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 晶,馮 玫
1.山西醫科大學(太原 030001),E-mail:shuizhuyu_6@163.com;2.山西大醫院
?
社區全科醫生精神衛生及相關常見精神疾病的知曉率調查
趙晶1,馮玫2
1.山西醫科大學(太原 030001),E-mail:shuizhuyu_6@163.com;2.山西大醫院
摘要:目的了解太原市社區全科醫生對精神衛生的一般知識及臨床上常見精神疾病的知曉程度,為全科醫生的精神衛生知識普及和精神疾病識別和防治提供科學參考依據。方法采用隨機抽樣的方法,隨機選取太原市社區衛生服務站和服務中心的全科醫生作為研究調查對象,共進行500份隨機問卷調查,采用衛生部辦公廳的《精神衛生與心理保健知識問卷》和由日常門診中常見的精神疾?。航箲]癥、驚恐發作、抑郁癥、強迫癥、幽閉恐懼癥、軀體化障礙的常見癥狀自制的調查問卷,共32題。結果太原社區全科醫生對精神衛生的知曉率比相關精神疾病的知曉率高,且精神衛生知曉率高于一般水平,對精神疾病的知曉率稍低,且不同性別、職稱、學歷、年齡階段的社區醫生對精神衛生狀況知曉率沒有差別,不同學歷的全科醫生對精神疾病知曉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不同性別、職稱、年齡階段的社區醫生對精神疾病知曉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結論在專業的精神疾病的知識上,全科醫生還有進步的空間。
關鍵詞:精神疾??;社區全科醫生;精神衛生;知曉率;軀體化障礙
1資料與方法
1.1研究對象分別在太原市6個城區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或服務站的全科醫生隨機進行問卷調查,不限性別、年齡、職稱、學歷,共500份問卷調查,采取匿名調查方法,由調查員講解調查目的,意義、填表方法及注意事項,由社區全科醫生當場獨立完成并收回。
1.2方法問卷采用衛生部辦公廳的《精神衛生與心理保健知識問卷》,并且加入對常見精神疾病如焦慮癥、驚恐發作、抑郁癥、強迫癥、幽閉恐懼癥、軀體化障礙的常見癥狀自制的調查問卷,共32題。問卷主要內容包括兩大部分32個條目:精神衛生知曉率(20個),相關精神疾病知曉率(12個)。精神衛生知曉率包括:一般知識;精神病預防及治療;易感人群;精神衛生紀念日。與20位專家訪談共同制定了本調查問卷,相關精神疾病問卷包括焦慮癥、驚恐發作、抑郁癥、強迫癥、幽閉恐懼癥、軀體化障礙癥狀設計的12道問卷(題目:21~32)。第21~16題,答對一題計1分,答錯不計分。第17~20題,答“知道”計1分,答“不知道”不計分。第21~32題,答對一題計1分,答錯不計分。

2結果
2.1被調查人員基本情況被調查人員共500人,其中男296人(59.2%),女204人(40.8%);醫師360人(72.0%),主治醫師60人(12.0%),副主任醫師50人(10.0%),主任醫師30人(6.0%);大專73人(14.6%),本科369人(73.8%),碩士58人(11.6%);被調查人員的年齡為(36.67±9.28)歲,其中29歲及以下142人(28.4%),30歲~44歲240人(48.0%),≥45歲118人(23.6%)。
2.2不同性別社區醫生精神衛生知識的正確知曉率在題20、32中男女的回答正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女性對這兩題的正確率高于男性。詳見表1。
2.3精神衛生狀況認知情況社區全科醫生精神衛生知曉得分為(16.822±2.232)分,屬于中上水平;相關精神疾病知曉得分為(8.882±2.033)分,屬于中下水平。提示社區全科醫生對精神衛生知曉率較高,對相關精神疾病知曉率較低。詳見表2、圖1、圖2。

表1 不同性別社區醫生在各條目上精神衛生知識的正確知曉率 %

表2 被調查人員的精神衛生及相關精神疾病知曉得分
全科醫生對精神衛生各維度知曉率的情況,其中全科醫生對一般知識和易感人群知曉得分均大于80%滿分;精神病預防及治療知曉得分等于80%;對紀念日知曉率的得分小于80%。詳見表3。

表3 全科醫生對精神衛生各維度知曉得分
2.4單因素分析
2.4.1精神衛生狀況知曉單因素分析不同性別、職稱、學歷、年齡階段的社區醫生對精神衛生狀況知曉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詳見表4。

表4 精神衛生狀況知曉單因素分析
對年齡與精神衛生知曉率得分進行相關分析(r=0.038,P=0.641),可知社區全科醫生的精神衛生知曉率不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
2.4.2相關精神疾病知曉單因素分析不同學歷的全科醫生對相關精神疾病知曉得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不同性別、職稱、年齡階段的社區醫生對相關精神疾病知曉得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詳見表5。

表5 相關精神疾病知曉率單因素分析
對不同學歷與相關精神疾病知曉得分進行LSD兩兩比較,大專與本科、碩士間有差別,本科與碩士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即本科和碩士的全科醫師比專科醫師對相關精神疾病知曉率高。詳見表6。

表6 不同學歷與相關精神疾病知曉率比較
對年齡與相關精神疾病知曉率得分進行相關分析(r=-0.101,P=0.215),可知社區全科醫生的相關精神疾病知曉率不會隨著年齡的變化而變化。
2.5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2.5.1精神衛生知曉率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對精神衛生知曉率與其所包含的條目進行逐步線性回歸分析,其中20個條目有9個條目進入了回歸方程。回歸方程為y=1.3x6+1.28x10+0.95x17+1.38x4+1.19x2+1.10x9。由結果可知對精神衛生知曉率影響最大的為題號4。詳見表7。

表7 精神衛生知曉率與其條目的
2.5.2相關精神疾病知曉率多元線性回歸分析對相關精神疾病知曉率與其所包含的條目進行逐步線性回歸分析,其中12個條目有11個條目進入了回歸方程?;貧w方程為y=0.74+0.99x25+1.05x29+1.09x32+1.08x23+0.91x28+1.01x24+1.00x27+1.18x22+1.05x30+0.97x26+0.93x31。由結果可知對相關精神疾病知曉率影響最大的為題號22。詳見表8。

表8 精神衛生知曉率與其條目的
2.6精神衛生知曉率和相關精神疾病知曉率的比較將小于80%得分的人群定義為低知曉率,80%~90%得分定義為中知曉率,≥90%得分定義為高知曉率。對精神衛生知曉率與相關精神疾病知曉率進行卡方分析,卡方值為78.19,P<0.05。詳見表9。

表9 精神衛生知曉率和相關精神疾病知曉率的比較 例(%)
以兩組的合計值為對照組進行Ridit分析,結果顯示精神衛生知曉率組的OR值和95%可信區間為0.515(0.572,0.459),相關精神疾病知曉率組的OR值和95%可信區間為0.485(0.510,0.459),可知社區醫生對精神障礙的知曉率比相關精神疾病知曉率高,且精神衛生知曉率高于一般水平,相關精神疾病知曉率低于一般水平[1]。
2.7社區全科精神衛生及相關疾病的知曉率調查問卷(見表10)總體知曉率高于可以達到國家對普通人群的知曉率比值70%,但是相關精神疾病的知曉率低于要求的平均水平。

表10 社區全科精神衛生及相關疾病的知曉率調查問卷
3討論
本次調查了太原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衛生服務站隨機抽取的全科醫生500人,對其進行問卷調查顯示全科醫生對精神衛生一般知識知曉率屬于中上水平,可見在近些年對精神衛生工作重視的基礎上,全科醫生作為居民健康的守門人對精神衛生的一般知識有了較為充分的認識,且在年齡、職稱、學歷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可見精神衛生知識的普及工作做得較為到位。但是對相關精神疾病知曉率屬于中下水平,且本科和碩士的全科醫師比??漆t師對相關精神疾病知曉率高??梢娫趯I的精神疾病的知識上,全科醫生還有進步的空間。
在社區門診經常能見到有些病人常年奔波于“軀體疾病”的治療而沒有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面對陰性檢查結果,治療效果差,而目前各醫院的醫護人員對此類疾病的認識不足,常誤診為其他疾病,導致大量的醫療資源浪費,如何提高該病的確診率是各個醫院面臨的主要問題[2]。如軀體化障礙病人具有較高的軀體先占觀念和疑病觀念。主要特征為多種多樣、反復出現、時常變化的軀體癥狀,病人反復申訴變化不定的軀體癥狀,可涉及身體的任何系統和任一部位[3]。病人的反復不適主訴,以及反復就醫檢查無明確結果,這些有可能都導致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不信任,于是反復就診于各個醫院,浪費了大量的醫療資源,給家庭社會帶來了巨大負擔。病人的反復就診不僅浪費了大量的醫療資源,它帶給每個家庭的結果可以說是災難性的,故提高醫護人員對精神疾病的認識勢在必行?!秶鴦赵恨k公廳關于轉發衛生計生委等部門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年—2020年)的通知》中提到具體的目標:到2020年,精神衛生綜合管理協調機制更加完善;精神衛生服務體系和網絡基本健全。健全省、市、縣三級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精神衛生專業人員緊缺狀況得到初步緩解。全國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量增加到4萬名。東部地區每10萬人口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數量不低于3.8名,中西部地區不低于2.8名?;鶎俞t療衛生機構普遍配備專職或兼職精神衛生防治人員。常見精神障礙和心理行為問題防治能力明顯提升。公眾對抑郁癥等常見精神障礙的認識和主動就醫意識普遍提高,醫療機構識別抑郁癥的能力明顯提。精神障礙康復工作初具規模。探索建立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社區康復機構及社會組織、家庭相互支持的精神障礙社區康復服務體系。精神衛生工作的社會氛圍顯著改善。醫院、學校、社區、企事業單位、監管場所普遍開展精神衛生宣傳及心理衛生保健。城市、農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識知曉率分別達到70%、50%。高等院校普遍設立心理咨詢與心理危機干預中心(室)并配備專職教師,中小學設立心理輔導室并配備專職或兼職教師,在校學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識知曉率達到80%[4]。
我國的精神衛生工作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巨大挑戰,當前我國精神衛生工作正在以良好的開端向著科學化、公平化、國際化的方向邁進,要實施這項宏偉的工作,應合理配置精神衛生資源,扶持和發展社區服務,加強精神衛生知識的宣傳活動。為此,作為人民健康守門人的社區全科醫生,責無旁貸要將精神疾病的診治掌握提上新高度,將我國精神障礙的預防與控制提高到與整體國民經濟發展、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高度,以期達到促進人民精神衛生健康的目標,也更能提高居民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2]劉明華,張晉昕.Ridit分析與秩和檢驗在等級資料處理時的關系[J].循證醫學,2010,10(5):282-285.
[2]孟凡強,崔玉華,沈漁村,等.綜合醫院軀體形式障礙臨床特點的初步研究[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9,13(2):67-69.
[3]汪新建.何伶俐.精神疾病診斷標準中的神經衰弱與軀體化的跨文化分歧[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5):113.
[4]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衛生計生委等部門全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15—2020年)的通知[EB/OL].國辦發〔2015〕44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網, 2015-06-19,http://121.8.227.6/interlibSSO/goto/6/=cqbmds9fykha9fnu9bm/DRCNet.
(本文編輯郭懷印)
(收稿日期:2015-12-29)
中圖分類號:R749R259
文獻標識碼:B
doi:10.3969/j.issn.1672-1349.2016.09.041
文章編號:1672-1349(2016)09-104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