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琪,謝 群(廣外南國商學院 國際經濟與金融學院,廣州 510545)
?
廣州市空港經濟的發展戰略研究
李宗琪,謝群
(廣外南國商學院國際經濟與金融學院,廣州510545)
摘要:空港經濟作為一種經濟形態,其本質是依托機場的發展,促進具有空港相關功能的產業發展,空港產業是引領空港經濟發展的主線,以及實現空港經濟功能的核心載體。廣州市白云國際機場是中國三大樞紐機場之一,擁有雄厚的腹地基礎,具備發展空港經濟多方面的動力與優勢,也存在管理和服務等方面的問題。本文在分析廣州空港經濟發展動力的基礎上,通過介紹對廣州空港經濟的發展戰略的研究和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如何加快廣州空港經濟健康良性發展的建議,因為加快發展空港經濟是帶動經濟社會轉型和發展的必然選擇。
關鍵詞:廣州;空港經濟;發展戰略
1.1廣州市空港經濟的發展優勢
(1)區位條件優越。廣州市白云區國際機場位于亞太地區中心,從白云機場出發,到達亞洲各主要國家只需要三四個小時,觸及占世界人口一半的國家和地區只需要五個小時,到達世界主要城市只需要十八個小時,由此可見,白云機場具有建成國際門戶的天然優勢。
(2)區域合作一體化。泛珠三角洲區域合作以及珠三角地區一體化進程加速、廣州、佛山、肇慶經濟圈建設、廣佛同城化等區域合作的不斷深化,廣州市空港經濟的影響范圍也進一步拓大。
(3)交通體系日趨完善。與白云國際機場緊密相連的高速公路已有十二條,其將成為多種交通方式的交通樞紐和換乘中心,并成為珠三角地區交通圈的空港核心。
1.2廣州市空港經濟的發展劣勢
(1)機場屬地化改革不徹底。省、市沒有形成統一的發展空港經濟的協調機制。
(2)管理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廣州空港經濟發展缺乏有效的統籌管理和資源整合機制,導致白云機場與廣州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管理不協調。空港經濟區建設進度緩慢,產業重復布局,造成一定的資源浪費。
(3)綜合交通體系有待完善。從整個交通體系上看,白云機場與各交通路網銜接還不暢通,軌道交通網絡的覆蓋密度低,還未形成高效的水陸空聯運網絡。
1.3廣州市空港經濟的機遇
(1)廣州市政策的支持。廣州市制定了一系列指導性文件,比如貫徹落實珠三角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將發展空港經濟納入廣州市的戰略部署,并且加快空港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以及政策環境將進一步優化。
(2)區域合作的深化。除了泛珠江三角洲區域合作、珠江三角洲地區一體化,同時,廣州與東盟、香港、澳門、臺灣的合作更加緊密,廣州空港經濟的國際化進程也將加速發展。
(3)交通便捷。航空鐵路的聯運,有利于拓展空港經濟的腹地,加強機場與高速鐵路的有效聯接,這有利于擴大廣州市空港經濟的客貨源腹地,同時,有效的市場分工和適度的競爭也將促使航空公司把集中優勢的資源用于拓展遠程航線,這有利于提升廣州遠程航線的經營品質。
1.4廣州市空港經濟的挑戰
(1)區域競爭日益激烈。珠三角地區的各大機場的高密度性導致機場以及空港經濟的相關產業、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
(2)空域和航權的限制。白云國際機場的空域非常緊張,另外,航權開放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機場的國際航線數量趨于落后地位。
(3)政策和服務體系急需完善。通關效率有待進一步提高。創建與國際接軌的順暢、便捷的聯檢政策環境是樞紐運營的核心競爭力體現,是實現廣州白云機場作為航空樞紐建設戰略目標的重要保障。
(1)發展戰略定位。廣州市發展空港經濟,主要是以機場和空港經濟區作為主要發展對象,并且努力將白云國際機場建成國際空港門戶樞紐,將空港經濟區建成我國空港創新試驗區以及高端產業集聚區。
(2)國際化的門戶樞紐。廣州市為強化白云國際機場在全國三大樞紐機場的地位,將進一步增強白云國際機場的航空運輸服務功能、綜合交通換乘樞紐功能,并且形成資金、信息、技術、人才等各要素流通中樞,增加航班的數量,提高服務和管理水平,將其打造成國際門戶復合型航空樞紐。
(3)高端的產業集聚區。廣州市重點發展空港指向性的高端產業,并努力促進其國際化進程。
(4)戰略性產業。1)廣州空港經濟的基礎體系(見圖1);2)為制造業提供方便快捷的空港物流產業。海陸空立體交通網絡設施健全,這有利于建成服務珠江三角洲、華南地區、輻射大西南和東南亞、面向全國以及全球的國際現代物流中心;3)建立汽車制造業、設備制造業等資金密集型產業基地。廣州汽車產業的集群化高速發展,空港產業的主要部分包括汽車零部件和生產設備制造業, 因此可以將汽車產業培育成空港經濟的主導產業。
(5)發展建議。1)建立有機組合機制。為推動空港經濟的快速發展,可建立政府以及市場作用有機結合的管理體制;2)加強產業化引導。建立廣州空港產業投資的項目,明確其核心條件,著重引入符合廣州空港經濟的具備發展帶動性以及創新能力強的知名企業,并且建立科學的空港產業發展指標體系,在企業的規模、行業中的地位、效益、稅收以及環保等方面來評估空港產業的發展指標;3)加快配套基礎設施規劃。建議根據空港經濟發展的要求,梳理機場周邊各層次基礎設施系統的關系,加快推進交通、生活配套等設施的規劃建設,來支撐空港經濟的高速發展。其中,交通系統應先行規劃建設,盡快打通與機場聯系的關鍵道路,完善相應配套設施,實現城市道路、公路、軌道交通、鐵路等各種交通方式的無縫駁接,從而建立立體化的綜合交通體系。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6.11.230
作者簡介:李宗琪(1994-),女,廣東汕頭人,本科,研究方向:空港產業國際競爭力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