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佳妮
[摘要]電視是一門視聽藝術,是隨著電子科技的進步而迅速發展起來的綜合藝術。它集形、光、聲、色于一體,擁有多種表現手段。但究其根本,畫面與聲音無疑是它構成的兩大基本元素。電視畫面與聲音的完美與統一是衡量電視節目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要使二者達到完美和諧統一,彼此互補、相得益彰,就要充分運用聲畫合一、聲畫對位、聲畫合一與聲畫對位的綜合組合等表現手法。
[關鍵詞]電視畫面 同期聲 音樂
[中圖分類號]J9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02-0059-02
一個成功的電視節目,觀眾不僅能從畫面中感受到電視藝術的魅力,而且能通過聲音更加深化這種魅力。因此,畫面與聲音,確是相輔相成的一個統一的藝術整體,缺一不可。
但是,從目前地方臺電視節目的制作情況看,不少節目在如何自覺地把聲音納入整體構思,如何自覺地運用和發揮畫面與聲音相協調等方面做的很不夠。可以說是一些地方臺電視節目制作中的一個薄弱環節。本文試圖從電視節目中的聲音入手,淺談電視節目畫面與聲音的完美與統一。
一、同期聲與畫面
我們知道,電視節目中的聲音不外乎同期聲(包括伴隨事件發生而同時發出的各種音響和現場人物的說話聲)、音樂和解說。應該說,這三者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在一個節目中不可能讓三者同時我行我素,各行其是。更不能不顧畫面內容而讓聲音獨行天下。聲音之間的關系應當是協調一致的,它們與畫面也是協調一致的。聲音與畫面在一個節目中均應找好自己應處的位置,以及應盡的責任和應起的作用。
視聽雙通道的電視媒體傳播特點賦予電視的獨家優勢是對事件現場的傳真紀實性,即把發生事件的現場環境、氣氛、情緒等通過電視屏幕,以視聽兩個通道(包括畫面、聲音、文字顏色等),真實、活靈活現地展示在觀眾面前,甚至做到報道過程與事件發展的同步。現場同期聲成為電視節目的一種重要的有力的表現手段。生動、典型的現場同期聲,特別是富有個性的語言和其他典型的背景聲,能夠充分體現電視節目聲畫互補、水乳交融的整體完善的宣傳效果。它在視聽手段上,在時空兩個維度連續性上同步對位于現實的環境,直接、客觀、準確、生動地記錄下現實發現的種種事件,從而構成綜合的、立體的、多通路的信息傳播動勢。同期聲包括自然音響和人物說話聲。自然音響不同于語言。它是一種缺乏明確語義和嚴密邏輯的特殊聲音。人們往往把它歸于非語言傳播系統。它雖然不如有聲語言那樣“義正辭嚴”,抑揚有致,但它在反映事物運動時,卻獲得比有聲語言更具體、更形象、更真實的效果,使抽象的語言立體化,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電視片《南方絲綢之路》的片頭,有一組馬蹄特寫鏡頭,編導對它進行慢格處理的同時,配以夸張處理的馬蹄聲——這是強調,也是一種象征,它先聲奪人,把觀眾引入空谷回響的群山之中。它向觀眾預示:南方絲綢之路正是馬幫在崇山峻嶺中一步一步踏出來的一條艱險而漫長的路。在這里聲畫是同步的、合一的,但聲音是夸張的。放在全片之首的畫面與音響的這種雙重特寫,是強調、是懸念,他突出了南方絲綢路的特色,從而吸引觀眾去關注片子內容。
自然音響和畫面之間是密不可分的,音形相連是事物運動的普遍規律,視聽聯覺是人們認識事物的必由之路。事物在一定的空間里發展,總是看得見、摸得著的有形體,電視的長處恰恰在于把人物、景物的圖像和聲音同時播發出來,對圖像具有更具體、更直接的真實感,使觀眾增強了現場感。當然,自然音響不應該成為我們編導節目的一種目的,我們不僅僅是為了給所拍攝的畫面以生命,增強其真實感而使用自然音響,我們使用自然音響更是為了間接地說明我們的畫面,去點活畫面深處閃光的信息點。這樣認識,才能使自然音響稱為一種藝術手段。
二、音樂與畫面
聲音范疇中的音樂,是具有本身特有規律的聽覺藝術。音樂在電視節目中以它自身所擅長的抒發性的藝術魅力,對節目主題思想的深化和發展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為電視節目增添了斑斕的藝術光彩。它與電視節目中的畫面相結合,絕非一般伴畫面內容的客觀自然聲響再現。而是通過音樂這種聽覺藝術手段,更加深刻地體現和揭示其內在的情感靈魂、環境氣氛等,以完美地表達主題。
音樂由于它以聲音為最基本的表現因素,或者叫做“物質材料”,因此,以無形的聲音構成的音樂只有在時間中才得以表現,得以發展。也就是說,音樂是時間藝術,它在時間中發生著、進行著、消逝著,它具有鮮明的運動性。從第一音符開始,到最后一個小節結束,音樂必須在一定的時間過程中才能使人獲得對作品的內容、形象的完整的認識與感受。像貝多芬的《第九交響樂》,從第一個主題的顯示,到終曲樂章的“歡樂頌”,音樂是在持續了大約一個小時的時間過程中才使人們整體地欣賞與理解了這部杰作的。音樂的這種運動性特性,與電視的基本特性是一致的。它們都必須通過一定的時間運動和持續來發揮本身的藝術魅力。因此,音樂與電視在運動性這一特性上的一致,是研究這兩種藝術形式在聲畫上的關系的有力依據。同時,音樂存在著某種不確定性。音樂能抒發和表達情緒或感性,但卻不能在音樂中闡述和說明這種情緒或感性賴以產生的更加具體的緣由或表現方式。它不擅于表現聲畫的具體概念。如:作曲家可以描繪早晨的霞光,但卻無法用音樂具體地說明早霞的形態、變化的時間、形成的各種狀態等。這說明,音樂以外的主觀、客觀萬物無疑都是確定的,紅、綠、喜、憂,為什么這樣,為什么那樣……都是確定的。但作為藝術的音樂,卻在表現和抒發種種情態之中具有不確定性,也就是說,音樂的不確定性,主要表現在不可能也不必要具體地描寫人物、事物的情態這一點上。
音樂的這種不確定性導致了音樂具有的概括性,這種概括性,就使得它與電視這種視覺藝術的結合有了更廣闊、更深入的表現天地。例如:電視報告文字《雕塑家劉煥章》里的音樂,編輯根據自己對該片主題思想的理解選擇了《沙鷗組曲》為該片音樂。片中劉煥章熱愛藝術鍥而不舍的追求精神與沙鷗為中國女排沖向世界的奮斗精神有著相同之處。因此,《沙鷗組曲》的主旋律移借到該片中顯得極為和諧自然。
最后就是互聯網金融模式對于金融信息的收集整理以及深度分析的能力都是極為強大的。互聯網金融模式主要是在“云計算”的基礎之上,將不匹配的金融信息進行壓縮使其更標準合理,大大提高了對于數據的利用率。
二、互聯網金融模式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
(一)促使傳統銀行業調整金融發展戰略來順應互聯網金融模式的趨勢
隨著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不斷發展,金融發展戰略也應該順應時代的潮流,調整為最佳的狀態,來實現互聯網金融業與傳統金融業的共同發展,互利互贏。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不斷發展壯大為那些規模比較小、流動金融資本較少的微小銀行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能夠使它們在與大型銀行競爭過程中有著一爭之力,而不是一味處于弱勢的地位。如果一些中小銀行能夠借此良機,不斷創新自身的經營模式,推出優質實惠的金融服務,就可以在短時間內實現資本的累積,擁有能夠與大銀行相抗衡的競爭力,形成銀行金融業的新生力量。新生力量的出現必然會打破銀行業內大型銀行對與金融事業的壟斷局面,改變一成不變毫無競爭活力的銀行業競爭格局,有利于銀行業進一步向前發展,從而促進我國金融事業的成長。[2]除此之外,一些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金融公司已經將金融業務從單一的第三方支付平臺領域拓展到金融供應鏈以及對中小企業進行金融投資或者是信用貸款等金融業務等眾多領域,這種發展趨勢既有可能對傳統銀行業的金融業務形成巨大的沖擊,削弱傳統銀行業的功能以及作用,從而進一步迫使傳統銀行業做出在金融規劃方面戰略的調整甚至是顛覆,轉變自身的經營以及盈利的手段。
(二)進一步拓展銀行業務客戶潛在市場以及方式
傳統商業銀行開展所有金融業務的基礎是銀行金融客戶的存在,沒有金融客源,那么一切的金融業務都是泛泛而談,毫無用處,因此,在發展銀行金融事業的過程中,最大的關鍵問題就是要擁有且不斷挖掘穩定的金融客戶。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挖掘潛在金融客戶市場比傳統金融模式下更加容易和方便快捷。一系列的互聯網數據顯示出這樣一個總體趨勢,從2012年世界互聯網用戶已經達到20多億人,我國則達到了將近6億人,網購人數就占據了三分之一,是一個極其龐大的數目。因此,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客戶市場潛力是巨大的。傳統商業銀行可以通過調整自身的發展戰略,從穩定拉近長期客戶以及挖掘新客戶兩方面出發,實現最大程度的客戶拓展。
除此之外,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之下,銀行的傳統目標客戶市場會發生較大的變化,多元化以及個性化的金融服務被要求。微小企業以及個人金融客戶也更加趨向于互聯網這個平臺來進行金融活動。因此,傳統商業銀行提供金融服務以及產生利潤的手段都必須發生變化,順應互聯網的趨勢,利用互聯網這個平臺,拓展更多數量以及各個階層的客戶群體,為其提供更加高質實惠的金融服務,完成自身價值的最終實現,而不被時代所拋棄。
(三)進一步提高資源配置效率,用以解決中小企業發展難題
由于互聯網金融模式是以科學技術為基礎,所有對于金融等方面的數據以及信息都有極為強大的處理計算能力,能夠快速有效地實現金融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大數據、云計算以及微小貸款等技術是互聯網企業具備的最基本技術。這些技術可以幫助互聯網金融企業全方面立體化地了解與之接觸并進行交易的金融企業以及個人客戶的交易信息、交易誠信等級,并在這些信息基礎上構建一個以互聯網技術為基礎的數據庫以及信用系統,用來作為在金融雙方進行交易的過程中的數據參考以及支持,將不必要的風險降到最低,維護互聯網金融模式的穩定以及安全。在這樣的較為健全的體系下,中小金融企業以及個人客戶都具備著大型企業等不能比擬的優點和長處。因此,互聯網金融模式可以有效地提升金融資源的配置效率,將人力物力資源降低至最低,配置所需成本也會大幅減少,將這些節省下來的資源用在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上,進一步加快實體金融事業的發展步伐。
(四)進一步推動利率市場化
互聯網金融模式能夠通過對相關數據的整理分析,來以一個較為客觀的角度闡述出在金融市場中交易雙方的心理預期價格,這種客觀的反映能夠有利地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進程。[3]金融互聯網平臺能夠為進行資本投資或者是小微貸款的一方根據其個性化的需求以及條件尋找最為合適的投資或者是貸款對象,也可以為尋求資本投資或是進行借貸的一方來根據其條件來報出一個最為合適的心理預期價格,交易雙方再進行下一步的接觸,并最終達成協議,這整個交易過程都是由市場的需求來調控,市場化程度大大增加。并且由于利率市場化的進程不斷加快,中央銀行所提供的基本利率標準已經不能成為金融機構調整自身金融活動的唯一依靠,金融機構應該從市場的角度著手,通過金融市場的變化趨勢來確定基本利率標準。而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出現,就為金融機構從市場角度確定基本利率標準提供了一個極為方便和快捷的平臺。在金融機構與互聯網金融模式的不斷相互刺激下,甚至可以形成以市場為絕對主導的基本利率,讓利率完全市場化,使貸款業務進一步成熟穩定。
(五)進一步推進金融脫媒的進程
傳統銀行在進行各種金融業務活動以及提供金融服務的時候,主要是扮演了金融資本中介的角色。而在互聯網金融模式下,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將會加快金融脫媒的進程,讓商業銀行在金融業務活動中的金融資本中介的作用不斷弱化,不再成為銀行業務中的核心業務,而順利地實現轉型。互聯網金融企業可以為資本交易雙方提供一個安全保密交易的平臺,其在這里充當的角色不再是資金中介,而是轉化為資金資本信息的中介平臺。交易雙方不再需要資金中介的環節,而是在通過互聯網達成協議之后,資金交易環節自行完成,大大降低資金流失以及中介環節繁瑣等風險。
三、互聯網金融模式發展趨勢以及商業銀行的應對措施
從近幾年來的互聯網金融數據來看,我國的互聯網金融模式在宏觀角度上雖然發展潛力巨大且增長速度驚人,但是由于起步晚且金融基礎資本較少,不能夠實現質的飛越,在一段時間內不會對傳統商業銀行的經營以及盈利手段帶來顛覆性的影響以及沖擊。因此,基于這樣的現實狀況,互聯網金融領等領域要想得到長足的發展,就必須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互聯網金融領域應該以國家法律法規為行動的原則和標準,絕對不能通過打法律“擦邊球”來實現金融業務以及服務的拓展,并且在發展過程中主要以金融實體經濟為發展基礎,這樣才能獲得長久的發展。第二,互聯網金融公司應該保持積極的狀態,不斷對經營模式進行創新,不斷開發出高質且價格合適的金融產品,贏得廣大金融客戶的支持以及信任,形成穩定的客戶消費群體。第三,互聯網金融行業應該不斷加強金融交易過程中的安全工作,構建一個完善的安保系統。
商業銀行應該在互聯網金融行業不斷發展的趨勢下,緊密關注互聯網金融行業不斷發生的變化,積極地調整自身的經營方式以及戰略。除此之外,商業銀行更應該利用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優點與傳統金融事業的優勢相結合,在商業銀行的基礎核心業務中,借助互聯網的技術來不斷進行優化和升級。利用互聯網技術來擴展出新型的金融產品,不斷提升金融服務質量,在機遇與挑戰中不斷創造價值。
參考文獻:
[1] 朱麗娟,何風雋. 互聯網金融發展及其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山東工商學院學報,2014(12):67-71.
[2] 宮曉林. 互聯網金融模式及對傳統銀行業的影響[J].南方金融,2013(05):86-88.
[3] 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課題評審會暨第64 期“雙周圓桌”內部討論會紀要. 圓桌 :互聯網金融模式與未來金融業發展[J]. 新金融評論, 2012(01):23-30.
責任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