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霞
摘 要:風電作為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其產業發展對于中央及地方政府貫徹實施綠色發展觀念意義重大。本文在對國內外風電產業發展狀況進行了解的基礎上,運用SWOT分析法對湖南省風電產業發展的優勢、劣勢、機遇和威脅進行了分析,為湖南省風電產業的戰略發展選擇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湖南??;風電產業;SWOT分析法
一、湖南省風電產業的發展優勢
(一)省內風資源具備開發潛力
湖南省雖屬四類風區,但仍有較多風帶具備開發潛力。風資源分布在洞庭湖地區和雪峰山,以湘南、湘西、湘中地區為主,可開發風電資源量約1600萬千瓦,其中風速6m/秒以上、風功能密度180瓦/平方米以上的可開發量約800萬千瓦。
(二)風電產業集群優勢
湖南省風電產業不僅有湘電風能、三一重能、中國中車風電等核心企業,還有上百家風電產品配套企業,全省形成了較為完整的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在國內風電裝備制造行業占據著重要地位。湖南省風電包括以湘電風能為龍頭的湘潭高新區風電產業鏈、以中國中車風電為龍頭的株洲風電產業鏈和三一重能風機制造產業鏈。
(三)風電產業技術優勢
我國風電產業起步較晚,初期的生產、建設、維護技術主要依靠進口,但目前已主要開始通過獨立研發、聯合研發、國際技術轉讓等來設計發展新產品。湖南省風電產業依托湘電風能、三一重能、中國中車風電等核心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近年來研發能力和技術創新能力穩步提高。
二、湖南省風電產業的發展劣勢
(一)風電產業規模較小
根據湖南省統計局的數據,2014年湖南省新能源產業營業收入在全省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的占比為5.7%,其中風電裝備制造及應用僅占比1.42%;同年全省七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的比例為11.4%,其中風電裝備制造及應用僅占0.14%。本省風電產業雖有著一定的產業集群優勢,但總體來看,風電產業規模較小。
(二)創新體系尚待完善
雖然湖南省風電產業集群近年來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加強,但技術進步更多集中在功能細分和容量不斷加大兩個方向,“顛覆性變革”的技術變化尚未出現。首先一些重點風電產品雖在省內有生產企業,但其設計仍依賴國外公司完成,而風電大部件往往需要因地制宜,適應風場的氣候條件,差異性較大,這就使得這些生產企業的產品相對缺乏靈活性;其次雖然省內部分風電企業可以實現獨立研發與制造,但由于我國風電起步較晚,多數企業對核心技術的掌握程度不高,一些風電產品關鍵零部件尚需進口,技術上還不能實現自主供應;再次,企業同高校等創新實體的協同合作層次較淺,無法切實滿足企業成長壯大的需要。
(三)風電專業人才短缺
雖然湖南省風電產業有著傳統的研發優勢和較強的技術研發實力,但風電設備制造作為新興產業,需要注入更多的真正從事風電設備關鍵設計與制造的專業技術人才。本省風電企業一方面受到地理區位的影響,對優秀人才的吸引力較低;另一方面,專業風電相關技術人才的培育機構較少,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風電產品研發人才和風場運維人員需求。
(四)發展風電的地理區位不佳
就陸上風電來看,我國優勢風資源集中在三北(西北、華北、東北)地區,我國在三北地區的累計裝機容量達到70%以上。風電產品往往體積較大,運輸及調裝成本很大,而湖南省位于我國中南部,在優勢風區裝機的風電產品遠距離運輸加大了企業的成本。從海上風電來看,按照“十三五”風電發展計劃,到2020年,我國海上風電將達3萬MW,海上風電無疑將成為風電企業競爭的領域。湖南省地處中部,在海上裝機因需要沿海地區地方政府配合及高昂的運輸、海上調裝及運行維護成本,相對沿海地區的風電企業大大縮小了利潤空間。
三、湖南省風電產業的發展機遇
(一)經濟新常態的機遇
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增長速度由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經濟發展要求調結構穩增長,經濟結構的調整不斷深化升級,在能源結構上,則要求非化石能源比重的增加,為本省能源供給結構調整帶來機遇,有利于省內新能源產業進一步發展。
(二)風電成本持續降低
根據國際能源署的《2015年可再生能源中期市場報告》,2010-2015年間,全球新增陸上風電發電成本平均下降了30%,預計2015-2020年,新增陸上風電成本將進一步下降10%。隨著風電產業先進技術不斷發展應用和經驗的積累,風電的經濟性明顯改善,歐美等發達國家的風電價格已與傳統的化石能源發電價格日趨接近,我國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朱明在第七屆國際新能源大會期間表明,中國將在解決限電問題前提下,力爭2020年實現風電與煤電價格相當。將來風電產業在沒有高水平政策激勵及補貼的情況下仍具有同傳統化石能源相競爭的成本優勢,實現設備壽命期內的度電成本最小化。
(三)市場需求的機遇
2010-2014年,我國可再生能源增長的比重從7.9%上升至10.3%,其中水電增長最快,其次便是風電。2015年上半年我國風電新增裝機容量相對以往年度同期持續上升,達1010萬千萬。在機型分布上,2MW機組成為主力機型,占上半年全部裝機容量的50%,湖南省湘電風能、三一重能均是2MW機組的主要供應商,其中湘電風能市場份額占到16.3%。同時,隨著風電技術的不斷發展,直驅永磁式發電機組將成為未來風電機組的發展趨勢,這對于省內風電龍頭企業湘電風能來說前景廣闊。
(四)運維市場的機遇
隨著我國優質風資源區逐漸減少和已裝機設備逐漸走出質保期,風機運維將為省內整機制造商拓展業務提供巨大空間。目前國內風電裝機突破10萬MW,2020年將突破20萬MW,巨大的裝機容量,將使風機運維市場成為新能源裝備制造業新的增長點,預計該市場的總規??蛇_1000億元。
四、湖南省風電產業的發展威脅
(一)風電產業的高風險性
我國風電產業起步較晚,風電設備維護與管理技術相對缺乏。風電裝備是大型專用裝備,大部件的運輸、調裝、更換成本極高,且這些成本一般都由生產企業負擔。風電大部件在運行中一旦出現質量問題,往往需要進行批量維修或更換,高昂的成本足以使企業的生存出現困難。
(二)風電產業的競爭激烈
首先是風能資源的競爭。國內五大電力集團均擁有自己的風電開發企業,在風場資源項目獲取上具有體制和發展優勢,使得湘電新能源、中車風電、三一重能等省內風場企業在優勢風資源的獲取上處于被動地位;加之風場審批限制的規定,增加成本的同時也嚴重影響了風場建設的進度。其次是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
(三)風電并網的威脅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湖南省風電產業當前擁有的優勢尚不明顯,機遇和潛在的問題較為突出,風電產業的發展應利用現有優勢抓住發展機會,并極力改善制約其發展的因素:積極對外拓展生產總裝基地,發展總部經濟,適度擴大生產規模的同時更大限度的提升利潤空間;發揮政府、企業的激勵機制和科研院所的創新優勢,著力提升本省風電產業的技術創新實力;進行多途徑的風電技術專業人才和風電場運維人員培育,通過多元化的激勵機制吸引并留住風電專業人員等。在發展過程中還應注意風電產業發展的高風險性威脅,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著力保障風電設備質量并提升運維技術,不可一味追求規模上的擴張;在當前經濟增長乏力,我國風電消納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地方政府應適當控制本省風電產業的發展節奏,使風電發展與電網系統協調發展,穩步推進本省風電產業的發展。(作者單位:湘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