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基(西安石油大學 陜西西安 710300)
關于高校民族生管理的探索研究
——以西安石油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為例
齊基(西安石油大學 陜西西安 710300)
結合筆者近幾年對民族生教育管理經驗,總結分析了民族生的特點及對民族生管理的體會,提出了加強民族生教育管理工作的幾點辦法及其思考。
民族生;教育;管理
少數民族大學生是高校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少數民族大學生更是展現少數民族新面貌的代言人,加強對少數民族學生的管理是展現高校辦學特色的方式之一。少數民族大學生是民族干部后備力量,是民族地區和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更是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人。我院涵蓋維族、哈薩克族、回族、柯爾克孜族、藏族、滿族、土家族、蒙古族、白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其中這些新疆籍民族生報考的大都是我院的國際貿易、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人力資源管理和工商管理類專業。具體民族學生情況見下圖:

民族年級新疆籍貫少數民族 其他籍貫少數民族合計維哈其他滿蒙古土家藏回白苗2012級2 2 7 3 0 2 1 2 0 1 20 2013級4 4 3 1 0 0 1 1 0 0 14 2014級6 2 2 0 1 1 2 2 1 0 17 2015級7 4 1 0 0 0 0 1 0 0 13合計19 12 13 4 1 3 4 6 1 1 64我院共有在校本科生2507,少數名族占比2.52%
我院民族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其分析:
1.語言的差異
因為大多數少數民族學生從小接觸的是本民族的語言,雖然很多同學在入校前的預科班對漢語言文化進行了學習,但是還是不能熟練的將漢語運用到學習生活中,從而導致了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會遇到一些困難。所以在日常管理的過程中,不熟悉民族語言的老師以及相關部門的負責人在工作上會遇到一定的難題。
2.生活習慣方面的差異
少數民族學生因為長期生活在邊疆地區,當地的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對他們已經形成了較為深刻的影響,所以對相對陌生的內地高校生活在短期內難以適應,除此之外在生活中還有來自飲食習慣和作息規律的不同,這些差異在不同程度上都成為少數民族學生融入到大學集體生活的屏障。
3.學習基礎存在差異
國家政策在高考成績上給予了少數民族學生一定的輔助,與此同時,與內地大部分省份的錄取分數線相比,少數民族地區尤其是對少數民族學生的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這都是少數民族學生與內地學生的文化課基礎存在差異的重要原因。以至于老師上課所講的內容對一些同學來說無法理解,長此以往便對所學習科目表現出了較差的積極性甚至產生了抵觸心理,最終造成所學科目考試成績不好。
4.紀律性和集體榮譽感存在差異
在早操、晚自習、日常上課及軍訓中,對于紀律性要求以及集體榮譽方面存在差異,有的少數民族同學不能克服自身存在困難,以至于任務難以圓滿完成。再加上語言方面的溝通障礙,導致部分少數民族學生對學習以及集體活動的積極性較差,長期以往部分少數民族學生會出現曠課、紀律性較差,對所在班級組織不關心,集體榮譽感缺乏等現象。
1.注重個性發展,提供發展平臺
因為生活環境和傳統習俗的熏陶,邊疆地區的少數民族素來以多才多藝和能歌善舞為人所稱道,作為內地高校大學生的少數民族學生無論是在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都是當地的佼佼者。在院系組織舉辦的各類文體活動中,都盡可能注重少數民族學生的個性發展,為他們提供展現其特色民族風情的機會。通過少數民族學生對家鄉文化風采的展示,促進了不同民族之間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同時為少數民族學生提供一個展示自我和民族風采的舞臺。
2.注重細節,促進少數民族管理工作
我院定期開展一系列關于民族生管理的活動,比如說由學院黨委副書記牽頭開展的少數民族學生交流活動及座談會,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近距離的了解少數民族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有效采取相應的措施,比如:在飲食方面,讓清真食堂定期推出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菜肴;在生活方面,通過開展宿舍文化節讓宿舍成為一個展現民族特色文化風采的重要平臺等。此外,院系還采取一定的措施來積極主動的幫助少數民族學生緩解經濟壓力,除了常規的獎、助學金、冬季補助等形式外,在評選其它相關獎助學金時,也會適當的向經濟困難的少數民族學生給予一定傾斜和幫助。
3.學習為本,“一幫一助學助融”活動
進入學習階段后,針對不同民族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學習成績情況等,使他們與所在班級的優秀漢族學生結成對子,共同進步。另一方面,使同學關系友好、班級建設和諧,同時也有助于加強民族學生之間的相互融合。在活動實施的過程中,對那些提供幫助的學生要充分重視并進行合理的選擇,主要是成績優秀、思想素質過硬同班同學。
4.重視學業的同時尊重民族習俗
在學習方面,教師在課堂多關注少數民族學生的學習情況,適時給予民族學生相應的幫助,使他們在學習上逐漸樹立自信,取得優異成績;在生活上,相關輔導員和本科生導師要給予一定的關心和重視,如在少數民族的重要節日里,及時送上節日的關懷與祝福,表達自己的關心和問候。
1.由于民族生學習基礎薄弱,學習本專業課程普遍吃力。在這個情況下與其他同學同樣競爭本校的獎學金未免失去公平。可以征求民族同學和院系的意見,由學校自行籌資、社會募集和主管部門撥專款開設民族生單項獎學金和貧困生基金,肯定和鼓勵民族生在學習和實踐活動取得的成績。
2.針對民族生的積極的活動特點和民族特色。開設民族生第二課堂,一來可以彌補和其他學生的學習和社會實踐的差距,二來讓更多的漢族學生了解少數民族文化,繁榮校園文化,促進民族團結、社會和諧。
3.由于民族生的種種特點,牽涉安全穩定時,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和精力,因此可以在有條件的院系率先配備具有相關工作經驗的專職民族生輔導員,單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
總之,我們在民族生管理中不敢有絲毫的馬虎僥幸心理,要傾注更多的關心和耐心,盡我們的所能讓他們能夠真正融入到校園生活中,鼓勵他們對生活和未來充滿信心,把時間和精力用在不斷提高自我、早日成才的學習當中去,為西部發展、祖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為國家的繁榮、民族的團結添磚加瓦。
[1]邱有華.淺析高校少數民族學生的特點及教育管理[J].長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4)
[2]徐玉圻.民族理論與民族政策[M].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2
[3]葛志才.國內對高校民族生學習、生活狀況研究綜述[J].華北電力大學報,2011,(12)
10.19312/j.cnki.61-1499/c.2016.10.067
本文為贛州市2016年市級社科課題《贛州高校互聯網+高校綠色校園文化研究》研究論文,課題編號為:16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