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黎標
翻子拳的技法特點
文/唐黎標

翻子拳是中國拳術之一,它的歷史悠久,其在發展過程中吸取了其他門派的許多拳種精華。明代戚繼光在其所著《紀效新書·拳經·捷要》中談到翻子拳時說它是“善之善者也”,可謂贊譽備至。翻子拳具有快速連貫、翻轉變化和對稱性的特點,它是我國武術中的一朵奇葩。
就拳法而言,翻子拳以直拳和擺拳為主,并借助腰部的扭轉和上體的吞吐進行發力。對于頭部和軀干上下結合的連續、快速擊打是翻子拳法動作的一大特征。而它的掌法則大量吸取了劈掛拳的掌法技術,講究“大劈大掛、放長擊遠”,借助“轆轤勁”和“翻扯勁”,從而達到勁力的整體性與滲透性。翻子拳常見的手法招式有“雙上手”、“翻八下”、“順鸞肘”、“擺掛拳”、“鐵翻桿”、“當頭炮”和“左右鞭拳”等。各種拳法、掌法都突出一個“快”字,講求拳密如雨、干脆短促。
此外,翻子拳的許多技術動作要求左右對稱地進行練習,并且與進步、退步、閃步、跳步等步法相配合,從而做到“手到步到”。就技擊而言,這也充分體現出了翻子拳的實用性與科學性。
翻子拳在腿法方面大量地吸取了戳腳的動作技法。它的兩種最具代表性的腿法——“寸腿”和“鴛鴦腿”便源于此。其中,“寸腿”是一種低位腿法,主要在近距離內依靠腳掌對對手下盤進行攻擊。其發力快速突然,難以防范。“鴛鴦腿”則是一種高位腿法,借助上體的翻轉動作進行攻擊,強調出腿順暢及虛實結合。它在實戰中常能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此外,“左右穿點腿”是翻子拳腿法的又一特色。
以上幾種腿法在訓練和實戰中都講究左右對稱運用,這不僅有利于提高其技擊的實效性,而且對于發展練習者的協調性也有很大幫助。
“八閃翻”中的“閃”即是指動作凌厲,快如閃電。翻子拳相對其他拳法而言在動作的快速和連貫性方面表現得尤為突出。它的拳法、腿法以及步法的移動十分迅捷,非常符合實戰技擊規律。
以“雙上手”和“打三拳”動作為例。從運動路線來講,二者分屬于抄拳和沖拳范疇。完成這兩個動作都需要練習者在向前快速移動的過程中連續打出三至五拳,然后再進一步重復上述動作進行追擊。這就要求在不到一秒的時間之內揮出數拳,與拳擊中的組合拳技術非常接近。不僅出擊風馳電掣,而且需要上肢運動與腳下移動協調一致。類似動作還有“翻八下”、“擺掛拳”等等,這些都是翻子拳的主要技術。它們在出拳的連續性和速度方面較之其他拳種優勢明顯。“雙拳密如雨,脆快一掛鞭”就是對翻子拳這一技術特點的形象描述。當然,這一系列動作都是在步法與身法的密切配合下完成的,對于練習者的身體協調性和技術的熟練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就腿法而言,翻子拳的“寸腿”、“蹶子腿”等技術隱蔽且突然,“鴛鴦腿”則著重于連續攻擊能力。這些均為翻子拳的代表性腿法,動作快速連貫是它們的共同特征。
此外,翻子拳的步法移動快速靈活。除翻跳步等大幅度動作以外,常規的上步、后撤和閃步的移動距離短促,動作迅速。這同現代自由搏擊步法的移動原則如出一轍,講求運動路線的簡潔與合理化。傳統翻子拳在習練過程中,向來要求做到“步疾手密,出動連珠”,也是為了在實戰中能夠達到有效的快速、連續移動的目的,為進攻和防守創造條件。
翻子拳的“翻”是指拳腿動作的上下結合和身法的靈活變化。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一系列翻轉變化的運動原則逐漸形成,即“自實翻虛、自剛翻柔、自上翻下、自左翻右、自前翻后、自陽翻陰、自手翻肘、自拳翻腳,一手變三手、三盤變九手”。正是因為這樣,翻子拳的招數才能夠做到致密緊湊、變幻莫測。
另外,翻子拳在運動中還包括上、下、前、后、左、右、中、雙八個方位的閃翻方法,其最終目的是為了在實戰應用中做到首尾兼顧、上下相隨。翻子歌訣所講的“手快步堅、翻生不息”體現的正是這個道理。比如“鐵翻桿”動作就是先成獨立步,左手下按,繼而右手從左臂內側向外翻打,攻擊對手頭部。然后,身體突然下沉成馬步,同時右手再向下翻打,攻擊對手下盤。類似的動作在翻子拳中不勝枚舉,其主要目的是在為了能夠在實戰中做到上下及虛實的結合,聲東擊西,使對手難于防范。
除此之外,翻子拳的勁力發放則充分借助腰部的扭轉和上體的吞吐翻動,從而達到協調運動、力道通透的效果,即所謂的“閃擺取勢,翻腰轉胯”。以“穿點腿”為例:練習者出腿時上體充分伸展,胸部打開,髖關節前送,力求放長擊遠。收腿時翻身擰腰,將力量傳導到手臂,回身以抄拳反擊,充分體現了周身一體、翻轉發力的原理,而且還能夠起到前后兼顧、拳打八方的作用。翻子拳演練中的以身帶臂、快速翻轉的拳法動作也已經成為它有別于其他拳術的重要標志之一。
翻子拳沒有太多紛繁復雜的招式,其動作簡潔實用,但這些動作大多數都強調左右對稱地進行練習。這與拳擊運動的正架和反架技術相似。其目的是為了在實戰中,可以使相同的技術根據情況在不同的方位和角度都能夠得到自如運用,以求達到勁力的均衡和最大化。這一特點在翻子拳的功力訓練和套路運動中均能得到充分體現。
以翻子拳的基本套路站樁翻為例。它的主要動作如馬步雙插掌、順手樓、翻六下、左右挑袍、左右勾掛、鐵翻桿等等,在套路演練中都是以對稱形式反復出現的。這些動作當中,一部分是在某一特定方向完成后,緊接著轉換運動角度再進行演練,另一部分則是在套路的前半段出現之后,在套路后半段以反方向進行重復。這不僅有利于提高技術的熟練程度,而且對于發展人體協調性也有很大幫助。由站樁翻衍生出的翻子拳的其他套路,如翠八翻、燕青翻、擄手翻等,對稱出現的動作亦占相當大比例。
翻子拳的功力訓練也是如此。例如,“左右挑打”就要求練習者站在木樁前利用前蹬動作,雙腿分別進行踢擊,同時配合兩臂交替向上架打。此法不僅能使雙下肢的力量和擊打力度都得到均衡發展,同時也為實戰中左右開弓的腿法進攻提供了技術和素質保障。由此可見,技術動作的對稱性是翻子拳這一古老拳種源于實戰、符合技擊規律的重要體現。
(編輯/高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