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迅
?
·科研論著·
定性研究相關內容介紹及其在護理領域應用中的探討
李迅
定性研究作為一種不同于定量研究的研究方法,越來越廣泛地應用于醫學相關的研究領域。其聚焦于“是什么”“為什么”“如何”等問題的回答,能夠回答定量研究數據所回答不了的問題?,F對定性研究的概念、方法、步驟等進行介紹,并探討其在護理領域的應用。
1定性研究的起源與定義
定性研究最初起源于人類學研究領域,19世紀20年代,波蘭人類學家Malinowski發表了重要論著,在人類學(Anthropology)研究原則的基礎上,發展出一門新的學科——人種學/民族志(Ethnography),他為了研究土著人的生活習慣與文化,到土著村落中,與當地人共同生活,觀察他們的生活和行為,與他們交談,研究生活中的物品,這種深入到“田間地頭”的研究方式也被稱為“田野調查”,其中運用到的方法漸漸發展成為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的定義有許多版本,不同學者和著作中用不同的語言來描述定性研究。從廣義來說,定性研究被理解為不以統計數據或量化形式來呈現的研究,主要通過文字來描述某種現象,注重的是發現問題的過程,并可以幫助解釋定量研究的結果,回答事件為什么會發生[1]。目前比較完整全面概括定性研究定義的一個版本為:定性研究是在自然環境下,研究者通過實地體驗、開放型訪談、參與型和非參與型觀察、查閱文獻、個案調查等方法,長期、深入、細致地研究社會現象,了解人們對某一事物或現象的經歷、觀點、見解、想法、感覺、態度、新年、期望,收集定性資料,并按一定的主題、類別,進行編碼、歸納推理的過程[2]。
一般來說定性研究屬于社會學、人類學常用的研究方法,比如動物學家對大猩猩的行為進行研究;人類學家研究土著部落的文化;社會學家進行鄉土中國、社區的研究。國外醫學相關領域的研究也較為常見,如研究英國護士和助產士對使用補充替代醫學的看法[3];國內近年醫學研究中定性研究的應用以及相關方面發表的論文也逐漸增多。
2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
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包括觀察法、訪談及實物分析幾大類,除此之外,德爾菲法(Delphi)、群體決策法(Nominal group)、共識法(Consensus method)、案例研究法(Case study)等也都屬于定性研究的范疇?,F介紹兩種最常見的方法。
2.1觀察法
按照研究者在研究中的公開程度劃分,觀察法可以被分為公開的觀察法和隱秘的觀察法;按照研究者在觀察對象中的參與程度劃分,則可分為完全觀察者、參與式觀察者、觀察式參與者以及完全參與者。其中,完全觀察者與完全參與者屬于隱秘性的觀察,在研究的過程中,研究者不被觀察對象所知;而參與式觀察與觀察式參與屬于公開的觀察,研究過程中,觀察對象知道研究者的存在,并且知悉研究者的角色和目的。
研究者作為完全觀察者時,需要“置身事外”“袖手旁觀”,完全不打擾觀察對象的活動與交流,在沒有任何外界影響的前提下,觀察和收集信息。這樣的好處是收集到的信息非常真實,但是由于信息需要經過觀察者的判斷、理解,帶入了研究者的解讀,難保其客觀性,同時由于觀察者一般需要進行較遠距離的觀察,也不能隨時發問,對一些問題難以形成深入的了解,也可能存在看不到或者聽不清的情況。
研究者作為完全參與者時,研究者完全融入觀察對象的生活,這類似“臥底”,觀察對象可能直接與研究者接觸,但并不知道其真實身份和目的,這種觀察方式能夠使得觀察者零距離接觸研究對象,獲得第一手資料,然而對研究人員的技巧等要求較高,并非使用所有的研究問題。參與式觀察及觀察式參與兩種方式,研究者以公開存在的形式與觀察對象共處,身臨其境地與觀察對象接觸,較適合比較長期的觀察。
2.2訪談法
2.2.1訪談法是通過交談和問答的形式,由研究者獲得和收集被研究者表達的信息,根據訪談內容和結構的開放程度分為封閉式訪談、開放式訪談與半開放式訪談。
2.2.1.1封閉式訪談
封閉式訪談時以研究者為主導,按照實現設計好具有固定結構的統一問卷進行問答,提問方式、問題、順序等都經過了標準化。這種方式的訪談多用于定量研究。
2.2.1.2開放式訪談
開放式訪談則沒有固定的訪談問題,研究者鼓勵受訪者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自己的看法,通過與受訪者的交談,了解其自己認為重要的問題、看待問題的角度等,在這種形式的訪談中,研究者起到輔助的作用,訪談過程中盡量讓受訪者自由發揮。在定性研究的初期,為更全面真實地了解受訪者關心的問題以及思考方式,通常多用開放式訪談的方式。
2.2.1.3半開放式訪談
半開放式訪談介乎于封閉式訪談與開放式訪談之間,研究者對訪談的結構具有一定的控制,但也允許受訪者積極參與。通常研究者只準備一個粗略的訪談提綱,在進行訪談時,則根據自己的研究設計對受訪者提問。訪談中,訪談提綱的作用主要是提示,研究者在提問的同時,鼓勵受訪者進行表達,整個過程研究者根據訪談的具體情況,可以對訪談程序及內容進行靈活的調整。隨著定性研究的深入,研究重點轉向重要或尚存疑問的問題時,通常轉向半開放式訪談的形式。
2.2.2從訪談的形式來看,可以分為個體化深度訪談以及焦點組訪談。
2.2.2.1個體化深度訪談個體化深度訪談通常為一對一的形式,研究者提出開放式的問題,由研究對象來回答,表達自己的態度、看法、認識、觀點、意見等。整個過程中研究者主要處于聆聽的角色,鼓勵研究對象充分表達,將研究對象的語言進行錄音、轉錄,從中歸納關鍵信息。
2.2.2.2焦點組訪談
焦點組訪談則是一組人群共同討論一個話題,通常是為了探討一系列問題,由一名研究者進行主持,一名助手負責整理記錄和協助,由8名~12名研究對象表達各自的意見并進行交流。交流可以是共向的討論,更多見的是不同意見和觀點的碰撞。
3定性研究的步驟及技巧
作為一種研究形式,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一樣,也具有規范的研究步驟,在設計研究時,就應該熟悉定性研究的各個環節,這有利于研究的順利開展以及成功。以下就對定性研究的一般步驟進行介紹,著重基于定性研究最常見的觀察法以及訪談法進行說明。
3.1提出合適的研究問題
像所有研究一樣,定性研究首先需要明確所研究的問題。而定性研究的問題與定量研究不同,回答“是什么”“為什么”等問題,所提出的問題應該是開放式的。首先明確研究目的,之后有針對性地設計問題。一般在定性研究中,不應懷有太大的“野心”,將問題的范圍設計得太大。比如,如果想研究大學生對于社會實踐的態度,就應該考慮一個范圍,比如具有特殊性的問題“某醫科大學本科生對于醫學相關社會實踐的態度”,而不應該設計成概括性的“中國大學生對社會實踐的態度”,否則難以入手。此外,定性研究注重的是過程、情境、描述、解釋,而非結果,所提出的問題不應該出現“是否”“哪個更好”類似的字眼,切忌在提出問題的時候,就對研究者以及研究對象形成先入為主的導向。
對于觀察法而言,設計觀察問題不單單是確定問題本身,還應該考慮與觀察有關的所有因素,如觀察的地點、環境,觀察對象的特點等。
3.2抽樣
除了實物,定性研究的研究對象通常也是人,常見的就是觀察人,或者訪談人。與定量研究的概率抽樣不同,定性研究的抽樣通常為非概率抽樣。由于定性研究并不回避主觀性,對于一個問題,定性研究工作者并“不關心所有人如何想,而只關心有人這么想”[2],其研究對象的選擇常使用的抽樣方式主要包括非概率抽樣的方法,通常為信息導向或者目的導向。如滾雪球抽樣、鏈式抽樣、方便抽樣、特例抽樣、強度集中抽樣等。
與定量研究不同,定性研究并不強調前瞻性的樣本量計算,其抽樣思路是動態抽樣,遵循的是“信息飽和原則”。進行定性研究的觀察或者訪談,當研究對象認為,所收集到的信息不再增多,無論再進行多少觀察或者訪談更多的人,獲取的信息都是之前已經獲得的,這個狀態被稱為信息飽和,當達到信息飽和時,認為定性研究所研究的樣本已經充分,可以停止研究。
3.3研究前的準備
對于定性研究來說,研究對象是非常寶貴的,研究過程也無法復制。進了現場,接觸了觀察對象,一切就開始了,如果出現失誤,絕沒有重來的機會。因此必須在研究前進行充分的準備,確保所有的準備到位,研究者胸有成竹,才正式開始研究。
對于觀察研究來說,在確定了研究問題后,需要制定具體的觀察方式,并設計觀察計劃。觀察計劃應該包括觀察的內容、對象以及范圍,明確觀察地點,并且熟悉觀察地點的特征。確定觀察的時刻、時長和觀察的次數、方式、手段,考慮倫理道德問題。明確觀察對象是什么人,如果觀察對象是一個群體,還應該了解群體中的結構和關系,各個個體在群體中的角色等,明確觀察的內容,比如觀察對象的動作、語言、細節,等等??梢灶A先設計一個觀察提綱,列出要點信息,包括人物、觀察的時間、事件、地點、事情如何發生、為什么會發生等。
對于訪談來說,則需要了解和確定訪談的環境,訪談對象的特點,如果是半結構化的訪談,還需要確定訪談提綱。研究者需要對訪談提綱的結構非常熟悉,必要的時候應該在正式訪談之前進行預訪談,相當于一個實踐前的操練,有利于發現問題,進行方法的完善,以免在正式訪談時浪費寶貴的資源。
3.4收集資料
對于觀察法來說,需要進行正式觀察,并做好觀察記錄。觀察記錄中可以包括觀察的基本信息,如時間、地點等,客觀觀察到的信息,觀察對象的動作、語言、行為、關系等,研究者自己的思考、備注等,作為觀察的研究記錄,供進一步分析。
對于訪談來說,收集資料的主要方式是錄音。錄音之前應該取得研究對象的知情同意,如果研究對象不接受錄音,則只能放棄訪談,或者改為進行筆錄。在訪談的過程中,要求研究者對訪談提綱非常熟悉,能夠根據實地情況以及訪談對象所回答的內容隨時調整問題的順序,做到溝通順暢,最大限度收集信息并且不遺漏設計好的問題。在錄音的同時,一般還要進行輔助的筆錄,將關鍵要點、研究者內心的思考、研究對象的表情、動作等信息記錄下來。
3.5訪談的資料分析
把錄音的信息轉化成文字,需要經過一個轉錄的過程。在開始轉錄之前需要先對錄音進行反復聆聽,熟悉資料,并同時配合記錄反省日志。
熟悉錄音資料后,正式對資料進行轉錄,注意在轉錄的過程中不僅要轉錄文字,還需要完全轉錄被訪談者的停頓、語氣等。注意在轉錄的過程中,如果遇到個人信息、隱私,或者受訪對象表示不愿意透露和公開的部分,應該進行去特征化處理,保護研究對象的隱私權。
轉錄結束后,需要對資料進行編碼,從原始編碼中歸納出主題,發展出相應的類屬或領域,最終撰寫研究報告。與定量資料不同的是,定性資料往往是從開始收集資料的時候,就開始了分析。目前的編碼和分析可以借助軟件完成,常用的軟件包括QSRNvivo,RQDA等。
定性研究結果的報告也需要遵循結構化的科學研究的報告規范,報告的撰寫應該盡早開始進行。報告的內容可以包括備忘錄分析、反思日記以及描述性的過程分析,也就是將定性研究中研究者所進行的事項客觀真實地進行報告。對于每個領域和主題的報告,除了報告總結后的內容還需要摘引原轉錄的文字,這是定性研究的獨特之處。注意,在報告中不需要體現數量、頻次等信息。
4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區別與聯系
定性研究的特點突出,與定量研究不同,首先定性研究的研究人員通常面向自然世界,收集與感官經歷有關的資料,包括親眼所見、親耳所聞、親身所感,因此在定性研究中,研究人員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其次,定性研究的研究環境不是定量研究中人們熟悉的實驗室環境,或者量化的問卷,而是自然的客觀存在形式,這需要研究者較長時間處于工作現場,試圖理解所研究對象是如何認識他們的世界,注重個體特征而不像定量研究,強調對總體的推論。
研究內容往往是通過復雜的事物,獲得對人們經歷的詳細理解,而研究假設隨著研究的進行,有可能被不斷改變和修正,這是因為研究最初的假設只是基于以往的理論,而這個理論僅僅是起到引導作用,有可能是錯誤的。在最初假設的基礎上,研究者記錄和挖掘研究對象行為、語言中出現頻次高,對其重要的詞匯,將其歸納為“本土概念”,同時研究者反復閱讀已經獲得的資料,基于“本土概念”,從資料中形成解釋的理論,這個理論歸納的過程,被稱為“扎根理論”,這個過程與定量研究也是迥然不同的[4]。
總的來說,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在研究目的、內容、方法、工具等方面都存在區別,具體可由表1進行概括。

表1 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區別
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之間并沒有絕對的鴻溝,許多常見的研究方法實際上在不同方面能夠同時體現出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的特點。比如隊列研究這樣的觀察性研究屬于定量研究的范疇,然而其中的觀察與記錄卻包含定性研究的特點;問卷調查屬于社會人文研究,明顯具有定性研究的特征,但問卷中封閉式問題的分析卻是定量研究的體現。因此,兩種研究間根據定性與定量成分,并不是非黑即白,而存在過渡關系。在實際研究中,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常常結合應用,回答不同方面不同形式的問題[4]。
5定性研究在護理領域的應用
護理實踐中往往關注病人的身心健康,身體與精神照護同等重要。解答護理領域的臨床問題,很多時候深度了解和把握病人的體驗、主觀感受具有重要的意義。對于具有人文傾向的問題,應該考慮定性研究。
同時在一些定量研究中,可以考慮嵌套一個定性研究[5],比如在臨床觀察中對觀察對象同時進行一個定性訪談,也可以通過相似的方法來探索護士的觀點、態度、期望等,回答那些數字之外的問題。
總之,根據具體的臨床問題,在循證實踐中,可以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形式,結合數據與深度挖掘的細節信息,為臨床決策提供依據。
參考文獻:
[1]劉建平.定性研究與循證醫學[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08,28(2):165-167.
[2]陳向明.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1.
[3]Cant S,Watts P,Ruston A.Negotiating competency,professionalism and risk:the integration of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 by nurses and midwives in NHS hospitals[J].Soc oSci Med,2011,72(4):529-536.
[4]劉建平.循證中醫藥定性研究方法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9:1.
[5]劉建平.定量與定性研究方法相結合的中醫臨床療效評價模式[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1,31(5):581-585.
(本文編輯王麗寇麗紅)
Probe into Introduction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nursing field
Li Xun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Cochrane Center,Beijing 100029 China
摘要:定性研究在醫學相關研究領域的應用日益廣泛,用于回答數字之外的研究問題,有著定量研究并不具備的優勢和特點。現對定性研究的起源、定義、主要方法、步驟與技巧、與定量研究的區別與聯系,以及在護理學研究領域的應用等方面分別進行介紹,希望通過介紹,讀者能夠了解定性研究的概念、方法與進展,并能夠將該研究方法應用于護理領域,發揮其優勢與特色。
關鍵詞:定性研究;起源;定義;護理;應用;方法介紹
AbstractQualitative study has been used more and more widely in medical study.Different from quantitative study,qualitative study answers questions beyond number.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origination,main methods,steps,skills of qualitative study,as well as the differentiation with quantitative study,in hope of making the readers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qualitative study,thus being able to apply this study method in the field of nursing.
Key wordsqualitative study;origin;definiens;nursing;application;method introduction
(收稿日期:2016-03-26)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2095-8668.2016.01.05
文章編號:2095-8668(2016)01-017-04
作者簡介李迅,助理研究員,博士,單位:100029,北京中醫藥大學循證醫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