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麗菲
看王家大院里藏著多少規矩
郭麗菲

位于山西省晉中市靈石縣的王家大院是傳統民居的集大成者

王家大院的楹聯匾額具有很高的審美和觀賞價值
山西晉中以大院文化而聞名,在這姿態紛呈、各具特色的晉商大院中,靈石王家大院首屈一指,享有“王家歸來不看院”的美譽。
而在這規模龐大的建筑群背后,是靜升王家一脈相承的家族文化。
三千王家人聚族而居,延續二百余年,院與院隔而未隔,人與人疏而不離,和睦相處,長幼有序,經商居官,各行其是。細究其理,正是“規矩”在無形中維系著這個大家族,才有了靜升王家迄今700多年的發展史。
2015年12月29日,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推出第26期《中國傳統中的家規》,專題介紹了王氏家族的家訓家規。
依山就勢,隨形生變,層樓疊院,匠心獨運,王家大院由靜升王氏家族經明清兩朝、歷300余年修建而成,是明清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被譽為“華夏民居第一宅”“中國民間故宮”。
如今,經歷了數百年滄桑歲月洗禮的王家大院以其精美絕倫的建筑藝術和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蘊,愈來愈散發出獨特的魅力,留與后人觀其表、悟其意。
王家人十分尊崇“程朱理學”,把《程子四箴》和朱柏廬《先賢家訓》全文雕刻在直徑1.4米的平面圓形青石上,嵌于大門內東西墻壁,加上自己家的《王氏家訓》,讓王氏族人時時處處誦讀溫習,檢點反省。
在王家大院“存厚堂”書院里有這樣一楨由清代學者翁方綱所撰書的匾額:“規圓矩方,準平繩直;祥云甘雨,麗日和風。”說的是畫圓描方,測平量直,得有工具;兆祥之云,適時之雨,須麗日和風。國法家訓,是為人做事的準則,風和日麗,是國泰民安的條件。尤其有趣的是,書家在“矩”字上多加了一點,告訴我們,要多一點規矩,才能正品立身。
王家這么多年發展下來,至今仍有如此氣象,家規家訓給了王家人久盛不衰的法寶。當代知名學者王魯湘曾有評述:“王家大院是中國家文化的典型代表,是中國家訓文化的絕佳體現。王家大院魅力之大,影響之遠,是與其家訓族規密不可分的。”
磚雕、木雕、石雕,這三雕藝術在王家大院被展現得淋漓盡致,精美絕倫。
王家大院主人,多有在外為官者,故院中具有廉潔含義的“三雕”作品比比皆是,其作用在于警示,也在于教化。
如“德馨軒”院中的“一品清廉”牙板。畫面主體是一片蓮葉,兩面花葉依次排列,簡略幾筆波浪線條表示清凈之水,未見任何附加襯托,整個畫面給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覺。
一品為古代朝廷品級,畫面以蓮喻廉,表示崇尚廉潔風骨。蓮者,廉也,周敦頤《愛蓮說》云:“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愛蓮之人,與其稟性行止、淑質操守無不關聯。雕此牙板,寄托了主家對后人的期望。
還有“凝瑞居”院中的“鷺鷺清廉”。一叢青蓮之中,有兩只白鷺,曰“鷺鷺清廉”。此“鷺鷺清廉”刻于出入大門之一側,旨在教化家人無論居家還是在外、無論從事何種職業都需秉持廉潔品性。
王家人深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道理。被世人廣為流傳的王家十五世王夢鵬開設的“四義”善舉,就是一個最好的說明。
義學。王家開設了四座義學,不僅王家的后代能在這里上學,外姓旁人同樣可以免費上學,特別是貧窮人家的孩子,義學從不拒絕。
義店。舊時的靈沁古道,是打通晉陽盆地與上黨盆地的一條交通要道,但必須路經一個叫“焉上”的高寒山區。王家人在寒地兩頭各開設一個義店,行人路經,有茶飯免費提供,并備有若干皮襖,供行人來往此地穿戴。值得一提的是,來往寒地的行人會在走完寒地后,不約而同將皮襖放在另一個義店,方便以后過往寒地的人穿。
義冢。“不忍亡魂悲暴露,聊輸隙壤慰孤靈”,王家出資購買墓地,設立義冢,妥善安葬無主亡魂。
義倉。每遇旱澇災荒年月,王家就花錢買回糧食,放入義倉,免費給受災百姓發放。據史料記載,王氏第十七世的王汝聰一年曾花出四千七百兩白銀購糧到義倉。
王家的積善行德,聲名遠播。第十四世的王謙受和第十六世的王中極曾參加皇帝主辦的千叟宴,僅“康乾嘉”期間五品到二品實授官員就有42人,加上授封、贈封在內的各種大夫達101人,躋身儒林、名登仕籍者120多人,另有貢生、監生、生員365人。
“凡語必忠信,凡行必篤敬。飲食必慎節,字畫必楷正。容貌必端正,衣冠必肅整。步履必安詳,居處必正靜。作事必謀始,出言必顧行。常德必固持,然諾必重應。見善如己出,見惡如己病。凡此十四者,我皆來深省。書此當坐隅,朝夕視為警。”
這是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靜升王氏十六世祖王廷璋創建王家大院五堡之一“和義堡”時借用北宋賢士張思叔的《座右銘》立下的家訓。從怎樣說話、如何行事,到怎樣衣著、如何走路;從為人心態、謀事動議,到品性養成、對待善惡,等等,家訓都作了細致的要求。
靜升王家先祖早年從太原遷至靈石縣溝營村(今溝峪灘村),始祖兄弟四人,分別叫王忠、王信、王誠、王實。老四王實,字誠齋,于元仁宗皇慶年間從溝營村遷入靜升村,距今已有700余年的歷史,傳承二十八世,現有后裔近萬人,分布于全國十幾個省市。
700年來,王家人一直把一世祖的名諱“忠信誠實”作為做人和做事的理念。王家之所以能憑借商賈興家,靠的就是忠信為本,誠實創業。王家在北方經商,代代都信守契約,贏得了商家和百姓的認可、尊重,所以生意才能越做越大。
靈石縣靜升王氏二十二世孫王儒杰說:“作為王氏后裔,我們深為祖先留給我們的精神財富感到驕傲,王氏家訓是我們做人做事的基本遵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