lilbow勇奪當屆WCS超級聯賽冠軍。這標志著WCS賽事體系誕生后,第一個Premier級別賽事冠軍被非韓選手獲得!法國總統、法國主流報紙媒體紛紛向Lilbow的奪冠表示祝賀。
而與此同時,中國選手憑借著之前的表現,暴雪非常慷慨的在32個超級聯賽席位中直接劃分給中國4個席位。但整個2015年,中國星際2選手在WCS賽場上的發揮則是:
2015年WCS超級聯賽第一賽季:4人殺入超級聯賽,MacSed與XiGua殺入16強,MacSed止步9-12名,XiGua止步13-16名
2015年WCS超級聯賽第二賽季:4人殺入超級聯賽,iA殺入16強,但止步13-16名
2015年WCS超級聯賽第三賽季:4人殺入超級聯賽,無人晉級16強
而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WCS2015年限制了韓國選手參加WCS超級聯賽的資格,除了Polt、Hydra、viOlet等少數具有美國學生簽證、運動員簽證的韓國選手之外,大部分韓國星際2選手均無法參加WCS超級聯賽。也就是說,在2015年WCS賽場上,中國選手多次不敵歐美星際2選手,最終在第三賽季上,第一次4人小組全軍覆沒,無緣16強。
一進一出,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了歐美星際2的崛起以及中國星際2的衰落。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了這個問題呢?
注:Premier以及Major級別是權威機構TL對星際2賽事分級進行的設定,其中Premier級別是世界上最高級別的星際2賽事,擁有極為廣泛的關注度以及含金量。
滿足Premier級別需要包含:
1、必須有線下的正賽階段
2、必須在世界范圍內進行多語種轉播(兩種語種以上)
3、必須在世界范圍內開放50%以上的預選名額
4、獎金必須達到及超過2萬美元
四、為何“大清”北洋水師不敵蒙古海軍?
其實早在2014年,網易與暴雪在中國地區就開始舉行星際2職業聯賽GPL。在當時的星際2圈子中,高校賽事有CSL、業余聯賽有SOC、職業聯賽有GPL,最終輸送到了WCS世界比賽的舞臺上,整個完整的生態鏈也讓中國星際2從2014年開始涌現出一批新人:TIME(16歲)、Coffee(17歲)、Jieshi(20歲)、甚至嚴格來說iA也是通過了整個2014年的GPL-WCS賽事體系才逐漸成長為如今中國星際2的當家旗手之一。
但為什么在擁有了職業聯賽體系之后,中國星際2選手反而被歐美星際2選手拉開了差距?最終在2016年GPL國際邀請賽上,中國星際2預選賽冠軍Jieshi與老將ToodMing雙雙不敵蒙古黑馬Sioras?
賽后,廣大水友紛紛吐槽說:請問蒙古有500人玩星際嗎?我大清北洋水師就這樣被蒙古海軍給滅了?
究其原因總計有3點:
1、我們國內的競爭環境相比歐美星際2而言就如同溫室的花朵
首先歐美星際2擁有海量的線上+線下賽事,而且經過了3年WCS賽事的洗禮和調教,歐美星際2除開Snute(25歲)、Nerchio(23歲)等“老牌”名將之外,已經催生出一大批諸如Elazer(18歲)、Neeb(18歲)、Lilbow(20歲)、PtitDrogo(20歲)、MarineLorD(20歲)等新一代明星選手,他們擁有更積極的求勝心以及賽事態度,同時又經歷了各種線下大賽的洗禮,無論在實力還是心理上都已經達到了一流的水準。
反觀中國這邊,雖然也擁有了GPL以及SL(NSL)戰隊聯賽的線下錘煉,但在賽事競爭程度相比歐美無論是比賽數量、頻次還是大賽質量以及競爭對手方面都相距勝遠。畢竟中國范圍內稱得上一流的選手不過也才5-6人,二流的選手也同樣是5-6人。而光歐洲星際2一流選手就有10人以上,還有一大批隨時可能爆發的二流選手在不斷沖擊著他們。我們先不論中國的頂級與歐美頂級選手的質量差距,單說數量上的競爭這就導致了只要是國內比賽的質量和效果都遠遠落后于歐美星際2。
同時,國內星際2長期以來的四大天王制霸——MacSed、XiGua、Jim與iA把控著國內幾乎90%以上的獎金收入,新人選手在面對這些霸主時候天生的信心不足讓很多新人很容易滿足與所獲得的微小勝利:今天勝了四大天王1小局、明天贏了四大天王1大場。然而無論是對四大天王還是新人選手們,他們恐怕都沒有意識到的是,打敗四大天王對于中國星際2而言可能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他們如果想要揚名立萬,如果想要在收入上超越四大天王就必須在國際賽場上獲得更大的突破!
2、國內星際2選手對于閱讀比賽能力實在太過于薄弱
“中國星際2選手基本的運營功力是A級甚至接近S級,但他(們)在比賽中所表現出來的比賽能力恐怕只有C級。”這是某位海外星際2解說在一次WCS賽后的點評。這充分說明了中國星際2選手的最大的問題所在——閱讀比賽的能力實在是讓人不敢恭維。
正如這次GPL國際邀請賽上,iA在面對韓國老牌選手DRG的時候,iA前期漂亮的多線穿狗讓他獲得了很大的優勢。此時專業解說小色與F91就從上帝視角下了判斷:如果此時iA全力進攻,除非自己出現重大失誤,否則必勝!
然而結果呢?DRG虛張聲勢的出擊讓iA錯失了稍縱即逝的最佳戰機。之后iA想通過與對手拼運營,并慢慢騰出人口想突然爆一波飛龍的想法卻被DRG完全猜到。最終iA一步步的被DRG牽著鼻子走,最終無比懊惱的丟掉了比賽。
這還是建立在iA已經在前期對于地圖和選手做了充分的準備的情況下,但是我們的選手在閱讀比賽的細節和自信心上確實有很大的問題:該果斷的時候無法判斷出來,給人一種瞻前怕后的感覺。
3、訓練效果不佳、缺乏教練指導
如果說中國選手閱讀比賽能力薄弱還能通過比賽提高,那對于訓練效果這部分而言才是最最關鍵的缺失。中國有著太多的選手機械化的在天梯上進行著聯系,他們并不是不刻苦,也不是不思考,但最后的效果如何?Jieshi不編隊的習慣至今無法得以改進、Cyan暴兵不足的弱點依然存在、其他選手比如TIME在后期運營等方面相比歐美頂級選手的差距更是無比巨大。
電子競技作為一個殘酷的行業,并不是說你練習的多,練習的猛就有絕對的效果。相反它會平衡量與質之間的關系:沒有質量的練習完全是維持水平、而沒有數量的練習也會讓選手力不從心。或許,中國星際2真正缺少的不是新人、不是比賽,而是如何解決如何訓練、如何提高練習效果的專業教練。
五、東邊不亮西邊亮 中國制作重獲認可!
正如筆者在文章前所表示的,這場GPL的比賽并非完全沒有喜悅之處——中國電競在經歷了眾多保守非議的賽事執行和制作后,終于重新獲得了世界范圍的認可!
要知道,本場比賽舉行的時間是2016年3月,而之前結束的DOTA2四季賽事——上海Major賽事因為糟糕的制作以及賽程管理被國內外玩家噴的體無完膚。而追溯到LOL賽場上,無論是武漢的德瑪西亞杯以及是LPL職業聯賽賽場上,比賽延遲、網絡卡頓、選手管理等問題更是讓西方玩家對于中國電競的制作能力降低到了冰點。
但就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WCS超級聯賽&GPL國際挑戰賽卻在賽事制作上成功打了一個漂亮的翻身仗!
他的成功主要有4點:
1、流暢的賽事直播以及舞臺流程
線上賽事轉播是所有賽事直播的重中之重,他需要對賽事項目有著非常專業的理解、對于舞臺流程有著精確的把控。合理的預估賽程、科學的安排流程,加上對軟硬件調試、選手解說主持以及導播團隊的相互配合。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會導致線上轉播的失敗。
2、專業的中英文主持以及知名解說
這一點相信所有觀眾們都能深刻的體會到:一個會調動氣氛的現場主持、一個會引領分析的專業解說會給予賽事轉播帶來多大的提升。相信這次看過WCS中國站&GPL黃金國際挑戰賽的觀眾們都會記得艾力+SMIX的出色發揮——他們不僅能調動氣氛,同時三種語種的翻譯,并熟練掌握星際2采訪與內容,無論是中國還是西方觀眾,都對他們的“中英韓文”主持給予充分的肯定。
3、互動環節及觀眾體驗
而相比之前2個項目而言,這里更多的是比拼策劃能力以及現場執行細節的操作。這次無論是Kiss Camera還是關于毒奶的梗,都讓線上線下的觀眾們大呼過癮。同時主辦方也貼心的考慮到了現場飲水的問題,現場除了制作了精美的星際18周年畫廊之外,還提供了5臺飲水機——細節雖小,但給予觀眾的滿意卻完全不是一點半點!
4、討人喜歡的世界明星聯隊vs韓國明星聯隊
這是中國人最喜歡的所謂中外對抗賽,因此主辦方也特意邀請了WCS前4名選手+2名中國選手對抗6名受邀參賽的韓國明星。既保證了精彩的比賽,又吊足了觀眾的胃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