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磊++楊光++冉啟煌++楊金釵++杜勇++田慶紅++侯元軍++周小波++唐祿春++黃國廷

摘要:為探討品種選育對貴州白山羊繁殖性能的影響,在選育群中選擇符合貴州白山羊品種標準的初產日齡體重的公、母羔羊進行了同期跟蹤觀測研究。結果表明,選育群公羊性成熟日齡平均為106.63 d,母羊初情日齡平均為118.82 d、發情周期平均為20.46 d、發情持續時間平均為46.91 h、初配年齡平均為175.39 d、妊娠期平均為149.67 d,這與自繁群羊各項繁殖生理指標基本一致,符合貴州白山羊品種早熟性能的繁殖生理特點,說明該品種繁殖生理遺傳性能穩定;選育群母羊產配間隔平均為57.77 d、產羔周期平均為207.60 d、年只均產羔胎數平均為1.76胎,選育群母羊產羔率、繁殖羔羊斷奶(2月齡)成活率平均分別為187.70%和95.27%,與自繁群相比產配間隔縮短11.68 d(P<0.05)、產羔周期縮短11.86 d(P<0.05)、年只均產羔胎數提高0.1胎(P<0.05),產羔率、羔羊斷奶成活率分別提高12.54%和12.96%(P<0.05), 這既體現了貴州白山羊多產、高繁性能特征,也說明品種選育對提高其繁殖水平具有明顯效果。
關鍵詞:貴州白山羊;品種選育;同期觀測;繁殖性能
中圖分類號:S814;S8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273X(2016)03-0007-02
貴州白山羊是貴州省地方優良品種,具有性成熟早、繁殖力強、適應性廣、肉質優良、遺傳性能穩定等特點[1,2]。但是,長期來由于缺乏科學選育選配、羊群野交亂配現象嚴重,導致品種質量有所退化、生產性能逐漸下降,這與貴州白山羊品種標準的生產性能指標形成一定反差[1]。為探討品種選育對貴州白山羊繁殖性能的影響,結合《貴州白山羊品種選育研究》課題內容,在選育群中選擇符合貴州白山羊品種標準的初產日齡體重的公、母羔羊進行跟蹤觀測研究[1],旨在為合理開發利用貴州白山羊品種資源,加快肉羊產業化發展提供科學指導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時間與地點
本試驗于2013年9月12日至2015年9月20日在黃土、新景、客田、洪渡和塘壩等5個鎮的養羊場(戶)中進行。
1.2 試驗材料
1.2.1 試驗羊選擇 本研究選擇選育群中符合貴州白山羊品種標準(DB52/414-1997)初生日齡體重的羔羊和自繁群中的同齡羔羊作為觀測研究對象,并對兩組羊逐只進行編號、登記入群飼養。
1.2.2 飼養管理 為盡量縮少試驗羊組間個體差異,試驗中選育群和自繁群的飼養環境、管理水平和放牧條件相對一致,均采取白天全天自然放牧(惡劣天氣除外)采食,收牧后適量補飼季節性草料。期間嚴格免疫程序和驅蟲程序,保證羊群健康。
1.3 試驗方法
1.3.1 方法 在5個鎮分別選擇1戶選育示范戶和1戶自繁戶設立觀測點,在自然放牧和常規的飼料管理條件下,對試驗羊進行同期跟蹤觀測和統計分析。
1.3.2 觀測內容 對選育群羊和自繁群羊分別觀測記錄公羊性成熟日齡,母羊初情日齡、發情周期、發情持續時間、初配日齡、妊娠期、產配間隔時間、產羔周期,統計分析母羊年只均產羔胎數、胎均產羔率和繁殖羔羊斷奶成活率等繁殖性能指標。
2 結果與分析
2.1 繁殖生理指標
觀測結果(表1)表明,選育群公羊性成熟日齡平均為106.63 d,母羊初情日齡平均為118.82 d,發情周期平均為20.46 d,發情持續時間平均為46.91 h,初配日齡平均為175.39 d,妊娠期平均為149.67 d,這與自繁群羊各項繁殖生理指標基本一致(P﹥0.05),符合貴州白山羊品種繁殖生理特點[2],說明貴州白山羊品種繁殖生理指標具有穩定的遺傳性。
2.2 多產、多胎性能
通過對93只選育母羊和96只自繁母羊觀測統計分析,結果(表2)表明,選育母羊妊娠期平均為149.83 d,與自繁母羊基本一致;選育母羊產配間隔時間平均為57.77 d、產羔周期平均為207.60 d,比自繁母羊分別縮短11.68 d和11.86 d(P<0.05);選育母羊年只均產羔胎數平均為1.76胎,比自繁母羊提高0.1胎(P<0.05)。這可能與選育母羊種質及營養水平有關,是品種選育產生的效果。
2.3 繁殖水平
由表3可知,選育群母羊產羔率平均為187.70%,繁殖羔羊斷奶(2月齡)成活率平均為95.27%,比自繁群母羊相應指標分別提高12.54%和12.96%(P﹤0.05),比貴州白山羊品種繁殖性能指標提高6.09%(P﹤0.05)[3],這符合貴州白山羊品種高繁殖性狀特征,說明開展品種選育,通過嚴格選種選配,可充分挖掘貴州白山羊品種的繁殖潛力,提高其繁殖水平。
3 小結與討論
(1)觀測結果顯示,選育群和自繁群羊均具有明顯的早熟性能,其各項指標符合貴州白山羊品種繁殖生理特征,說明貴州白山羊品種繁殖生理指標具有穩定的遺傳性。
(2)研究結果表明,選育群母羊產配間隔平均為57.77 d、產羔周期平均為207.60 d、年只均產羔胎數平均為1.76胎,與自繁群相比產配間隔縮短11.68 d(P<0.05)、產羔周期縮短11.86 d(P<0.05)、對年只均產羔胎數提高0.1胎(P<0.05);選育群母羊產羔率平均為187.70%,比自繁群母羊的166.79%提高12.54%(P﹤0.05),比貴州白山羊品種繁殖性能指標的176.92%提高6.09%(P﹤0.05)[3];繁殖羔羊斷奶成活率平均為95.27%,比自繁群提高12.96%(P<0.05)。可見,選育群無論是多產、多胎性能還是產羔率等繁殖性狀都表現出了明顯優勢,這說明通過開展品種選育、保證了種羊質量、機體生長發育正常,可有效縮短繁殖周期,提高母羊繁殖力。
(3)本試驗結果表明,貴州白山羊品種具有高繁殖力的的遺傳特點,但受遺傳、營養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因此,在生產實踐中,要加強品種選育、嚴格選種選配、不斷提純復壯,推行科學飼養管理、滿足營養需要,才能充分發揮其繁殖性狀優勢,提高繁殖水平。
參考文獻:
[1] 張 穆,羅 添,邵峰泉,等. 貴州省地方標準-貴州白山羊(DB52/414-1997)[S]. 1997.
[2] 陳永澤.貴州省畜禽品種志[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1993.
[3] 李云龍,王秀全,田貴明,等. 沿河山羊繁殖性能觀測[J]. 中國養羊,1992(3):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