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琪
摘要:我國農村土地有一定的權屬制度,權屬制度的基本形式就是農村集體所有權制度。一直以來,我國農村所有權問題在理論和實踐方面都有一些爭論。農村土地所有權制度和使用權制度面臨的問題是權能弱化和主體不明。因此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改革是一種必然趨勢,探尋更加科學合理的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制度。筆者根據相關工作經驗,主要探究我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改革的相關問題,供大家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集體土地所有權;土地權屬;農村
前言:
人類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就是土地,維持農村集體土地的基本保障是農村集體土地。我國對農村集體土地的充分利用,可以使土地的經濟效益得到提高,對社會經濟的發展起到促進作用,同時也能使社會經濟更加和諧穩定,因此具有重要意義。因此相關人員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制度的研究非常必要。在我國民事立法中此制度的敏感性很高,涉及面也很廣,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對我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改革的探究是一種必然,需要相關部門加強對其探究。
1.我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改革的探索
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確立了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制度。但是農村土地所有權制度的不足對集體土地所有權作用的發揮產生著直接影響,制約著我國農村經濟和和諧社會的發展。選擇集體所有權路徑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展開方案的探索。以下具體探索我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改革的理論方案。
(1)將土地所有權從集體所有變為國有。有的專家認為,農民集體缺乏完整的土地所有權。事實上國家實行的是對農村土地的最終處分權。土地國有化的實行只是一種“正名”。實行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可以將農村土地所有權的形式和實質統一,對土地合理高效的利用是非常必要的。國家對土地所有權的保持,有利于國家管理土地。同時,國家也可以通過土地所有權組織宏觀經濟調控。我國正確選擇土地制度的思路是逐漸向國有化過度。土地所有制制度的國有化有利于國土的整治,加強成果在耕地保護、土地利用,為實現土地資源數量質量并重管理提供支撐[1]。同時有利于企業商品化經營主體的發育,對農業可以進行有效的積累,對亂占資源能更好的控制,有利于持續穩定發展農業。
(2)將土地所有權從集體所有變為農戶個人所有。這一觀點的依據是:對農戶最好的激勵是農戶個人土地所有權為根基。通過農戶對土地的所有可以保證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最大程度的激發。如果農民的考慮是從自利的角度,對土地的投入就會增加,對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因為現在的社會財富還不豐裕,無法實行按需分配。人做任何行為的第一經濟原則就是保證最大化實現個人利益。根據這一原則使財產收益和勞動提高。這種最大化的邊際效益和勞動可以使個人總收益增加。在過硬的財產約束下,農民所有權創造的土地收益比集體公有更大。因此從這個層面來說,集體所有制的一個重要改進就是農民所有制。一個不容置疑的事實是,符合我國農村實際的一個正確選擇是土地私營是以承包為內容的。公有私營土地制度并沒有形成長期的投資機制,也就很難構建農業節約型發展模式,和理論實踐的發展邏輯是完全相符的。
(3)將土地所有權從集體所有變為多元混合所有權。在國家和集體所有的兩元之外,還有一個一元個人所有。我國土地所有制是以公有制為前提的,國家,集體和個人同時并存土地所有,建立的多元所有制結構是以公有制為主的,世界極少見的所有制形式是單純的國有形式和私有。土地歸國家所有指的是土地在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名下。土地歸社區所有是指土地公有是在村鄉范圍內的,社區土地的所有者代表是指鄉人民政府和村民委員會的土地所有者代表。土地的私人所有指的是土地歸農民私有[2]。
2.對我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改革的思考
根據以上幾種農村土地所有權的方案探索,筆者經過分析和研究,提出幾點對我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改革的思考。我國農業土地相關部門應該根據我國國情,發展農村生產力,保證社會的穩定性,對三農等綜合問題進行考慮。筆者的觀點是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改革和完善,不需要大幅度改革農村土地所有制。
因為農村土地所有制的變革必須對制度的執行成本進行綜合考慮,其中一個重要成本是實行新制度需要社會成本。新制度的執行需要一定的社會保證。如果社會保證缺乏,創新農村土地所有權[3],需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因此對農村土地制度的改革不能使土地所有制改變,需要對土地使用權的運行機制進行創新,建立新型農村集體土地產權制度。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下,要建立良性土地產權機制。因此改革農村集體土地所有制,需要對農村土地所有權的行使主體進行明晰。將以前農村集體土地的使用權進行改變,使土地產權更加獨立和完整。
從實踐角度分析,如果農村土地的架構是集體所有制。新型土地產權制度的建立,可以使土地承包經營權被廣大農民接受,對承包經營權的物權性質進行強化,在心理層面滿足農民的需求,保證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得到最大化的激發。因此改革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的關鍵不是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本質的改變,而是對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行使主體的明確[4]。在此基礎上,對農村集體土地的使用權進行改變,使農村集體土地的使用權更加具有完整性和獨立性。這樣的調整更有利于我國農業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的發展。
總結: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對我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進行改革,不斷完善集體土地所有權制度,這樣更有利于農村經濟的繁榮和發展。文章分析了我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改革的幾種方案,提出了對我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改革的思考。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對農業的發展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程鋒,王洪波,鄖文聚. 中國耕地質量等級調查與評定[J]. 中國土地科學,2014,02:75-82+97.
[2]馮廣京. 關于土地科學學科視角下“土地(系統)”定義的討論[J]. 中國土地科學,,:1-15.
[3]魏波,羅大鈞.我國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制度的困境與出路[J].廣西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7,01:32-36.
[4]王曦.論我國農村土地所有權制度改革的目標與核心問題[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04: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