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健鵬
(廣州市從化區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管理中心,廣東廣州 510925)
豬瘟免疫抗體檢測及效果分析
吳健鵬
(廣州市從化區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管理中心,廣東廣州 510925)
做好豬瘟免疫抗體檢測,將其作為制定地方免疫接種程序的依據,對控制豬瘟疫情是大有裨益。文章由此為出發點,介紹豬瘟疫情基本情況,同時調查本地生豬養殖場接種豬瘟后抗體效價水平,為今后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據和參考。
豬瘟;疫情;抗體
豬瘟因豬瘟病毒感染而誘發的急性、接觸性、傳染性疾病,具有較高的傳染性和致死率。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將此病列為必須要報告的傳染病,對生豬養殖業的危害非常大。近些年,各地通過加強免疫力度有效預控此病,為有效監測豬瘟免疫效果,制定合理的接種程序,為地方制定科學合理的免疫程序提供依據。文章就本地養豬場例行接種豬瘟疫苗的豬采血826份,就抗體水平進行監測,為今后本地科學制定免疫程序提供經驗依據,以供參考和借鑒。
根據臨床癥狀可分為最急性、急性、慢性和溫和型四種類型。
2.1 急性型
病豬常無明顯癥狀,突然死亡,一般出現在初發病地區和流行初期。病豬精神差,發熱,體溫在40~42℃之間,呈現稽留熱,喜臥、弓背、寒顫及行走搖晃。食欲減退或廢絕,喜歡飲水,有的發生嘔吐。結膜發炎,流膿性分泌物,將上下眼瞼粘住,不能張開,鼻流膿性鼻液。
2.2 慢性型
多由急性型轉變而來,體溫時高時低,食欲不振,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逐漸消瘦、貧血,衰弱,被毛粗亂,行走時兩后肢搖晃無力,行走不穩。有些病豬的耳尖、尾端和四肢下部成藍紫色或壞死、脫落,病程可長達一個月以上,最后衰弱死亡,死亡率極高。
2.3 溫和型
又稱非典型,主要發生較多的是斷奶后的仔豬及架子豬,表現癥狀輕微,不典型,病情緩和,病理變化不明顯,病程較長體溫稽留在40℃左右,皮膚無出血小點,但有淤血和壞死,食欲時好時壞,糞便時干時稀,病豬十分瘦弱,致死率較高,也有耐過的,但生長發育嚴重受阻。
3.1 使用試劑
有效期內診斷試劑,間接血凝抗原,豬瘟血清(陰性、陽性)。
3.2 使用器械
微量振蕩器、V型110°96孔血凝板、取液塑料嘴、移液器。
3.3 被檢血清
本地某規模豬場、某種豬場、地方散養戶主,例行接種豬瘟疫苗826份,接種后3周取豬血清實驗備用。根據豬場養殖規模及接種情況,本地實驗細分3組。
第一組:種豬場血清,接種用疫苗用豬瘟兔化弱毒脾淋苗,分兩次注射防疫,首次3頭份,二次加免2頭份,共采取血清132份。
第二組:規模化商品豬場,接種用疫苗用豬瘟兔化弱毒細胞苗,分兩次注射防疫,兩次劑量均為3頭份,共采取血清288份。
第三組:散養豬場,接種用疫苗用豬瘟兔化弱毒細胞苗,分兩次注射防疫,每次2頭份,共采取血清436份。
3.4 檢測方法
檢測用豬瘟正向間接血凝實驗,操作嚴格按照診斷試劑使用說明操作。
3.5 判斷標準
在陰性、陽性血清稀釋液對照孔合格的前提下,再觀察待檢血清各孔,以呈現“++’,凝集的最大稀釋倍數為該份血清的抗體效價,受檢血清抗體效價≥1:32判為合格,存欄豬免疫抗體合格率≥70%判為合格。

表1 豬瘟免疫抗體檢測結果
統計的血清樣本有826份,其中,抗體效價在1:32以上的,有669份,免疫抗體合格率為80.99%。其中,種豬場血清免疫抗體合格率在94.7%,規模化商品豬場免疫抗體合格率在85.66%,散養豬場免疫抗體合格率在74.08%
(1)自本地豬瘟免疫現狀來看,各豬場免疫狀態存在不小的差異。而且,受母源抗體的影響,接種豬瘟疫苗后抗體效力不高。由此,建議各豬場落實好免疫抗體檢測制度,時刻關注豬體內母源抗體的水平,并根據消長規律制定切合本場實際的免疫程序,切實提升豬場豬瘟免疫質量。
(2)自現狀分析,部分豬場使用豬瘟兔化弱毒脾淋苗反應效果不錯,而且這次免疫抗體檢測,抗體效價較高,建議使用豬瘟兔化弱毒脾淋苗,據研究表明,豬瘟兔化弱毒脾淋苗的主要優點有:產生免疫快且堅強(4 d可產生堅強免疫力);可抵抗亞臨床感染;無外源病毒之憂。
(3)自檢測結果分析,本地種豬場豬瘟免疫效果較好。而,規模化商品豬場抗體水平不容樂觀,散養戶免疫抗體水平合格率雖已達到70%以上。但是,同樣存在感染豬瘟的可能。分析原因,與如下幾方面相關:
第一,疫苗運輸和存貯中存在的問題。接種業主運輸疫苗期間,常因無冷藏設備、疫苗稀釋達不到標準要求、接種用凍干苗存放過久等等問題,導致接種疫苗效價過低,甚至導致接種失敗應先接種效力。
第二,受其他病害的影響。部分養豬場受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的影響,直接影響到豬體的免疫效力,降低豬瘟疫苗的免疫應答水平,造成接種免疫的失敗。此外,有豬場豬瘟為溫和性。此感染癥狀表現不明顯,由此可導致豬瘟病毒的持續感染,進而導致豬體免疫的耐過性,影響到接種效力。
第三,接種疫苗注射免疫中存在的問題。接種疫苗期間,存在的操作不規范,同樣會影響疫苗接種效力。比如:操作技術不規范,針頭重復利用,使用期間未消毒;接種用疫苗劑量不足,達不到應有的接種效力;免疫密度過低,影響整體接種效果;接種時間過早,仔豬剛下生后不久即注射豬瘟疫苗,由于受母源抗體的影響,影響到免疫效果。
第四,接種程序不合理。接種程序不合理,補免工作不到位,影響免疫接種整齊度。部分散養戶防疫意識淡薄,甚至一年僅免疫1次。有的在出現豬瘟疫情后,采著手免疫工作,導致豬群免疫合理率偏低。
第五,飼養管理水平低,部分散養戶甚至用霉變飼料、飯店剩余泔水等等,導致豬體肝細胞壞死變性,淋巴組織出血,破壞豬體免疫器官,導致免疫抑制,影響到接種效果。
[1]李銳瓊,王瓊,張世永,等.規模化養豬場豬瘟免疫失敗的原因及防范對策[J].當代畜牧,2015,(36):85-86.
[2]李曉偉. 農村豬瘟免疫中存在的問題淺析[J].中國豬業,2013,(2):51.
[3]鐘萬華. 豬瘟免疫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養殖技術顧問,2013,(2):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