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峰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吉林長春130500)
?
個性化心理護理對肝病患者預后的影響
李凌峰 (吉林省長春市九臺區人民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吉林長春130500)
【摘 要】目的:研討個性化心理護理對肝病患者預后的改善作用.方法:自我院2012-10/2015-01收集的肝病患者中選取60例并隨機分組,對照組(n= 30)采用常規方式護理,觀察組(n=30)制定個性化心理護理方案進行干預,對比兩組的護理滿意度與住院情況,同時評估患者實施護理前后的情緒改善情況.結果:①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而平均住院日比較,觀察組比對照組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②實施護理前,兩組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分值比較基本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后,觀察組的SAS量表分值相比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肝病患者護理期間實施個性化心理護理方案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促進其恢復,值得推薦應用.
【關鍵詞】肝病;個性化心理護理;預后;改善作用
肝病是目前社會上的一種常見病,主要有患病率高、病程較長等特點,而且反復不愈,嚴重影響患者的健康與生活.早期有效治療雖然可促進患者康復,但該病患者的心理負擔普遍較重,對于預后非常不利.為此,本研究制定個性化心理護理方案對患者進行了干預,效果較滿意,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本研究60例肝病資料選取于2012-10/2015-01,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齡22~67(平均42.8±5.1)歲;包括急慢性肝炎48例,肝硬化10例,肝占位性病變2例.兩組均經臨床檢查確診,且已在知情文件書上簽字,無精神障礙或聽力異常等情況.依照隨機分配法將研究對象分兩組比較,組間性別、肝病分型等一般資料均相似,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方式護理,包括合理作息、規范飲食、遵醫囑用藥和對癥支持等措施.觀察組根據患者具體生理與年齡特點,制定個性化心理護理方案干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2.1青年患者 ①該年齡層患者對肝病的心理適應力有限,往往有消極抵抗情緒,擔心影響學業、工作、交友與生活,更恐懼病情一旦被親戚、朋友知道會嫌棄而疏遠自己.護理時,宜耐心讓患者理解隔離治療的目的及意義,向其普及肝病的誘因、臨床表現及轉歸等,從思想上取得患者配合;②適時地向患者家屬普及疾病的相關知識,正確理解和處理隔離,不要談肝色變,降低恐懼心理,行為上合理隔離,情感上拉近距離,溫暖患者;③將同齡患者安排在同個病室[1],能夠讓患者互相勉勵,并提高其生活樂趣,從而緩解其孤獨感.
1.2.2妊娠期患者 ①患者入院時,應主動熱情接待,并讓患者盡早熟悉病區環境及傳染病的相關制度,對患者處境表示同情,并給予鼓勵和安慰,以爭取患者信任;②鼓勵患者傾訴內心感受,并適時宣教,以免患者過度擔心嬰兒受影響而產生不良心理;③住院期間,安排1名專員陪護患者,盡量滿足其生活上的需要,給予患者情感支持,以減輕其負面情緒.
1.2.3中老年患者 中年患者是家庭支柱,可能擔心疾病會對其家庭生活與經濟造成影響,護理時需耐心勸導,讓其真正意識到治療的重要性,從而主動及時接受治療;老年患者多有孤獨或無價值心理,除耐心開導患者外,可通過拉家常轉移其注意力,并通過噓寒問暖給予情感支持,從而消除其孤獨無助心理.
1.3評測指標 通過問卷形式調查兩組的護理滿意情況,并記錄其平均住院日.通過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估測患者的焦慮程度,得分與癥狀程度呈正相關.
1.4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護理滿意度與平均住院日 經積極護理后,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相比對照組明顯提高(96.7%vs76.7%),而平均住院日則明顯縮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1).

表1 兩組的護理滿意度與住院情況 ?。╪=30)
2.2心理情緒 實施護理前,兩組的SAS量表分值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施護理后,觀察組的SAS量表分值相比對照組明顯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2).
表2 兩組的心理情緒改善情況 ?。╪=30,±s,分)

表2 兩組的心理情緒改善情況 ?。╪=30,±s,分)
aP<0.05 vs對照組.
組別 實施前 實施后觀察組 51.8±6.4 33.9±4.8a對照組 52.2±6.7 45.1±5.8
肝病是指肝臟在肝炎病毒、新陳代謝障礙、酒精及化學毒物等因素影響下導致的一種病變,常見的有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等,現已成為國際共同面臨的一項嚴峻公共衛生問題.有調查顯示,目前全球范圍內患慢性乙型肝炎者已近3.5億人,而其中又有15%~40%的患者可能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2].雖經早期規范治療可控制原發病,但此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需隔離治療,加上其病程較長,往往易導致患者住院期間出現嚴重的心理負擔,甚至影響預后.故在積極治療原發病的同時,我們針對不同年齡層次的患者實施了個性化心理護理,研究顯示,這對于改善預后非常有利,而且可提高護理質量.
不同年齡層次患者的心理與生理特點不同,對疾病的承受能力也不同.采取個性化心理護理,能夠針對個體實施心理問題護理,有方向、有針對性地加以疏導和解決,對于消除患者不良情緒、加強其配合度相對更有幫助.通過護理,觀察組30例患者的焦慮情緒明顯得到改善,且平均住院日也明顯縮短,護理滿意度達96.7%,與黃妙錦[3]的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在肝病患者護理期間實施個性化心理護理方案干預,有利于改善患者預后,促進其恢復,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閆柏令.肝病患者個性化的心理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0,29(7):1060-1061.
[2]袁雪梅,王 霞,張友瓊.暗示性心理護理對自身免疫學肝病患者的臨床效果[J].中國醫藥導刊,2015,17(2):201-203.
[3]黃妙錦.個性化心理護理對肝病患者預后的影響[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5,7(6):164-165.
·衛生管理·
【中圖分類號】R248.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94(2016)03?85?02
收稿日期:2016-02-16;接受日期:2016-03-01
作者簡介:李凌峰.大專,主管護師.研究方向:感染性疾?。甌el:0431?89590718 E?mail:476944223@qq.com