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飛
摘要:位于埃及境內西奈半島與尼羅河三角洲之間,北接地中海,南連紅海,溝通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有著“國際航道”、“世界航道的十字路口”,“東西方海運捷徑”和“世界航海咽喉要道”美名的蘇伊士運河,自1869年開通,至今已有147年之久。2015年8月6日,新蘇伊士運河的正式通航,很大程度上改變了航運界的運行現狀。本文從新蘇伊士運河開通前后對比、埃及的經濟復蘇、地緣政治影響及世界航運形勢,探析運河的未來發展前景。
關鍵詞:新蘇伊士運河;未來發展;航運;埃及經濟;地緣政治
一、引言
1869年,蘇伊士運河第一次通航,該航線相比于好望角航線航程大大縮短,航期提前,油耗降低,迅速成為個航運公司的首選航線。塞西總統在經過4年動蕩、兩任總統下臺后,于2014年5月當選,當年8月即提出新蘇伊士運河計劃。該項目原計劃用3年時間完成,塞西總統堅持將工期縮短為1年。2015年7月29日,埃及宣布,新蘇伊士運河的整修與擴建正式完成,并于8月6日舉行了開通儀式。
新蘇伊士運河項目,坐落在原有蘇伊士運河的東側,全長72公里,深24米,寬度超過300米,連接紅海與地中海。新運河在拓寬37公里舊運河道的基礎上,在旁邊單獨開鑿了35公里的新河道,為船舶提供了雙向通航的條件,并允許更大船只經過,進而提升了蘇伊士運河過往船只效率。埃及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表示,新蘇伊士運河通航后,船舶通過運河的時間從現在的22小時縮短為11小時,通過運河船只的等待時間將從11小時減少到3小時。
雖然蘇伊士運河目前作為全球最繁忙的運河之一,但是隨著經濟的發展,科技的增強,新航線的開辟,陸地運輸的發展,加之地緣政治的影響,蘇伊士運河的發展前景令人堪憂。
二、蘇伊士運河的通航情況
蘇伊士運河具有較好的通航條件:在地理優勢方面,地中海與紅海天然的水位差,使整條運河不需要船閘裝置調節水位,減少了等待時間,航運速度也較快。在運輸優勢方面,新蘇伊士運河的通航,縮短了等待時間,同時水深增加到24米,全球62%的油輪和96%的貨輪均可通過。
每年有全世界22%的集裝箱從蘇伊士運河通過,占全球貿易的10%。在過去10年中,通過運河的船只總數為18.23萬艘,2013-2014財年通過運河的船只為1.67萬艘。過去10年中,通過運河的貨物凈重量為82億噸,2013-2014財年通過的貨物的凈重量為9.31億噸。
2014年共有超過17000艘船舶通過蘇伊士運河,平均每天近50艘。2014財年至2015財年前7個月,蘇伊士運河的總收入為32.673億美元。2014年7月1日至2015年1月31日,約10400艘船通過蘇伊士運河貨運總量為5.862億噸。2015年9月1日,新運河單日通航船舶數量創下新紀錄,當天共有34艘南下船舶和36艘北上船舶,共計70艘(合計噸位400萬噸)。蘇伊士運河管理局預計到2023年,日均通航船舶將從目前的49艘增加到97艘,即年通過量為34000艘。
三、埃及對新蘇伊士運河的期待
埃及通過建設新蘇伊士運河,以求建立人民的自豪感與自信心。同時埃及作為中東經濟的重要的一份子,蘇伊士運河作為溝通世界經濟的橋梁之一,特別是新蘇伊士運河的開通,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更加突出。
1、新蘇伊士運河對埃及政治的影響
在國內局勢持續動蕩幾年后,這項浩大的工程成為埃及總統塞西振興民族自豪感、復興國家經濟的基石。蘇伊士運河的擴建工程是埃及總統塞西為改造埃及而推展的大型項目之一,希望通過該項目凝聚人心,加強其民族凝聚力,鞏固政府的執政地位。他希望新的運河能像147年前通航的舊運河那樣,改寫世界地圖。
在地緣政治方面,新蘇伊士運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埃及是否能復蘇或者崛起,因為埃及的成敗與否實際上和阿拉伯世界下一步的政治過渡、經濟重建是密切相關的。這一項目也展示了埃及的良好形象,為經濟發展打下了基礎。雖然現在出現了一定的復蘇的跡象,但是還差的很遠,所以現在埃及還是面臨著嚴重的挑戰。
2、新蘇伊士運河對埃及經濟的影響
埃及經濟的發展主要依賴于旅游業、蘇伊士運河以及外來投資,但是持續幾年的動蕩,導致外國游客和投資大量減少,埃及經濟社會壓力巨大。新蘇伊士運河項目在開掘運河的基礎上,還促進了該地區的整體發展。根據規劃,運河周邊地區將建立“蘇伊士運河走廊經濟帶”,發展周邊產業,降低一直高居不下的失業率。同時修建公路、機場、港口等基礎設施,發展多個高科技工程項目,實現經濟的全面發展。運河管理局預測,到2023年,運河年收入將從目前的53億美元增加到132億美元。
四、“蘇伊士運河走廊”經濟帶的建設與中國“一帶一路”相互動
早在2004年,中國已經是蘇伊士運河的最大使用國,當下,中國正在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經濟帶”,而中東是“一帶一路”的樞紐。2月23日,習近平訪埃,埃及與中國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進一步加深,我國十三五規劃將“一帶一路”作為重要目標之一,未來幾年內,蘇伊士運河的中國船舶通過量定會再創新高,從而促進運河及周邊港口的發展。同時埃及和附近國家經濟的復蘇,也有利于“一帶一路”的建設,“一帶一路”又帶動運河沿岸經濟的活力,二者互相合作,相互促進,將在世界經濟體中占據重要的一角。
埃及在新蘇伊士運河項目的基礎上提出了“蘇伊士運河走廊”經濟帶計劃,帶動埃及“六港兩區”,也就是港口和工業園區的建設。埃及計劃至2020年整個項目總投資1000億美元,將伊斯梅利亞打造成世界級物流中心。在進一步增強運河的綜合服務能力的同時,將有力的帶動運河地區多行業的發展。到2030年,蘇伊士運河沿線將形成數個產業集群,并創造100萬個就業崗位。
蘇伊士經貿區作為目前埃及最具活力的心臟地區,以及埃及發展的未來,被全國人民給予厚望。事實上,中埃最早于2008年的埃及蘇伊士經貿區項目就進行了合作,此項目被譽為“中埃合作橋梁”。截至目前,該項目已實現投資4.6億美元,吸引了制造業企業32家。如今合作區迎著中國“一帶一路”戰略和埃及“蘇伊士運河走廊”開發計劃兩大國家戰略,又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園區宣布擴容,新建擴展區6平方公里,分三期開發,可容納200家企業入駐,吸引投資30億美元,銷售額100億美元,提供超過4萬個就業機會,并最終形成“產業+生活”的國際化產業基地和現代化新城。
五、六種對新蘇伊士運河未來發展的不利影響
1、地緣政治的不穩定
蘇伊士運河作為世界上最重要的貿易和能源通道之一,該地區的任何風吹草動都會給國際政治和經濟帶來巨大的影響。2011年1月的“警察節”騷亂后,政局與社會動蕩很快波及到運河沿岸地區,多個國際航運公司及港口投資商受到影響。2012年2月1日,在“足球騷亂案”中,塞得港有數萬人示威游行,要求推翻現政府,造成100多人死亡上千人受傷,10多名記者被抓。埃及近年來的局勢動蕩與周邊國家的宗教問題等直接影響了運河的正常通行和港口作業,并阻礙了世界貿易的正常進行。2013年1月,埃及又爆發了新一輪反政府抗議活動,沖突最激烈的地區從開羅向東蔓延到了塞得港,導致港口正常作業幾乎停滯,物資運輸能力幾乎為零。目前,以色列,敘利亞等國家還處于戰亂中,“伊斯蘭國”問題虎視眈眈,未來戰事發展不可預測,也加劇了蘇伊士運河的不穩定性。
蘇伊士運河是各國軍艦角逐的重要場所。一直以來,運河的戰略作用實際處于美國的控制下,平時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海軍艦艇會頻繁出入運河,以強化其在運河及其周邊地區的軍事存在。由于運河地理位置的敏感性,中東地區種族及宗教的復雜性,導致某些國家的軍艦通過運河會引起其他國家不安,甚至會劍拔弩張,從而影響到運河的安全暢通。
2、陸地鐵路運輸的開辟
海上貿易發展的同時,陸上貨運也在高速發展。跨國鐵路的建設,直接可以進行速度更快、更安全、更經濟的貿易。比如,中國建設的“21世紀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從陸上把貨物運到歐洲,從而減少了通往蘇伊士運河的船舶數量。
為了減少地區政治的升溫及分得一杯美羹,以色列計劃建設一條用以連接紅海和地中海的高鐵,建成后,上港集團正在承建的海法港就將處地中海與紅海貨運通道的中心位置,運往歐洲或亞洲的海運貨物就可以不通過蘇伊士運河,直接通過鐵路轉運至地中海,再轉運至歐洲。屆時,以色列將成為東南亞出口歐洲市場的貿易通道,不僅減少對蘇伊士運河的依賴,而且縮短運輸時間。
3、北極航線的開辟
北極航線的開辟,將給蘇伊士運河帶來致命打擊。隨著溫室效應加劇,最新預測,北冰洋10年內將出現夏季無冰年,打通連接歐洲、北美東部和東亞地區的新的海上航運通道將成為可能,北極航線將成為聯系亞、歐、美三大洲的最短航線。北極航線目前在6-8月份可局部通航,若將來全面開通將成為新的“大西洋—太平洋軸心航線”,成為從東北亞到歐洲的最短航線,與走蘇伊士運河航線相比,上海以北港口走北極東北航道到歐洲西部、北海、波羅的海的港口,具有航程縮短25%—55%的優勢,便捷程度與我國沿海港口南北分布位置有關,越往北的港口優勢越大。
北極航線如果未來不受海冰的影響,通過的船型將不受限制。雖然新蘇伊士運河得到了擴建,但其對過往船只的船寬、吃水、載重噸位等船型條件仍有限制。再加上北極地區儲藏有豐富的油氣、礦產資源,所以是未來超巨型船舶通航理想航線。
4、通行費不斷提高的問題
連年增長的過河費,成為運河發展的又一大阻力。運河管理局規定:從2012年3月1日起,運河船舶通行費平均上漲3%。自2013年5月1日起,運河管理局再次全面上調所有通過運河船只的通行費。根據船只類型、大小、裝載貨物的噸位及性質,上調的幅度在2%—5%之間。除此之外,名目繁多的各種雜稅、附加費及罰款也為航運公司帶來額外負擔,如雙層底燃油艙附加費、甲板集裝箱層高附加費等;燈塔稅、港務費、電工費等。
運河通行費不斷上漲,可能會使一些運輸公司出于成本考慮,改走其它航道,或者回復恢復傳統的繞道好望角航線。歐盟繼計劃收取航空碳排放稅之后又計劃收取海運碳排放稅,促進了航運業向經濟、輕快、減少燃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方向發展,從而促使航運公司選擇繞行好望角來節省經濟成本。因此,埃及執行新的蘇伊士運河通行費規則,可能會迫使不少航運公司改變航線,從而對世界航運格局產生影響。
5、海盜的猖獗
經過蘇伊士運河的船舶都要通過亞丁灣海域,而該海域由于地形地貌及當地的經濟政治因素原因,大致海盜猖獗。雖然各國派出護航艦隊進行護航,但是海盜除不掉,還是有一定的危險性的。因此,海盜的原因將影響通航蘇伊士運河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6、其他方面
據統計,2015年通過運河船只總量為17483艘,而2014年通過運河船只總量為17148艘。通行貨物重量由2014年的9.627億噸增至9.987億噸。全球貿易增長放緩導致2015年運河通航船只數量比2008年低20%僅比十年前高2%。蘇伊士運河的運力并沒有達到飽和,全球航運阻塞指數顯示,蘇伊士運河在2015年新擴建之前,連續幾年都是出于不阻塞狀況下運行的,新運河通航后,雖然減少了等待時間,但是通航船只的總數量相對穩定,加之目前不景氣的航運業,及越來越大型而不能通過蘇伊士運河的船舶,都給蘇伊士運河的未來蒙上了一層陰影。
同時,輸油管道的建設,巴拿馬運河拓寬和紐約巴約納大橋提高,大船更多轉向美東航線,等等因素,都不利于蘇伊士運河未來的發展。
六、總結與展望
2008年金融危機的影響延續至今,全球經濟仍處于緩慢恢復期,預計2016年全球貿易額僅增長4.0%,在此背景下,埃及對新運河的預期創收能否實現,變數很大。未來各個新航線的開辟,運輸方式的多樣化,船型的改變,地緣政治的影響等因素都給蘇伊士運河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總之,蘇伊士運河在短期內能對埃及與航運界產生一定的促進作用;從長遠看,運河的通航數量將有一定的回落。雖然對航運界的影響是積極的,但是在經濟低迷的情況下,蘇伊士運河的未來發展前景不容樂觀。
參考文獻:
[1]王宇強,壽建敏.北極“東北航道”通航對中國航運業的影響[J].中國商貿,2012,29:180-182.
[2]北京商報記者韓哲楊溪.新蘇伊士運河埃及經濟救命草?[N].北京商報,2015-08-07008.
[3]記者趙蕓.新蘇伊士運河正式通航[N].中國船舶報,2015-08-07001.
[4]中國經濟導報記者郭丁源.新蘇伊士運河將為“一帶一路”帶來什么?[N].中國經濟導報,2015-08-12B03.
[5]禾澤.新蘇伊士運河:埃及旅游業與自豪感的新標識[N].中國文化報,2015-08-13003.
[6]蘇慶義.新蘇伊士運河對國際經貿的影響[J].中國遠洋航務,2015,09:20-21+10.
[7]記者趙蕓.“蘇”氏運河八月綻放[N].中國船舶報,2015-08-07006.
[8]本報駐開羅記者于杰飛.中埃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N].光明日報,2015-02-14005.
[9]史春林,李秀英.蘇伊士運河與航運安全——兼論中國的通航對策[J].太平洋學報,2014,(10):79-90.DOI:10.3969/j.issn.1004-8049.2014.10.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