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瑞元
早期藝術家們用畫筆描繪表達自己的情感,現在攝影師沒用相機和鼠標來傳情達意,我的故鄉是位于福建省邵武市的一個小山村,其祖輩們從莆田移民而來,整整50年的風霜雨露,幾多起落,幾多悲歡,令人感慨。我想通過創造歷史場景的手法來展現小村莊曾經的氛圍,這些看似簡單的畫面是我從多年來拍攝的近百張素材中精心挑選,后期通過PS處理,調整色彩、影調以及人物大小比例等,再針對環境特點將人物安排在適當位置,合成后將畫面調整為帶有偏土黃的仿古韻味色調,以此呈現上世紀70年代的鄉村風貌。
最后通過具有歷史感的場景與改建后現代風格環境的對比,展現出小村莊的變遷。不能不承認,我的故鄉與童年被我美化了,這樣的畫面是一個集錦,符合我記憶中的真實。


先構思要做的畫面,場景里面的主人公是老人和孩子,我選擇用自己家鄉的老人和孩子來打造故鄉熱鬧、溫馨的場景,用8:3比例的寬幅的畫面來表現,建好畫布比例后,先引入房子素材。

繼續添加老房子素材,構造畫面左右兩側老房子布局。按“Ctrl+T”鍵,使用自由變換工具,對齊房屋構造及大小透視比例(可適當降低不透明度60%,以便察看對齊,對好再恢復至100%),使用“橡皮擦工具”擦去不需要的地方,注意擦邊緣部分時,靈活改變橡皮擦的不透明度和流量,使過渡自然。

添加老房子遠端和天空的背景,諸如山脈、道路頂端小平房及天空云彩素材。再使用“橡皮擦工具”擦去不需要的地方,注意擦邊緣部分時,靈活改變橡皮擦的不透明度和流量,使過渡自然。

添加電線桿素材。雙擊該素材圖層,在彈出的“圖層樣式”對話框里,按住“Alt”鍵,在“混合顏色帶”里,選擇“本圖層”,將白色滑塊拉到約217左右,將黑色滑塊往右拉到底。這樣,使電線桿及電線顯現在畫面中,并用“移動工具”將它移動到恰當的位置。

分別添加老房子兩邊水溝素材。可多次復制粘貼,直到合適長度。按“Ctrl+T”鍵,使用自由變換工具,放置到老房子邊合適位置,再用“橡皮擦工具”擦去不需要的地方。注意擦邊緣部分時,靈活改變橡皮擦的不透明度和流量,使過渡自然。

使用“套索工具”我們選擇用自己家鄉的老人頭部,替換掉一些精彩場景中的老人頭部。諸如老人頭部用“移動工具”復制粘貼到被置換的老人頭部,按“Ctrl+T”鍵,使用自由變換工具,調整比例大小,用“橡皮擦工具”擦去不需要的地方。

我們將畫面的構圖全部完成后,各種人物邊緣要仔細處理,我習慣用“橡皮擦工具”擦去不需要的邊緣,只要注意不透明度和流量的控制就做得到。遠景跟近景的透視關系方面,我們要淡化遠景,讓畫面更有空氣透視感。

新建“色相飽和度”調整圖層,降低全圖飽和度約-70左右,使用“橡皮擦工具”(不透明度約30%)擦回需要的人物、動物等元素。新建“色彩平衡”調整圖層,選取“中間調、陰影、高光”各黃色-13、紅色+2。可視個人感覺調整。

合并圖層。執行“濾鏡庫\藝術效果\海報邊緣”命令,海報化6,其他不動。再復制“背景”圖層,執行“濾鏡\油畫”命令(如無油畫濾鏡,可自己下載安裝),在彈出對話框里設置“畫筆”,樣式化0.35左右,清潔度10,縮放0.1,硬筆刷細節10。“光照”:角方向318(視畫面光影調整),閃亮0.35左右,再按確定。再用“橡皮擦工具”(不透明度約30%)擦回需要的人物、動物及天空。再執行“濾鏡\雜色\添加雜色”命令,數量11.86%。分布:“平均分布”,勾選“單色”,確定。最后適當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