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國林,唐 曼,葉 萍,張明東
(1.東北石油大學化學化工學院 石油與天然氣化工省高校重點實驗室,黑龍江 大慶 163318;2.中煤陜西榆林能源化工有限公司 化工分公司,陜西 榆林 719000)
隨著經(jīng)濟的增長和對石油需求的增加,如何提高原油采收率是全世界廣泛關注的一個問題[1-3]。油田開發(fā)進入中后期階段,各大油田均采用水驅工藝[4]。油田采出水在回注的過程中,由于溫度、壓力、pH值等因素的變化導致注水中成垢離子結合[5-7],造成管道設備的腐蝕和嚴重堵塞,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停產(chǎn)[8]。大慶油田嚴重的結垢現(xiàn)象對產(chǎn)層造成了無機傷害,增加了設備的維護次數(shù),大大提高了原油生產(chǎn)成本,所以解決結垢問題至關重要[9-11]。鑒于大慶油田某區(qū)塊出現(xiàn)的結垢現(xiàn)象,作者對其中的垢樣進行了組成及含量分析,對油井采出水進行了離子分析,明確結垢的主要原因和垢樣的主要成分,并且針對結垢現(xiàn)象優(yōu)選出高效率的復配防垢劑。
NaCl:分析純,上海化學試劑廠;NaHCO3:分析純,天津市科密歐化學試劑廠;Na2CO3:分析純,沈陽市試劑廠;Na2SO4:分析純,哈爾濱市化工試劑廠;羥基乙叉二膦酸二鈉(HEDPNa2)、羥基乙叉二膦酸四鈉(HEDPNa4)、羥基乙叉二膦酸(HEDP)、氨基三亞甲基膦酸(ATMP)、乙二胺四亞甲基膦酸(EDTMPA)、聚丙烯酸鈉(PAAS):工業(yè)品,山東泰和水處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乙二胺四乙酸(EDTA):分析純,黑龍江省阿城化工試劑廠;NaOH:分析純,天津市河北區(qū)海晶精細化工廠;鈣指示試劑:分析純,中國天津化學試劑三廠;石油醚:分析純,天津市恒興化學試劑制造有限公司;無水乙醇:分析純,沈陽市華東試劑廠。
電子天平:AL-104,上海梅特勒-托利中儀器有限公司;電熱鼓風干燥箱:DGG-9023A,上海森信實驗儀器有限公司;掃描電子顯微鏡:EVO18,德國蔡司公司;721分光光度計:V-5000,上海元析儀器有限公司;X射線衍射光譜儀:DMAX-2000,廣東新華設備廠。
選取大慶油田某區(qū)塊的三口油井的結垢樣品進行化學分析,用EDTA絡合滴定法測定鈣鎂離子,分光光度法測定鐵離子,得出垢樣中各成分的含量。
針對其中的M57-87號油井內的垢樣,通過掃描電鏡所得的能譜圖確定垢樣中的元素組成,然后用石油醚和無水乙醇去除表面的油漬和污物之后利用XRD進行檢測,分析垢樣中含有的主要物相,判斷垢樣的物質晶型。
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行業(yè)標準SY/T 5523—2006 《油田水分析方法》對所選取的大慶油田該區(qū)塊采出水進行水質分析。
防垢劑的防垢性能評價方法和具體實驗步驟參照石油天然氣行業(yè)標準SY/T5673—1991《油田用防垢劑性能評定方法》進行,防垢率的計算公式如下。

(1)
式中,Ef為防垢率;ρ1為加藥溶液中鈣離子的質量濃度;ρ0為空白溶液中鈣離子的質量濃度;ρ為反應前體系中鈣離子的質量濃度。
2.1.1 垢樣類型及組成
利用化學方法對三口油井的垢樣進行分析,最終得到結垢樣品成分的結果見表1。

表1 結垢樣品成分分析結果
由表1可見,三個油井中結垢樣品的主要成分均為碳酸鈣,其平均質量分數(shù)達64.28%,其次為FeS和Fe2O3。結垢樣品中含水率較少,含油率均比含水率高,還有部分黏土礦物。
選取M57-87號井內的垢樣通過掃描電鏡得到的能譜圖見圖1,分析出的各元素組成見表2。

E/keV圖1 M57-87油井垢樣能譜分析圖

元素名稱w/%C11.98O58.45Si0.14S1.42Ca25.39Fe2.62
由表2可見,垢樣的主要組成為氧、鈣、碳元素,還有少量硫、鐵以及微量的硅元素。
M57-87號井內垢樣的XRD圖譜見圖2,衍射峰與標準PDF卡片進行比對得碳酸鈣垢晶型為方解石型,特征衍射峰2θ≈29.4°、35.9°、39.5°、43.1°,分別對應的是(104)、(110)、(113)、(202)晶面。油田垢樣主要由CaCO3、MgCO3的混合氧化物組成,且以CaCO3為主。

2θ/(°)圖2 M57-87油井垢樣XRD圖譜
2.1.2 采出水離子組成
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石油天然氣行業(yè)標準SY/T5523—2006對采出水進行水質分析,得到的離子組成數(shù)據(jù)見表3。

表3 采出水離子分析及結垢趨勢預測

由于油田管道內結垢嚴重且垢樣成分復雜,單一防垢劑無法達到很好的防垢效果,所以考慮防垢劑的復配,通過防垢劑之間的協(xié)同作用,提高防垢劑的防垢效率。利用HEDP、HEDPNa2、HEDPNa4、ATMP、EDTMPA、STPP和PAAS兩兩按照質量比1∶1進行復配得到以下五種復配防垢劑。設定評價條件為ρ(Ca2+)=50 mg/L,堿度(以CaCO3計)為2.5 g/L,反應溫度70 ℃,反應時間24 h,復配防垢劑總投加量5 mg/L,防垢劑防垢率測定結果見表4。

表4 復配型防垢劑的阻垢效率
由表4可以看出復配防垢劑防垢效果4#>2#>1#>5#>3#。其中復配防垢劑3#和5#防垢效果相對較差。4#的防垢效果最好,在該實驗條件下防垢率可達95.9%,EDTMPA和ATMP具有較好的協(xié)同效應,所以對復配阻垢劑4#進行性能評價。
2.3.1 ρ(防垢劑)對防垢效率的影響
在ρ(Ca2+)=50 mg/L,堿度(以CaCO3計)為2.5 g/L,反應溫度為(70±1)℃,反應時間為24 h的實驗條件下,考察復配防垢劑4#的在反應體系中的總濃度分別為1、3、5、10、15 mg/L時對阻碳酸鈣垢性能的影響,實驗結果見圖3。

ρ(防垢劑)/(mg·L-1)圖3 ρ(防垢劑)對防垢效率的影響
由圖3可知,隨著反應體系中ρ(防垢劑4#)升高,其防垢率也隨之增大。當達到3 mg/L時,其防垢效果最好,防垢率達98.59%。且在1~10 mg/L之間時防垢率均在90%以上,防垢效果均較好。
2.3.2 溫度對復配型防垢劑性能的影響
根據(jù)大慶油田該區(qū)塊的實際情況,選擇溫度變化的范圍為40~90 ℃,ρ(Ca2+)、堿度保持不變,防垢劑4#的投加量為5 mg/L,考察溫度對阻碳酸鈣垢效果的影響,實驗結果見圖4。

t/℃圖4 溫度對防垢劑性能的影響
由圖4可知,防垢劑用量為5 mg/L時,防垢劑的效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在 40~75 ℃,防垢劑的防垢率均能達到90%以上,具有良好的防垢效果。當溫度超過75 ℃,升高溫度防垢劑的效率大大降低。
2.3.3 堿度對復配型防垢劑性能的影響
在防垢劑投加量為5 mg/L,ρ(Ca2+)=50 mg/L,70 ℃恒溫24 h條件下,考察不同堿度(以CaCO3計)對復配防垢劑阻碳酸鈣垢性能的影響,結果見圖5。

堿度/(mg·L-1)圖5 堿度對防垢劑性能的影響
當體系堿度升高,防垢劑的防垢效率也隨之降低,且影響較大。當堿度(以CaCO3計)低于4 500 mg/L時,防垢劑效率在90%以上,效果較好。
(1) 通過對垢樣進行化學分析和儀器分析,得到垢樣中含量最多的為碳酸鈣,其次為FeS和Fe2O3,還含有少量的黏土礦物。垢樣的主要成分為CaCO3;

(3)ρ(Ca2+)=50 mg/L,堿度(以CaCO3計)為2.5 g/L,反應溫度為70 ℃,反應時間為24 h,復配防垢劑總投加量為5 mg/L的實驗條件下防垢劑效率:4#>2#>1#>5#>3#;
(4) 防垢劑4#用量在1~10 mg/L時均能取得很好的防垢效果,且當加藥量達到3 mg/L時,其防垢效果最好。其阻垢效率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當溫度在40~75 ℃時,阻垢劑阻垢效果較好。阻垢效率隨著堿度的增大而降低,且堿度影響較大。
參 考 文 獻:
[1] DARIPA P,DING X.A numerical study of instability control for the design of an optimal policy of enhanced oil recovery by tertiary displacement processes[J].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2012,93(3):675-703.
[2] ABIDIN A Z,PUSPASARI T,Nugroho W A.Polymers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 technology[J].Procedia Chemistry,2012,4:11-16.
[3] GOGOI S B.Adsorption-desorption of surfactant for enhanced oil recovery[J].Transport in Porous Media,2011,90(2):589-604.
[4] 孟園園,任呈強,鄭云萍,等.油井結垢規(guī)律及其控制措施[J].化工進展,2015,34(S1):202-206.
[5] 陳新萍,徐克明,李睿,等.三元復合驅高含硅除垢劑的研制[J].大慶石油學院學報,2003,27(2):37-41.
[6] 尹先清,伍家忠,高新華,等.渤南油田采油污水處理方法研究[J].油田化學,2002,19(2):154-156.
[7] 左景架,任韶然,于洪敏,等.油田防垢技術研究與應用進展[J].石油工程建設,2008,34(2):7-14.
[8] 劉劍釗.結垢機理及阻垢性能測試研究[D].大慶:東北石油大學,2011.
[9] 生許磊.油田阻垢劑的阻垢性能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3.
[10] 姚培正,包秀萍,郭麗梅,等.油田水阻垢劑的阻垢機理及其研究進展[J].杭州化工,2009(1):16-19.
[11] 梁龍虎.石油加工過程阻垢劑及其應用[J].河南石油,2005,15(1):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