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翀
?
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
王翀
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水平迅猛提高、政治體制改革顯有成效、社會主義民主建設不斷完善、文化生活也不斷呈現出了發展繁榮的蓬勃景象。然而,在我國各項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我國的經濟發展與環境資源之間的矛盾日益的變得尖銳。
現在越來越多的企業的環保意識有了明顯的提高,他們已經意識到碳排放問題是和企業的長期健康發展是密不可分的。相對于國外低碳經濟的發展,我國起步比較晚,現在的碳信息披露還處于比較混亂的狀況,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統一完整的體系,我國企業的披露意識還有很多不足。所以,完善我國碳會計信息披露,對于我國的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推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看環境會計的相關實證研究,我們可以發現假設設定呈現出比較集中的特點,在以前的研究中,學者們主要在公司規模、所處行業、治理結構、負債程度、盈利能力、監管壓力、發展能力等因素,地區差異、審計委員會、金融壓力等因素方面進行了研究分析。本文綜合考慮了現階段中國企業碳會計信息披露的狀況,以及本文獲取數據與樣本的可能性、可靠性與所選取的假設因素的代表性,重新選擇與設定了對碳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假設。第一,中國的碳會計發展所經歷的時間不是很長,針對碳會計方面的關法律法規還不是很完善,所以監管壓力不予參考。其次,作者企業中的獨立董事會影響公司制定決策與決定,因此把獨立董事選入假設假定進行考慮。第三,本文在深滬兩市上市的公司中進行樣本與數據的選取,所以本文的研究不會受到金融壓力的影響。第四,受制于時間與精力,本文主要集中研究常用指標對碳會計信息披露的影響,對于如審計委員會等非常用因素暫不考慮。綜上所述,本文作出如下假設:
考慮到企業分屬于不同的行業,重污染行業和非重污染行業對環境的影響程度有著顯著的差異。基于“誰污染誰治理”的原則,重污染企業相比非重污染企業而言,其對環境的損害更大,對環境污染有著更多的治理與補償責任。此外,重污染行業的企業因為它們消耗更多的能源、造成更嚴重的環境污染,所以受到更多法律法規的約束和社會的關注。這就從外部促進了重污染企業節能減排與提高企業形象的行動,相應的承擔更多的環境責任。所以在這種情況下,重污染企業會更為主動的披露碳會計信息,來提升企業的外部形象、達到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
假設一: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的碳會計信息披露程度高于非重污染行業。
考慮到公司規模也會影響信息披露程度。第一,如果一個公司的規模比較大,它就會提供較多地商品和服務,則其所消耗與占用的環境資源就越多,在生產與經營活動中的碳排放量就越多。所以基于社會責任理論,這些企業就應該承擔較多的環境責任。第二,隨著環境矛盾日益加劇,大家越來越關注企業的環境行為,尤其是規模比較大的公司,這就對它們的碳會計信息披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第三,規模較大公司的治理結構相對較復雜,而且公司股權較分散、矛盾較突出,基于委托代理理論,這些企業比較愿意自愿披露更多碳會計信息,從而反映管理層履行受托責任的具體情況。第四,大公司往往需要較多的外部資金,為了達到吸引外部投資者、擴大資本規模的目的,這些企業也會更加積極地披露相關碳會計信息。
假設二:公司規模的大小與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程度呈正相關。
善于盈利的公司為了凸顯出自身的能力,會通過積極主動地向投資者、債權人、政府機關、社會公眾等利益相關者披露相關信息,讓投資者掌握信息上的優勢,這不僅給投資者更為詳細的參考數據,還會幫助企業自身拓寬融資渠道,獲得社會的認可。越來越多的投資設開始關注碳會計信息,它已成為對企業進行價值評估的參考信息之一。同時,善于盈利的公司擁有諸多的方式來進行低碳生產與經營,例如更換設備、改進技術、改善管理等,所以他們可以較多地承擔起社會責任、環境責任。基于上述理由善于盈利的公司比較樂于積極主動地披露碳會計相關信息,從而為利益相關者提供更多的信息、實現公司的自我價值,同時也可以向社會展現企業的環保與可持續發展理念。
假設三:盈利能力的高低與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程度呈正相關。
擁有較多的負債的公司中存在著這樣的矛盾,即股東希望盡可能地發揮負債所帶來的財務杠桿效應,而公司的債權人希望保證企業可以及時足額償債,他們要求資金的安全性。會計信息披露的目的是希望可以向債權人和股東反映企業的真實狀況,可以緩解并解決股東、管理層和債權人之間的沖突。伴隨著國家不斷出臺明確的與環境保護相關的標準與規章,環境問題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程度不斷加大,債權人在關注企業資金安全性的同時,也越來越多的開始關注企業的環境行為。例如碳排放超標所產生的處罰金支出等都與債權人利益密不可分,然而企業在申請貸款時,銀行等金融機構會參照企業的環境行為考慮所可能會發生的財務風險。企業的負債水平達到一定程度時,債權人為了保障自身的資金安全和財務狀況,他們會對公司提出披露更詳細、更綜合、更全面的會計信息的要求,以用來更好的衡量企業的償債能力。上市公司為了能夠及時、足額地獲取融資,會比較積極主動地披露相關的碳會計信息,從而便于進行資金成本控制管理與擴大融資渠道。
假設四:負債程度的高低與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程度呈正相關。
基于研究分析結果立足筆者所設想出的影響我國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水平的因素,我們可以得出以下主要結論:
假設一: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的碳會計信息披露程度高于非重污染行業。
因為社會對于重污染企業的關注較多,規章制度對于重污染企業的限制和要求也較多,所以重污染企業有更為顯著的披露理由。重污染企業為了維護企業良好的形象,會積極主動的進行碳會計信息活動。我國應先對重污染行業的碳會計信息披露行為進行規范,然后再推廣至非重污染行業。
假設二:認為公司規模的大小與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程度呈正相關。
規模較大的企業的資產總額較多,他們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所以相較于規模較小的企業來說,它們會對自然環境造成更為明顯的影響。社會各界不僅密切關注規模較大的企業,也同時希望它們能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即治理環境等。綜合考慮到自身發展和社會所帶來的壓力,規模較大的企業為了減輕不良信息給自身帶來的不利影響,它們會積極主動地對外披露碳會計信息,希望通過此行為來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向企業進行投資。我國應先對規模較大的公司的碳會計信息披露行為進行規范,然后再推廣至其他企業,從而逐步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碳會計信息披露體系。
假設三:盈利能力的高低與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程度呈正相關。
盈利能力較強的企業會比較積極主動進行碳會計信息披露,因為它們要維護并提升企業良好形象,從而吸引投資者。但是這個因素的影響程度不是很大。企業往往會比較重視經濟效益而忽略環境綜合效益。這個現象也說明了碳會計在我國還處于起步階段,投資者與上市公司還沒有意識到碳會計信息的重要性。
假設四:負債程度的高低與上市公司碳會計信息披露程度呈正相關。
隨著低碳經濟在我國的不斷發展,企業的財務風險越來越多的會受到環境問題的影響,公司對融通資金的需要與債權人對于資金安全的要求,都會從客觀上推進上市公司對外披露碳會計信息。在環境會計發達的國家,環境信息披露指標已經成為金融機構衡量企業信貸能力的指標之一,我國應該學習國外成功的實踐經驗,引導債權人不僅要關注企業的經營能力與償債能力,還要重視碳信息披露的意義。
面對自然環境的惡化,我國企業必須大力發展節能減排技術、減少碳排放量以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政府必須對碳市場進行更大力度的改革,最終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持久發展。(作者單位:西安財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